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行者王石 > 第20章 震撼王石的那些地方(1)

第20章 震撼王石的那些地方(1)

小说: 行者王石      作者:朱仰晴,樊俊杰

成功登顶玉珠峰、章子峰、雪宝顶、大姑娘山、哈巴雪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南极最高峰——文森峰,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别惊讶,这些辉煌的成绩背后都有一个名字,万科公司董事长,国家级登山健将——王石。

王石说:人只有停下来时,才知道自己到底在赶什么、追什么,人只有回到生命的源头才会认识真正的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同时也就找到了事业新的起点。在不幸得知患上腰椎血管瘤,面临即将瘫痪的危险时,中年的王石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行程:1999年2月辞去总经理职务;1999年攀登博格达峰,因刚愎自用差些丧命;2000年夏天,与企业家联谊西行延安;2002年,参观了美国西点军校,真切感受“责任、国家、荣誉——西点军校永远的校训;2002年,风雨勇攀富士山;2003年,52岁时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生的另一个奇迹;2005年完成南北两极探险……

一.西藏:那一刻改写了人生

1995年对王石来讲是转折的一年,这一年事业蒸蒸日上,但是身体却出现了状况。医生在王石的腰椎处发现了4——5个血管瘤,这意味着有可能面临瘫痪。

事业接近顶峰,身体却要垮掉,酷爱的运动的王石无法想象自己坐在轮椅上,出入都要靠人帮助的样子。更不能让他甘心的是,他还有那么多的愿望没有完成,而他最大的愿望是登上珠穆朗玛峰。于是,经过反复考虑的他,终于决定放下身边芜杂事物,向西藏走去……

1.可能会下肢瘫痪?

人只会对两种东西珍惜,正在失去的和已经失去的。王石也是一样,1995年5月,王石的腰部突然剧烈疼痛,做了核磁共振后,医生在王石的腰椎处发现了4——5个血管瘤。这对于一向热衷运动,并一向自诩体力超强的王石来讲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打击。从医生嘴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王石嘴张得能塞下一个鸭蛋,看着医生的诊断证书,整整愣了足足一分钟。

血管瘤听起来可是来者不善,于是王石小心翼翼地问医生:“这个瘤子是恶性的吗?”

医生已经看出了王石的不安,连忙解释说:“不是,不要惊慌,是良性的。但是现在肿瘤已经压迫了神经,如果继续增大,出现的最坏结果可能是会导致下肢瘫痪,当然我说的是最坏的结果。你的情况不是很严重,你知道现在的检测仪器这么发达,身体略微有点毛病都能给检查出来的。作为医生我只是如实地告诉你情况。”

“瘫痪”,这个词,对于正当壮年的王石来讲无疑是五雷轰顶。他怎么也想象不出,自己这个爬过雪山,压过钢板,扛着几百斤麻袋健步如飞的身板,有一天会失去行走能力,变成一个靠轮椅行走的废人。

王石感到震惊而绝望。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从32岁到深圳开始,就开始了艰辛的创业生涯,带着梦想前行,一路栉风沐雨,步步高升,历经十几年的辛苦打拼终于凭借自己的辛勤和智慧打造了一番基业,厚积薄发,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想要再度续写辉煌的时候,却要在轮椅上度过残生?

行走天涯一直是王石的一个梦想。他不是一个只会工作的赚钱机器,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尽管已经年近半百,但是面对生活和世界,他仍有着年轻人才有的激情和梦想,而登山就是他一直向往却一直未能成行的愿望。这本来只是工作之余给自己制定的一个退休之后遥遥无期的梦想,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以后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行走。所以就任由俗事羁绊着,梦想也就一直放在心里搁置着。

可是,如今身体出现了状况,随时都有可能丧失行走能力!

于是,震惊之余的王石,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制定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计划:去西藏!

雪域高原、大昭寺,身着红衣的朝圣的信徒,红衣僧人……这片象征着神奇和神圣的土地一直吸引着喧嚣都市里的王石。

可是,凡事都是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身为万科的掌舵人,刚刚开始的房地产事业方兴未艾,他怎么能擅离职守呢?

就这样,他在被烦琐的工作又缠绕了两年。

到了1997年,王石终于在万科十几年来第一次休了一个月的长假,他和朋友两人取道青海格尔木,沿青藏线入藏。

2.第一次进藏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神秘之地,很多国内外的朝圣者、旅游者趋之若鹜,将之奉为可以涤荡心灵的圣洁之地。

在王石心中这里也是一块精神的圣土。尽管此次进藏是“蓄谋已久”的,可是依然忐忑不安,任何事情都喜欢计划周密的王石为此做了很好的准备。1996年,王石利用春节假期去湖南张家界连续登了5天山,这是他有目标地为进藏旅行做的体力准备。

王石此次挑选了一个旅行同伴,名叫徐小丹。这个同伴是一家香港公司的老板,与王石是亲戚,曾经是北京一家文艺杂志的摄影记者,当过兵,后来去香港经商。王石选他做同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西藏军区现任政委胡永柱将军曾是他当兵时的连队指导员,这样进藏接应是不成问题的。

