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 第7章

第7章

小说: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作者:金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其中的坚贞之意被反复引用。可这个“曾经沧海”,到底是韦丛还是崔莺莺?能说出“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样话的人,对人世必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悲悯,可元稹悲悯的又是谁呢?你耻笑“潘岳悼亡犹费词”,你的一句“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自比鳏鱼,自誓终鳏之义,切中要害,字字见血。可韦丛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你和薛涛正在眉来眼去吧?老婆死后,又何苦再发这种夜夜思念的誓言。崔莺莺嫁人了,韦丛死了,可薛涛还孤零零地活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你煽情煽上瘾了吧,既然都想成这样了,为何不娶薛涛?还是嫌对方身份卑微吧?可怜薛涛孤身至死。

元稹手抚墓碑潸然泪下的时候,他自己都相信此后会是“除却巫山不是云”。文字忽悠了别人,也忽悠了自己。两年后,元稹纳妾安仙嫔,三十六岁时娶大家闺秀裴淑。好一个“取次花丛懒回顾”,我就怕你回顾多了扭断脖子;好一个“报答平生未展眉”,就你这样的报答,韦丛怎么没化成厉鬼找你!男人好色,天下皆知,可你这样的行为,兄弟们不喷你喷谁去?

私生活,元稹被陈寅恪讥讽为“巧婚”;为官仕途,陈寅恪称其为“巧宦”。元稹先依附京兆尹韦夏卿,再依附宰相裴垍,后与宦官驿站争宿被打得头破血流而遭贬,一转而依附宦官,最后官居宰相。对于其在官任上有过一些政绩,我也懒得罗唆了,就这逢迎的手段,已是极度不齿。

好人坏人并不绝对,巧婚巧宦的元稹对兄弟白居易却是肝胆相照、情真意切。

《唐才子传》形容二人友谊:“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

元、白二人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政见与文学主张相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相交三十年间酬唱的诗作达上千首之多。千古文人之交,怕是没有比元、白二人更情深意笃的了。两人几十年里一块儿听曲、喝酒、玩乐,就连狎妓也一起上。元稹在《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中说自己同老白“密携长上乐,偷宿静坊姬”,又言“逃席冲门出,归倡借马骑”。老师说了,这些都是糟粕,咱不学,咱看的是他们患难中的真情。

公元815年正月,元、白在长安久别重逢。三月,元稹被贬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暗杀案被贬江州司马。白居易去江州的路正是元稹春天从江陵回来的路,白居易一路凄风冷雨追寻元稹曾经的痕迹走到蓝桥驿,在驿站墙上终于看见元稹留下的《西归》绝句。老白泪眼婆娑,颤巍巍地续上一首《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之后老白下马登舟,因为思念元稹,彻夜读其诗集: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稹三月离京,六月到通州病倒,闻白居易被贬江州,给老白寄去《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不久元稹收到白居易回信,《得乐天书》可见其当时的心情: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这样的心情我也曾有过,高中时候和一红颜知己时常通信,每次收到她的信心脏狂跳,要坐下来许久平复心情才忍拆开。老白给元稹去信说:“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元稹的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回得既可爱又让人感动: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这样一个恨自己不能梦见兄弟的人,虽是对女人负心薄幸,却也让我们看见其情深意重。人哪,也许就是这样,圣人也会有邪念。真假善恶混杂,天使魔鬼一身,这样制造出来的生物,上帝或女娲称之为——人。

公元831年,五十三岁的元稹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民间传说是被雷劈死,但愿不会那么惨。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

如果现在还有白头宫女,我想她们不单只说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千年之前,负心失信而又至情至性之人的故事,也一样令人感慨。

情何以堪刘禹锡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谁怕谁!

革命老将刘禹锡,手掣红旗,斗志昂然,高唱革命凯歌,几乎把南荒的流贬之地走了个遍。最神奇的是——如此气骨桀骜的人物,在政治黑暗的中唐,居然能活到七十一岁,生前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死后被追赠户部尚书。而他最好的哥们儿柳宗元、年轻时曾一起改革的王叔文等同志,不是被砍去了脑袋,就是因贬谪郁闷而死。倔得像头驴的刘禹锡,却笑到了最后。

唐朝很像现在的美国,人种混杂。想来走在长安街头,和走在纽约的感觉差不多吧。刘禹锡就不是汉人,而是匈奴族后裔。其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刘禹锡乐观豁达的个性,和他身上流淌着游牧民族的血液不无关系。契丹人萧峰,又是何等的豪情盖世,相比之下,中原武林那些个名门正派,却是磨磨唧唧,都不是爽利之人。

