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用学习代替拼命——给成年人的训练计划 > 第26章 思维训练:善学敏思,用智慧开拓捷径(4)

第26章 思维训练:善学敏思,用智慧开拓捷径(4)

小说: 用学习代替拼命——给成年人的训练计划      作者:佚名

理解自我意象心理学就能区别成功与失败、爱与恨、痛苦与欢乐。发现真正的自我,能挽救濒临破裂的婚姻,能重振一蹶不振的事业,能改造“个性失败”的牺牲者。另一方面,发现真正的自我,可以决定你保持自由还是屈就顺从。

不管我们认识与否,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心理蓝图,或者说是一种自我图像。相对于意识的专注程度来讲,它也许是模糊不清,或者是混乱的。事实上,也许它根本无法有意识地进行认识。但它却是存在的,既完整又详细。这一自我意象就是我们经常对自己持有的一种自我观念——“我属于哪种人”,它建立在我们的自我信念之上。但是,绝大部分自我信念都是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我们的屈辱与胜利、以及他人对我们的反应,特别是根据童年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根据这一切,我们在心里造成了一个“自我(一幅自我图像)”。就我们自己来说,一旦某种与自己有关的思想或信念进入这幅肖像,它就变成“真实的”。我们不会去怀疑它的可靠性,只会根据它去活动,就像它的确是真实的一样。

自我意象之所以能成为开启美好生活的一把金钥匙,是因为以下两个重大的发现。

一、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一致

简而言之,你把自己想像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的行为规范来行事;而且,即使你做了一切有意识的努力,即使你具有很强的意志力,你也根本不能有别的行为。如果你把自己想像成“失败型的人”,你就会想尽办法失败,尽管你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甚至机遇也完全对你有利。把自己想像为不公正的牺牲品,认为“注定要受苦”的人,就会不断地寻找各种环境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自我意象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或一个基础,人的全部个性、行为,甚至环境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举例来说,一个孩子要把自己看成“不及格型”的学生或者“算术不开窍”的学生,他就总会在自己的成绩单上找到证据;一个自以为没人喜欢的女孩子会发现自己在舞会上总是没人理睬,别人的排斥完全是她自己造成的——她那愁眉苦脸、低三下四的态度,急于取悦于别人的焦虑,或者对周围人的下意识的敌意,都会把她本来能迷住的人拒于千里之外;一个推销员或者商人抱有同样的态度,他也会发现自己的实际经验能够“证明”

他的自我意象是正确的。

由于有这种客观的“证据”,很少有人会发现问题出在他的自我意象或者自我评价上。

可是我们后面将会看到:一旦说服他们改变自我意象,学生的成绩和推销员的收入就会发生奇迹般的变化,而他人只不过还是原来的自己。

二、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

无数病历说明,一个人不论年纪大小,都来得及改变他的自我意象,并从此开始新的生活。

一个人难以改变他的习惯、个性或生活方式,似乎有这样一个原因:几乎所有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谓自我的圆周上而不是圆心上。很多患者认为:“积极心态”我已经尝试过了,但它对我不起作用。但如果进一步追问他们就不难发觉,这些人是在运用或者试图运用“积极心态”,他们首先改变的是自己特定的外在环境、特定的习惯,或性格缺陷,却从来没有想到要改变造成这些状况的自我认识。

已故的普莱斯科特·雷奇是自我意象心理学的先驱之一,他对这个问题做过最早和最有说服力的实验。雷奇认为,个性是“一套思想体系”,思想与思想之间必须一致。同这个体系不一致的思想受到排斥,“不被相信”,也不能引导人的行为;与这个体系一致的思想则被采纳。这套思想的中心——它的基石——就是个人的“自我理想”,即自我意象(自我观念)。雷奇是一个教师,他有机会利用几千个学生来验证他的理论。

雷奇认为:如果某学生学习某一科目有困难,可能是因为(从学生的眼光看)他不适于学习这门学科。然而雷奇相信,如果改变学生的这种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也就相应改变。如果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也会改变。这种理论得到了验证:有一个学生在100个单词中拼错了55个,而且很多课程都不及格,所以丧失了一年的学分;但第二年各科成绩平均91分,成为全校拼写最优秀的学生。另一个男孩因为成绩太差被迫退学,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却成为全优生。一个姑娘拉丁文考试四次不及格,学校的辅导员与她谈过三次话后,最后以84分的成绩通过了。一位男生被一个考核机构断定为“英语能力欠缺”,却在第二年荣获学校文学奖的提名……

这些学生的问题不在于他们头脑迟钝或缺乏基本能力,而在于他们的自我想像不恰当。

他们“确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不是说“我考试失败”了,而是认为“我是个失败者”;不是说“我这门不及格”,而是说“我是个不及格的学生”。

