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装傻NO8.装傻装到家,妙用无极限(1)
一、“傻心眼”成就大事业
“糊涂”也可作为一种计谋,如“装糊涂”就是其中之一。装糊涂也有多种用途。有人装糊涂是为了坑害别人,有人装糊涂是为了保全自己。这两种“糊涂”古已有之。
唐朝安史之乱的祸首安禄山就深通此道。有一次,玄宗命皇太子与安禄山相见,安禄山见了太子立而不拜。玄宗问他为何不拜,他说“我是胡人,不熟悉国法,不知道太子是个什么官儿”玄宗告诉他:“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我死之后,太子就是你的皇上。”安禄山听后答道:“我只有一个傻心眼,心目中只知有您皇上,不知道有太子。”
安禄山真的不知太子为何人吗?他真的那么傻吗?显然不是。他是在做戏,他在唐朝的宫廷中演了许多出戏,这出糊涂戏只是其中的一出。其实他比谁都明白太子是什么人,但在他眼里,太子是眼下还没有用处的人,眼下有用的是玄宗本身。因此他故意表演得只知有玄宗一人,似乎他比任何人都更忠诚。大奸大猾总是貌似大忠大信。
果然,玄宗听后心里无比舒坦,对安禄山也更加深信不疑,授以军权,倚为心腹。当别人劝他要提防安禄山时,他毫不以为然。安禄山借助于玄宗的信任,排除异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取得了他所需的权力。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以装糊涂的计谋去加害于他人实在是不可仿效。然而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境:在一种恶劣的环境中出于外力的种种压迫,把你推向了两难选择的困境,要不你就做违心于自己的坏事,要不就使自己受到坏人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以装糊涂的方式来借以逃避,使自己既免于受伤害,又不去做亏心的事。
二、“糊涂”教导,皆大欢喜
“难得糊涂”也可以作为领导方法和艺术的一门学问。当领导的—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下属犯了错误,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地给予批评、指正。要做到这些就要讲求领导艺术,讲究做思想工作的方法。否则动辄处罚、训诫,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把事情弄僵,既不利于本人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甚至这会因此而发生误会,聚起成见,酿成大祸。因此,如何做下属的工作,既让他认识到不对之处,又让他感到你是在真心为他好而乐意接受批评,这就需要当领导的有个“难得糊涂”的艺术。
宋太祖在用人、教人方面,常表现出“难得糊涂”。宋朝建立之初,因为刚刚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状态,而且连年的刀兵不断使得百姓疲惫、国库空虚,因而国家实力软弱。寄踞宋朝北方的契丹国,则更是虎视耽耽,时时想进犯中原,不断地派兵骚扰宋朝边境各州,给当地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使得附近百姓很多都迁家逃亡,流离失所。鉴于契丹的猖狂气焰,宋太祖派卓有战功的爱将李汉超为关内巡检使,统兵驻扎在边境地区,负责抵御契丹。由于李汉超在早年攻打蜀国孟旭和北汉刘崇的战斗中智勇无比而且战功累累,因而契丹贵族都摄于其强大的声势而不得不收敛了自己的活动。边境地区由此得到稳定,人民生活因而也逐渐地有了保证而安居乐业。由于李汉超镇守边关有功,所以宋太祖又委任他兼领齐州防御史,把齐州的赋税收入都交给了李汉超,供其养兵训练,抵御契丹。因齐州在边境各州是较为富庶的一个州,所以赋税收入也较多,李汉超的部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补给,这样就更使其对付契丹的措施行之有效。由此,边境数百里地区,契丹几乎绝迹,边界地区的秩序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由于李汉超守土有功,所以有时自己也不免居功自傲,更兼他自己又是宋太祖的亲信将领,因而深得信任和宠爱,于是就干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关南的老百姓因惧怕李汉超而有冤无处伸,所以就到京城找宋太祖告御状,状告李汉超借老百姓的钱财不还,状告他抢占民家的姑娘做他的小老婆等诸种不法。
