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深圳这一站,远不是终点(3)
“我不相信香港人从此不再吃鸡!”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王石不仅没有委靡下去,反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这个时候,大量购进玉米,待传闻过去后大赚一笔!
这无疑是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然而,王石这样做并不是一时豪赌,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我不相信香港人从此之后不再吃鸡。”对于突如其来的危机,彷徨反倒退居其次,相反此时王石的内心反倒异乎寻常的笃定。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现在王石的手里囤积了大量的现货玉米。只要传言破除,香港人吃鸡的热情重新被唤起,这就是王石反败为胜的一个好时机。可是问题的焦点在于:什么时候开始吃鸡?如果时间拖延太长,玉米运到深圳,香港人依旧“以鸽代鸡”,就会造成更大量的玉米积压;如果玉米到了深圳100天后香港人仍然固执地地坚持,那王石只有彻底认输。
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拿出来做砝码赌一把人阴晴不定的心情。危机面前王石变成了一个“赌徒”。
心情虽豪迈。但是,当第一条万吨散装船在大连装载了7000吨玉米,启程经渤海过黄海向南海驶过来时,王石的心情只被紧张所占据。随着海轮距深圳的路程缩短,他的焦虑感更加严重了,本来火爆的脾气此刻也平静了下来,每天很早就起来,跑出去找报纸来看搜寻关于“毒饲料”风波的进展情况。心里一遍遍地默念:“香港人啊,你们吃鸡啊吃鸡啊……”
1983年的夏天,台风来得特别频繁。狂风骤雨的恶劣天气时刻考验着行进中的小船,然而,然而装载着7000吨玉米船却没有误期,按时抵达南海海域,并向珠江口进发。
满载着黄橙橙的玉米的轮船此刻在王石眼中已不再是象征着载着黄金的“财富号”,反而像是满载危险品的诡异小舟,每一个前进的消息都扣人心弦,似乎只要一靠岸就会引爆王石的危机。王石从没有如此不安过,夜深人静,在莫扎特《弥撒曲》声中他会惶然默念:台风啊,南海的台风,你刮吧,刮吧,阻滞这条船,最好能把它打沉。反正船运合同保了自然灾害险。
然而,就在王石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老天赦免了他,就在差两天,7000吨船就要停靠蛇口赤湾码头的时候。香港报纸刊登了一条消息:之前的报道有误,饲料中不存在致癌物质。
久旱逢甘雨!白斩鸡、盐鸡再次回到香港人的餐桌上。
王石急忙来到皇岗村,预订20台8吨翻斗卡车,装卸7000吨玉米。
胜利正在向他招手,王石来到码头,站在一个高台上,吨巨轮耸立眼前,看着载重翻斗车一辆接一辆将一兜兜8吨的玉米包,轻轻抓起,然后随着滑轮滑动到停车的位置,一松网兜,玉米包落进翻斗,卡车启动,后面一辆轰隆隆补上位等待装包。
一辆辆重型卡车绝尘而去掀起烟尘滚滚。这时王石不由得双手叉腰仰望天空,天空是那么的蓝,云朵是那么的白……
这是一次反戈一击的漂亮战役,王石不仅补回赔掉的钱,还赚了300多万元。
很多人说:做生意很多时候就是一场赌博。风口浪尖上需要你抉择的时候,看你如何选择,王石曾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这样说:成功往往就是在绝望之中,再坚持一下的瞬间。是啊,进一步乘风破浪,海阔天空。退一步,阴云密布,船倾人覆。事隔多年,王石的当时的心情也只能猜度一、二。从王石最爱读的《老人与海》中,可以找到一些当时他感情的写照。商海中搏击的王石,当时的心情应该与《老人与海》中执着的渔夫一样地契合,当他费尽周折也要把马林鱼拖回岸边,笑看远处波浪翻滚的大海,那是他最满足的时刻!