此外还有一些别的临床案例,如有的人特别怕见生人,过去很少出门,现在却以公开演讲为生;有一位推销员曾认为自己“不是干推销的材料”而写了辞职信,六个月之后却成为100位推销员中的佼佼者;一位牧师因为“神经紧张”受不了每周一次布道的压力而考虑退休,现在他除了每周布道一次外,平均还有三次“外出约谈”,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紧张”。

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不同结局的例子举不胜举,因为他们都做到了一点:改变自我意象。

发现“真正的自我”

自我意象心理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创造一个虚构的自我,一个无所不能、自高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的自我。这种自我与渺小的自我一样不切实际。我们的目的是发现“真正的自我”,使我们的心理意象更接近“它们所表现的客体”。不过,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低估了自己,很少改变自己,也就贬低了我们自己。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自我优越情绪”存在。自以为有“自我优越情绪”的人,实际上受着自卑感的煎熬——他们的“优越的自我”是一种虚构,一种掩饰,把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和不安对别人和自己隐瞒起来。

L·D·威瑟尔海德博士说:“如果我们在心里把自己想像成被恐惧包围、没有斗志的末等角色,我们必须立即抛弃这幅图像,坚定地抬起头来。这是一幅错误的图像,必须加以根除。

上帝把我们看成能够完成伟大业绩的儿女,相信我们沉着、自信和开朗。上帝不把我们看作生活中可怜的牺牲品,而是生活的艺术大师。我们不需要怜悯,相反,我们能给别人以帮助。所以,我们越来越少地考虑自己,充满内心的不是关注自我,而是爱和欢乐,是为别人做贡献的欲望……让我们正视真正的自我,它在我们相信它存在的那一刻就真正存在了。我们必须认识改变的可能性,相信处在改变过程中的自我。旧的失败感必须清除,它是错误的,而我们不应该相信错误。”

你只有将自己的渴望和梦想形象化、具体化,你只有坚信你能够成功,你才会获得成功。一个人的思想能够决定自身的命运和事情的结局,这是一个普遍真理。许多成功的人物之所以能够实现他们的梦想,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按照成功目标来思考问题的习惯。他们能够根据特定条件来设计自己的目标,使自己的思维与目标协调一致。

对于目标进行积极、明确的思维,将使你的梦想接近于真实,而消极无为的思维则会使梦想归于破灭。由于自己主观上的恐惧和忧虑大于现实中存在的危险,许多人甚至放弃了实现自己目标的企图。所有积极、有效幻想的敌人就是恐惧。我们害怕失败、害怕嘲笑、害怕贫困,尤其是害怕失去自尊。这些蜷缩在我们头脑中阴暗角落里的怪物,都是我们自己生造出来的非现实的幻影。我们让这些怪物控制自己的命运,使自己认识不到思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思想能够带来失败和悲哀,但也能带来许多我们向往的美妙事物。

但是不要误解这一观点。虽然在任何成功法则中实现目标的愿望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然而,你对自己的愿望不采取实际行动,梦想仍然不能转化为现实。没有谁能够仅仅依靠思考和幻想就登上成功的台阶,除非你为了成功而积极工作。你还应该认识到,成功不会突然降临,它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苦干的结果,你必须一步一步地前进。好莱坞的一句俗话说得好:“是的,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之后,会在一夜间获得成功。”

你的幻想和你对于成功的思维方式会把你引入正确的方向,时机成熟时,你就能制定正确决策并迈出坚实有力的一步,这一点,仍然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你对某件事物极为渴望,如果你对它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竭尽全力去干了,那么你最终会得到它,你也决不会为自己的行动而后悔。

思想具有改善各种关系和形势的力量。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你对目标的思维想像(幻想)。记住,思想是你自己的,它是你愿望的仆人,只有你才能驾驭自己的思想。还要记住,只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有效地驾驭自己的思想。

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的所有矛盾都可以从自我意象的角度来解释。自我意象是公分母——是一切成功或失败案例的决定性因素。要想真正地生活,也就是使生活得到合理的满足,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拥有一个适当的、现实的自我意象,并使之伴随着你。

2.接受自己。

3.拥有健全的自尊心。

4.信任自己。

5.不以自我为耻。

6.随心所欲地、创造性地表现自我,而不是把自我隐藏或遮掩起来。

7.拥有一个与现实相适应的自我,以便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8.认识自己——包括你的长处和弱点,并且诚实地对待这些长处和弱点。