两个人几乎是一拍即合。登山活动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随后经过商量后,旅行路线也确定下来:航程飞抵西宁,陆路这样安排,首先走青藏线-青海湖、格尔木,翻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穿越藏北高原,到拉萨河谷;次行中尼线-沿拉萨河横穿藏南谷地,达喜马拉雅高山区的中尼边境口岸樟木,从原路折返日喀则、曲水;再走川藏线南路-顺雅鲁藏布江东行,穿越藏东高山峡谷区至芒康,继续东行出藏进四川巴塘到成都;全部车程6000公里。进出西藏的车程路线可以通过滇藏线-芒康至云南丽江;还可通过新藏线-新疆喀什至拉萨。

王石准备了一张地图,将路线用红笔在地图上一一标示出来。看着那曲折蜿蜒在祖国西北端的一条红线,王石的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兴奋。

经过商定,1997年8月为进藏的时间。

老总要去西藏了。这一消息一在万科传开,就引起了下属员工们的议论纷纷。“老总又在出什么怪招?”。但无疑这个平日里脾气暴跳如雷的老总要离开总部一个月,怎么听起来都不是个坏消息。“平静总部环境、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热情的作用。”王石当时这样调侃。

王石对于登山后公司业务倒也没有多少挂碍,可以说是欣然前往的,登山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为了适应高山缺氧环境,王石开始有意识地负重登山锻炼,6~7月份登了粤东境内的4座1000米以上的高山。在其中的一次登山活动中王石结识了深圳青年周行康,他成了王石的第二个旅行伙伴,两个人气味相投,都是登山发烧友。登山爱好者彼此互称“山友”,为了联络青藏高原的山友,临出发前还特意请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曾曙生先生给青海、西藏登山协会写了介绍信。

王石此行,也算是轰轰烈烈,朋友们知道王石的这一举动,纷纷表示问候。王石深圳的一位摄影家朋友给王石提了一个建议:出藏时走滇藏线而不走川藏线,一是云南丽江古城有保持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值得搞房地产的人一看;二是途中经过的藏区中甸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的原型;三是与丽江相距185公里之遥的泸沽湖,是摩梭族的聚居地,迄今仍保持着走婚制等很多母系氏族社会的习惯。

听了这一建议,王石眼前一亮。旅游和登山两不误,一举两得的建议啊。

于是,王石马上修改路线。临时增加的行程让30天的时间显然有些不够用。8月中旬,是王石正式去青藏高原的日期。然而就在出发前的一个晚上,徐小丹忽然来电话说要去新西兰洽谈一个项目,不能同行了。队友的临时掉队并没有让王石改变原定的行程表,于是王石和另一个同伴周行康,在8月20日,准时出发,清晨天刚刚亮,在西宁两人乘坐一辆吉普车上路了,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青藏高原旅行。

然而,他不知道此次西藏之行,几乎改变了他之后的生命轨迹。

西藏之旅,让王石在万科董事长的头衔上又增加的一个名号,登山探险家王石。而这一次机缘巧合都源于结识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人。

在西藏,他照例去了世界闻名的珠峰大本营,在这里他见到了中国登山队的队长金俊喜。彼时,金俊喜刚从梅里雪山上下来,沉默不语。因为,他刚刚得知消息:中日联合登山队的17名成员全部遇难在梅里雪山。本来金俊喜是死亡名单上的第18个,但那天正好他的左肩麻痹,于是从山上撤了下来,在死神喘息的间歇,他逃过了一劫。这是一场令人心悸空前的生离死别。昔日牵手相伴,有说有笑的山友。瞬间阴阳陌路,任谁心里都不能平静。

王石到达时,他落寞地从梅里雪山来到珠峰大本营,准备再次登山。他静静地整理自己的登山设备,表情很平淡,语气很平静,看不出他内心的一丝波澜。旁边的人也不敢去劝阻,因为没人能理解此刻他的心理感受。坐在他旁边很久的王石开口问了他:“为什么还登山?”金俊喜看了他一眼回答:“死去的已经死去了,活着的还要面对,还要走完他们没有走完的路。”

和平年代,登山更像是一场娱乐似的冒险。可是,明明是豪言壮语的话,在蓝天雪峰背景的映衬下被用如此平淡无奇的口吻说出来,还是让王石感到震惊。命悬一线的生死的经历,丝毫没有动摇金俊喜作为登山人的信念。在死亡近在咫尺的眼前发生时,他却马上又来到了另外一座雪山的脚下。这分明昭示着一种生命的信仰,远在娱乐之上。

金俊喜从王石的表情里读出了他的坚毅和向往。于是依旧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说了句:你也可以登山。

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让王石坚定了有关登山、有关极限活动的种种念头。珠峰真的是冒险家的乐园,也是在珠峰大本营的外面,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王石站在他看到英格兰登山队队长在登山前正轻松地飞伞,表情愉快,全然没有即将要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凝重。王石受到了深深的刺激,登山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快乐人生。

3.在青海理的“青皮大鸭蛋”

西藏之行在王石的心里是无比神圣的,为此他不惜改头换面。8月22日,那是从青海省会西宁出发,开始青藏高原旅行的第二天。出发后到达青海格尔木市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街边找了一间专剃光头的理发铺。

