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 > 第23章 笼络人心靠嘴巴(1)

第23章 笼络人心靠嘴巴(1)

小说: 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      作者:任利红

——与下属说话要懂得的10种方法

并不是只有下属才需要注意说话方式,并不是只有下属才需要照顾对方的自尊。要做成功的上司,对上,要捧人有术,处事有法;对下,要说话有度,为人亲和。要知道,下属和上司只有分工的不同,从人格上来说,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掌握与下属沟通的种种方法,你才能管理更多的员工,驾驭更多的精英。

方法1:如何安慰你的下属

人人都有脆弱的一面,谁也都会遇到伤心之事。而下属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其工作的效率,所以,安慰正如“雪中送炭”,会温暖下属的心灵。因此,经常安慰遇到不顺心的事的下属就成为上司必做的一项工作。但是,安慰也是一门艺术,有些人为了避免说错话,宁愿选择什么都不说,而错失表达关心的时机;有些人言多语失,或不着边际,这些安慰工作都是无效的。

要想使下属的情绪平静下来,有许多技巧需要加以掌握并灵活运用。

(1)安慰应针对事物的积极方面。

如果下属不幸身患重病,对其进行安慰的时候就不应过多地谈论病情,而要多谈谈下属关心、感兴趣的事情,还要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其精神负担,使其早日康复。

如果下属有生理缺陷或因出身、门第等外在因素而被人歧视,安慰时就应说些经历类似的名人的事迹,鼓励下属不向命运屈服,使他坚信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仍然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下属因事业上的不如意而感到苦闷忧郁,对其进行安慰的时候就需要充分理解、支持其强烈的事业心,而不必劝慰对方忘掉忧愁、痛苦,更不要试图说服对方随波逐流并放弃他的理想、追求。这个时候,作为上司要把握的原则就是理解多于抚慰,鼓励多于同情,而最好的安慰方式就是帮助对方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他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与之共同探讨通向事业顶峰的光明之路,并尽量引导他克服灰心丧气的情绪,并树立必胜的信念。

(2)安慰是同情,但不是怜悯。

安慰是同情,但不是怜悯。同情是一种真心实意的善良心情,而怜悯不过是不平等的思想感情交流,它不是精神上、道义上的馈赠,而是一种上对下、尊对卑、富对贫、强者对弱者、胜者对败者、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感情施舍。同情能够使对方感觉到人情的温暖,而怜悯却只能使对方感受到自身的卑微。事实证明,对于事业心强、自尊心强、个性强且不甘于现状的人而言,无论其处境多么不幸,对其表示怜悯都是一种变相的侮辱,只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对于老幼病残与弱者而言,单纯的怜悯也只能使他们更加沉溺于绝望的深渊而难以自拔。

所以,要想有效地安慰对方,就要懂得同情对方,而不是怜悯对方,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把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不幸,从感情上产生共鸣。与此同时,还应与对方站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交流思想感情,给对方精神上、道义上的支持,并分担对方的感情痛苦。

还要注意的是,在表达你的同情的时候,话语要有劝慰也有鼓励,语气也要低沉而不乏力量,而且尽量不当面说出“可怜”、“造孽”等词语,若常把这类词挂在嘴上,难免有你在欣赏、咀嚼对方的痛苦之嫌。

总之,作为上司,下属需要的是你的同情,而不是怜悯。

(3)善良的谎言有大作用。

从小到大,老师和亲人都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但现实是,很多时候,真话伤人更深,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一味讲真话,你就会在无意中伤害他人。所以,善良的谎言,有时胜过不该说的真话。尤其是在安慰下属时,你的适时的谎言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有时候,如果向本来就感情脆弱、意志薄弱、身体虚弱的下属如实地将他所面临的噩耗讲出来,对方很有可能因承受不住沉重的打击而一蹶不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与其立即如实相告,还不如暂时隐瞒真相,用美丽的谎言使其振作起来。这可以减轻对方的精神痛苦,帮助对方重新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事后,即便对方明白了真相,也只会感激而不会埋怨,并感到温暖、宽慰,因为他是被关怀、爱护,而不是被欺骗、愚弄。

当然,作为一个公司或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如果时常用谎言敷衍下属,就会大大削弱自己在下属中的威信而贻误大事,所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真话还是应该占主导地位,只有万不得已时,才能用善良的谎言安慰下属。