三.转型期的“安逸”生活
王石当年的饲料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甚至赢得了饲料大王的美誉。从危机中走过来的王石在这一行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在别人看来继续做下去肯定赚大钱。然而就在大家翘首以待等着王石发财的时刻,王石又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转行做贸易。
拿着300万的启动资金,王石从录像机做起,慢慢地服装、鞋帽、饰品,广告公司,影视、地产……用王石的话说:360行,合法的钱他都赚。就这样,王石综合商社模式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1.“摊大饼”:360行合法的钱他都赚
对于刚刚改革开放的深圳来说,没有经验,一切都要慢慢摸索。每天的政策不一样,每天的鼓励也不一样。比如说刚开始主要靠一些进口的东西,倒买倒卖,别的地方不允许经营,只有深圳允许经营,这样可以赚钱。进口就消耗外汇,于是鼓励搞来料加工,又搞了一个来料加工厂,国内组织出口货源。就这样基本上是随着政策的变化什么都做。
活跃的市场形势,时刻诱惑着王石向未知的领域进发。于是,在做饲料生意大战告捷之后,王石带着他赚来的300万,毅然放弃了这一被别人看好的红火行业,转行做贸易,做进口中间商。而当被人问到转行的原因,王石却只轻描淡写地回答说:“与我的个性不符!”。
是啊。如此粗糙的本土化行业,对于改革开放之初多数人还穿中山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穿西装背带裤的王石来说,确实与他的个人品味相距甚远。
王石开始搞贸易,并且选择了时髦的进口摄像机设备。1984年,王石组建了主要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
像大多数最初创业的人一样。赚钱是王石来到深圳最开始的目的之一。“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王石创业的步伐,也随着深圳发展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迈进着。很快业务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王石已经不再满足于最初的办公设备业务。追随市场需求又开始做来料加工,搞服装、搞西装,当时饮料有市场需求,他们又搞了饮料厂。项目名称也由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改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仍然隶属特区发展公司。)
对于刚刚开放的中国市场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当时广告业也刚引入中国,于是王石1986成立了国际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主要做展览、装饰方面的业务。公司曾经和外国着名的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合作,做了二十几个展览,包括山西石窟展、摄影展等艺术类的展览。后来公司开拓了广告业务,给深圳的很多名牌,包括金威啤酒、阿波罗、特美思的做品牌设计和企业形象的包装。再后来又发展出模特队、影视公司,还有境外发行的期刊和彩视印刷,做得有声有色。
当时的王石是志得意满的,因为他做的都是他喜欢的东西。而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充分满足了王石的探索欲。
后来,王石还搞了一个影视基金会,组织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像曾经走红大江南北的《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等等,都是由王石的公司组织创作和推出并传遍大江南北的。
画点成线,再由线成面。王石“摊大饼”式的综合商社模式,逐渐开展了起来。从1984年开始,在三四年之内,公司业务很快就涉及到了十几行。真正成了一个八爪章鱼似的印钞机。以至于后来,别人问王石那时做什么的时候,他自己都模糊了。最后只能这样说:“这样吧,我告诉你们不做什么反而比较容易介绍,我说我们除了军火、黄赌毒不做之外,什么都做,这是比较容易介绍清楚的。从一个人的穿着来讲,手表,我们和苏州手表合作了手表厂;衣服,我们和苹果牌合作的有牛仔裤厂、西装厂;项链,我们和意大利第四大的K金项链合作制造K金项链。光一个人的穿着来讲,我可以从上到下给你介绍一遍,更不要说拍电影、拍电视、做广告、搞礼品等等。所以介绍半天,人家到底也弄不清你搞什么,我干脆介绍什么不做,黄赌毒我们不涉及,其他都做。”
2..最头疼的事:居然是洗衣服!
王石的事业做得风风火火。在外人面前他是志得意满的,但是他并不是没有麻烦,在工作忙累并快乐着的同时,王石还必须要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深圳的潮热气候决定了衣服的换洗频率非常高。
三十几度的高温,每天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几乎成了王石的负担,以前在学校和部队,过的都是集体生活。回到广州很快就结了婚,他一直都没有感到洗衣服是个麻烦事。
可是,在深圳工作生活都要自己独立操持,每天半夜累到几乎虚脱回到宿舍后,面对堆积成山一般的衣服,真是感觉不胜其烦。在最初到深圳的头几年里,洗衣服几乎成了王石最头疼的一件事。
也是出于这个原因,1986年,王石第一次出国到日本,看到商场里林立的各式洗衣机,毫不犹豫地给自己买了一台,大丈夫远庖,亦远离洗衣服。
当这台当时国内还很少人拥有的洗衣机摆在住处的墙角时,王石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心里似乎有一种扬眉吐气的畅快感,从此再也不用受那洗衣之苦了,抚摸着这台小小的单缸洗衣机,他的心里乐开了花。当晚,他毫不犹疑地将自己脱下来的衣服全部塞进这台洗衣机,躺在床上,呜呜……轰鸣声传进耳朵,他也毫不觉得是噪音,反而像音乐。
对这台救自己脱离苦海的洗衣机,王石也是倍加珍惜,它一直陪伴王石达到8年之久,到了2004年,零件坏到实在找不到可以换的时候,王石才把它扔掉。
3.第一套房:吓跑了女儿
