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 第21章 洗净铅华的感悟(1)

第21章 洗净铅华的感悟(1)

“最丰满的稻穗,最贴近地面。”生活中无数成功的人,无不是负重前行的勇者。也只有让心灵背上责任、希望、动力等等,你才能走的更远,步伐才会更为坚实。很多成就显着的人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有着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只有对自我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给自己做最恰当的定位。

金钱不能代表一切

经典语录

你知道,我对钱这类东西的主要反应是,人们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是件滑稽的事情,因为钱几乎算不上我碰巧所具有的最具洞察力和最有价值的东西。

经典事例【真正的“客户第一”】

很多大公司喜欢说“客户第一”,但其实只是在装模作样,真正能遵循这一信条的寥寥无几。当面对外界压力时,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CEO必须在客户利益最大化和季度获利最大化之间做出选择,而多数CEO选择了后者。

苹果则从来不会这么做。

IPod就是苹果不走寻常路的第一个例证。试想,一家PC企业,习惯了销售2,000美元一台的高端电脑,却还愿意冒险去开发一款价格低得多的产品。多数大公司不会耗费精力与时间,去开发一款利润远远不及现有产品的设备,更何况是个尚未成形的市场。

而苹果就这么特立独行,IPod只是乔布斯不走寻常路的首个成功案例而已。他摒弃了那些常规管理套路,导致了许多企业遭对手颠覆。

最值得关注的是,苹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自我颠覆。苹果最近的一次辉煌是IPad,该产品颠覆了PC业,包括苹果自身的麦金塔电脑业务。IPad对PC行业的冲击,如同当初PC对微型计算机的冲击。

多数企业倘若知道自己的决定可能完全颠覆自身的现有核心产品,恐怕都下不了这样的决心。从财务角度而言,倘若开发一款新产品会影响到当前高利润产品,那就不该去这麽做。而正是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让很多伟大企业最终面临被其他对手颠覆的风险。

苹果则坚若磐石,因为苹果有不同的世界观。利润不是苹果的决策重心,其重心在于生产伟大的产品,让自己的员工都爱不释手的产品。正是这种理念,成就了苹果全球创新企业的美名。

乔布斯留下的财富不是麦金塔,也不是iPhone或iPad,而在于塑造了苹果,让我们时刻牢记:利润不是企业终极目标,只是更远大目标带来的成果而已。

如果赚钱是一门艺术,乔布斯便是一个成功的赚钱艺术家,除了有人夸他“可以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外,他还把垃圾一样的NeXT卖出了数亿美元的天价,报了当年被赶出苹果的一箭之仇,以王者归来的空前气势引导苹果走出低谷。

一次又一次,乔布斯总是以苹果拯救者的派头出现,谁也不知道他脑袋里在想什么,不知道下次会从他的宝葫芦里掏出一件什么让世人大吃一惊的新玩意儿。

然而,在乔布斯眼中,金钱却不能代表什么,他的价值观显然比绝大多数人要高。他不只是个工作狂,他也并不是一个聚敛钱财的人。这从他每年只收取一块钱的薪水可以看出来。他为了乐趣而努力工作。既然他以权威的身份对人生的目的发言了,他的角色就从企业家变成了宗教的“祭司”,我们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审视他。

钱在某些情况下是好东西,它可以让你拥有豪宅、靓车、名牌服装,进商场看上什么就买什么,到餐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到哪里玩就到哪里玩。钱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坏东西,它让好人变成坏人。这个年代,流行一句话:笑贫不笑娼。看看如今的休闲会所、夜总会等娱乐场所,有多少女孩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在从事着钱色交易。社会上的烂仔又偷又抢,无恶不作。他们都是被金钱害的,成了金钱的奴隶。

古人中,有许许多多人对金钱看得很淡,并有极高的思想境界。我熟知的有近人曾国藩,自己一生勤俭节约,还不留一分钱给子孙。

还说:“儿孙如果有本事,不愁没有饭吃。如果子孙没有本事,再多的钱也不能让子孙走出困境,相反,还会祸害子孙。”

沃伦·巴菲特甘愿捐出300多亿美元的财产,用于推动卫生、营养、教育事业的发展。他说:“上天堂的路不止一条,但这条路很不错。”1993年秋天的非洲之旅震撼了比尔·盖茨的心,慷慨解囊捐赠9400万美元。2001年,盖茨又宣布合并两个基金会,成立“比尔与梅琳达基金会”,总额达到240亿美元。

