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 > 第18章 有了“伤疤”就得抓(3)

第18章 有了“伤疤”就得抓(3)

小说: 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      作者:任利红

谈判时,有的谈判者一开始就来势凶猛,咄咄逼人,他们以各种方式表现其居高临下、先声夺人的挑战姿态,想一上来就将对方置于被动地位,以显示自己的气势和实力,迫使对方接受不合理的条件。所谓“一动不如一静”,在这种情况下,硬碰硬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最好的办法是“静观其变,以静制动”,通过许多回合的拉锯战,消耗这类谈判者的精力和气势,使其感到疲劳,同时也扭转了己方在谈判中的不利地位,等到对方筋疲力尽、头昏脑涨之时,己方即可反守为攻,促使对方接受己方的条件。

疲劳战术之所以能够在谈判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人的心理特点及其素质有很大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又使人们的行为带有独特的色彩。一般说来,性格比较急躁、外露、张扬、富有挑战意识的人往往缺乏耐心、忍耐力,一旦其气势被扼制住,自信心就会丧失殆尽,从而很快地败下阵来。

一位经销商正在与生产商就某项交易进行谈判。生产商仗着自己客户多,产品质量可靠,就采取强硬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价格毫不让步。经销商不满意生产商提出的价格,但因为对方的态度强硬,就决定按兵不动,谈判由此陷入僵局。

后来,经销商做了一番准备后又提出进行谈判,对方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就傲慢地同意了。从谈判一开始,对方就没把经销商放在眼里。他们主动报价,陈述情况,滔滔不绝,从上午8点一直讲到中午11点,并配合数字图表和深奥难懂的图像投影,以证明他们的要价是合理的。

说完后,对方带着骄傲的笑容,自信满满地看着经销商问道:“介绍就到此为止了,你认为怎么样?”在对方介绍的过程中,经销商一直未发言,只是安静地坐在沙发上。听到生产商的问话,他很平静地回答:“很遗憾,我不明白您介绍的内容。”对方听后脸色大变:“你到底什么地方不明白,我可以为你解释。”经销商微笑着说:“对您所介绍的内容全部不明白。”对方听后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垂头丧气地坐到沙发上,问道:“请问,您对此有何意见?”经销商只笑不答,静静地看着对方,眼看就要到中午12点了,对方终于有气无力地说:“好吧,我是不会再讲一遍了,那样也没有用。下午,我们重新开始谈。”下午再次开始谈判的时候,生产商开出的价格明显大打折扣,最后,谈判双方以明显有利于经销商的条件达成了协议。

在这个故事中,经销商以平静扼制住了对方的凶猛攻势,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使其丧失锐气,后发制人地取得了谈判的胜利。这也告诉我们,在谈判时,当对方表现出较强的优越感时,不妨依靠平静来消耗他的精力,待其气势已尽时,你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发起反攻,一举击败对方。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谈判时间,然后闲谈一些与谈判无关但能够激发对方谈兴的话题,这样既考验了对方的耐性,也消除了对方的防范意识。

陈先生想买一套房子,但双方在价格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后来,陈先生灵机一动,决定改变以前总是在上午谈判的方式,将谈判时间定在了房地产公司谈判人员傍晚快下班的时候。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似乎没什么效果,但陈先生没有放弃,他在这个时间内连续与对方谈了几次。三天之后,陈先生顺利地拿到了购房合同。

在谈判过程中,陈先生发现,傍晚接近下班的时候确实是最好的谈判机会。因为一般人在上午的时候最清醒,到下午或晚上时,精神状态就会处于低潮,这时候谈判的话,形势就会对自己较为有利。

中东地区的很多企业家最常采用的交易战术就是疲劳战术,他们常常在白天天气酷热时邀请对方旅游观光,到了晚上则招待他们欣赏歌舞表演。一直到了深夜,整个白天都不见踪影的谈判代表出现了,他们经过充分的休息,神采奕奕地和对方展开谈判。这时,对方经过一天的奔波,早已筋疲力尽,只想早点休息。结果可想而知,在谈判中,对方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不得不作出了明显不利于自己的让步。

在实际谈判中,善于运用疲劳战术往往可以使你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位美国石油商曾这样形容沙特阿拉伯石油大亨亚马尼的谈判战术:“他最厉害的一招是心平气和地把一个问题重复一遍又一遍,最后搞得你精疲力竭,不得不把自己祖奶奶都拱手让出去。”所以,只要你发现对方比你还要急于达成协议,那么运用疲劳战术会很奏效。这时,你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静待对方露出马脚。不过,这种疲劳战术事实上对双方都是一个精力和智力上的考验,所以,要想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己方事先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并详细地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战术,以达到有效地击退对方的进攻,并争取更大的成功的目的。

