知秋小说网 > 乡土文学 > 最美的年华在旅行 > 第16章 水上世界的独特魅力,大洋洲

第16章 水上世界的独特魅力,大洋洲

小说: 最美的年华在旅行      作者:孤独川陵

五彩缤纷的热带雨林,澳大利亚

想要欣赏大自然最纯真最美丽的一面,除了潜入海底、爬上高山之外,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走进热带雨林。茂密的树林挡住了自然界的破坏者和人类所谓的文明,生态环境几乎和数百万年前一模一样。世界上最古老的热带雨林在东南亚和澳洲北部一带,那里有许多珍奇植物和动物。在澳洲卡恩斯,有一座植物园,那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热带雨林中的珍奇物种。从中美洲到南美洲,从加勒比海到印度,一天之内就能欣赏完。和真正的热带雨林不同,这里是精华版的热带雨林——五颜六色、不同种类的植物聚集在一起,就像海底世界一样美丽。彩色的植物往往是有毒的,所以我对彩色的东西总是有点害怕,惊叹它们的色彩,却绝不碰它们。

海底泥浆能美容,帕劳

哪个女人会对护肤没有兴趣?别说女人,如今就连男人也开始注重起皮肤的保养。但美容和旅行一样,是个烧钱的爱好,而且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落后的地方,根本买不到好的护肤品,这些东西通常都集中在大城市中。而在太平洋小岛帕劳,人们却拥有传统的美容方式,经济、实用、纯天然,唯一的要求是你得会游泳。因此,虽然当地天气炎热、阳光强烈,但人们的皮肤却非常光滑、细嫩。

在帕劳的一个海岛上,有一个咸水湖,因为湖畔有一大块白色的石灰岩,经过千万年的雨水冲刷,石灰岩慢慢溶在了水中,沉积在湖底,变成了黏稠的白色泥浆,当地人将这些泥浆涂在身上,据说有收紧皮肤的效果。他们称这里为Milky.Way,翻译成“银河”可能有些不妥,暂且译作“牛奶湖”吧!目前国内还没有人开发这条线路,若以后有了,可千万不要忘记为它起名字的人哦!

世界各地的很多游客都是慕名来到这里感受天然牛奶湖的美容效果的,这不我也到此一游了。我的向导先下水了,他潜入湖底,为我们弄上来一大桶白色的泥浆。接着日本向导开始搅拌泥浆,并除去里面的树叶和石子。没过几分钟,就有了一大桶天然美容泥浆。大家蜂拥而上,我人单势孤,好在日本朋友很谦让,一位欧吉桑还主动帮我涂了背。

涂完泥浆后不能马上洗掉,还要等它慢慢变干、收紧,这时候再洗掉才会有最好的效果。洗掉的方法很简单,直接跳入湖水中就好了。不用担心石灰会伤到你的皮肤,这些泥浆经过千百万年的冲击,已经和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中和了。

帕劳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但是消费水平比附近的关岛和塞班都要高,因此客流量不是很大。来这里的多是些有钱有闲的日本人,正因为这样,在这里很难见到像我这样的背包客,就连喜欢摄影的游客也不多。一共有八个日本人和我同船,他们用的都是卡片机,我拿出一个D80,连向导都觉得罕见。

探访水上人家,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莫尔兹比港附近有许多水上村落,这里的人世代都生活在这些村落中。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到了新几内亚,这些木质水上村落也就被毁掉了。战后,在澳洲人的帮助下,当地人很快便重建了自己的家园,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头发卷卷的新几内亚人居然还原了水上村落。

水上村落大部分都建在海边的浅滩上,浅浅的海水下面是较为坚硬的泥沙或珊瑚礁。从空中看下去,这些房子就像是一艘艘停泊在近海上的游艇。

下飞机后,计程车将我拉到了某片水上村落前,短短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却仿佛跨越了百年时光。走下车,眼前的景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没有什么分别——木板走廊伸向村落和海滩的深处,一根根木头支撑着村民的房子,远处炊烟袅袅,近处孩童们在岸上嬉戏。人们如百年前一样生活着,唯一不同的是,村子里接上了自来水管,人们再也不用上岸取水了。亦舒说:“只有另类的旅行者才会突发奇想地冒着被土人吃掉的危险跑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探险。”虽然她的话有些片面,但新几内亚的确是个不太开化的地方。

高大的木头柱子,在新几内亚人的生活中具有许多特殊意义,这和传统信仰有关。这里的人认为祖先或者神灵会依附在柱子上,即便是在今天,也没有任何信仰能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村民们见我走过都会和我打招呼,甚至还请我到家里坐一坐。在这些人家里做客感觉十分轻松,不像在城市里拜访别人家时那么拘谨,你可以选择十分随意的坐姿,这样才会让主人觉得你与他们很亲近。村民们多数家徒四壁,房子和地板都是用木板拼成的,也算是另类的“木板地”吧!

