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现代社交礼仪与口才大全 > 第10章 社会往来礼仪与口才(2)

第10章 社会往来礼仪与口才(2)

小说: 现代社交礼仪与口才大全      作者:修铁

在社会交往中,有些话题是应当禁忌的,比如,使善意的讨论变成激辩,就容易造成敌对心理。因此,假如对方对你的话题不置可否,切勿尖刻、偏执地讨论这个题目,而应设法换一个话题。即使卷入一场争论当中,也应克制自己发言的冲动,而不必一定要分个高低。

五、邻里相处之道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是一种日常生活领域的关系,注意处好邻里关系,对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要处理好邻里关系,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邻里之间不但不应“以邻为壑”,而且应当把邻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特别是年轻人,对老年或单身邻居更应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干些体力活,如提水、拉煤、买粮等等。

邻里交往中,不仅要相互帮助,还应注意尽量避免互相干扰。住大杂院的,要注意自己家里的电脑、电视,音量不要过大;教育孩子在玩耍时,不要损坏别人家的东西,万一损坏了要及时解释、赔偿。住单元楼的,住楼上的动作要轻一些;给放在窗台或凉台边沿的花盆浇水时,防止水流到楼下去等等。同时,邻里交往中尤其是年轻人要注意自己对邻居家孩子的影响。

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家人的喜怒哀乐,来客送客,邻居都会有所耳闻。邻里之间要切戒搬弄是非,既不去打听邻家的私事,也不给搬弄是非者以市场,对那些喜好说三道四的人给予劝告,如果有人恶意中伤,毁人名誉,就应严肃制止,批评教育,严重的要诉诸法律。

常有人用“亲如一家”形容邻里关系之好。两家人来往亲密,有些事情甚至不分你我。但是也有些这样亲密的邻里关系,忽然恶化了,甚至反目为仇。原因在于这些邻居在“亲如一家”时,没有注意“不干涉内政”。

邻里之间有时因为兴趣相投,谈话投机,或相处时间较长,经常互相帮助,形成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这种邻里友谊可以给双方带来许多方便和愉快。但是每个家庭还有自己的内部事务,一般来说,家庭之间的友谊是不应侵害家庭内部事务的。因此,邻里关系再好,对于邻居的家庭内部事务,也不可妄加评论。在经济问题上,应当清清楚楚,如果借钱善忘,时间长了,也会引起邻居的反感。邻居夫妻吵架,不论哪方有理或无理,作为邻居,也只应劝说,讲些道理,批评有错的一方几句,以便平息争吵。绝不能站在一方立场上,帮助他(她)和另一方争吵,因为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邻里关系搞僵。当然,有触犯法律的情况出现时,邻里应当挺身而出,加以制止。

“不干涉内政”是邻里交往的界线。善于掌握这个界线,不但不会限制邻里友谊,还使这种友谊健康发展;超过这一界线,再好的邻里关系也不能持久。

邻里之间在日常生活领域的交往,大多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又是些基本的生活问题。由于邻里在空间上十分接近,所以有些看起来是自己家里的事,也会影响到邻家的利益。因此邻里之间客观上都存在着一些矛盾,想完全不互相影响是不现实的。解决这些矛盾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互相协商。

邻里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相互之间不存在服从不服从的问题。另外,邻里之间的事情大多是双方的事,所以不能一家说了算。最后,邻里之间的矛盾大多是生活小事,不需要通过正式裁决,只要双方平等地进行协商,照顾到双方的利益,就可以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

协商是邻里交往的基本方法,如果自己家里有些事情可能影响到邻居,在做之前就应该去和邻居商量一下,看看邻居有什么意见,或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这既表示了对邻居的尊重,也使自己做事比较周全。有些人不愿意和邻居商量,有时明知对邻居有影响,也不去解释、协商一下,认为不好意思,结果产生矛盾以后,弄得更不好意思了。

如果邻居家有些事情影响到自家的利益,不要顿生怒火,指桑骂槐,或强加阻拦,而应心平气和地同邻居商量,讲清自己的意见,听听邻居的想法。即使邻居做错了,也要给对方一些考虑和改变的时间,切不可自恃有理,逼人太甚,致使矛盾激化。

六、待客礼仪细数来

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应适当地做些准备工作。房间要尽量清洁,男女主人虽不用着意打扮,但应仪容整洁,自然、大方,家里最好准备点简单的果品,招待客人,并准备好茶具和烟具。

客人在约定时间到来,应主动出门迎接。如果客人是第1次来访,应该给家人介绍一下,并互致问候。然后让座、让茶,送茶时最好双手送上,以示尊重。如果是夏天,气候炎热,可递给客人一块凉毛巾,先擦擦脸,打开电扇或空调,送上冷饮。在冬季,则应请到暖和屋里。如果客人远道而来,则要问问是否用过餐。

