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深圳这一站,远不是终点(8)
而在这千钧一发的一刻,深交所又传来了坏消息。万科已经连续三天停牌,当他们在周六再次提出停牌申请时,深交所却严词拒绝了。任王石如何申诉,依然不肯通融。
“有建老鼠仓的证据,如果复牌股市出现异动,出现蒙蔽小股东事情,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谁负责?”自认证据充分的王石得到这个答复的时候是义愤填膺的,既然深圳不受理,那就直接找北京中国证监会申诉。
于是放下深交所的电话,王石马上让远在海南的郁亮飞往北京证监会。
胜利:
“三三0事件”是万科内部的说法,证券市场上,更多地称作“君万之争”。这一战,对于今天已经遍地开花的万科地产的新职员来说,已经不太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对于王石和最早一批合力打造万科的人来说,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争夺。
如此积极奔走斡旋的结果也是好的。当天下午,王石又赶到投资大厦,直奔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宽敞的总裁办公室,寻求2%国家股的支持。
投资管理公司的夏德明总裁对王石认真地解释:“君安的张国庆找到了德成(注:李德成,时任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寻求支持股票市场的制度创新;你也来寻求支持。也弄不清什么关系,我们谁也不支持,谁也不反对,弃权。”不明就里的股东处于两难境地,只能选择弃权。然而此时对于万科来讲,弃权就是对万科的支持。
而在下午临下班前,前往北京的郁亮又传来好消息。证监会同意明天万科股票继续停牌,中国证券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旗帜鲜明地秉持公道让王石欣喜万分。
几天来,王石和万科诸将连日来不眠不休,有四处争取盟友者,有和主管部门反复沟通协调者,终于有了结果。万科此刻胜局已定了。
次日下午,王石在一群万科骨干护驾下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向关注此事的媒体记者阐述事情真相。招待会上王石气定神闲,发言也饶有章法,先把公司情况陈述,然后徐徐展开反击。会上万科出示了经深圳证券交易所豁免责任得以公布的财务状况,还针对改革倡议之中的许多不尽不实之处详细予以分析,让听者觉得其发言有根有据,而王石也得以暗暗把竞争对手的各点指控一一化于无形。
《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各大证券类日报的记者悉数到场。各个报纸纷纷以各自的角度报道了君万之争的事件始末。《中国日报》回去后还写了一篇被暗算的万科可能起诉君安的报道,很明显此时舆论导向明显已经倾向于万科。在香港等地的B股投资人之中,也为万科争得了不少同情分。
连续4天的停盘,加之星期日一共5天,市场足已消化君万之争的信息。君安的进攻方案中是没有想到万科会采取这种对策。股票不交易,君安就无法操纵股市,目的自然也就无法达成。
4月4日,星期一。这是“君万之争”的一个关节点,连续5天后,第一天开盘,结果会怎样?王石的心是忐忑不安的。在股票大厅内,王石一直盯着盘面在看。上午开盘,万科的股票轻微上升,“嘭……嘭……嘭……”,王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然而,股票的上升随即停止,不再上扬。紧接着整个上午,万科股票异常平静,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中午时,王石马上交代郁亮,下午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战斗结束。
就这样,下午在水贝万科总部新闻发布会上,王石向记者们宣布:“君万之争已经结束。”
“与人为善。”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派人来深圳调查“3.30事件”,问王石对君安的态度时,王石如是说。
“无论如何,君安是一家有影响的券商,而且还持有万科3.43%的股票。万科管理层邀请君安委派一名代表加入万科董事会,君安证券副总经理龚华当选万科董事。”,在昔日盟友今日对手面前王石表现出了大将风度。
“兵临城下却又兵不血刃,胸怀、社会关系网络、水平、风格乃至学识、阅历、思路一下子全‘爆’了出来,商家心向往之而实难企及的境界,却给万科兼而收之。”这是一位学者在目睹了“君万之争”全程后,给王石的评价。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既有鸿门宴式的、重庆谈判式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掌握节奏进而掌握主动权较为可取,王石在当今商界可谓创下了力量型智斗的典范。很多人至今感叹“毕竟是万科、到底是万科……”。
4.万科高调“嫁”华润
从1988年股改之后,万科的股权分散程度都比较复杂。而万科的股权分散程度在整个中国证券市场中是比较特殊的,1993-1997年,其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始终没有超过9%,1998年前10名股东持股比例总共为23.95%,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持股公司。
与此同时,万科在王石的经营理念的带领下,企业连续10年稳定、快速成长的企业,而在1998年其房地产业务在集团的赢利份额稳步上升至89.8%。良好的口碑和发展状况,让万科几乎成了“持币”待嫁的新娘,只需找个稳定的大股东,就可以稳定腾飞,因而江湖上很多投机公司,想借“壳”上市,借此打捞一笔。
虽然王石很愿意把万科打造成证券市场的一艘蓝筹航空母舰。但对于二级市场隔三差五就出现的“收购万科”的传言,王石已经哭笑不得。万科俨然已经成为最有潜力的公司,成为人人觊觎的对象。王石至今还记得这样的场面:
某天一位王石的年轻朋友气喘吁吁地跑到万科公司总部,说有要事求见王石。王石刚好不是很忙,就连忙听听他说什么。结果,小伙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某某X通公司已经调集了多少亿资金,要阻击万科,还有更换管理层的后着,王总你要小心啊!
