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装傻NO3.严己宽人,糊涂办事(2)
文武大臣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只听得楚庄王缓缓地说:“今天晚上我们要来个痛快,大家都不要那么衣冠整齐,搞得那么拘束。请大家都把帽缨子摘下来,不摘下帽缨子就不痛快。”原来在春秋战国时期,最重礼节。大臣们与国君在一起时,无论怎么样也要穿戴整齐。今天,楚王竟然下命令把帽缨子摘下来,这就是一个大家可以放纵一下的标志。大臣们都非常高兴,痛痛快快地把帽缨子摘下来了。
蜡烛点亮一看,遍地的帽缨子,每个人的帽子上都是光秃秃的,大家相互嘲笑了一阵,就又开始开怀痛饮了。
这样一来,庄王和许姬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谁。许姬不明庄王的意思,散席回宫以后,许姬埋怨庄王,说:“你身为一国之君,居然连自己的女人被人欺负都不为她出气。”楚庄王笑着告诉她:“今天的事的罪魁祸首是谁你知道么?”
许姬生气地说:“当然不知道,你叫他们把帽缨子摘下来,不就是不想知道么。”
楚庄笑着说:“不对,这事的罪魁祸首就是寡人我啊!你想,喝酒从白天一直喝到深夜,是谁的主意?在大臣们都醉得糊涂的时候,又让你这个美女出去敬酒,又是谁的主意?”
许姬还是不高兴,说:“那你也应该为我出气才对啊!”
楚庄王正色说:“大家都为楚国平定了叛乱而高兴,喝酒喝多了,很多人有点醉意,看到你这个美貌女子,谁不动心?要是查出来办罪,不是弄得大家都没兴趣了吗?本来是庆功宴,最后杀了一个人,而且还可能是有大功的人,这不是失去人心了么?”
许姬听了,这才消气,同时非常佩服庄王的江海肚量。
后来楚国出兵讨伐郑国,有一员健将名叫唐狡,自告奋勇当开路先锋,他进兵神速得出乎所有人的想像。每次冲逢,他都亲自冲在最前面,无论有多少敌人,也绝不回头,敌人没有不被他的神威吓住的。每次战争,他流的血、受的伤都不少,可他杀的敌人,比任何人都多。
楚庄王大喜,上哪里去找这样能卖命的部属啊!于是召见唐狡,要奖赏他。
唐狡一听此话,摇头说:“君王您给我的赏赐已经太优厚了,我在战场上这么拼命,完全是为了报效您啊!我可不敢再受赏了。”
楚庄王感到很奇怪,说:“我不过给你副将的官职,而且我还不认识你,什么时候赏赐过你?”
唐狡回答说:“在太平宴上,拉美人袖子的就是我啊!当美女把我的帽缨子摘下来的时候,我的酒立刻就吓醒了。我想,这次是死定了,而且是身败名裂!没想到,承蒙君王不杀之恩,而且为我遮盖了过去,所以,现在特地舍命相报。”
楚庄王一听此话,感慨地说:“当时我若查明治罪,今日能得到你的死力效劳吗?”说罢便给唐狡记了头功,并准备打下郑国后,重用他。
这个消息一传出,大臣和将士们就更加佩服楚庄王了。
我们不难想到,那位因酒后失态而差点丢掉性命的下属,在以后的日子里定会全力报效庄王。允许人犯错误,也允许人改正错误,由此推之,为人处世对待别人的小错误不要抓住不放,而要在装傻充楞中饶恕他人。
三、行仁义装傻赢人心
孟子说“仁者无敌”,“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以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由此可见,仁爱之心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
从个人为人处世来讲,如果没有一颗“仁”心,那么他就很难与人和谐相处。而若怀有一颗“仁”心,则会赢得朋友,获得赞许。
三国时代的刘备个人能力不及曹操,在那个群雄并起的乱世,曹操参战的获胜机会远远高于刘备获胜的机会,刘备可以说是败多胜少。结果是曹操顺利地扩充势力,而刘备却时沉时浮。
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会将能力远不如自己的刘备视为天下枭雄呢?根本原因在于刘备拥有的仁义大大弥补了他个人能力的不足。
刘备为了聘请诸葛亮为军师,不惜三次亲自到诸葛亮的茅屋去请他。当时两个人地位相差非常悬殊:刘备虽然在争霸的过程中不太顺利,但是也颇有名望。而且刘备当时已年近五十,而孔明却是二十岁出头的无名小卒。刘备竟然会特地三次造访孔明,以最崇敬的态度请求孔明做他的军师。等到孔明应允之后,又马上将全部作战计划等国家大事都委任于他,这实在是一种深度的谦虚以及深切的信赖。
刘备临终前,曾经留给幼主刘禅一封遗书来训诫他,其中有“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两句话。“贤”是指聪明,“德”是指道德,德可谓人之所以为人的魅力所在。如果在位者缺少贤德,便无法推动臣下。刘备又说:“你的父亲是一个缺乏贤德的人,你千万不要像我一样。”刘备自谦地认为自己没有贤德,实际上正好相反。刘备晚年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成就与其说是刘备自己的才智所获得的,不如说是来自部下们的奋斗更恰当。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甚至可以为刘备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他们之所以这样忠心耿耿,完全是因为刘备所具有的仁,即谦虚、体谅,以及对他人赋予的信赖。
夺江山者,多以武取得,而刘备却用“仁”获得了文韬武略的将才,为自己夺天下积蓄了最重要的武器。
夺天下需“仁”,为人处世亦如此,只有行“仁”,才会得到亲人的支持,朋友的信赖,自己才会安身立世,有所作为。
孟尝君是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大公子”之一。有一次,门下食客冯欢自告奋勇替孟尝君去他的封邑薛地讨债。冯欢临行前,问孟尝君是否要顺便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觉得好笑,自己家里应有尽有,什么也不缺,这个冯欢连这个也不明白吗?