方法2:责备下属要把握分寸

称赞、鼓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维护、保持下属的自尊和干劲,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不进行责备。其实,会说话的人即使是责备对方,也会让对方乐呵呵地听,听了之后还会生出感激之情。所以,该责备的时候仍然要责备,只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责备下属要区别对待。

责备是对别人的否定,而否定又有轻重之别,所以要针对下属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有的下属因为自身的原因常常缺乏干劲,工作没有积极性。要想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仅靠指责是不够的。心态决定行动,只有使其内心充满活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因此,对待他们时,指责只能是隐晦的,在表面上要进行激励。

比如,有的下属喜欢读书,你就可以将他们的工作和读书联系起来,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其认真、热情地去工作。与此同时,这种激励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能使下属产生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恰恰是促使其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这样,下属往往会愉快地接受你的责备,因为他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肯定,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

(2)不可当众责备下属。

当下属在工作中因为某种原因出现了失误,为了使其纠正错误而责备他时,一定要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对方。

不当众责备下属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可是,有些上司比较容易冲动,特别是看到下属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而且影响到全体利益的时候,就可能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当众责骂起下属来。这时就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使你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副作用”减至最小。

有位老总脾气比较暴躁,并且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如果看到部门经理工作不负责任,或者令他不满意,就会情不自禁地当众指出来。

部门经理明白,老总这样做是为了工作,但是当众责骂他一个人,他心里也不是滋味。

事后,老总冷静下来,知道自己太冲动了,而且后来听下属解释说,这个部门平时工作也是十分出色的,只是因为特殊情况犯了些小错,但工作成果总体上还是可观的。

于是,老总马上进行了补救工作。他在那天下班之前,派人把部门经理找来说:“今天委屈你了,首先怪我太冲动,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对你的责备不当,请原谅。不过,你们部门的工作水平仍需要提高,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几句话使部门经理得到了安慰,同时又有一种被信任感,再大的委屈也都飞到九霄云外了。

俗语说:“打人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虽然不能轻易地“打一巴掌”,但既然已经“打”了,给与不给“甜枣”效果便会大不相同。当你一时冲动当众责备了下属时,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3)必要的时候要用赞扬代替责备。

人们在受到责备时,通常都会感到不痛快。但是人的性情多种多样,有一种特殊的人,受到责备却“潇洒”得很,任你怎样批评,他依然我行我素。这时就不妨换一种方式代替责备。

有位女经理,精明能干,手下的一班干将也都十分出色。但前不久,一名助手因为迁居别处而调走了,接任的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位新来的女大学生做事又慢又马虎,常常将印过的资料不加整理便交出去。办公桌上也乱七八糟。而且这个女孩对于女经理的任何批评、责备都只当做耳边风。后来,那位女经理决定改变方式,只要一发现她的优点就称赞她。没想到,这个办法竟然很快奏效了,仅仅十几天,那个女孩就好了很多。一个月后,她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工作成绩。

可见,责备下属要因势利导,不可因循守旧。就像责备这种下属的时候,就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利用称赞的方式来使他们改掉毛病,进而增加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

(4)责备要准确恰当,言之有理。

上司责备下属的时候,要引导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帮助他们认识、改正缺点和错误,就要注重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力求语言中肯,措辞恰当,深入浅出,说理透彻,使其心服口服。

1953年3月,毛主席在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有些人因为革命胜利了,就争名争利,评级时闹得痛哭流涕,他语重心长地说:“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有泪不轻弹是对的,伤心处是什么?就是工人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危急存亡的时候……至于你那个什么级,就是评得不对,你也要吞下去,眼泪不要往外流,要往里头流。”

这里,毛主席以理服人,对那些滋长了个人名利思想的干部进行了严肃的、善意的批评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争个人名利是十分错误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责备要刚柔相济,言之有威。

责备下属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能轻描淡写,更不能草率从事,要么就不要责备下属,要责备就要态度认真,触及其灵魂深处。一团和气或隔靴搔痒式的责备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那些犯有严重错误、影响极坏而又屡教不改的人,尤其不能采取轻软温和的言语来责备,而要采取严厉的语言和严肃的态度,一针见血地责备。但是,作为上司,你责备对方不是为了整人,而是为了使其改正提高,所以说话就要刚柔相济,言之有威。