整个村落就像是一座有规划的城市,一条条木板走廊便是城市里的公路。大多数木板走廊会从岸边一直向海平面远方延伸,但也有些木板走廊不和海岸线垂直,而是和海平面平行,这样你在走廊与走廊之间穿梭时,就不需要绕大圈子了。总之,这些走廊就像城市里的公路一样,纵横交错,仿佛一张很大的蜘蛛网。房子就修建在木板走廊的两侧,房子与房子之间,房子与木板走廊之间都有联系,不是绑在一起就是钉在一起。这样一来,整个村子就变成了一个整体,海浪就算再猛烈,也无法摇动整座村子。

也不是所有木板走廊都像城市公路那样既平整又安全,危险路段还是相当多的,需要你有超强的平衡力和一定的胆识才能顺利走过去。像我这样经常“行走江湖”的人,也还是需要当地人协助才能顺利通过最危险的路段。我真的很怀疑,住在这里的人岂不是人人都是武林高手?轻功“水上漂”的功夫可不是一两天就能练成的!

为什么这些人要住在这里,而不住在岸上呢?这个问题在当地也许只有白痴才会问,而对于我这个只住过水泥楼房的人来说,却需要绞尽脑汁才能找到答案。

(1)在热带地区,蚊子和苍蝇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它们的破坏力非常大。蚊虫在海水中是不能繁殖的,所以对于人类来说,住在水上要比住在陆地上安全,最起码不会受到蚊子的骚扰。除此之外,老鼠在水上也无处藏身,这就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生几率。

(2)海水的潮汐可以带走生活垃圾。

(3)在海面上生活,海水基本是恒温的,所以白天不会很热,晚上不会很凉。

上述三点就是水上村落存在的原因。

我从小生长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童年对我来说,好玩的不是电子游戏,不是玩具,而是《荷塘月色》中的那个池塘以及朱自清生活过的破旧窄巷。比这还好玩的就是在农村的爷爷家,或者在小城镇的外婆家。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生活在水上村落的孩子们的童年一定是非常幸福快乐的。即便有一天他们离开了这片用木棍和木板拼凑成的村落,甚至离开了自己并不是很开化的祖国,他们也一定会永远记得这段快乐的时光。

这样的地方适合孩子们,却绝不适合青年。远处城市中的高楼依稀可见,外面的世界更是特别精彩。村子里的年轻人不多,会说英语的都去城里工作了,有本事的年轻人根本不会留在这个除了木板就什么都没有的村子里。留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都是些混混,整天游手好闲地在村子里晃悠,偶尔会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

对于老人来说,这里的生活还是比较清闲恬静的,非常适合养老,不过医疗水平还有待改善。村里的老人多数是“二战”前后出生的,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一群人。我在这里遇到过一位特别的老人,他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比电信公司工作人员的口语还要标准。我总觉得他的气质和村里的其他人不同,很有智者的风范。

被文明遗忘的角落,所罗门群岛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漂浮着许多岛屿,它们像绿色的翡翠一样,点缀在蓝色的海洋上。西太平洋上的岛屿最为密集,从澳洲东北部开始,一直伸向大洋腹地,绵延数千公里,所罗门群岛就在其中。所罗门是《圣经》中的一位以色列国王,也许是因为这个名字的出处太过“显赫”,也许是因为所罗门群岛的地理位置太过偏僻,以至于我一直觉得这个国家非常神秘、非常与众不同。

通常去往神秘国度的飞机票都很贵,从新加坡去所罗门群岛只有不到六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可在新几内亚转机的往返机票竟然要人民币1万元,由此我更加确信,这里是游客罕至的地方。但是到了所罗门群岛我才知道,这里岂止是游客罕至,简直是人迹罕至,大大小小的岛屿加在一起的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而人口数量却只有五十万左右。就算是在最繁华的首都霍尼亚拉,你也会觉得自己仿佛正生活在大森林中,因为这里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登上城边的一座山,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看起来更像是丛林中的一座渔村——一望无际的绿色,热带河流缓缓穿过丛林流入大海。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是城市吞没了丛林,这里却是丛林吞没了城市。

