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 第36章 大作(2)

第36章 大作(2)

小说: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作者:李连滨

第一个筐子里热闹极了,大螃蟹们横冲直撞地相互挤压着、践踏着、冲撞着,谁都想赶快逃离这个鬼地方。一只螃蟹就要爬到筐子的边缘了,那个小孩惊叫了起来:“爷爷!爷爷!赶快盖上盖子!螃蟹就要爬出来了!”老汉摸了摸孩子的头,淡淡地一笑:“不会的!虽然它想爬出来,但它的同伴未必希望它得手。”话还没说完,旁边的一只螃蟹用自己的大前夹夹住了就要爬出筐子的那只螃蟹的后腿,重重地把它拖回了筐底,而且嘴里还念念有词:“小样儿,就显得你能耐?我还没出去呢!”那只被拖了后腿的螃蟹恼羞成怒,四处寻找刚才坏了它好事的对手。当看见一只比自己更大一点的家伙冲着自己耀武扬威的时候,它赶紧缩回了自己的脖子。

第二个筐子里也很热闹,小螃蟹们的嘴上功夫比脚下功夫更为出色,它们满嘴白沫地倾吐着各自的心里话:

“我们何必那么忙活呢?老大被困在旁边的那个筐子里都没能出来,如果我们先出去,被老大看到了,以后还想不想混了?”

“老大都自身难保了,我们还想那么多干啥?赶快逃命吧,要不然就成为别人的盘中餐了。”

“我早就受够了它的颐指气使,它出不来更好,我出去之后就是老大了……”

两个筐子里的螃蟹都在很努力地爬来爬去,但没有一只能爬出筐子,它们的祖辈也许没有传下这样的救急常识:只要身体链接在一起就可以突破筐子的高度(束缚/限制)。

“失败的人”很希望自己像英雄一样被万众瞩目,当出头露面的机会到来的时候,他们努力地彰显自己,他们的注意力放在了让别人看到自己,而不是将自己的价值输出到别人身上,一起推动共同的目标。这个时刻,他们的眼里已经没有了目标,但这个时刻,他们正在努力。

“失败的人”努力地收集着证明自己有知识的证据,而不是在现实的实践中检验出这些知识中哪些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哪些是在需要时可以得心应手使用的智慧。

“失败的人”滔滔不绝地纸上谈兵,当问题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派出去的兵马时常被吹得灰飞烟灭。即使在损失惨重的时候,他们也不习惯从中汲取教训,而是将失败的责任推卸给他人。他们理论上的知识升华不成自己实践中的智慧,而别人实践中的智慧却时常被他们拿来当成是自己实践之前的“体会”。

领导魅力

“成功的人”无为而治

三国时期,益州相对宁静,但北有张鲁,东有孙权,南有蛮人,也不是世外桃源。益州牧刘璋性格儒雅,政治平和,面对四周的虎视眈眈,他束手无策,形势也越来越凶险。朝堂议事的时候,手下的智囊张松自告奋勇前去许都,要说服曹操攻打汉中的张鲁,以解益州之围。实际上,张松想借着曹操的势力来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获得了刘璋的批准之后,张松就上路了,身上暗藏着西川的地图,想借机献给曹操。

当曹操看到张松的时候,对这个矮小丑陋的人并没有什么好感,恰逢曹操刚刚平定了西凉马超的叛乱也是志得意满,想顺势显摆显摆,于是,曹操就拿出了自己亲自编写的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张松看过一遍之后,牢记在心里。为了显示自己过目不忘的才华,张松抨击曹操抄袭他人,并声称连3岁小孩都可以背出来。曹操不信,张松就一口气连背了好几篇,气得曹操命人把这个恃才傲慢的张松给乱棒打出,并扬言要进攻西川。

张松满是羞恼地离开了许都,路上却得到了刘备的百般尊重:刘备先是派赵云到襄阳迎候,后又叮嘱关羽在秦楚古道湖北荆门境内的掇刀石大营盛情款待,并治好了张松的顽疾;跟着,刘备又举行隆重的仪式,亲率文武官员出城迎接,酒席宴间只谈感情不谈国事,感动得张松心思活动,想把地图献给刘备,而刘备不要,最后还是被诸将逼着才不得不收下。