刘禹锡比柳宗元大一岁,公元772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打小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十九岁游学长安,二十二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博学宏辞科,可谓少年得志。

公元805年,刘禹锡官至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加了“永贞革新”,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半年后,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被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柳宗元也在其中。

唐朝的朗州也不是个什么好地方,和柳宗元当时待的永州一样,都是南荒夷地。

中国古代的文人被贬谪之后,几乎都是嗟叹命苦,所作诗文都可归入“贬怨”一类。刘禹锡被贬朗州的时候三十四岁,正当壮年,郁闷是肯定的。强的是,刘禹锡不同于其他贬官,他能够随遇而安,苦中作乐,笑面人生,心理素质超级牛。

古人望秋而生悲凉,更别提被流贬的失意伤心之人了,刘禹锡却在《秋词》里写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确实像头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犟驴。

朗州辖武陵,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就记载:“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刘禹锡担任的朗州司马也是个闲职,在朗州期间,游山玩水估计是这厮的主业。他的长诗《游桃源一百韵》《桃源行》《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记录的都是屡次去桃花源旅游的事情。

《新唐书》载当时的朗州:“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佇。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

白居易在九江都说当地俚乐刺耳难听,更别说少数民族聚居的蛮荒之地了。刘禹锡寄情山水之余,吸收了民歌朴素轻快的特点,创作了大量自然清新的民歌体小诗,下面两首尤为传神: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堤上行三首》之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二首》之一

同样是贬谪十年,再次在长安相遇的时候,柳宗元憔悴不堪,刘禹锡却像是打了鸡血。在长安待诏期间,精力旺盛的刘禹锡游玄都观赏桃花,顽心大动,找块好墙壁,提笔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看吧,满朝新贵,都是俺老刘被赶出长安后补的空缺。

宪宗皇帝老儿一看,估计心想:“看来十年时间还收拾不了你这老匹夫!”

因这首诗“语涉讥刺”,被召回长安的当年,唐宪宗欲将刘禹锡贬往更为偏远艰苦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御史中丞裴度言:“播,猿狖所宅,且其母年八十余,与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加之柳宗元上奏要求和刘禹锡对调贬谪之所,最终将其改贬为连州刺史。

《唐才子传》载王叔文评价刘禹锡:“有宰相器。”

刘禹锡任连州刺史的四年半,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在这位“怀宰相之才”的诗人倡导下,当时地处偏远的连州竟然“科第甲通省”。元和十二年间,连州出了第一个进士刘景,刘禹锡欣喜写下《赠刘景擢第》:

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

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

之后,刘景之子刘瞻又高中进士,后任至宰相。

唐代广东进士三十八名,连州就占了十二名。此后数百年,连州名人辈出,文化教育之辉煌一时凸显于岭南文化之中。《连州志·名宦传》载:“吾连文物媲美中州,禹锡振起之力居多。”

在连州任上,刘禹锡政绩卓著,百姓景仰,想来也没受什么苦。不然他哪还会写下“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可怜柳宗元却在柳州“海天愁思正茫茫”。

在连州待了几年后,刘禹锡还被调任过夔州刺史、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由于宰相裴度的进言,刘禹锡被召回长安,任主客郎中。

时隔十四年,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昔日桃夭灼灼,今日却是满地狗尾巴草。感慨之余,老刘一时驴性上涌,仰天长啸:“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吼完觉得不过瘾,再挑块白墙写下《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宪宗老儿如果能看见“前度刘郎今又来”,估计是哭笑不得。

此后刘禹锡还任过苏州、汝州(今河南汝州)、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在苏州任上,他治理水灾、开仓赈济、免赋减役,深得苏州百姓爱戴。苏州百姓将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合称“三杰”,建立了三贤堂以示感激。

担任苏州刺史期间,笑傲江湖的刘大侠有了花边新闻。

当时诗人李绅正官拜司空,邀刘禹锡赴家宴。酒酣耳热之际,李绅出家妓吟唱助兴。刘刺史一见此女,惊为天人,下巴直掉至脚面上,即兴赋诗一首: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诗中感叹司空大人面对这样的美人竟视若无物,而他却思念到肝肠寸断。“司空见惯”的成语便由此而来。想那李绅也是豁达之人,竟当场将此女赠与刘禹锡。

本来从此以后,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讲完,刘禹锡的一生也算圆满。可叹的是“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禹锡没能保护住自己深爱的女人,令人扼腕叹息。

狗血情节上演了。权相李逢吉闻得刘禹锡爱妾有倾城之色,便邀百官赴家宴,命来客都需携爱妾赴宴。刘禹锡的家妓被放进院后,李逢吉便称病,关闭大门,让众人散席。众人“倾都惊异,无敢言者”。刘禹锡一时是呆若木鸡,计无所出。

我要裂了!不带这样玩儿的。武松、李逵何在?

