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未若柳絮因风起
那是一个最值得向往的年代。
那时有茂林修竹,有崇山峻岭,有流觞曲水……再没有哪一个朝代的人能活得那么潇洒。
那时的人随便说一句话,就能让后人反复吟咏,叹为观止,比如这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一段广为人知的故事,但我还是要引用过来:
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道韫,一个让后人景仰不已羡慕不止的女子。
她有着显赫的门第,父亲是东晋安西将军谢奕,叔叔是更有名的、让李白景仰一生的谢安。
她有着美满的爱情,娶她的那个男子是王凝之,虽然现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但是他的父亲和兄弟在书法史上却是后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峰——王羲之和王献之。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
她生在了中国最风流潇洒的一个朝代中最风流潇洒的王谢之家。古往今来,还有哪一个女子能比得上她?
这样一个耀眼的女子必定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童年时,叔父谢安问道韫,《毛诗》里那一句最好,她回答说:“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这是《诗经·大雅》里的一篇,表达的是周王朝老臣忧心国事的咏叹。“穆如清风”,是指像清风那样有化养万物的雅德。谢安听了自然大为高兴,称赞她“雅人深致”。
常常疑惑,为什么没有她和父亲在一起的记载,她和谢安却不止一次出现在一起,好似谢安才是她的父亲。
在一个不太冷的冬天里,和儿女辈们谈笑风生的谢安,看到门外纷纷扬扬的翩翩飞雪,向儿女们问了一个问题,就发生了上面开始的一幕。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从此道韫的芳名开始在四海传播。
可以没有那首《登山》,没有那两首《拟嵇中散咏松诗》,那两卷诗集散佚了也就散佚了,没有什么可惜的。但独独不能没有这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道韫一生冰魂玉魄的凝结,没有了这一句,她在中国的历史上将会黯然失色,无法与蔡文姬、李清照比肩争辉。
这么钟灵毓秀的一位女子,人们想到她的出嫁总觉得可惜。可是当得知她叔父为她物色夫婿的对象时,人们应该欣慰了。
谢安对侄女夫婿的第一人选是王徽之一一王羲之的三儿子。
作为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是很称职的,最让后人乐道的是这样一件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多么潇洒,多么随性,只是这样的人在谢安看来,不会是一个好丈夫。所以,谢安把目光投向了王徽之的哥哥一一王凝之。
对于王凝之,人们印象甚少,和他的父亲兄弟相比,实在太不起眼,连在历史的记载中,也只仅仅五句话,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笑柄。如果生在现在,他也许可以名噪全国,可惜,他生在了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只能安分守己地居于黑暗的角落之中,一任岁月流逝,我自遥望霁月风光。
相对于徽之,他没有过人的才华,也没有傲人的丰姿,也没有胜人的胸襟气度。可是,他却得到了谢安的钟爱。不为别的,只为他能给道韫最温暖的幸福。
道韫风风光光地嫁到了王家。
过了一些时候,道韫回到娘家,谢安看出了她心中小小的心事(又是谢安),问她:“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王郎是王羲之的儿子,各方面都不错,你有什么不开心的?道韫微微皱了皱眉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想不到天地之间还有王凝之这样的人)!”阿大就是谢安,中郎指谢万,封、胡、羯、末,是道韫的堂兄弟,都是一时的俊杰,其中的羯即是大破符坚鼎鼎大名的谢玄。
道韫这番话看似是对王凝之的抱怨,有为叔父门第炫耀之意,但这里面更多的只怕是对王凝之的一往深情。贬低丈夫,其实是道韫自己的自谦,因为在她心中,自己和凝之早已是一体的,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樵子耕夫,无论你是松间明月还是沟渠瓦砾,今生都会与你相亲相爱永不分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爱一个人,既然爱了,就不要再嫌弃。就像黄蓉爱上了郭靖,不会嫌弃他笨;杨过爱上了小龙女,不会嫌弃她的失贞。这是纯粹的爱情,没有世俗的羁绊,没有利益的交换,只是毫无理由地爱了。