宋太祖听了老百姓的冤情后,一面派侍从招待老百姓吃喝,一面多方安慰他们。等大伙吃饱喝足,心平气和了,宋太祖就故意问他们:“自从我派了李汉超将军到关南镇守以来,契丹人还有没有侵占进你们这个地方?”大伙都据实回答说“陛下,不瞒您说,自从李将军镇守我们这个地区后,契丹人就再也没有来过。”宋太祖接着又说:“在前些时候,契丹人经常入侵我国边境地区,驻守防御的将军们都抵挡不了契丹人的进攻,你们关南河北地区的老百姓们屡屡被契丹人抢夺虏掠,那时你们大家连自身的身家性命、妻子儿女也保不住,更不用说别的了。而现在李汉超将军借走你们的钱,比起契丹人烧杀抢虏而夺走你们的东西,究竟是谁多谁少呢?而且李将军借你们的钱,以后还是要还你们的。”众乡邻一听宋太祖说得有理,就都不再说什么了。然后,宋太祖就又问那个被李汉超抢了女儿的人“你一共有几个女儿,她们都嫁给了什么人?”老人一一作了答复,并说几个女婿都是本村的几个庄户人家子弟。宋太祖就对他说:“你的几个女儿所嫁的人都不过是乡下人,而李汉超将军则是国家的栋梁,是我所信赖看重的大将,他既看上了你的女儿,把她娶去做夫人,总不会亏待你呀。如果你女儿不嫁给李汉超将军,她也无非是找个庄户人家,如此一来,我看还是嫁给李将军这样的人家要好啊。”众人听后,心悦诚服,就都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等众人走后,宋太祖就又把李汉超找来,严肃地说:“你如果缺钱花,为什么不和我说呢?为什么要向老百姓去要钱呢?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盛灭亡全在于百姓啊!”说完就赐给李汉超几百两银子,并对他说:“我给你的这些银两,你拿去尽快地归还百姓们。你作为边关的封疆大使,总要使百姓感激你才对啊!”李汉超看到自己虽然违法种种,但宋太祖却仍不记嫌怨,不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重办自己,而且还加重恩赏,让自己能取信留德于民,于是非常感动,遂下决心不辜负宋太祖对自己的信任。等他回到齐州后,马上以身作则,严明纪律,使齐州秩序井然,社会风气得以大治,边防更加巩固,边境百姓生活更趋于安定。
宋太祖在国家面临困难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北宋王朝国力困乏,而且内无良将可用,外有契丹压境的险恶处境下,能够知人善任,识大体顾大局,求大利避小害,大事明小事暗的难得糊涂,可以说是宋太祖高超的领导艺术也可说是他的明智之举。
古往今来凡成大气候的大人物对自己的下属,对自己的同仁,无不是宽宏大量,摒弃前嫌。即使对犯有大错的人,他们也能不因其过而忘其功,即使是过去曾是敌人的人,现在能为国家作出贡献,他们也都给予充分的尊重与肯定。这样才能使下属感受到领导的一片苦心,而做到“士为知己而死”都无怨言。可见,“难得糊涂”不仅是领导的艺术,工作的方法所需要,同时它也体现了人格的精神与魅力,是当领导的都应努力为之的。
三、装疯卖傻,把握主动
糊涂有时是装出来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安禄山等人的例子,他们用装糊涂来坑害别人,有的人亦或是为了保全自己。当然它作为韬晦术之一则有着更广泛的作用,这里我们不妨再进一步地谈一谈。
装糊涂一词如同“恍惚”,是指稀里糊涂不清楚的状态,也可引申为“故意装傻”、“佯装不知”、“装疯卖傻”、“找借口岔开话题”等等。总之,“装糊涂”是把自己的真正目的、自己的正色、自己的意图隐藏起来。正如老子的一段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尤其是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人们的真实面貌和目的常常需要一定的掩饰。中国古代的权术家们很早就学会了在政治斗争中运用这一手段,从政治意图、才学能力、威信名望、情感生理等各个角度和侧面进行掩饰和伪装。
