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 第39章 君子之交,清淡如水(2)

第39章 君子之交,清淡如水(2)

小说: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作者:秦榆

1.当你和上司过分热乎时,“回避”可知晓你在上司心中的地位。在一个单位里,上下级之间除了工作关系,个人感情也还是有的。随着工作的改变、地位的升降,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试探”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地位,不必采用调离的方式,暂时“回避”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果上司对你依然如故地器重,就会马上表现出来。

2.当你和别人争执不下时,“回避”能免去不必要的情感伤害。此时不必针锋相对,适度的“回避”定能使你们有所清醒,问题也就好解决多了。

3.当你被别人误会时,“回避”更能显示你的宽容。生活和工作中被人误会的事常会发生。心胸狭窄者往往会把别人的无意看成故意,甚至把好心也视为恶意。作为被误会的一方,大可不必当面斥责人家“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也不必“破罐子破摔”,立马同人家“断交”。不妨先把理挑明,然后暂时“回避”一下,过后看看对方的反应。如果他有认识错误的迹象,你再同他“恢复关系”,这样经过小波折得来的友谊,一定比从前更牢固。

“刺猬理论”中的相处适度原则道出了待人处世的真谛,要达到上述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原则:一是“不卑不亢”做人;二是“不歪不斜”立身;三是“不偏不倚”办事;四是“不亲不疏”交友。当然,不亲不疏和“回避”,决不是要人们在待人处世中退而远之,避而躲之。当你走路遇到一个壕沟当时不能过去时,后退几步,稍稍用力、定能一跃则过。壕沟的另一端也许会有美丽的风景在等你欣赏,千万不要错过。

6.友谊要在淡中求真

【原文】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

【译文】水的本性,不混杂就清澈,不搅动就平静。

庄子认为水只有在不混杂不搅动的时候才显示本质朋友之间也应如此,不要刻意搅乱你们原本平静的友谊,只有清淡的友谊才易保持长久。

人与人相交,难得的是真。真诚相见、真心相待、真则平淡。轰轰烈烈的友谊不会长久,只有平淡的友谊才能长存,才会融洽。

孔子曾将这一问题请教隐士子桑雽——

我两次被钿国驱逐出境,在宋国受伐树的惩罚,在卫国被禁止居留,在陈国与蔡国之间遭到人们的围攻,在东周也找不到山路。我遭了这几次挫折以后,亲戚与好友与我便一天天疏远了,学生与知交也越来越远离了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隐士子桑雽说:

难道你没有听说过殷国人林回逃亡这件事吗?林回这个人在出逃时,连价值千金的璧玉都丢下了,背起婴儿就走。有人就说:“你这样做,是为了得到钱财吗?婴儿能值多少钱!是为了减少拖累吗?婴儿的累赘可多啦!你抛弃千金之璧,带着个婴儿去逃难,这究竟是为什么?”

林回就说:“我和那璧玉是以利益相结合的,我和婴儿却是天然的联系。以利益结合起来的,穷困与灾难来时,就互相抛弃了;出白天性联系的,临到大难来时,就会互相关照。互相关照和彼此抛弃比起来,相逼太远了。并且,君子相交,平淡如同清水;小人相交,甘美如同甜酒。君子相处淡泊就能相交,小人热火相交也容易翻脸。至于无缘无故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关系,也会无缘无故顺其自然地散伙。”

孔子立即恍然,说:“我明白了!”

于是慢慢地走回家,一路上反省自己,进门便决定,停止空洞的学问研究,放上没有用的书本,跟弟子们相处,再不要他们打拱作揖。这样一来,师生们的感情反倒更加真挚、深厚了。

某一天,子桑雽告诉孔子,舜帝临死前告诫大禹王说:“你要谨慎啊!态度要随和,感情要率真。随和就会不离失物情,感情率真了,就不会劳累神累。不失物情,不劳神思,就无须再用什么繁文缛节来修饰自己了。而一个不尚矫饰的人,本来就是有力量的。”

所谓“君子之交,清淡如水”,无论是与朋友相处,还是同事之间,都需要有这份淡如水的状态,不论什么关系,只要相处太近,就会容易产生摩擦,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相识是缘,相交也是缘,缘聚缘散要留清淡在你我之间。

7.友情要保有弹簧距离

【原文】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

【译文】自然规律的运行是没有停顿的,所以万物得以生成。

庄子认为万物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自然规律没有停止,人类想取得成功,就要不断努力,不可停滞不前。

谁都可能做过这样的试验:

弹簧两端连着物体。

当你轻轻地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柔顺地遵从你的意愿。去掉你的温柔的抚弄,弹簧会给你一个颤动的美丽。两端的物体保持着那份纯真与自然。

当你过度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于是不耐其力,变形了,曲线美破坏了,倔强的弹簧扯离了两物,或将他们弹得远远的。一切成为悲哀的幻觉。

友谊就像这弹簧一样,连着两颗坦诚而又适距的心。

的确,建立一份真诚的友谊,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伯牙鼓琴,子期知音;高山峨峨流水净净。能够保持这份友好的情谊,使之能够经;受风雨的吹打,则是更为可贵的。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多少人在建立的友谊大厦上如何填上一砖一瓦,保持它的屹立,却都是茫然不知所为。

让我们顺着涉世老手的思想,分一下人性的特点,然后再领受他的千年妙招吧。

《圣经》上说,上帝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的形体。兴致所至,用树枝沾满泥浆,甩成了成千上万个人形。上帝又寂寞了,于是赋予人类语言、不同的性情和喜怒哀乐。从此,人类诞生繁衍,也不再有完全同样的两个人。