与客人交谈时,要热情、礼貌,不要频繁看表,不要打呵欠,以免对方误解你在逐客。客人年纪较大时,青年人更要懂礼貌,和老人谈话时态度要诚恳、谦逊,多谈些老人关心的问题。对有特长的老人,可以向他们请教擅长的东西,打开老人的话匣子,使老人很高兴地谈下去。也可以说些家常话,使气氛更融洽。

对熟识的老朋友不必拘泥于礼节,相互之间可以随便些。但是即使是老朋友,也不宜当着客人的面公开家庭内部的矛盾。批评教育孩子最好不要在亲友来做客时,当然也不能因为有客人就对小孩放任自流,使小孩在屋里乱折腾。如果孩子淘气,要和气地带领他们离开,不要大声训斥。

客人带来的小孩,要找些玩具、小人书、画册,让孩子在一边看,稳定其情绪,免得小孩“认生”、哭闹,影响大家交谈。如果知道亲友要带孩子来,就要提前把有危险的东西,或容易撞坏的物品收拾好,以免发生意外。

如果客人来时恰好有急事要办,要急时电话通知客人,说明情况,表示歉意,或委托家里人相陪、招待,或约定时间改日详谈,以取得客人谅解。

家里来客,如果父母作陪,老人和客人交谈时,自己不要任意插嘴。如所谈的是重要问题,自己最好回避。客人在场时,自己和家人说话也要轻声。

如果客人不是来找自己的,而要找的人正巧不在,这时你应主动接待来客。客人告辞时,可请客人留下便条,由你转交。

家里来了“不速之客”,不能拒之门外,或面露悻悻之色,使客人难堪。应尽快了解客人来访之意,以便妥善处理。如果客人难于启口,可能只要和你个别交谈,家中其他人应尽量回避,不要围听。

到吃饭时间应挽留客人用饭。家里的菜肴可视情而定,但应比平日丰盛些。要考虑客人的民族风俗习惯、爱好和年龄,尽量在家准备,实在不得已时,再到饭馆就餐或去买现成饭菜,免得客人多虑。给老人安排的饭菜,尽量照顾老年人的口味和咀嚼能力。饭后要给客人递纸巾、倒茶水。

客人需要在家里寄宿,而家里的房子又较宽裕的话,最好能安排客人单住。房间应收拾干净,准备好必需的用品。床上用品要舒适、干净、整齐。还可以预备些书籍、报纸,以供客人消遣。睡觉前要使客人熟悉灯开关和卫生间的位置,以便客人夜间行走方便。不要让小孩儿出入客人房间,以免影响客人休息。次日,主人应准备好早点,等候客人共同进餐。对客人虽然要尽量热情、周到,但要恰到好处,“过分热心”会使客人处于忙乱的应付中。

客人告辞时,要等客人起身时,主人再站起来相送。不能客人刚说要走,主人先站起来送客,这是不太礼貌的。

客人馈赠了礼品,主人要表示感谢,并请客人以后不要再破费。同时应回赠一些合适的礼物让客人带走。不能对客人的礼物无动于衷。

宴客要提倡节约,不可铺张浪费。有时是正式的请客,如喜庆、寿宴等,较隆重,以邀请长辈的客人为主,有主客,有陪客;有时是非正式的请客,通常是约一些相熟的朋友在一起,大家聚聚,聊聊。

招待客人,菜不在多,而要根据来客的年龄、口味、爱好等适当配制,以合时令而价廉物美为宜。

入席时,如彼此相熟,可自由就座;若要照顾传统习惯,则要排好座位,一般主人总是坐在下首,并最后入座,主宾则是坐在主人的上首。其余的宾客,在安排座次时,最好把比较熟悉的朋友排在一起,使他们彼此可自由交谈,气氛也可热闹些。结婚和祝寿的宴会,主人要坐在贵宾或长辈的旁边,以便经常夹菜给贵宾或长辈。

上菜时,应从主人旁边端上来,以便主人摆菜。菜上好之后,主人要主动热情地招呼客人进食。

敬酒是席中不可缺少的项目,特别是喜庆宴会。主人向宾客或长辈敬酒时,要亲自执瓶斟酒,态度与动作要从容大方。

一般的宴会还有劝酒之举,但注意不可勉强劝酒,以免造成不和谐的气氛。客人喝醉了,既伤客人身体,又破坏了宴会的气氛。

在席间,主人应同客人谈些大家都高兴的事情,使席间充满一片和谐。如发现有客人为某一问题争执不下时,主人应用“杯酒释争”的方法,把话题扯到别的上面去,保持愉快的气氛。