在一次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会议上,针对少数部门的少数干部向群众索拿卡要的现象,一位县委书记严肃地说:“同志们啊,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挣点钱不容易呀!那都是他们拼死拼活挣来的血汗钱,用从群众干瘪的口袋里搜刮的一分一角,去鼓胀自己的腰包,于心何忍?良心何在?我们还是立党为公吗?还是执政为民吗?这样任其下去,我们的经济还能发展吗?我们的事业还有希望吗?……今后谁勒索老百姓的钱财,我们就砸掉谁的饭碗!”这一番语重心长、刚柔相济的话发聋振聩,使所有的与会人员都深受教育。

(6)要以诚相待,言之有情。

只有情深才能意切,出言才能为人接受,你的责备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虽说“有理走遍天下”,但是仅仅有理,未必能“走遍天下”,有时需要先通情,然后才能达理。这就要求上司在责备下属时,要以诚相待,言之有情,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要幽默诙谐,言之有趣。

责备下属的方式不是只有高声调的语言和严肃的态度,在有些时候、有些场合,这些是达不到批评的最佳效果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下属反而能接受,并从你的幽默风趣的话语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某机关的员工中青年小伙子比较多,但他们的工作热情、干劲、积极性却不高,纪律松散,工作拖拉,不思进取。对此,原上司没少批评教育,却没有多大的作用。刘书记上任后,在一次职工大会上谈到目前现状时仿拟了孟浩然的一首诗:“春眠不觉晓,上班想睡觉。夜来麻将声,进出知多少。”当讲到这种工作局面再持续下去,将要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时,他又说:“白日依窗尽,工作泡汤流,饭碗端不住,老婆也发愁。”全场干部职工都屏息静听,听完后,发出一阵阵不自然的笑声,笑完后,又陷入沉思:这样下去确实不行。

刘书记的责备可称之为艺术,他讲在明处,刺在心里,言辞诙谐,语言幽默,能引起受批评者苦涩的笑声,并使他们在笑声中幡然醒悟,诚心改正。

总之,一个成功的上司,在下属犯了错误时会按错误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方式,并要求当事人负起责任。这样做可以体现出你对下属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也给予了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也只有这样做,你的责备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方法3:和下属说话要多点头

作为上司,与下属单独面谈,是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下属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但很多人因为没有很好地掌握交谈的技巧,而使自己的一番苦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很多上司在和下属谈话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倾听下属的话的时候会认真地看着对方的眼睛,也许他们并不是很认同对方的观点,但他们会时不时地点头。不要小看这个点头的动作,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方的说话欲望。

涛是某汽车公司的销售经理,一大早刚到办公室,他就看到桌上放着客户服务部转来的一份投诉文件,称销售人员小A在向客户推荐保修专业商店时,未推荐指定商店而私自找了一家服务不佳的商店。这是明显的违纪行为,涛大为恼火,拿起电话就想把小A叫进办公室狠批一通。手放在电话上的一瞬间,涛忽然想起沟通专家说过的“说话要着重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抓住问题本身不放”的话,他一下子平静下来,并认真地思考起来。

首先,无论如何,“问题本身”都不应成为谈话的目的,而“顺利解决问题”才是谈话的方向和目标。因此,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冷静下来,清楚地了解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并努力解决问题。随后,他和小A约了谈话的时间。

下午一见面,涛就开门见山地将发生的事情客观地描述了一遍,并直接向小A表示,自己找他谈话是为了寻找原因,防止再次发生。小A刚开始还在做一些解释和辩解,但涛并没有像以往一样连珠炮似地质问,甚至恐吓,而是耐心地倾听,频频点头,对小A的一些考虑和做法表示理解。这让小A逐渐放松下来,觉得上司态度很诚恳,所以就坦诚地与涛交流起来。

客观地说,小A在这件事上并非没有私心,但正因为上司没有直接与他对质,并在谈话过程中不断地以点头、微笑的身体语言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的愿望,才没有引起他的消极对抗。

涛的态度让小A感觉上司的目的不是批评他,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在交谈中也就更加配合上司。两人很快就商量出了对策,包括小A需要做的道歉和改进。就这样,涛成功地与下属进行了一次交流。

一般而言,点头等类似的动作在交流中有着强大的作用。由于情感决定行为,所以,如果你持有积极或肯定的态度,那么你在说话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频频做出点头的动作,同样,当你认可对方的时候,也会点头。此外,如果有人对你点头,你通常也会做出这个动作。因此,在与下属建立友善关系、赢得对方的合作等方面,点头这个动作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喜欢《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吗?喜欢任利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