成功不是金钱衡量的,地位亦不是金钱衡量的,美好的人生金钱更不能体会。好人好事,利民利天下的,便是不可估量的成功与地位,诠释的便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国际诺贝尔奖的荣耀不会臣服于最有钱的人,而是献给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者;奥林匹克的橄榄枝倾情于运动的生命,它不会奉承腰缠万贯的人。

人的一生中,有时是金钱导引人生的方向,在追求金钱的路上,有苦有累有委屈,同时也很快乐。当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生的资源后,要用人生健康的观念来指挥金钱,让人生因有金钱而得到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愉快。

值得一提的是,金钱不是人生快乐的唯一源泉,它只是我们生活和生存的必需。有更多的金钱固然好,没有则也要在量入为出中明智地面对,快乐人生也许就在这明智的选择中。

镜子文化

经典语录

我认为科技让世界变得紧密很多,而且会继续让世界变得更紧密。每个事物都有不好的一面,一切都有意想不到的后果。我见过的最具破坏性的科技叫做电视,但你如果看到电视的最好的一面的话,它也很了不起。

经典事例【“不同凡‘想”’】

1997年9月,乔布斯请来了当年“1984”广告的创意团队,为苹果计算机公司策划了一个新的电视广告一一“不同凡‘想’”。这部广告使用的是黑白影片,片中播映着爱因斯坦、毕加索、邓肯、甘地、阿里等17位名人的纪录片片段,隐约的钢琴伴奏声中,响起了一个沧桑的中年男人的声音:“这里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的言行显得与社会不协调,他们对事情有与众不同的看法,他们是规则的破坏者。你可以以他们为荣,引用他们的观点,或者,不同意他们的看法,甚至鄙视他们。但你唯一无法做到的就是忽略他们,因为他们的言行改变了这个世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当时他们曾被视为疯子,现在则被视为天才,因为不同凡‘想’,才能改变世界,就像你选择了苹果计算机。”

乔布斯仿佛从这个片子中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他甚至流下了眼泪。不久,“不同凡‘想’”就成了苹果计算机公司的口号。而这一广告也在当时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乔布斯,这位个人计算机革命的卓越领导者,当之无愧的硅谷王者,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伟大缔造者之一,从Macintosh到iPhone,他“非同凡想”的创造力和洞察力,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内涵。科技界、产业界和每一个分享到知识和技术创新福祉的人们,都将感谢这位杰出的领导者。

乔布斯就是一面镜子:一面给所有创业者看的镜子;一面给所有管理者看的镜子;一面给所有有梦想的人看的镜子。人们都渴望自己能成为创造者和革新者。从创造力出发时,我们拥有的是一片富饶的土壤,不存在任何束缚。只有当我们从竞争的角度考虑时,限制和短缺才会被考虑进来。

其实,我们都是自己的乔布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个体。然而,你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加娴熟,或者更深入地理解围绕在你身边的创造能量,这种能量,是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无限汲取的。

我在一本书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在一片美丽乡间景色中的一间房子里,墙上装有三面镜子。

第一面镜子,表面凹凸不平,且有污点,看起来很脏。

第二面镜子,清洁精巧并装饰有精美雕刻的镜框。

第三面镜子,既没框子也没有装饰,只是一面洁净清楚的镜子。

当面对第一面镜子时,我们看到了什么?回答是:“一面不干净的镜子。”第二面镜子呢?回答是:“看到了一面精美的镜子。”第三面镜子呢?回答是:“看到一片美丽的景色。”

我觉得这个故事讲出了管理的真谪:真正的管理就应该如这第三面镜子一一人们看到的是结果:从镜子中看到的是美丽风景,而不是表现自己作为镜子的特色(雕刻精美的镜框)。

但管理的难度也正在这儿。在所有的集体活动中,人的本性始终绕不过一个永恒的坎: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都要在照出美丽景色的同时,告诉别人“这是我照出的,而不是别人照出的”。可一旦以“自我为中心”,个人或结果就可能会放置到第二位或第三位。

所以,真正有效的管理者,是用组织、制度或文化来实现执行,通过一套组织、程序来约束越轨行为,或者用文化内在地改变行动观念。这样一来,在大多数情况下,执行就是一种紧盯目标下的简单重复过程。

这种锁定目标简单重复的过程,甚至可以上升到职业化的程度。所谓的职业化就是在商业行为中始终坚守基本的商业规则与商业道德,以公司利益和目标而不是个人的好恶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所以,职业化中的执行讲的是“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然而,拥有“强烈自我”的个人在大多情况下是“聪明第一,认真第二”,特别是企业的领导人“极度聪明”的时候。这种时候企业表现出来的不一定是业绩的问题,而是企业制度性能力的缺乏。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在“执行”问题上的真相:因为企业家执行能力太高,反而导致企业执行能力太低。