每当这时王石就有点来气,说:你们年轻人就是容易给人利用。他们真有本事,真有那么多钱,自然就能够把万科收购了,我们就是走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现在你看看,这些只不过是市场上的跳梁小丑,不断放风出来,让你们上当。我真的去调兵遣将,在二级市场和他们这么对拼,那就真是上当了。
而事实上,王石对那些小公司嗤之以鼻、不予理睬是有道理的。他对此有精确地的分析:理论上讲:有准备的机构是可以从二级市场大量收集万科股份,等到和关联方超过10%比例的股份,就能够提出召开股东大会。而等到对方控股超过20%的时候,也就有可能提出改选董事和总经理等议案。当时我们计算了一下,如果对方这么做,在二级市场上需要超过20亿元的资金,才能购买到相当比例的股份,但是如果对方联系几个大股东,那么只需要10亿元左右资金就行了。
而在1995年,市场上能够呼风唤雨动用10亿资金的机构可能不多,那几家经常要收购万科的小庄家,其实也就是两三亿元的实力。
但是到了1997年后,尤其是1999年,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实力遍布数十个证券营业部、资金以数十亿元运作的大庄家,这样的资本大鳄,对于万科来说,多少是个潜在的威胁。实际上,万科也有自己相应的防御措施,那就是董事会选举条例中规定了,每次董事改选只能是三分之一的数目,这样稳定的大多数董事结构也可以保证公司管理层有一两年时间来应变。不过,这毕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已。
因此,万科找一个稳定大股东几乎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黄金遍地的香港,华润堪称巨鲸,其总资产高达5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400亿元,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表面上,香港华润百分之百属于中资公司,但华润控股的上市公司华创、北京置地、立智国际、五丰行等已经资本国际化,这几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的资本额已经占到整个华润集团的70%以上。
因此这家新型的国家资本公司,正是王石在90年代最后几年孜孜以求的理想大股东。
王石曾说:华润是万科最理想的财务投资人,既能够维护万科经营团队运作的独立性,同时又尽到股东能够做到的对万科最大的支持。
基于此,在2001年8月,华润向万科提出入股构想的时候,万科欣然同意。万科公告将所持有的72%的万佳股份作价4.5亿元出售给万科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
5.阳光房也“漏雨”
万科是1989年进军的北京市场。当时王石的设想是做“中国房地产领域的第一品牌”,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没有北京市场的支撑只能是徒有虚名。
然而,进军北京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让人困扰的问题接二连三地迎来。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拿地不灵光。在北京地产群雄逐鹿的状态下,从1989年开始一直处于寻找观望的状态。直到1995年6月,北京万科成立6年后,北京分公司方才开工“万科城市花园”项目。之后到2004年,万科在北京才陆续开发了万科城市花园、万科星园、万科青青家园和西山庭院四个项目,且都在五环外。在北京的土地储备为零,成为一直困扰万科发展的瓶颈。