所罗门群岛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当地人普遍会说英语,国会、学校和正式场合也都使用英语作为交流语言。不过大多数人说的还是英语和土著语的混合语,想听懂并不容易。受过良好教育能说流利英语的人往往会选择离开这里,因此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虽然这些岛拥有许多资源,足可以养活几十万人,但人们依然贫穷,经济依然不发达。各个岛屿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存在着一定差异,而且从未统一过。殖民者在时,他们还能和平相处,殖民者一走,他们就大打出手。殖民者虽然把文明带到了这些蛮荒地带,但也留下了长期隐患。他们不是把该分开的国家合在了一起,而是把本该合在一起的国家分割开来。

计程车司机带我来到一家旅店,一天的住宿费用为15美元——这在当地已经算是非常便宜的了。物价高、收入低,是这些没有生产能力的贫穷国家的共同特点。旅店老板带我去了二楼,我挑了一间很宽大的单人房。二楼有一个很大的客厅,墙上挂着当地人手工编织的彩色袋子。这好像是许多太平洋岛国居民的习惯,在新几内亚,当地人还送给我一个手工麻布袋子。

岛上90%以上的人口都是美拉尼西亚人(Melanesians),属澳大利亚人种。殖民者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还处于原始公社阶段,连国家都没有。由于很少见到外来人,他们对游客都非常热情。我在中国人开的杂货店里买了一罐金枪鱼罐头,但是旅店没有开罐器,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旁边的一位中年人,自告奋勇,用一把小刀就帮我把盖子给卸下来了,动作的流畅程度简直就像专门受过特种训练。

所罗门群岛的唐人街是我看到过的最萧条的唐人街。不仅街上没有行人,两边的店铺也很少,而且大多数都店门紧闭。在街上走了好几趟,才拍下两张能够证明这里是唐人街的照片,其难度简直不亚于福尔摩斯寻找破案线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当地经济不发达是主要原因,另外社会动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不过还是有很多华人喜欢在这样的国家做生意——只要随便开个杂货店,就会引来当地人疯狂购买,可谓日进斗金。这里的杂货店几乎都是华人开的,如果没有他们,恐怕当地很多人到现在还光着屁股。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我大学时代去云南背包旅行时,一个在山区卖衣服的湖南人对我说的,在所罗门群岛我又想起了这句话,我只是借用它形容一下当地的情况,并不是说所罗门群岛真的落后到此种地步。

提到所罗门群岛,就不得不提Sweet Lullaby,它是根据所罗门群岛古老的民歌改编而成的。在这首歌的MV中有一段清唱,那是一位居住在所罗门群岛的老妈妈的吟唱,内容和当地古老的部落传说有关,一直在民间流传。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大城市的人来说,这段丛林中的歌曲无疑又为所罗门群岛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这首歌的歌词大意是,小孩由于看不见爸爸而哭闹,年长的姐姐唱这首歌安慰他,告诉他爸爸虽然已经去世,但会一直在他身边保护着他。在MV中,一个小女孩骑着童车周游各国,讲述着她遇到的故事。透过她的眼睛,我似乎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不少人都在尝试用各种办法拯救所罗门群岛,首先来到这里的是基督教传教士,他们成功地让岛上超过90%的人都相信自己是耶稣的孩子。岛上的居民没有财力和能力建造庞大的教堂,于是只好用简陋的大型遮雨棚来代替,它是用木头或者防雨材料建成的,内部和其他教堂无异,只不过遮雨棚是圆形的,也算是对当地传统建筑的一种模仿吧!没有一种宗教能脱离当地群众的口味,所罗门群岛的基督教也是如此。教堂内随处可以看到一些并不常见的图腾,想必是这个岛屿特有的。如果没有这些图腾,当地的土著也许就不会来参拜,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熟悉的东西。有时候你很难确定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之间究竟是谁征服了谁,用“融合”一词也许更加恰当。

基督教和岛上文化的融合,并不能拯救所罗门,西班牙人、荷兰人、德国人和英国人先后成为这里的殖民者,但是这些人也没能改变这个岛屿的命运。接着日本人来了,他们自称要建立共荣圈,美国人反对这个计划,于是所罗门大海战爆发了。为了纪念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美国人,美军在首都旁的山上建成了一块纪念墓园。从这里可以俯瞰整座城市,整座海港的景色也能尽收眼底。

所罗门群岛长期依靠澳大利亚军队维持治安,在几个重要地点都能看到他们身着蓝色制服、走来走去的高大身影。我觉得这个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面对没有任何重武器的土著,他们要做的只是稳定人心。

离开唐人街前,我在拐角的杂货店里买了一把雨伞,一罐可乐,还有一个苹果。然后冒雨向市中心走去。途中路过一条河,棕色的混浊的河水缓缓从热带雨林中流了出来。这差不多是所罗门群岛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

喜欢《最美的年华在旅行》吗?喜欢孤独川陵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