技巧6:拖延战术,消磨对方意志

拖延战术即以重复、慢节奏、善待来损耗谈判时间,造成谈判的低时效,以迫使那些注重时间的对手尽早做出让步的做法。这种战术其实就是双方之间的意志战,谁有耐心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胜利。

谈判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由于谈判双方各自的利益和需求不同,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也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一方总想从对方那里索取更多的东西,以至于双方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分歧、矛盾和冲突,谈判的气氛也因此越来越紧张,僵持的情况也不断发生,谈判成功似乎遥遥无期。如果缺乏足够的耐心,就可能在对方的拖延战中败下阵来。

以色列一位从战场胜利凯旋的将军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城市,他的战绩使自己在这个城市的社交界身价倍增,而他本人也成为众多贵妇追逐的对象。然而,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对此却并不热衷,而且还有些讨厌。可是,总有一些人对他紧追不舍,纠缠不休。比如,有一个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女记者,几个月中一直给这位将军写信,想结识这位风云人物。

在一次当地政府特地为他准备的舞会上,这个女记者手上拿着桂枝,穿过人群,迎着将军走来。

将军躲闪不及,与女记者撞个正着。于是,女记者把桂枝送给将军,将军只是绅士般地笑了笑,极为恳切地说道:“应该把桂枝留给缪斯。”

此时,女记者认为这只是将军想打破尴尬气氛的一句玩笑话,因此,她并不放在心上,而是继续努力寻找话题与将军纠缠,将军出于礼貌也不好生硬地中断谈话。

女记者问:“将军,您最喜欢的女人是谁呢?”

将军有礼貌地回答:“是我的妻子。”

女记者不甘心地追问道:“这太简单了。您最器重的女人是谁呢?”

“是最会料理家务的女人。”

女记者开始有些急躁:“这我想到了。那么,您认为谁是女中豪杰呢?”

“是孩子生得最多的女人,夫人。”

就这样,他们像审讯犯人般地一问一答了很长时间,谈话气氛令人窒息,谈话也愈来愈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女记者渐渐地开始感到局促不安,也不想再自讨没趣,就只好识趣地起身离去。

在拖延战中,如果你发现对方性格急躁,或因时间紧迫而希望速战速决时,你就可以故意不紧不慢,拖拖拉拉,摆出一副毫不在意、满不在乎的样子,以消耗对方的时间和精力,拖垮对方的意志和决心,最终使其自动缴械。

你也可以在对方急于求成,而你并不满意对方开出的条件的时候,用沉默的方式来拖延时间。因为沉默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场极大的耐力考验,更是一种很好的施压手段。你沉默的时间越长,给对方造成的压力就越强。当你害怕无休止的僵持、沉默会引起谈判破裂时,对方很可能和你有同样的担心,说不定他已经开始打算做一些调整和让步,以推进谈判的进程。所以,只要你确信对方对此次谈判极为重视,希望达成协议,己方又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就不妨继续拖延一段时间,这样你就很可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20世纪80年代末,硅谷某家电子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集成电路,其先进性尚不能被公众理解,而此时,公司又负债累累,即将破产,这种集成电路获得公众的认可就是公司最后的希望。幸运的是,欧洲一家公司慧眼识珠,派3名代表赶来洽谈转让事宜。他们看起来很有诚意,一开始洽谈就不断询问集成电路的详细情况,但他们开出的价格却只有研制费的2/3。电子公司的代表很不满意,他们彼此看了看就站起来说:“先生们,今天先到这儿吧!”从开始到结束,这次洽谈只持续了3分钟。不料下午欧洲代表就要求重新开始谈判,态度明显“合作”了不少,于是电子公司以一个较高的价格转让了新型集成电路。

电子公司的代表之所以敢中止谈判,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欧洲代表千里迢迢赶来谈判,决不会只因为这毫无结果的三分钟就打道回府。这样做看似大胆妄为,实则却是让对方妥协的最佳方法。

此外,拖延战术作为一种基本的谈判方法,有着多样的具体实施手段。例如,一些谈判方常常让一个职权较低的谈判者为先锋,在细节问题上和对方反复纠缠,即便最终会做出某些让步,也要让对方为己方的每一次让步都付出巨大的精力,至于关键问题则尽量谈不妥当,直到对方精疲力竭为止。这时,己方的权威谈判者就可以出场,说一些“再拖下去太不值得,我们再让一点,就这么成交之类的话”此时对方的耐力、精力均已透支,只要己方所提出的条件在其可接受的范围内,他们往往就会痛快地答应。

