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该说“不”时就说“不”(1)
——拒绝他人的8个心理定律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过:“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曾经担任过日本东芝社长的岩田地夫也曾说过:“能够‘拒绝’别人而不让对方有不愉快的感觉的人,才算得上一个优秀的员工。”“不”字是伟大的,只有该说“不”时就说“不”,你才能快刀斩乱麻,使自己摆脱听命于人的被动地位。
定律1:幽默诙谐,乐呵呵地说“不”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事实确实如此,要想做个有求必应的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并不容易,因为人们的要求永无止境,而且往往是合理的、悖理的并存。如果当面你不好意思说‘不’,轻易承诺了自己无法履行的职责,将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扰和沟通上的困难。这时,你就可以幽默诙谐、乐呵呵地说“不”。
很多人很善于用幽默的方式拒绝别人,他们有时会故作神秘、深沉,然后突然点破,让对方在毫无准备的大笑中失望。这样的拒绝,在达到拒绝目的的同时,还能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就很善于运用这种方式。
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生于1792年2月29日。因为每四年才有一个闰年,所以等他过第十八个生日时,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在他过生日的前一天,一些朋友告诉他,他们募集了两万法郎,准备为他立一座纪念碑。罗西尼听完后说:“浪费钱财!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朋友们听了,只好放弃为他建造纪念碑的想法。
罗西尼本不同意朋友们的做法,但他知道朋友们也是一番好意,就不好直接拒绝,于是提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含蓄地暗示朋友们这是根本不必要也是不妥的,从而在不伤害朋友好意的前提下拒绝了朋友们的要求。
大致来看,不好正面拒绝时,就可以采取迂回的战术,转移话题也好,另有理由也可以,主要是善于利用语气的转折——温和而坚持——绝不会答应,但也不至于撕破脸。比如,先向对方表示同情,或给予赞美,然后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绝。由于先前对方在心理上已因为你的同情而与你的距离拉近,所以对于你的拒绝也较能以“可以体会”的态度接受。
比如,漂亮女士的魅力总是无比巨大,她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男士的搭讪或示爱。面对这种情况,如果选择一般的拒绝方式,往往会显得女士太古板、不懂风情。而且对于大多数男士来说,要跟一个素昧平生的女士搭讪,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这时女士如果硬生生地拒绝,会让对方自觉没有面子。此刻若能发挥一点儿幽默感,则会让拒绝显得异常可爱,让谈话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
男:我可以为你买一杯饮料吗?
女:事实上,我宁可得到买饮料的钱。
男:我能有你的名字吗?
女:为什么?你不是已经有一个了吗?
男:我是摄影师。我一直在寻找一张像你这样的脸。
女:我是整形外科医生。我也一直在寻找一张像你这样的脸。
男:这个座位有人吗?
女:是的,如果你坐下,座位就被占了。
男:我好像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女:是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再去那个地方的原因。
男:这个星期六你想跟我出去吗?
女:抱歉。这个周末我会头疼。
男:我想我能让你非常快乐。
女:是吗?你是说你要离开吗?哦,谢谢,我非常感谢你让我感到快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说不定男士会在以后的某一天想起这个有趣的拒绝。同样的道理,当你在办公室里遇到必须拒绝别人的情况时,适度发挥幽默感,也是十分必要的。
有一次,清清在办公室里吃洋快餐时,不小心将饭菜打翻了,为了避免引来虫子,她连忙开始清扫。不过,饭菜的汤汁已经渗入到地毯里,清理起来十分麻烦。当清清辛辛苦苦地与汤汁奋战的时候,同事大卫正好从她身旁经过,于是她便请大卫帮忙一起打扫。可是,这时大卫正巧要去处理一件紧急事情,暂时分不开身,大卫便笑着说:“放心!东方虫子不喜欢洋快餐。你先大致打扫一下,等我忙完这件事情就来帮你。”
一句话说得清清笑了起来,她毫不介意大卫对自己的拒绝,继续自己清理起地面来。
或许等大卫忙完的时候,清清早已经将地毯清理干净了,不过因为大卫幽默轻松地化解了清清被拒绝的尴尬,所以清清也不会将此事放在心上。反之,如果大卫很公式化地直接拒绝对方:“不好意思,我正在忙,分不开身。”清清心里可能会觉得不舒服,认为他连这点小忙都不肯帮,实在有失绅士风度,以至于对他的好感也会降低不少。
幽默能使你豁然开朗,豁达超脱,生气勃勃。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幽默是智慧的象征,一个精明的人,要想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不仅要有很强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还要有幽默素质,这样就可以让对方喜欢你,甚至是对于你的拒绝也乐意接受。可见,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幽默感,在谈笑之间对别人说“不”,不仅能使气氛轻松,也能顺利地达到拒绝的目的,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结果。当然,幽默不是为了幽默而幽默,所说的故事、所讲的笑话,都要有的放矢,否则在对方听来就是油滑,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要让自己变得机智幽默,能够把拒绝的话也说得委婉动听,不妨试试下面的建议。