9.你的自我意象必须合理地近似于“你”本人,不能多也不能少。

当这个自我意象完整而稳定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良好”的感觉。如果它受到威胁,你会感到忧虑和担心。当它适应于你而且让你引以为豪时,你会感到自信。你会自由地作为“你自己”而存在,并且乐于表现自己,并适当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它成为耻辱的对象,你就会把它隐藏起来、不让它有所表现,创造性的表现也就因此受到阻碍,你就会心怀敌意,无法与人相处。

一般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你却敢于向它挑战,这就是朝成功之路的一种迈进。然而这需要一种自我信念(自我意象),信念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产生的。因此,想要成功的人,就应该不断地去努力培养和改变自我意象,以便不断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以达到高效能!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功的个性我拥有正像医生根据某种症状诊断疾病一样,失败和成功也可以加以诊断。因为人不是简单地“发现”成功,或“遭到”失败,他的个性和性格就散播着失败与成功的种子。

帮助一个人获得良好的或“成功的”个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给他一张生动的照片,让他看看成功的个性是什么样子。请记住,你内在的创造性导向机制是一种追求目标的机制,使用它的首要条件就是确立一个清晰的目标或射击的靶子。有很多人想“改善”自己,渴求一种“更好的”个性,但既没有改善到什么方向的明确概念,也不知道“好的个性”包括什么。一个好的个性能使你对环境和现实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使你达到自认为重要的目标后得到满足。

对于那些迷惘和后悔的人来讲,当他们有了一个目标和达到目标的笔直路线时,却忙着“矫正自己”。比如有一个40多岁的广告商,他得到一个重大的升迁机会之后,反而莫名其妙地对自己没有把握和不满意起来。

他说:“真是搞不懂。我工作就是为了这个,连做梦也都想着这个,这是我一直向往的。我知道我能胜任。然而,不知为什么我的自信心动摇了。我仿佛像从梦中醒来一样扪心自问:‘像我这样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居然担任这种工作?’”他开始对自己的外表过于敏感,以为“消瘦的下颚”是使他不安的原因。“我长得不像一个企业管理人。”他说。他后来找大夫去进行外科整形,他认为这样也许能解决他的问题。

还有一位家庭主妇,她的孩子“闹得她发疯”,丈夫也惹得她心烦,使她一星期至少要无缘无故地跟他“发一次脾气”。“我是怎么搞的?”我的孩子确实不错,值得我骄傲。我丈夫也实在是个好人,每次吵完之后,我都很惭愧。”她觉得“面部整容”可能会带来自信,使她的家庭“更喜欢她”。

这两个人所遇到的问题,不是他们的外表,而是他们的自我意象。他们发现自己有了新的角色可演,但又不知道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这个角色。或者说,他们从来没有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发展一个清晰的自我意象。

成功个性不可缺少的七种元素

其实,一幅便于记忆的成功个性的图像就包含在“成功”(Success)一词的七个字母之中:

“成功型”个性包括:

方向感(Sense of direction)、理解(Understanding)、勇气(Courage)、宽容(Charity)、尊重(Esteem)、自信(Self Confidence)、承认自我(Self Acceptance)。

下面让我们具体阐述一下这几个方面。

一、方向感

我们都具有追求目标的机制,而且天生就是如此。一旦失去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个人目标,失去了对于我们来说“有意义”的东西,就容易“原地绕圈子”,觉得“迷失”,发现生活本身没有“目标”或“目的”。我们生来就为了征服环境、解决问题、达到目标;没有困难去克服,没有目的可达到,我们在生活中就找不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人们说生活没有价值,其实是指他们自己缺少有价值的个人目标。

解决方法:树立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最好是有一项计划。根据每一种情况决定你的要求。经常在你前面保持你所“向往”的东西,期待它,争取它,向前看,不要往后看。培养汽车制造商所说的“前视”习惯。培养“对未来的憧憬”,而不是对过去的怀念。“前视”

与“对未来的憧憬”使你永葆青春。当你不再作为一个追求目标的人、“没有什么盼头”时,你的身体功能也会不正常。一个人退休之后往往很快就感到自己已到生命的末期,其原因正在于此。你不再追求目标、不再有所期待时,也就算不上真正的活人了。除了纯粹的个人目标之外,至少要有一个非个人的目标,或者用来证明自己是人的“证据”。要有兴趣制定计划以帮助他人——不是出于责任感、而是因为你想这样做。

二、理解

理解取决于一种相互畅通的联系。联系是一切导向系统或者计算机的生命。如果你所依据的信息是不真实的或错误的,就无法做出适当的反应。很多医生相信“混乱”是神经疾病的基本因素。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你必须了解它的真正特征。人际关系上的失败和后悔,大部分要归因于“误解”。

喜欢《用学习代替拼命——给成年人的训练计划》吗?喜欢佚名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