技巧7:强调共识,促使谈判成功

在生活中,一旦双方之间出现了强大的共同敌人时,即使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利益纷争,也往往能够暂释前嫌,成为合作对象。有一个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有人曾以三个人为一组做了一个简单的“撞球游戏”,比赛规定,以得分高低为准,得分最高者为胜,其余两人则是失败的。在比赛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想用的任何方法。结果人们发现这三个人分别构成了敌对关系:如果某个人在比赛途中遥遥领先,其余两个人就会联合起来,想尽办法阻碍领先的这个人得分。

可以说,大部分弱者出于本能往往联合起来抵抗强者。在谈判中,如果能够将这种心理善加利用,就可以解除或减少对立者的警戒状态,将对方的意见和态度引导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通常情况下,谈判双方之所以要坐下来谈判,无非是希望从中获得利益,即满足需求和欲望,而不仅仅是去维护自己的某些立场。可以说,谈判者坚持某一立场旨在实现预期利益。因此,在谈判中,谈判者的智慧不仅表现在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韬略上,更体现在善于捕捉共同点、以点破面的技巧上。

强调共识的谈判方式的特点和技巧是:谈判者一定要能够洞察谈判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寻找出双方都认可的方面,然后对之加以恰当的引导,在对方不察觉的情况下,使对方承认这个共识的存在。此时,己方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诱敌深入,使其同意有利于己方的条件。

20世纪80年代,我国用10亿元人民币从美国引进了三套生产化肥的大型设备。其中有一套设备在调试运行期间,透平机转子叶片三次断裂,每次停机就要损失45万元。中方与美方专家对事故各有不同的解释,美方认为是偶然事故,中方专家经过仔细推算分析,认为转子叶片三次断裂是它的强度不够,是设计的问题。依据这个判断,事故的责任在美方,美方不仅应为中方更换设备,还应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因为数额巨大,要使美方接受并不容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为了说明他们的产品没有质量问题,美方技术主谈总工程师强调,产品是严格依据世界著名透平权威特莱贝尔教授的理论进行设计的。中方技术主谈孟庆集教授听到特莱贝尔这个名字,心头一亮,但表面上却非常平静,乘机插话说:“我们赞同特莱贝尔教授的理论,它应当成为我们双方共同接受的准则。”他说这话时,由于是不动声色地说出的,所以对方没有警觉,也没有产生危机感,反而误认为中方在全局上赞同了他们的观点,美方总工程师显得非常得意。

孟教授说完以后,又强调了一次:“我们要尊重特莱贝尔教授的理论,钦佩他的才识。”然后停下来等待对方的反应,看到美方总工程师频频点头后,孟教授才放了心。双方达成了共识。

但美方总工程师点头之后,马上意识到危机,声明:“不要再谈这些了。”孟教授岂肯放过,他顺着美方总工程师的话说下去:“特莱贝尔教授的理论是我们谈判的共同基础。你们的设计依据是特莱贝尔教授的理论,可教授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强调‘激振力系数是很难取准、很难确定’的,那么你们依据教授的理论所设计的转子叶片的系数便是很难取准、很难确定的。叶片三次断裂,并不在同一部位,其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通过三天四次谈判,以中方取得完全胜利而告终。孟教授在双方共同点上做文章,为谈判铺平了道路。

在谈判中,当对方强烈地反对自己提出的条件时,你可以制造一个假想的共同敌人,并把一个小小的共同点不断地扩大,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使其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好像与你拥有共同的利益。例如,在市场上,具有同样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彼此间往往会产生纠纷,并演变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时,如果有一方提出:“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敌对下去,会让某公司坐享渔翁之利的。”如此一来,对方便会产生一种危机感,并为了当前的利益而减弱敌对的情绪,进而使彼此间变得和谐起来。

要想在双方之间找到共识,促使交易达成,就要求谈判者首先要弄清楚对方的利益所在。但是,利益往往是隐藏在立场后面的深层次的东西,这就要求谈判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般来讲,谈判者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研究对手的利益。

①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探求构成对方立场的理由,即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欲望。

②研究对方利益的多重性,如在卖方与中间商的谈判中,卖方的利益就包含争取最佳价格、维护销售渠道的畅通、获得中间商提供的各种服务等。

③要注意谈判对方的其他利益,物质利益是谈判双方关注的焦点,但不是全部内容,其他方面,如对尊严、安全感、自主、平等的渴望都是谈判双方的基本要求,忽视这些要求常常使谈判以失败而告终。

喜欢《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吗?喜欢任利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