(1)端正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良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有了它,你就会快乐地面对任何事情;有了它,你的幽默感也自然会丰富起来。
(2)多看些幽默的书籍、电视。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培养幽默感的最佳方法就是欣赏别人的幽默。见得多,听得多了,自身的幽默感自然也就多了。
(3)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一位幽默大师曾说过:“所谓幽默就是别人看见了头,而你却看见了屁股。”所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你的幽默感就会出现。
当对方要卖给你的一筒卷纸的品质过于粗糙的时候,如果你摒弃正常思维,把卷纸当做砂纸看待,幽默的回答就出现了。你可以笑着对对方说:“如果你不介意,可以卖给我当砂纸。”
(4)不要过于拘束。
有些人总怕万一自己说错了话会招致别人的嘲笑,就畏首畏尾,不敢言语。其实,幽默感随时都可能出现,但是如果不敢表现出来,幽默感出现的频率就会逐渐降低。实际上,幽默总会带给人惊喜,既然如此,你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所以,当你觉得自己应该幽上一默的时候,就不要拘泥,大胆地表现出来。
定律2:搪塞拒绝,含糊地说“不”
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些人出于某种原因或目的要求你对一些事情或人物作出评价或发表看法,以探明你的态度。而这个时候,你又因为某种原因不宜把评价或看法具体说出来,这时如果不能机智地应付、巧妙地回答,就可能陷入被动局面,以至于无所适从。这时,搪塞拒绝、含糊回避就是最好的方式。比如,有些人喜欢背后谈论他人,说长道短,碰上这种人,你应该谨慎地对待,尽量少发言、少评论,让自己的发言少带倾向性。如果你妥当地采用搪塞拒绝、模糊应答的方法,可以使自己避免卷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之中,这对于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有着很大的益处。
要想乐呵呵地说“不”,你还可以故意转移话题,就是在对方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想说的话时,就将他要说的话打断,并转向其他话题,这对于拒绝对方而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一对青年男女在一起工作,天长日久之后,男方对女方产生了爱慕之情,男方急于要表白心愿,女方虽心领神会,但不愿将友情向爱情方面发展,所以女方认为还是不要说破,保持一种纯真的朋友情谊为好。于是,双方在说话的时候就出现了下面的断答。
男方说:“我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喜欢……”
女方迅速打断他的话说:“我喜欢你给我借的那本公关书,我都看了两遍了。”
男方镇定了一下继续说:“你看不出来我喜欢……”
女方再一次打断他说:“我知道你也喜欢公共关系学,以后咱们一起交换学习心得吧?”
男方有点着急,但又不得不继续说:“你有没有……”
女方笑着说:“有!互相切磋,向你学习,我早就有这个想法。”
男方无奈地停止真情告白,他已经明白了女方的意思。
在这个故事中,女方三次断答,使得男方明白了她的想法,于是知趣地不再问了。这比让他直率地问出来,女方再当面予以拒绝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不过,有时候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被冒犯了。这时,你就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拒绝对方,即搪塞式拒绝,就是不把事情讲得过于明白,而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用暗示的方法让对方明白自己拒绝的意图。这种方法既避免了双方的尴尬,又达到回绝的目的,让对方听了不得要领,不能再提出新的要求。
推销员小B去找学校有关负责人推销课桌椅,但他们不想要,于是他们对小B说:“谢谢你的好意推荐,只是我们一时还弄不清究竟什么样的课桌椅更适合于现代教学设备的管理,如果莽撞地购买了,可能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很不利。”推销员小B听了不知如何作答,只好悻悻离去。
一般而言,推销员上门做推销时,都已经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预备了种种理由和解释来回应客户的拒绝。但因知识所限,他不可能知道现代教育理论,更不会很熟悉学校的教育管理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与教学设备之间的关系。如果客户拿这些推销员似懂非懂的东西来搪塞他,推销员就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这样,客户也就真正达到了拒绝别人的目的。
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在韩国汉城(今首尔)举行。当中国代表团到达汉城时,记者们纷纷围上来,问中国代表团团长李梦华:“中国能拿几块金牌?”“中国能超过韩国吗?”
李梦华答道:“10月2日以后(奥运会结束之日),你们肯定能知道。”
记者接着问道:“中国新华社曾预测能拿8至11枚金牌,你认为这是客观的吗?”