是的,世上没有完全同样的两个人。两个人,不论其形体多么象相,他们决没有完全同样的性情、爱好,绝对没有同样的经历和对事物同样的认知观点。于是,距离就存在了,距离成为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不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或许多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其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或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弹簧的特性与友谊之间有着惊奇的相似。

是的,因为距离的美,你和他都想进入对方那颗美好的心灵,都努力展现各自的魅力和对对方的关怀。随着距离的缩短,“金无足赤”的人类的暇斑也在友谊的光环中出现,过深的了解使你发现了对方人性自私甚或卑劣的一面。于是,暇斑影子在你心灵里冲突。某些不和谐伴随出现,由于弹簧距离的拉近,你和他都在内心要求对方须与自己一起摆动。少许的违背都使你特别在意。于是,被欺骗感和不忠实感使你对友谊产生了怀疑、冷淡和争执又将友谊根基动摇,弹簧变形了,再难恢复其原来的和谐。这时你便会懊恼:为什么当初要缩短这“弹簧”,破坏了相互间的距离美和朦胧美。

人就是这样奇怪: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又总想贴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却又太过苛求。人总在无意中伤害着他们自己。

保持友谊美好,避免人们自我伤害!涉世老手在对友谊的失败和成功中总结出了这样的务实友谊观——弹簧友谊。

(1)无论友谊还是爱情,都存在一个弹簧距离,只不过爱情的弹簧更短一些罢了。因此过度的疏远和分离或过度的贴接,都会招来彼此的伤害。很长时间不同亲朋好友来往,别人会认为你缺少朋友味,认为你已变得独侠孤傲;将你的隐私和缺暇完全端给对方,又使彼此小心翼翼,形成不吐不忠的负担。当友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双方又会形成可怕的敌人。所以,保持一段“弹簧距离”,创造一种轻松的共处,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安稳。

(2)友谊之树长青,需要双方的浇灌呵护。直接的拥抱呵护不如间接的诚挚与关爱来得庄重。尝试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你的关心和体贴,能使对方的心更为感动,“弹簧距离”会使你们的心与心之间引力更大。

王某就是运用这一“弹簧”妙招追到了他的心爱的情人的。

刚上大学,王某莽莽撞撞。没过多久,就对班上一位纯真、善良的女孩大为心仪,一封连夜赶成、厚厚一叠的求爱信送到了女孩手中。女孩太纯真了,也害怕极了。她偷偷哭了一场,以后见面再难对他施以微笑。

王某第一次准备谈恋爱,他受伤了。但伤泣的心发誓一定要追上她。

“直接的方式也许不很合适吧,”有人小心翼翼地劝言,“但她现在拒绝了你,毕竟也注意起了你。你是否在学业处事上令她佩服,同时通过别人或其他一些间接方式,传递你对她的关心,你的耐心和挚着也许能令她将最灿烂的笑容投放给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嘛!”

王某顿悟,一年半之后,他俩出双入对。间接的弹簧距离式的方法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保持一段弹簧距离,小心呵护你的友谊。你会保持一种和谐、信任的情谊。

8.友情不要太亲近

【原文】会与仁而不恃,薄于义而不积。

【译文】符合仁义的要求但不依靠,靠拢了道义但不积不留。

庄子认为虽然人与人相亲相爱,但不要互相依靠,彼此之间应保有一段距离。

朋友间建立一份真诚的友谊,不仅美好,而且难得。伯牙鼓琴,子期知音,高山峨峨流水诤诤。如果能保持这份友好的情谊,并且能够经受风雨的吹打,就更是让人幸福了。

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不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友情需要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保持永久。

随距离的缩短,“金无足赤”的人类的暇斑也在友谊的光环中出现,过深的了解使你发现了对方人性自私甚至卑劣的一面。于是,暇斑影子在你心灵里冲突。某些不和谐伴随出现,你和他都在内心要求对方须与自己一起摆动。少许的违背都使你特别在意。于是,被欺骗感和不忠实感使你对友谊产生了怀疑、冷淡和争执又将友谊根基动摇,再难恢复其原来的和谐。这时你便会懊恼:为什么破坏了相互间的距离美和朦胧美。

人一辈子都在不断地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好朋友一定要“保持距离”!

交友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彼此气质相互吸引的过程,因此你们有共同的“东西”,所以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了好朋友,甚至“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地要碰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有了挑剔、批评,最终结束友谊。

人就是这样奇怪: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又总想贴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却又太过苛求。人总在无意中伤害着他们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如此自然可以琴琴和谐,但因为夫妻太过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间也要“相敬如宾”,而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

怎么样才能“保持距离”?简单的说,就是不要太过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棉”。

朋友相处,重要的是双方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和遇到困难时的互相帮助,而不是了解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朋友的信任,把自己的一切情况观念和盘托出,这种做法是一种轻视自己的行为,如果你所结交的朋友是一个值得信赖、品行端正的人,可以说是你的幸运,万一对方是居心不良、怀有歹意而你又没有识破的人,情况就会使你大伤脑筋。

如果对方已开始打你的主意,决定在暗中“宰”你一次,那么你的这种草率做法很可能是在为对方的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经常出入的地点,某些专门活动和个人隐私等,均属于个人秘密,对方不是知己,是不能轻易告诉他人的,即使是你的朋友也是如此。

如果你的朋友是个知情达理的人,他必定会劝告你、开异你,劝说你不要随便议论他人。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好惹事生非的人,很有可能把你的话传给被你议论的人,引起对方的怨恨。如果你的朋友用心不良,还会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有意挑起冲突,则很有可能使你在朋友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严重的还会酿成大祸。

喜欢《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吗?喜欢秦榆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