这次理发,王石是这样描述的:“年轻的理发师傅手脚麻利,业务娴熟,一把剃刀寒光闪闪,噌、噌、噌不消片刻功夫,一个光溜溜的青皮大鸭蛋就出现在镜子里面。旅行出发之前已想好要刮个光头,一是改头换面,二来洗头方便。”用王石自己的话说:突然变成了光头还真不太习惯,头顶上总有一股凉嗖嗖的感觉。摸着发涩的青头皮,仔细端详镜子里的自己,幻想着身披红色袈裟的喇嘛模样,但光头下面那张脸慈祥不足,匪气有余,更像一介武夫。”

为期一个月的长途旅行是愉悦的也是劳累的,高原强烈紫外线辐射让坐惯了空调房的王石,晒掉了几层皮。原本的光头长出了寸长的头发,以前每日刮得光光净净的脸,回到家时已经变得胡子拉碴,这是一次彻底的形象颠覆。行程结束后,王石不禁饶有兴致地整理起旅途拍摄的照片,几经对比,王石见到自己初进藏时的那番模样,不禁哑然失笑。这简直就是一个书生变“土匪”的全程记录。衣履光鲜,细致优雅的老总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身着一身运动装,带着鸭舌帽的行者模样。

看到此,王石不仅玩心大起。他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昔日里习惯他正统打扮的万科的同事们突然见到光头老总时会是什么反应?于是想给大家来点刺激的念头油然而生。就在这种调皮心理地作用下,临回深圳之前他再次把头刮成了青皮。

于是,上班那天王石像平时一样穿好藏蓝西装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想了想,还是觉得自己的光头实在突兀,于是出门前又加了一顶打网球时戴的运动帽,避免曝光过早。他本以为大家见到他,一定会好奇地问:您这帽子有什么讲究?到那时,他就可以顺势把帽子一摘,制造一个轰动效应。这个调皮搞怪的举动让王石兴奋不已,他甚至有点忍不住马上看看他们的反应了。

可是,当他到达公司后,大家像往常一样,除了用广东话问早晨好外,只不过增加了诸如“王总,从西藏回来啦?”“老板,西藏好玩吗?”的寒喧,没一个人对他的帽子表示兴趣。

搞怪未遂的王石大不死心。走进办公室心里还在犯嘀:要不干脆就光着头到楼上楼下去遛一圈?

正在此时,前《万科》周刊主编,现任沈阳万科副总经理的丁长峰推门走进来,他是回总部述职,准备中午乘机离开深圳,约好10点钟跟王石见面。看着好久未见的属下王石忍不住一抬手摘下帽子,自己先咧嘴笑起来。可这位仁兄却毫无表情地瞥了王石一眼,一转身走到了外面。就在王石正纳闷时,就听门外他扯着嗓子在问秘书:“老板房间里有客人,老板上哪去了?”

秘书答:“咦?王总就在里面呀,哪有什么客人!”

于是当他再次进房间时,笑得嘴都合不拢,如此的幽默,王石也受到感染,跟着笑出声来。

王石的这一形象无疑是震撼性的,光头老板的形象在同事、客户、亲戚、朋友中间引来很多笑声,偶尔也会遇到尴尬的场面。

回到深圳的第四个工作日安排王石在上市公司业绩推介会上专题发言,会场设在香格里拉酒店宴会厅。轮到王石走上讲台时,全场突然静了下来。面对着100多名基金市场分析员、证券公司交易经理和传媒记者的奇异目光,王石只好用略带委屈的声调致开场白:“女士们,先生们,请不要误会,我可不是从拘留所里刚放出来的。”经解释,奇怪的眼神才逐渐消失。

不仅如此,王石如此惊世骇俗的造型,还引来很多的误会。

没过几天,一位已离开公司3年的职员突然给王石打电话。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劝他不要太好强,年龄不饶人哪。言辞恳切,情深意重,这个电话让王石很受感动,可是渐渐的语气就不对了,电话里欲言又止的口吻,让王石产生了疑惑,经过再三追问,对方才坦言,听说王总患了癌症正做放射性治疗,头发都掉光了。

无稽之谈,王石禁不住噗哧笑出声,赶紧辟谣。

如今光头已经成了王石的招牌造型。身边的工作人员甚至已经想象不出王石未光头之前的样子。对于西藏绝美的自然风光,人们也不再追着让王石讲述。渐渐地,西藏已经成为一个传说中过往的风景。然而对于王石来说,这一个月的自然之旅,确实终身难忘的,那壮美的羌塘草原、奇妙的那木圣湖、多彩的拉萨河谷、连绵的喜玛拉雅,怎不让人魂牵梦绕?那千里磕长头的女尼、赛马会竞标的骑手、口念六字真经的信徒、寺院里添油的喇嘛,时常回到他午夜的梦里。深圳青年、司机师傅、藏语翻译、摄影记者、寺庙喇嘛、边防军官、援藏干部、登山队员……这些在旅途中结识的人更是让王石永生难忘。

喜欢《行者王石》吗?喜欢朱仰晴,樊俊杰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