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 第5章 装傻NO2.大糊涂是真觉悟(2)

第5章 装傻NO2.大糊涂是真觉悟(2)

小说: 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作者:靳会永

当代著名学者金兵霖先生,花了近10年心血,写出了洋洋60万言的一部《知识论》。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时,他一直将书稿带在身边,甚至在躲避敌人的空袭而躲进防空洞时都带在身边。但有一次,他跑入防空洞躲避空袭,由于紧张,在敌机飞走之后,他抖落身上的灰土和大伙儿一起回到了住所,忽然想起自己那部沉甸甸的手稿意忘在了防空洞内。他急急忙忙赶回去,手稿却已不知去向。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使他痛苦万分。然而,他并没有被这巨大的内心痛苦和艰难的学术环境所击倒,而是静下心来重新开始了艰难的撰写过程。又经过了漫长的10年,他终于写出了一部全新的《知识论》手稿。当读者在他的出版前言中读完这段心路历程时,不由得赞叹不已!

对“难得糊涂”的真谛理解深邃,从而表现出胜固可喜、败亦欣然的胸襟,坚持生命之韧性,实现心中理想的典型的代表人物当为宋代士人苏东坡。

苏东坡有着经世济时、仁政爱民的执着追求,但他仕途坎坷在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积贫积弱逐渐衰微的时期,也是朋党之争此伏彼起的年份。年轻时的苏东坡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有过坦途顺境。他二十二岁进士及弟,当过太宗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官至三品(宋朝没有一品官,宰相才是二品),不可谓不荣耀、显赫,可他一生又三次遭贬:

第一次是发落在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州市。

第二次贬到了岭南广东惠州。

最后一次是他62岁时,由惠州贬所再远贬到海南岛的儋州。海南那时远不是今天的黄金宝地,当时被看做是蛮荒瘴炎之地,死囚流放之所。东坡说这里的生活是“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在仕途顺利之时,他对君主忠心耿耿,对国家的贫弱忧心如焚,对老百姓的疾苦深切关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甚至不以一身祸福,改变其忧国之心,突现出儒士、忠臣的鲜明形象。

他入阁不久,正逢王安石创行新法,苏东坡秉书上疏,直言新法的不利。书中说:“我想说的话,只三句罢了:希望皇上能结人心,厚风俗,存法度。人君所依靠的就是人心,这就像树木有根,灯盏有油,农夫有田,做生意的人有钱财。失掉了人心,国家就灭之,这是必然的道理。自古以来,没有人君平和、简易、随俗、同众而国家不安定,也没有人君刚愎自用而国家不危亡的。皇上一定也知道人心为什么会不高兴的道理了……”刚刚入阁权势不重,位子不稳,但他为国家,为民众着眼,秉书直言,不但行得正,而且“行”得大胆。

他不但敢于向皇帝进言,而且在自己的任内抱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积极为百姓谋利造福。任徐州太守时,当时正值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溢满了南清河,汇聚到了徐州城下,水势还在暴涨,如果不及时排泄,徐州城就将倒坍。城里的富户纷纷争着出城避水,有人也劝他避一避险情。苏东坡都说:“富户一旦出城,城里的百姓就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共同守城?只要我在徐州,就一定不让洪水冲到徐州城。”于是苏东坡一方面勒令那些富户进城,另一方面,亲自膛水到武卫营中,唤来了卒长说:“黄河水将要败坏徐州城,事太急了,虽然你们是禁军,职责是守卫城池,但如今灾害当头,我也只好请你们帮助我。”卒长早被苏东坡知难而进的行为感动,一口应允他的请求,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大水,我辈是小人,当然要该效命。”于是迅急带领他的士兵奔出去,抢险救灾。官兵奋战许多昼夜,修建了东南的长堤。抢险期间,暴雨日夜不停,苏东坡就一直住在城墙上临时搭起的小屋里,即使经过自己家门边也不进去,一面查看险情,一面派官吏们分段堵塞洪水,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官场斗争是复杂的,仕途是艰险的,尽管苏东坡忠于职守,勤政爱民,但由于官场的相互倾轧还是遭到贬斥。

受贬之后,他一不怨天,二不尤人,而是始终保持旷达乐观的精神,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他在遭贬的日子里,坚持勤耕苦读,四处游览,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

他被贬黄州途中,写了《梅花二首》,其中有诗云:“幸有清溪之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他被贬惠州时,写了名篇《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后来再贬至琼州,又写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高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从京城贬至地方和边远地区,在一般人看来自然是人生中的重大打击,苏轼却能泰然处之,并从山水风物中获得生活的信心和乐趣,其旷达豪迈的胸怀可见一斑。