首先,装糊涂集中表现在政治上或志向上。在中国古代官场,强人总会引起政敌的猜忌和不安,使人感到畏惧和威胁,从而难免树敌招怨,壮志难酬。与此相反,那些庸庸碌碌、胸无大志的人,则可以使政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容易被轻视和忽略,反而会一举成功。在时机尚未成熟时,权术家的野心和权欲常常隐藏在恬泊淡然,或沉湎酒色的背后。他们以装傻来收敛锋芒。唐高祖李渊在登位前就相信自己“骨法非常,必为人主”后因遭到隋炀帝的猜忌,只得将自己伪装起来,糊糊涂涂地混日子,整天“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唐宣宗李忱是宪宗第十三子。宪宗死后,李忱已成远支,本无即位的希望。他因常梦“乘龙升天”暗生冀念,但又深知“此不宜人知者”,于是乎也是遇事糊涂,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李渊和李忱的糊涂度日,都是一种掩饰自己志向和野心和手段。
除了官场上政敌之间斗争的复杂激烈至使不少胸怀大志之人不得不去装糊涂以外,即使是封建君王在复杂的朝内人事关系中,要想大展宏图安邦治国有时也不得不去装糊涂。因为在封建专制时代,帝王的意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真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此,且不说预谋篡位的权臣,拍马的小臣,即便是后宫姬妾,混饭吃的庸臣,谁不想早点窥知皇帝的意向,以便伺机邀宠进身?所以帝王的言行无不在周围人的“注视”中,春秋时的齐恒公好穿紫色的衣服,臣民纷起仿效,弄得国内其他颜色的衣料积压滞销;楚庄王喜爱细腰女子,以致少女们都以节食来约束自己的腰身。当然,这固然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如果帝王可以“以身作则”来移风易俗,如“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苦于晋国上下奢侈成风,而带头节俭,甚至一餐只肯用一道荤菜,果然没几年晋国风气大变。但这种看君“脸色”行事的情况,同时也会给帝王决策带来很大的干扰和阻力。君王只要有任何倾向性的表示,大臣就马上会钻空子或乘机逢迎,结果帝王不是被臣下左右,就是得不到不同的意见,整天生活在一片颂扬和赞叹之中,根本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致使国家江山毁于君主周围的这些专事逢迎献媚的小人之手。因此,先秦的法家曾主张,帝王也要将自己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使臣下不可揣度。这样,往往也需装起糊涂来。
在政治上因装糊涂而成霸业的还要算是我们前边谈到的楚庄王。他非但能在生活中难得糊涂;在政治上更善于装糊涂。在庄王刚刚继位任国君时候,是个整天糊里糊涂、醉生梦死、乐于嬉戏的君王,致使国家秩序大乱,江山失治。转眼三年过去了,庄王依然故我。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楚庄王葫芦里卖得到底是什么药,大家都觉得惶惶然。楚国的贤臣良吏为国家的前途忧心仲仲,乱臣贼子则弹冠相庆。同时,由于楚庄王荒疏了国家的政务,也引起其它诸侯国的轻视,大家都认为楚庄王不过是个没有主见花天酒地的浪荡子和糊涂虫而已,因而对楚国都产生了攻伐吞食之心。
鉴于形势的恶化,楚国的一些有胆有识的大臣们心急如焚,想尽办法试图把楚庄王的注意力吸引到治国安邦上。但由于楚庄王三年不涉政,大家连面都见不着,就更谈不上进谏了。一天,正值楚庄王巡查,群臣借机对楚庄王进行劝诱。为庄王驾车的右司马在马车上悄悄地问楚王;“大王我听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鸣,也不梳理自己的羽毛,而是默默无闻,您说这是怎么回事?”庄王听后微微一笑答道:“这只大鸟三年不动翅膀,是为了让羽翼更加丰满,三年不飞不叫,是为了蓄歌喉,别看此鸟现在不飞不鸣,但当它一飞起来就可以冲天,一叫起来就可以惊人。”
喜欢《有一种境界叫糊涂》吗?喜欢靳会永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