然而待到项目终于建成,也并没有宣告就此大功告成,楼房质量问题又成为人们诟病的焦点。2004年8月2日,万科青青家园漏雨事件,更是将万科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王石率领的万科进军北京市场后也是野心勃勃的。地段不好,万科就在设计理念上变化花样。力求与众不同,万科青青家园初建成时,在新住宅里,用大块玻璃搭成的阳光房,整个空间宽阔、透亮,置身室内,犹如身处晶莹透明的玻璃宫殿里。这是万科青青家园奉献给业主的一大享受,也是当初销售房屋时的一个卖点。独特的设计理念,也让万科青青家园成为集团在北京的拳头项目,口碑颇佳。
青青家园销售状况非常好。赶时髦的京城白领族群很多都选择青青家园作为自己住宅的首选。可是,新鲜劲还没过,问题就来了。很多业主反映,阳光房看着是漂亮,可是一到下雨阴天就漏水。
一遇到阴雨天,有的业户卫生间地面和楼下天花板两个防水层的交叉层中积有大量的水。2004年8月2日夜,万科青青家园所处区域遭遇持续约4个小时的雷阵雨,有的业主家里天花板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渗漏。虽没有出现郭德纲相声里说:外面下大雨,屋里下中雨的笑话。但有的业主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阳光房顶棚的漏雨情况:“轻时点滴不息,重时水流如柱。”可见当时的情况是十分危急的。
这件事很快见诸报端,有媒体这样描述:房屋美丽的外立面,错落的结构在北京非常少见,但业主则说,正是这种少见的房屋设计导致很多业主饱受了房屋漏水之苦。业主认为,在阳光房的设计中,全部雨水都回流到靠近外墙面的排水槽,再通过排水孔流出。可是排水孔设计得过于细小,并略高于排水槽。这样,排水管排水不畅,且容易被泥土和树叶等杂物堵塞。
此外业主还反映,小区的一些独特设计也会带来一定的隐患,比如楼上是露台、楼下是书房,或者楼上是花坛、楼下是衣帽间,这样的情况下,假如防水做不好,楼上浇花,可能楼下就滴水了。
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被炒得沸沸扬扬。万科北京分公司每天都会接待很多气急败坏的业主投诉。这样的情况,让身在深圳万科总部的王石也感到焦头烂额,公司每天都会接到数不清的投诉电话。
万科进北京“水土不服”早在王石的预料之内,他力图以高标准的设计理念征服口味甚高的北京人,但是没想到正是这设计遇到了岔子。
《地产SHOW》这样点评:“作为一个大牌的开发商,万科的口碑很好,这足可让它列为业界最好企业之一。其实万科的本意是好,但百密必有一疏,在楼盘阳光房的设计上出现了小问题,怎能令它不郁闷。”
初来乍到,正如任何经验教训都是用错误的代价换来的一样。万科在经历了这一番栉风沐雨之后,终于明白再好的设计理念也都要建筑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
6.“门牌”事件
人到一个新地方,人生地不熟,找不到门牌,很常见。可是,堂堂万科房地产公司也晕头转向三天两天换门牌,说起来就有点荒谬了。同是2004年,同样是北京万科青青家园,初到北京的万科又遇到了“门牌”事件。
一年四门变牌号。入住不到一年,家中的门牌号竟被毫无预兆地更换了4次!这件事情也是发生在青青家园。
万科一个业主,买下了准现房的万科青青的一套房子,他们特意选择了“112”这个与他们结婚纪念日相同的门牌号,购房合同中也清清楚楚地写明房屋门牌号为“3-2-112”。可是当他们办理入住手续时却发现房屋的号码变成了“120-112”。入住半年后的一天,他们下班回家,发现家里的门牌号竟然又变成了107!?两个月后,他们又发现门牌号又变成了106。
而这四次更换门牌号,都是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更换门牌号的事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邮局投递邮件和探亲访友产生了很大的麻烦。
因此,走马灯似的换门牌也给当时很多北京的业主带来很多不便。送机票,送外卖都成了问题。
这一问题一直困扰了青青家园的业主两年。外面都知道青青家园的门牌总换,因此这里业主订东西的时候,就会问:你们报的是老门牌号还是新门牌号。
喜欢《行者王石》吗?喜欢朱仰晴,樊俊杰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