苏东坡的一些写日常生活的作品也反映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定风波》就是一例。

苏东坡不但在贬斥之后不颓废,不懊丧,保持一种豁达的胸怀,四处游览,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名句,而且一旦朝廷重新使用,他又是一如既往,尽心尽力为朝廷出力,为民众谋利。例如:第一次遭贬后不久,又重新取用他为杭州知府。在杭州任内,恰巧碰上大旱、饥荒和瘟疫等几种大灾疫同时并作。苏东坡立即向朝廷提出请求,希望免除灾区上供大米的三分之一,当他得到朝廷赐予的度僧牒后,立刻就把它换成粮食以赈济灾民。第二年的春天,又减低价格出售常平仓的粮食,还令官府煮了很多米粥和药剂施舍灾民,派人带着医生分别到各个街坊给灾民治病。为杜绝灾情再次袭扰民众,他组织人力,疏浚整治荒废多年的西湖,开通河道,建造堰闸,修复废井,修建三十里长堤,不仅当年使西湖能灌农田千顷,人民用水丰足,就是今日,西湖仍能以“浓装素抹总相宜”的西子美色,奉献于人间,也不能忘记东坡先生的功劳。

苏东坡之所以几次遭贬而沉沦,展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就在于他能以一种虚己的胸襟对外界的干扰,始终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过于执着,不计较得失、成败,从而能理性把自己的存在和一种永恒的、无所不包的存在整体结合在一起,理智地感受到他个人的存在也是一种无限,胸襟自然就变得宽广起来。在这个高远的位置上来审视人世和人生,得失祸福、穷达贫富自然无足挂怀了,自然能体悟到人生价值不仅在于结果,还在于为达到成功所进行的奋斗中。能做成功的英雄,也能做失败的英雄,只要自己竭尽全力拼搏过,即使失败也问心无愧。

三、懂得装傻才能用好聪明

“装傻”不是要人们摈弃聪明,崇尚愚笨,而是主张善用聪明,善不善于运用聪明也是人生大学问。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邃观察,在他的《呻吟语》一书中说道:“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翻译成现代汉语,他的意思是说,对一个人来说,聪明、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关键是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绝大多数都是那些自恃聪明、卖弄聪明的人,没有因为心里是绝顶聪明而表面上又深藏不露的人会得祸的。

这就是说,聪明是人自身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关键在你如何运用。财富可以使人的生活过得充实、潇洒,也可能毁掉人生。事物都有两面性,好的和坏的,有利的和不利的。真正聪明的人不仅仅是脑瓜里有智慧、有见地、有主张,而更重要的是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那些能够深藏不露,而在刀刃的地方上或火候已到的时机才适时适度表露的人才是真聪明。那种自恃聪明,卖弄聪明或一味耍小聪明,其实是笨极了,因为那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治家务家,谁不明白这个道理,谁就会吃亏、倒楣。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太多了。

《孟子》上记载:成括在齐国做官,有一次孟子见了他之后,下了个结论:“成括会被杀的。”孟子的弟子不明白为什么,于是问他:“先生怎么知道成括会被杀的?”孟子说:“他的为人有一点小聪明,但他没有贤人的大智慧,这就足以导致他丧命。”意思是说成括虽有小聪明但无大智慧,如今恃才胡作非为,自然就会酿成杀身之祸。孟子是根据这一点下的判断。后来果然应验了。

春秋时的范武子,儿子范文子,世代为晋国卿士。据《国语》上记载:一天,范文子很晚才从朝中回来,武子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文子回答说:“有一个秦国人在朝廷上说了许多隐伏诡谲的问题,大夫们都不能回答。我知道其中三个就作了回答,所以回来晚了。”武子很生气,教训他说:“大夫们不是不会回答,而是尊敬长辈。你这小子凭这件事在朝廷上贬低别人,我不在后,晋国灭亡的日子不远了。”说完气得拿木杖打他,把他帽子上面的缨子都打断了。

范武子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个深谙人情世故的老手,他对儿子的教训是发自肺腑的,他知道人不隐才技,四处招摇,尤其爱在人前表现自己,那离大祸临头的日子就远了。

自恃聪明,又爱卖弄。且又执迷不悟,最后成为荒丘野鬼的汉末杨修,要算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突出典型。