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
道韫终究是一个才女,不会因为夫婿的平凡而暗淡无光,相反,更能折射出不世的才华以及她人格当中耀眼的光芒。
人生在哪一个时代,就要受哪一个时代风气的影响。
晋朝是一个玄学大盛的时代,与人清谈成了那个时代人的最高追求。生在那时的道韫,作为一个才女,如果不会清谈是不会被人承认的。
作为东晋代表人物的王羲之、王献之,家里自然少不了前来清谈的宾客。一次,在和宾客谈禅论道时,王献之被人问得理屈词穷,哑口无言。隔壁房间的道韫知道后,让丫环给王献之递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欲为小郎解围。”称王献之为小郎,是因为他是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看了喜不自胜,他是知道嫂嫂的才华的,也许平时父子兄弟叔嫂之间也曾相互辩论着取乐。
东晋的人虽然旷达,可也已经不像晋朝刚开始那样放浪形骸,像阮籍那样为了贪图几眼卖酒少妇美貌,而天天去那里喝酒,喝醉了就在那里睡觉的事,亦不可能再发生。出于礼教之防,道韫坐在青绫幕幢之后,接着王献之的话题开始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一盏茶的工夫,就使那些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男子无言以对,甘拜下风。
这样的道韫在王家无疑是受欢迎的,公婆满意,丈夫宠爱,兄弟尊敬,应该是每个女子都羡慕的生活吧。谢安和王羲之虽然有“一时瑜亮”之称,但他们之间没有一点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穆穆清风朗朗明月般的君子之交。婚后的十年之间,王凝之在谢安的保荐下,从江州刺史、左将军,一直荣升为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
幸福到此也应该终止了吧!
会稽,吴越曾经大战的地方。
经过西晋、东晋近一百年的安宁,这个世界好像厌倦了寂寞,想开始重新折腾一下。山雨欲来风满楼,本就风雨飘摇的东晋,它的根基开始动摇了。
孙恩,这个反贼或者说农民起义者,他所代表的意义是倒退还是进步,自有历史学家去评判,不须我们费心。我只须知道的是,他彻底地改变了道韫今后的命运;也是他,使人们更加深切地了解了真正的道韫。
会稽城的所有人都知道孙恩兵临城下了。此时的王凝之掌握着城内人的命运,可是,他是无能的,软弱的。这么多人的命运,他自知没有能力担当,是上天硬塞给他的,他没有勇气来决定,只好把它推给神佛。他相信神佛会保佑满城百姓,而且,他知道孙恩也是信道的,大家应该算是同门师兄弟。但师兄弟就可靠吗?亲兄弟尚且相互残杀,何况只是刚刚相见的师兄弟。孙恩举起屠刀毫不留情地朝王凝之砍去,把他连同孩子一起杀害。
举措自若的道韫得知丈夫和儿子被害,领着丫环们“肩舆抽刃出门”。在乱军之中,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人后,不敌被掳。那些乱军又要杀她年方六岁的外孙,道韫大声斥责:“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一一这是王家的事,和其他姓氏的人有什么关系,如果一定要杀了他,宁愿你先杀了我!
在史书上看到这段时不由得热血沸腾,肃然起敬。
以前总觉得道韫和李清照的经历相似,都是名动千古的才女,都嫁了一个好丈夫,到此才知道她们的区别所在。借和谢安同时的一个尼姑,评价道韫与一个和她齐名的才女张彤云的话,就是:“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易安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孙恩总算还没有像侵华日军那样丧尽天良,听了道韫的话,恫然改容,最终放过了她的外孙。只是道韫再也回不到那个完整的家,从此独居在会稽,冷冷清清。
道韫,一个美丽的名字,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给后人无穷的缠绵。在她纤细婀娜的体内有着无比的勇气,那么多诗人中,再没有一个女子能比得上她,她是女子中的辛幼安。
其实以谢家的地位,寡居的道韫很容易就能再嫁,只是,世上已没有能够配得上她的男子。她就如一轮高悬天空的皎皎圆月,世间的男子都已是须眉浊物,相比之下,他们不过是烛火微光。
天池洼人题诗:
旧时王谢悲难已,从此江山千万里。
薄命飘摇运几何?不如柳絮因风起。
喜欢《遇见你,在最美的流年》吗?喜欢天池洼人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