席后,主人照例和客人闲聊一会儿,但也不宜使客人逗留太久。送客时要站在门口和宾客握手,如长辈、路远的客人,可差小辈送一程,以表示敬意。

总之,无论是招待客人还是送别好友,都要使对方感到主人热情、诚恳、有礼貌、有修养,使客人感到温暖、融洽,给客人以良好的印象。

七、赞美也需好口才

人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之声,即使是那些厌恶拍马屁之人的人,也会对他人恰如其分的赞扬心生欢喜。因为赞美意味着认同,赞美也意味着肯定。而且每个人身上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值得他人赞美的亮点。优秀的、杰出的人物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即使是普通人身上,也有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赞美。因此,在与人交往中,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不仅能起到鼓舞他人的作用,而且也能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赞扬别人,既要有诚意,更要讲究口才与方法。

1.审时度势,因人制宜

赞美他人的方法很多,可以面对面地直接赞美,也可以在公众场合着重对某个人或某些人进行赞美,还可以在背后赞美。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使赞美的效果更好,这就需要赞美者抓住一定的时机,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赞美不仅要因人而异,因场合而异,还要考虑不同的时间阶段。当你发现有值得赞美的事物和人的良好品格的苗头时,要立即抓住这个时机,给予赞美对象以美好的鼓励;如人的优点和美好的事物已完全体现,那么你就必须给予赞美对象以全面肯定和充分赞美。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赞美语,能给人一种实在感和具体感。

2.实事求是,措辞适当

赞美应以事实为依据,这是与“阿谀奉承”的本质区别。“阿谀奉承”是出自主观的愿望,是为了一己之私,有着明显的巴结逢迎的目的。而真诚的赞美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旨在使人快乐,与人进行感情的沟通。此外,真诚的赞美除了要以事实为依据外,措辞也要适当:一是不要夸张,二是不要过分。

不要夸张,就是说赞美的话应该朴实、自然,不要有任何修饰的成分,不要夸大其词。

不要过分,指的是赞美的话要恰如其分,“好话不说二遍”,如果一句赞扬话说过多次或者对某个人堆上许多溢美之辞,那么对方会认为自己不配,或者会疑心你的动机不纯。

3.热诚具体,深入细致

日常交往中经常可听到这样的赞美辞:“你这个人真好”,“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等等。究竟好在哪些方面,好到什么程度,好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得而知。这种赞美语显得很空洞,别人会认为你是在客气,敷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伦·克林纳德认为,正确的赞美方法是把赞美的内容具体化,其中需要明确3个基本因素:你喜欢的具体行为;这种行为对你的帮助;你对这种帮助的结果有良好感受。有了这3个基本因素,赞美才不至于笼统空泛,才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赞美语应尽可能做到热诚具体、深入细致。比如赞美一个人穿的衣服漂亮,你不妨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很合身,颜色鲜艳,人显得精神多了。”

4.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在赞美语的运用上,如能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往往能使人喜出望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如能注意观察,并对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优点及时加以赞美,往往比赞美那些人所共知的优点效果更好。如一位著名科学家、著名演员或著名作家,或在某些方面有较突出成就的普通人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颇有建树,所以对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所取得的成绩的赞美声会不绝于耳。那么,我们不妨另辟蹊径,如赞美他们和谐的家庭生活,他们漂亮的衣着打扮,他们亲切的微笑,以及优秀的品质等等,这样肯定会使他们喜出望外。

八、批评:良药亦可“甜”口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就像我们身上要沾染许多病菌一样,在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言谈行为上,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瑕疵、错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积极开展批评,才能使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但是,在开展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可能会伤人伤己,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体谅对方,博得对方的信任

批评他人时,“心直口快”者往往不能体谅对方的情绪,图一时“嘴快”,随口而出,过后又把说过的话忘了,而在被批评者的心理上却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失去了对批评者的信任。所以当批评他人时,不妨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这种批评。如果所批评的话自己听来都有些生硬,那么就该修改一下。

另外,也要考虑场合问题。人人都有面子,不注意场合的批评,任何人都不会接受的。

2.态度诚恳,语气友好

批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不如赞美那样使人感到舒畅,而且,批评对象总是用挑剔或敌对的态度来对待批评者。所以,如果批评者态度不诚恳,或居高临下,语气冷峻生硬,反而会引发矛盾,产生对立情绪,使批评陷入僵局。

因此,批评必须注意态度和语气,诚恳的态度友好的语气就像一剂润滑剂,往往能使摩擦减少,从而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

3.批评,不如鼓励

英国18世纪著名评论家约瑟·亚迪森曾说:“真正懂得批评的人看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这里所说的“正”,实际上就是从正面加以鼓励,也就是一种含蓄的批评,这种方法能使批评对象不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可以说从正面鼓励对方改正缺点、间接批评错误的方法,比直接批评效果会更快、更好。因为这种批评方法易于被对方所接受,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开展批评时,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就事论事,勿伤及人格

批评他人,要就事论事,切勿把“陈芝麻烂谷子”统统翻出来,纠缠在一起,算总账。这样做,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揭对方的伤疤,甚至伤害对方人格,更容易引起对方的愤怒。

(2)具体明确,勿抽象笼统

喜欢《现代社交礼仪与口才大全》吗?喜欢修铁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