刘备将爱惜张松是个人才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撩拨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壮志情怀,最后张松死心塌地心向刘备,成为了刘备入主西川的内应,成就了蜀国的43年基业。

“成功的人”关注的是“集体到达”而非只是“个人成功”。他们通过别人拿结果,但也让别人拿到结果;他们代表着多数人的利益,所以被多数的人所拥护;他们不需要管理就可以看到追随者的主动承担与自动自发。

“成功的人”是在风雨之后才看到彩虹的,所以他们能感受到别人经历风雨时的内心挣扎以及对于支持的渴盼。他们习惯性地伸出援手常常令身处险境的人感恩戴德;他们珍惜彼此的感情,不会利用别人的弱势来强化自己的优势;他们付出不图回报的习惯逐渐累积着更多的不知从何而来的报答。

“成功的人”的背影本身就是一面旗帜,迎风飘扬着,让后面的人看清了前方的路。他们走在前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自己的代价来降低别人的风险;他们的思路让别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出路;他们的身后有一群愿意跟着走的人……

管理能力

“失败的人”越有为越制造分裂

曹操身为一方霸主,还需要跟手下人比试一番“谁更厉害”来巩固自我感觉的良好。当他拿出自己的著作想证明自己有多优秀的时候,张松也想在他的面前证明自己是个人才,以求得卖身投靠的本钱。于是就开战了,双方的目标都是要把对方打倒,让自己的旗帜迎风飘扬。最后,失利的一方破罐破摔,都懒得表现了,得势的一方也不能得利了。这个时候,得势的一方通常会继续地不依不饶:“看看,我看得准吧?他就是没有价值”,然后陶醉(淹没)在老子天下第一的美好感觉里。

刘备虽无立身之地,但出于汉室宗亲的自我认知或者说是依循身边高人的指点,彰显出了尊重价值的王者风范。虽然张松面相猥琐,但刘备只观其内秀。他高度承认张松的价值,让张松都不好意思不拿出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以证明自己真有价值,最后刘备得到了价值,不只是一张西川地图,更是整个的一个蜀国。

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别人拿结果。自我价值感高的管理者通常把注意力聚焦于“怎么管理事情以求结果的最大化”;自我价值感低的管理者通常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管理别人以求使我的声音成为权威”。前者的管理让大家同仇敌忾,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一个共同的方向,把绝对的劣势变成了相对的优势;后者的管理在内部制造出了管理阶级和被管理阶段,越管理越推动阶级分化、矛盾升级,本来是用于建设的力量却在所谓制衡的管理策略下持续地消耗着。

“失败的人”把自己一劈两半,这一半是优点,那一半是缺点。他们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别人喜欢的样子而不是彰显出自己本真的样子;他们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很害怕别人知道“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失败的人”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身上的能量是不断消耗的。他们竭力掩盖自己的缺点,像是要丢掉一个累赘的包袱一样,要扔掉的东西不会被他们认为有价值;他们极力炫耀自己的优点,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直到有人说到他们的某个优点实际上是个缺点的时候,就又开始了丢包袱。

“失败的人”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上领导,这样一来,自己就不必看别人眼色行事了,自己就有权力给别人打分了。当他们当上领导的时候,给别人打分的过程中,一定要分出所谓的好坏对错,在如此“敬业”的执着中,一个完整的组织被分割成了两个阶级:管理阶级与被管理阶级;当他们没当上领导的时候,也满地找鸡毛,玩一把“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自娱自乐。

合作才能大作

“成功的人”推动大家的彼此成就

南朝的时候,少数民族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

有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儿子们每人奉上一支箭。阿豺当着他们的面把二十支箭一一折断,扔到地上。然后又让他们每人拿出一支箭给叔叔慕利延。他让慕利延先拿出一支箭并把它折断,之后把剩下的十九支捆成一把,让慕利延折断。慕利延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也没能折断这捆箭。

阿豺指着这捆箭,对着他的二十个儿子说:“看见了吧?一支箭是很容易被折断的!而一捆箭是很难被折断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庶强大。”

与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自然叫做合作,但如果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合作,那可算是站在行业高度上的高屋建瓴了。

“成功的人”脑海里有一个伟大的世界,他们每天的忙碌就是要把这个脑海里的虚拟画面转变成现实中的真实存在。这个时候,他们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有哪些资源呢?