这里也可见唐朝家妓地位之低,就好似家里的一匹马,一件玩物,巧取豪夺,抢了就抢了。可我想刘禹锡是爱这个女人的。刘禹锡求索不得,又不能一把火烧了相府,上梁山落草而去,愤懑而作《怀妓四首》:

玉钗重合两无缘,鱼在深潭鹤在天。

得意紫鸾休舞镜,能言青鸟罢衔笺。

金盆已覆难收水,玉轸长抛不续弦。

若向蘼芜山下过,遥将红泪洒穷泉。

鸾飞远树栖何处,凤得新巢想称心。

红壁尚留香漠漠,碧云初断信沉沉。

情知点污投泥玉,犹自经营买笑金。

从此山头似人石,丈夫形状泪痕深。

但曾行处遍寻看,虽是生离死一般。

买笑树边花已老,画眉窗下月犹残。

云藏巫峡音容断,路隔星桥过往难。

莫怪诗成无泪滴,尽倾东海也须干。

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

四首诗,字字泣血,句句凝泪,不忍卒读。

刘禹锡曾将此诗呈给李逢吉,以求怜悯,望开恩赐还。此虫豸微微一笑,赞曰:“好诗!”令人气结。老刘啊老刘,你的驴脾气都让狗给吃了!

生为男儿,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我想这是对男人最大的羞辱。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是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一切便有了原谅的理由。刘禹锡是遵纪守法了,是任太子宾客了,是造福百姓了,是活到七十一岁了。可你没能保护住自己深爱的女人,没能冲冠一怒,没能豁出性命。你是有名篇《西塞山怀古》《乌衣巷》《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称你“诗豪”。可这一切的一切,抵不过你不能保护爱人的软弱。脑袋砍了不过碗大的疤,千年之后,我们会为你的冲冠一怒,喝下几箱啤酒,喝下一斤白酒,尔后泪流满面。谁敢说你不是个牛逼的诗人,我抽丫的。

可你,什么都没有做。

情何以堪!

寒骨清越柳宗元

读柳宗元的散文,就像立在长满茶树的山坡,冷雨方歇,春寒料峭间却是满心清香。

唐朝的大文人里,散文写得最好的,就是柳宗元;当官当得最窝囊的,也是柳宗元。一辈子都奔波在流贬的路上,拖家带口,悲苦不堪,仅四十七岁就客死他乡。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在长安。

柳家自北朝以来便世代显宦,在高宗一朝,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二十二人。柳宗元的母亲卢氏,也是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也难怪柳宗元牛烘烘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可惜啊,人走茶凉在哪个时代都是真理。柳氏到了柳宗元这代,早是家道没落。其父柳镇,官秩一直很低。

同柳家一样,柳宗元所处的唐朝也同样在腐朽没落——经“安史之乱”后,朝中宦官专权、朋党相争,地方藩镇割据、战祸不断。

柳宗元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

少年的眼里,有太多的不幸与悲伤;少年的心里,有太多的抱负与理想。

岳飞与柳宗元都有个好妈妈。卢氏本就出生于官宦世家,知书达理,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柳宗元年幼时父亲就去了南方,卢氏给了他很好的启蒙教育,也造就了品行高洁的柳宗元。

公元793年,二十一岁的柳宗元和好友刘禹锡一起考中进士,之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殿书院正字、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因希望通过改革来消除宦官专政、藩镇割据的积弊,柳宗元成为了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那段时间,柳宗元被迁任礼部员外郎,这是他一生中任过的最高官职。

可以想象,这样的改革会伤害到多少既得利益者,一时群情汹汹,群起攻之。

韩愈就是其中反对呼声极高的一个。韩愈的文章我看得是头大如斗、昏昏欲睡,其做人也是迂腐守旧、食古不化。唐朝如果真能消除宦官和藩镇的问题,至少能再延长几百年寿命。这样一个家伙,居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就是个保守派反动文人。

可怜唐顺宗做了二十六年太子,皇帝没当满两百天就被儿子逼着退位。

随着唐宪宗的登基,才持续了半年的“永贞革新”灰飞烟灭,改革派杀的杀,贬的贬。

世事如棋,昨日踌躇满志的朝廷股肱,今日走在贬往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的路上。还没走到邵州,宪宗也许觉得贬为刺史还是便宜了柳宗元,一道诏书追过来,加贬其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

喜欢《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吗?喜欢金满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