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一点,企业家的执行能力与企业的执行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企业家的执行能力是个人能力,而企业执行能力是组织能力或制度性的能力。

企业家的执行能力是“人治”,而制度性执行能力是“法制”。人治的企业家能力通常是用“能人”,背后的哲学思想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制度性执行能力背后的哲学思想是:人是一定要犯错的,所以用人就一定要疑,要建立一套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基业长青》一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从400多位声名显赫的美国企业巨头中评选出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位CEO。令人意外的是,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并未入选,如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等。相反,上榜的10位企业家有人当初根本就没想到自己是当CEO的料,例如波音公司总裁比尔·艾伦。柯林斯指出,这十大CEO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建立了在自己卸任之后,公司依然能够长久兴旺发达的企业机制;他们专心致志地构建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并不刻意成为伟大的领袖;他们奠定了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础,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所以,我觉得企业界谈执行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为了速效而牺牲对企业基业长青的“基因”(管理)的建设。我们应当懂得企业持续增长的源泉,在于制度与文化对“人性中善的弘扬与恶的抑制”,只有在这样一个“道”的前提下,对执行“术”的追求才有意义。我将上述有关管理的思考归纳为这么几点:

首先,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和文化,最基本的内核是什么?我总结了十六个字:认真第一,聪明第二;制度第一,能人第二。这里强调的显然是不要过分信赖个人的“聪明”和“才智”,而是要依靠制度和全体员工的认真。这同时也意味着,大凡伟大的公司,文化必定是单一的,而凡是平庸的公司,都有各色花样的“上司文化”、“部门文化”。

其次是管理的方针问题,我也总结了十六个字: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简单重复。在管理的时候,要将客户利益和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将“自我”隐藏在程序与流程之后,围绕目标培养员工的职业化精神,由此才能保证管理的效果。

最后是管理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三个要点。在开始执行前,需要把握的要点是信心第一,成败第二。对已经决定了的任何事,信心是第一位的,对风险的估计应当是在决策前。一旦决定了,讨论成败就更多是借口。

在管理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要点是速度第一,完美第二。我们在管理中常常有这种现象,曾经为得不到100而放弃,结果却是0,若干成功经验和挫折告诉我们:0.1>0!

在执行结束之后,需要把握的要点是胜利第一,理由第二。责任是通过对行动结果的奖罚建立起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建立一种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文化,重要的不是去讨论失败理由,而是针对结果建立起责任与权利对称的机制。

透过这些过程,企业的资源才能重新组合,变成一种能力。这个能力才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有了优势再来谈策略才有意义。企业没有过程,策略都是空谈。因此,关键因素在于文化,文化主导组织的过程。

在变化中求发展

经典语录

人生充满未知的变数,就像买彩票一样,你永远都无法确切知道下期的号码是多少,但是,正是这种变化,才使得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经典事例【遭遇突发事件】

在乔布斯进行产品展示的时候,在台上滔滔不绝:“我今天为你们带来了许多第一。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第一次使用的高画质投影仪。”

就在此时,软件突然失灵了。乔布斯不失幽默地说:“我这里出现了一个小毛病。哦,这就是我们需要备份的一个原因。它酷得要命,我们打算今年让它上市,而且还会早于Longhorn的推出。”

从这里可以看出,乔布斯不但能够直面这些突发事件,还能轻松幽默地化解它。

外界都评论称乔布斯是位技术天才,然而其最终获得成功并非单靠技术的创新。1997年前的苹果也推崇“技术至上”,但产品并不为市场接受。在乔布斯第二次主政苹果后,开始对苹果进行变革,变原来的“技术导向”为“消费导向”,将“用户体验”视为新理念的核心,思路的转换,也让苹果突破了原先技术封闭的技术孤岛的限制,完成了由单一的电脑制造商向电子消费和服务商的角色转变。

我们身处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我们身边的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可以说一日千里。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在变化中求生存,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一定会被淘汰。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一直在变,环境、企业、市场、消费者莫过于此。可以说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快速变化的时候充满机遇与挑战,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求发展。

阿里巴巴的CEO马云曾说:“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的变化。我们在不断的变化中求生存,不断的变化中求发展。如果发现公司没有变化,公司一定有压力。所以说我希望告诉每一个人,看看你自己成长,成长带来变化如果你觉得昨天赢的东西你今天还要希望这样赢,很难了。一定要创新,变化中才能出创新,所以我们要在变化中求生存。”

喜欢《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吗?喜欢夏言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