李梦华回答道:“中国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记者可以按他们的想法写。”
记者见问不出来什么就不再问了。
大凡国际赛事,自己的团队能拿多少块奖牌,国家代表团团长自己心里一般都是有底的,而且有的还会落实承包到具体的运动员身上。但是,赛场上变幻莫测,决定能否夺魁的因素的变数很大,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再加上能拿多少块奖牌关系到国家的荣誉,事关重大,不能出尔反尔、视若儿戏,更不能授人以柄。因此,对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代表团或教练一般都要拒绝。但这种场合又有别于正式严肃的外交场合,若严肃拒绝难免会使对方尴尬,所以拒绝时不妨来点语言游戏,避而不答或避实就虚,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谁都不喜欢被拒绝,但有时候你又必须去拒绝他人,这时,你可以含糊回避。所谓含糊回避,就是当对方提出某些问题时,不明确表态,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不同意,似乎同意,又似乎不同意,使提问者感到不可捉摸,无所适从。比如,如果有人邀请你:“明天我请你吃饭,请务必光临。”而你并不想去,你就可以说:“明天恐怕不行,下次一定来。”
下次是什么时候,你并没有说定,这实际上给对方的就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而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拒绝。对方若是聪明人,一定会听出其中的意思,自然不会再强人所难了。可见,谢绝别人的请求,否定人家的意见时,为了能使对方接受你的意见,同时又不想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这时往往就需要含糊回避。
女友希望你给她买件像样的衣服,于是暗示你:“瞧,人家的衣服多漂亮,是男友送的。”而你觉得她的本季节的衣服已经够多了,所以不想给她买。但如果直接拒绝,女友会觉得你很小气。这时,你可以这样说:“的确美,不过我赞赏苏格拉底的一句话,‘女性的纯正饰物是美德,不是服装。’”
从话的表面上来看,你并没有拒绝对方,但对方绝不会认为你同意了,于是问题就在不了了之中解决,谁也不会感到难为情。所以,含糊回避的好处就是你既不赞同也不接受,这时你的拒绝中没有否定词,但对方又能辨出弦外之音,彼此都不会觉得难堪。
一个旅行团按预定的日程观光游览。这时,有几个游客途中要求增加几个观光点,但由于旅游时间不够,这几个游客的要求不能予以满足。导游就含糊其辞地说:“这个建议非常好,也非常重要。如果有时间,我们将尽量予以安排。”
在这里,这个导游的说法就十分模糊,游客既可以理解成导游会尽量安排,也可以理解成时间不够,就不再予以安排,从而巧妙地暗示了拒绝之意。
有时候,有些外国游客十分关心导游的收入问题。对这一类问题,导游往往是不便直接回答的,但是断然拒绝又会显得太过生硬,而且也不符合当时融洽的旅游气氛。有的导游就巧妙地回答说:“我的收入能够维持生活。”这样的回答巧妙地避开了具体问题,十分模糊,表面上看他已经做出了回答,但实际上他什么也没说,这样既不失礼,又游刃有余。
一位编辑写了一部小说,小说改成电影后,票房丰收。一位好莱坞老板就想把此人挖去作编剧,他开出的价码是每周500美元,这个价钱是当时纽约的当时绝大多数作家都无法拒绝的,但这位编辑并不想去,又不想得罪对方,就回答说:“罗斯先生也加到了这一水平。”
其实,这位编辑所说的罗斯先生不像好莱坞老板那么有钱,他根本不可能给这位编辑加薪,但这位好莱坞老板不知内情,以为真的有人在与自己竞争,就马上抬价说:“1000美元。”编辑再次回答:“罗斯先生也加到了这一水平。”
这样几个来回下来,最后这位好莱坞老板开出的价码已经达到了每周2500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9000美元,可这位编辑仍是那句话:“罗斯先生也加到了这一水平。”这位好莱坞老板在无奈之下,只得作罢。
在这个故事中,这位编辑拒绝了对方,但他是优雅、平静地含糊回避着。这也正是聪明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必不可少地覆盖着一层“天鹅绒”,即使是拒绝、抵抗、批评,也不会弄得“汗流浃背”、“声嘶力竭”。
当然,可以拿来搪塞的理由有很多。外交官们在遇到他们不想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总是用一句话来搪塞:“无可奉告”。所以,当你暂时无法回答时,也可用这句话。另外,你还可以用“天知道”、“事实会告诉你的”、“这个……难说”等搪塞过去,告诉对方,你不接受。
定律3:寻找借口,借助外界条件说“不”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运用到拒绝,因为对于别人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尽自己的能力予以满足,但有时我们不得不表示拒绝,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说“不”。在这种意义上,没有谁不懂拒绝。但是,纵览历史,因拒绝不得法而酿成历史悲剧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没有注意拒绝方法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朋友疏远,甚至反目成仇的事例也时有发生。所以,当你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拒绝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喜欢《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吗?喜欢任利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