创业阶段是艰辛的,独自在外的王石,饮食起居粗糙到了极点。前面我们已经讲了王石初到深圳住的是窄小破旧的招待所,是的,这对生活上一向讲究精致和品味的王石来讲,当时的条件与想象中相距甚远的。
“反正待的时间也没多少!”尽管躺在小小的宿舍里,望着因潮湿而起皮的房顶,他有时这么安慰自己。每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王石,回到了住处后,翻上几页书,打开录音机听上一段莫扎特或者肖邦慢慢入睡,也就忘了居住环境的恶劣了。
在后来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王石承认在广州外经委的时候,经常和外商打交道,外商那种和国人完全不同的生活品质让他很受触动,所以到深圳去赚钱成了他最原始的冲动。然而,那段最初到深圳生活品质急剧下滑的时期,想来王石是咬着牙挺着的。
虽然那段日子,从玉米运输到录像机、服装、手表等等王石开发负责的项目一向是红红火火,在很多人眼里,他是赚了钱的。可是,没人知道,在公司里风风光光的王经理、王总其实一直和他们一样住条件恶劣的单身宿舍。
就这样,在小小的招待所里住了几年后,1988年王石终于等到了公司分房子。小小的一室一厅,经过简单装修后,虽不豪华,但也显得舒适整洁。王石当时很兴奋,马上告诉了家里人。
于是,王石的女儿和外甥女利用放假的时候,高高兴兴地从广州跑到深圳来探望王石,也想一睹爸爸新房子的风采,王石打扫好房间满心欢喜地迎接女儿,没想到却遭到了无情的打击。
白天王石忙得昏天黑地,根本没时间陪女儿,到晚上又忙了个通宵,直到凌晨才回来。一见到小姑娘们,就嚷着要回去了。原来厅里的空调还没装,墙上是一个大窟窿,晚上一刮风,呼呼地叫,王石又不在家,小姑娘们实在吓坏了。最后两个小女孩只好情绪低落地回去了。
现在谈到这件事,王石还会无奈地笑。如今,虽然王石算不上超级有钱人,用他自己的话说,顶多算个中产,怎么着也住着别墅。但是王石还是特别喜欢自己那个时候的形象,他曾经对媒体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万科做大了,我也水涨船高地成了所谓的公众人物,但骨子里我更喜欢80年代的创业生活。
有激情,有梦想。用拼搏和汗水创造自己的生活,这个有趣却带点酸涩的小故事一直留王石的记忆中。
四.那一天,万科深圳挂牌上市
1988年,深圳市政府向全市的国有企业发出了股改的倡议,这对习惯了吃大锅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砸掉了铁饭碗,自绝后路。而喜欢“赶时髦”的王石却从中嗅到了发展的机遇,于是他排除众议,积极响应号召成为深圳国有企业中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股改后的王石真正放开了手脚,与富兰克林“联姻”,大办工业……
呼吸着深圳发展养料的王石每一天都感觉自己在跟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创业的喜悦不言而喻,但是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
1.股改螃蟹:吃得他扬名立“万”
随着业务内容的不断扩展,经营思路的不断开拓。深圳现代科仪中心的名字只用了一年,便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英文字母缩写MEC)。
总部也搬迁到高架铁路对面的和平路50号,离今天的广深铁路公司总部也就50米,离罗湖口岸不到1公里,算是占尽地利。这个新的办公楼是由一栋九龙海关三层单身宿舍改建而成,简洁的几何外形用镜面玻璃包装,按王石的说法就是“显得现代、简约,富有时代气息,尤其镜面玻璃上映衬着的蓝天上的白色云朵缓缓移动时,你会感到这座建筑物在行走”。
此时,王石正做着“贸易王国”的美梦!也就是在这座小楼里,王石率领的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从此和深圳特区发展公司产权分开,迈向了企业发展的最关键一步,那是在1988年11月。
而在之前的3月1日,深圳市政府发出红头文件:赛格集团、城建开发集团、物资总公司、石化总公司等6家大型国营企业实行股份化。
《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制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颁布后,王石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遇,并主动向股改办交了申请为了配合股份制改造,又改公司名称,最后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得到市委领导的批示,万科的招股书得以免费在党报《深圳特区报》上,这大概也是深圳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了。
前进的道路总是充满阻力的。当时王石为了全力以赴进行股份化筹备的推进。专门从招聘了三位谋士组成股份化筹备小组,一个负责文件起草和宣讲,一个负责同各职能部门的联络协调,一个扮演智囊及吸收社会资金。分工明确,责任明晰,股改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股份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也就意味着打破了长期以来国营公司旱涝保收的“大锅饭”和“铁饭碗”。因此,员工对于对股份化改制的抵触情绪逐渐显现出来。
三个老板身边谋臣也被老员工们讽刺为老板身边的“公公”。“看他们天天围着老板天天转,我们在一线搞产业化,搞散件组装,搞融资,搞贸易推销,怎么突然冒出来三位‘公公’鼓唇弄舌,安的什么心?”一时间公司里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不见了,上班时间到处聚集着三五成群老员工议论纷纷。
这是一项触及个人利益的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议论后,最终,员工派出了两个代表与王石谈判。
“公司股份化改革完成了就不是终身制了,我们突然失去了靠山,要是被公司开除了不得上街要饭?干脆把这几年赚的钱分光,之后,你怎么做都行。”或者“先于股改进行住宅私有化”。这是王石与老员工座谈会上,员工代表提出的意见。
喜欢《行者王石》吗?喜欢朱仰晴,樊俊杰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