于是他便随口敷衍冯欢说:“你看我家里缺什么,就替我买什么吧!”冯欢欣然领命而去。到了薛地,冯欢召集应当还债的百姓,一一查对了他们所欠债务的凭证,然后假托孟尝君之命,将债款悉数赐给这些老百姓,并将一车借据当场焚毁。薛地百姓喜出望外,感激涕零,高呼“万岁”。
冯欢回去向孟尝君交差,孟尝君问他:“此去薛地,讨债是否顺利?”冯欢回答:“十分顺利,把债务都了结了。”孟尝君问:“那你要回来多少钱?”冯欢说:“我一个钱也没有带回来,把钱都买了您家里所缺的东西了。”
孟尝君好奇地问:“你究竟买了些什么呢,要花去这么多钱?”冯欢回答:“我看您家中珍宝堆积如山,门外肥马满厩,身边美女如云,真是要什么有什么,惟独缺少‘仁’而已。您既然要我看您家里缺什么买什么,所以,我就替您买了‘仁’。”
孟尝君不解地问:“什么是买‘仁’?”冯欢就一五一十汇报了此去薛地讨债及烧毁借据的经过。孟尝君听后哭笑不得,又不便发作,以免丢失风度,只是讪讪地说了声:“你去休息吧,先生!”对这件事不置可否,但心里对冯欢很不满意,对失去这么多钱很是心痛。
一年后,孟尝君失宠于齐王,被罢了官,遣返封邑薛地。当时孟尝君真有些心灰意冷,一路上打不起精神来。在他的车马距薛地还有百里之遥时,薛地的老百姓却早已经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在路上迎接他了。这时,孟尝君精神为之一振,心中燃起了重振雄风的希望。他恍然大悟,理解了当初冯欢之所以要买“仁”,就是为了替自己积“德”,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面对眼前百姓热烈欢迎自己的场面,孟尝君感慨地对冯欢说:“先生替我买的‘仁’,为我积的‘德’,我今天见到了!”
冯欢的所谓买“仁”,其实就是收买人心。这种做法为孟尝君营造了一个安全的据点,使他退可守,进可攻;积了“德”,使穷困百姓摆脱了沉重的债务,为孟尝君得到了他们的拥护。买“仁”就是积“德”,积“德”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而得到人心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冯欢买“仁”,孟尝君当时对他擅自烧毁借据虽然不悦,但却糊涂了之,结果为自己的后路找到了归宿。
四、自背黑锅也无妨
《菜根谭》中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一分让人尝。此是诗世一极安乐法。”它的意思是说,有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经常有这种想法,那么人生就会快乐安祥。为人处世无不如此。既已犯错,不必一味怪罪他人,还是先从自己入手,留一步与他人。
有时即使自己真无过错,也要装装傻,自背黑锅,让人下台。这看似吃亏,实则显示了宽广胸襟,必当受益无穷。
唐太宗李世民打败定扬可汗刘武周后,刘的将领尉迟敬德、寻相等都投降了。没多久,寻相等人又叛变逃跑了,所以李世民的将军们怀疑尉迟敬德,把他关了起来。
李世民说:“尉迟敬德如果要叛变,难道还会在寻相之后干吗?”他不相信尉迟会叛变,就叫人把他放了,并且给他很多金子,对他说:“男子汉大丈夫看重情义,希望你不要把小小委屈放在心上,我绝不会相信谗言而加害忠良之人的,你应该理解我。如果你一定要走,就拿这些金子做盘缠去,略表我们这段时间共事的情分吧!”
就在当天,李世民出外打猎,只带了少数人马,忽然遇上另一个对手郑王王世充率领的万余兵马,他们把李世民团团包围了。郑大将单雄信举起武器直奔李世民。在这危急时刻,尉迟敬德飞马而出,扬鞭把单雄信打落马下,保护李世民突出重围。李世民获救之后,感激地问尉迟敬德:“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尉迟敬德说:“这是我报答您对我的信任啊!”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尉迟敬德在李世民危险时刻救出了李世民,可以说是完全出于李世民对自己不疑与信任的回报。
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为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拥众十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的十分之一,又缺粮,明显处于劣势。故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了。于是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好多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相拒半年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袭击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
这么一来,那些动过二心的人便全部都放了心,稳定了大局。
这一招十分高明,它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收拢了回来。若没有一点气度,恐怕做不出如此显示雅量的事情来。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就是张宗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这两位学生下去都精心做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使老师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明自己的文章绝非剽窃。张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张宗全情愿委曲求全,就对老师说:
“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
老师听到这番话,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深地佩服张宗全,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感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认为张宗全可以任用,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为人处世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场合中,不妨自己吃些小亏,做些让步,送个人情给对方。张宗全巧妙地既让姚崇有了解脱,又给了老师一个台阶下,老师也不再追究下去,姚崇一辈子都记住了这个人情,最后也使张宗全获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心胸宽广是一个人形成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但这需有度量,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我们处世为人也要这样,得饶人处且饶人,也能在退让之时做些让步,该装傻时就装傻,以便为自己赢得好人缘。
喜欢《有一种境界叫糊涂》吗?喜欢靳会永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