越回答这个问题,就越浮现出匮乏的感觉。幸运的是,他们又问了自己第二个问题:我需要哪些资源呢?

当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一一列举出来的时候,一张张借据就出来了。我没有的,我的员工有;我没有的,我的朋友有;我没有的,我的对手有。越回答这样的问题,就越信心满满了。不就是向他们打个借条吗?我又不是不讲信用的人!

“成功的人”的使命是让更多的人因为他们的成功而更加成功,不管他们用的是怎样的成功形式。他们具备先舍后得的意识,在与人合作的时候,先给予别人,别人为了继续得到他们的给予也愿意给予他们,彼此都赢的局面容易持续,而不断地持续才能越来越接近成功。

“成功的人”知道孤掌难鸣的道理。他们努力找到另外的一掌,在合拍的那个时刻,他们合奏出了惊天动地的美妙乐章。这个世界因此而看到了他们的存在,他们也因此得到了别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啧啧赞叹。

“成功的人”做着众志成城的事情。他们的共同使命在不同的时期演化成了不同的目标;他们的共同使命让他们的不同目标得以相互关联;他们的共同使命深度兼容又各自独立,虽方法不相同,但方向很一致。

高处不胜寒

“失败的人”只想让自己居高临下

很多事业有成的人有着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们没有知心的朋友、没有倾诉的对象……

“失败的人”内心是匮乏的,他们也因此而觉得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是匮乏的。他们认为:别人多了,自己就少了;他们想得到更多的时候,却在“怎么让别人得到更少”上下功夫;他们努力地琢磨“怎么让别人得到更少”的时候,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有句话叫“矬子里面拔将军”,经常跟比自己矮的人站在一起不就是为了显摆自己长得不矮吗?当身边的小矮人都跑光了的时候,自己还算作是“白雪公主”吗?

“失败的人”内心是孤独的,他们身边没有几个可以以心换心的人。当他们渴望别人把心掏出来的时候,自己却并不习惯这么做,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当别人真的掏出自己的心的时候,他们又怀疑起别人的居心叵测,因为他们觉得能做出这么大牺牲的背后肯定有大心思。

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以弱胜强打败袁绍。清查袁绍大帐的时候,发现了一堆书信,里面全是自己队伍里的人在开战之前与袁绍私通的书信。这时有人建议:“逐一点对姓名,然后抓起来一一杀掉。”曹操却说:“当初袁绍势力强大,连我都自身难保,何况别人呢?”于是命令手下人将这些书信全部烧掉,自己连看都没看,自己也不想再行追究。这样的胸怀容纳了诸多的文臣武将效力两厢,也不影响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呼风唤雨。

我们是很优秀,但别人也想争取到自己也很优秀的感觉。学学曹操那样的敞开胸怀,让大家都来个皆大欢喜,不就热闹了吗?

“失败的人”内心是脆弱的,即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风景的时候,他们也不觉得自己强大。他们害怕巨人跟自己讨价还价,因为自己拿不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他们担心巨人不负责任地抽身而去,让自己从天而降;他们嫉妒巨人可以站这么高,思量着到底是谁的失误导致了自己还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天大的讽刺是:担心别人会做的这些动作通常他们自己最习惯于做。

发出“高处不胜寒”的感慨是想要重点暗示自己身在高处吗?换个说法吧,实际上,我们还不够高!我们的“心”还不够高!

喜欢《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吗?喜欢李连滨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