据史记载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此人生得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但他自恃其才,竟小觑天下之士。那一次随曹操军队兵出潼关,来到蔡邕庄园,蔡邕之女蔡琰,迎接至堂上。曹操偶然见到墙壁间悬一碑文图轴,起身观之,并向蔡琰询问,蔡琰答道:“这就是曹娥的碑文。过去在和帝时,上虞有一巫士,名叫曹旰,能跳舞求神。5月5日,在舟中乘醉起舞,不慎堕江击死。他的女儿当时才14岁,沿江啼哭7昼夜后跳入滚滚波涛中。5天后,她背着父亲的尸体浮在江面上,乡里的人既怜悯曹旰的惨死,又敬佩其女的孝心,便把尸体在江边安葬了。上虞的长官度尚把这事秉奏朝廷,朝廷为褒扬曹女的行为,表彰她为孝女。度尚又令邯郸淳作文镌碑来记载这件事。当时那位邯郸淳虽年方13岁,却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把碑石立在墓旁,人们无不惊奇作者的才华。我的父亲蔡邕听说了这件事就前往观看,当时日已西沉,就在昏暗中用手摸碑文读完了它,更是赞叹不已,当即向乡人要来笔墨在碑的后面写了8个大字,后来的人镌刻石碑,把这个8个字一并刻了下来。”曹操再看碑文图轴上这8个字,乃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一时不解,又向蔡琰说:“你能明白它的意思吗?”蔡琰说:“虽然是先父遗笔,我实在也不明白什么意思。”曹操回头问一班谋士:“你们明白不明白?”大家都不能回答。忽然从谋士中走出来一个人,说:“我已经知道它的意思了。”曹操看了,乃是杨修。曹操说:“你暂且不要说,容我思考一会儿。”辞别了蔡琰,带领大家出了庄园。走了三十里,曹操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笑着对杨修说:“你到说说,那碑文中8个字是什么意思。”杨修早就等着曹操这句话,如今见问,便立即答道:“这是隐语罢了。黄娟是有颜色的丝。色的旁边加丝是‘绝’字。幼妇是指少妇,女字偏旁加少字,是‘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的旁边加子字,是好字。齑臼是受五辛的器血;受交辛字,是‘辞’(辞)字。总而言之,是‘绝好好辞’四字。”在场的人都称赞杨修才识敏捷,曹操也大为惊诧,说:“这样解释正合我的意思,我的智慧比杨修差了三十里啊!”嘴上虽是这样说,心里毕竟不大舒服。

杨修却看不出来,还以为曹操真的表扬他,大伙真的佩服他的聪明。因此,不但不知道收敛自己那点小聪明,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表露、卖弄。

那一次,曹操令人建—座花园。快竣工了,监造花园的官员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花园之后,是好是坏是褒是贬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见杨修说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围墙,改造停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杨修主薄”。又是你杨修,他表面上称赞了杨修的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忌讳杨修了。又有—回,塞北送来一盒酥给曹操,曹操没有吃,只是在礼盒上亲笔写了三个字:“一盒酥”,放在案头上,自己径直出去了。屋里其他人有的没有理会这件事,有的不明白曹丞相的意思,不敢妄拿妄动。这时正好杨修进来看见了,便堂而皇之的走向案头,打开礼盒。把酥饼一人—口地分着吃了。曹操进来见大家正在吃他案头的酥饼,问:“为何吃掉了酥饼?”杨修上前答道:“我们是按丞相的吩咐吃的。”“此话怎讲?”曹操反问道。杨修从容地应道:“丞相在酥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分明是赏给大家吃的,难道我们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吗?”曹操见又是这个杨修识破了他的心意,表面上乐哈哈地说:“讲得好,吃得对,吃得对!”其实内心已对杨修产生厌恶之情了。可杨修还以为曹操真的欣赏他,所以不但没有丝毫地收敛,反而把心智用在捉摸曹操的言行,并不分场合地耍弄自己的小聪明,从而也不断地给自己埋下祸根。

曹操为人奸狡,且疑心很重,总害怕别人暗中谋害自己,他曾经吩咐左右:“我在梦中好杀人。只要我睡着了,你们千万不要走近我。”一次,曹操白天在军帐中小憩,不慎将被子蹬到地上了,一个值勤的侍卫赶紧过来捡起被子给曹操盖上。不想此时曹操从床上一跃而起,拔出宝剑一挥,剑落处,近侍的人头已搬了家,而曹操又上床睡觉了,在场的人谁也不敢言语。过了半响,曹操醒来,见一近侍躺在血泊中,装着大惊失色的样子,问:“什么人杀了我的近侍?”大家以实情相告,曹操悔恨梦中杀人,痛哭流涕,并命厚葬这位侍卫。大家也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误杀,今见侍卫后葬之荣,不但不责怪曹操,还称赞曹操体恤下属。杨修却知道曹操决非梦中误杀,而是有意而为,即证实他“梦中好杀人”诳言。杨修倘若只是悟出了曹操的用心,不表露出来,这倒是真的聪明,可他忍不住,生怕别人看不出自己的聪明,便在为那位近侍举行葬礼时,指着近侍的棺材说:“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你在梦中啊!”曹操听到这句话,不再是简单地厌恶杨修,而是想寻机除掉他了。

喜欢《有一种境界叫糊涂》吗?喜欢靳会永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