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 第10章 人际(2)

第10章 人际(2)

小说: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作者:李连滨

“失败的人”习惯于揪住别人的错误不放,在证明别人有错的过程中,截取到自己还算不错的良好感觉。因为时常踩着别人,所以也害怕被别人踩到。当自己失手的时候,他们也很害怕被人如此地蹂躏。这样的担心让他们时刻准备着战斗。

做错事情的时候,本该是反思自己怎样可以更好的时候,而“失败的人”却习惯于假装自己还一切正常,不让别人知道自己走错了路、做错了事。他们害怕别人乘虚而入,揪住自己的小辫子不放。因为他们那样做过,所以他们觉得别人也会那样做。也许得到了些许的认同,但此时他们已经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出去很远了,连自己都不觉得已经在错上加错了。

他们绝不认错的努力强化了自己对于原先错误的坚持,纵容了“生产‘失败’的流水线”继续地运转。当接二连三听到指正的声音时,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关掉生产线,而是觉得那个声音是冲着自己来的。他们就不想想,以前火苗是被盖住了,但此时火着起来了,都烧到眉毛了,谁还有时间去和颜悦色?连他们自己都没有真正做到过!

他们绝不认错的努力是要把对方打倒,而不是把事情做好。这个时候,他们把跑在自己前面的人当成了靶子,举枪射击的时候,瞄准的并不是还在那个人前面的、彼此共同的目标。

他们绝不认错的努力不是如何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而是怎样把别人的事情搞得更糟。离开了自己的跑道就是为了挡着别人别跑得那么快。因为他们害怕比出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他们执着于这份感觉甚至远胜于真实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他们绝不认错的努力到底想赢得什么呢?争个面子还是达成目标?有面子就是别人觉得我还有价值!他们更想要的是自己还有价值的感觉!他们想从别人嘴里得到这个认可。他们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价值,已经习惯了从别人那里索取认同。而走在前面的人抢走了旁边抛过来的喝彩,这让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威胁。他们决定要打倒这个人,而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视线中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目标。即使有目标,也是别人的目标,也是进入到了别人的跑道;即使第一个达成了目标,那也不是自己心中想去的终点,所以也收获不到实现梦想的喜悦。

化敌为友

“成功的人”知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晋朝的恭帝时期,王室衰落,大权在握的宋王刘裕想伺机篡位夺权,但遭到一批忠义之士的反对与防备。有一个叫司马楚之的人最让刘裕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排除异己,刘裕决定派杀手除掉司马楚之。

被刘裕雇佣的杀手名叫沐谦,他武艺高强,胆识过人。为了刺杀成功,沐谦假扮成门客去投靠司马楚之。爱才如命的司马楚之见沐谦这样的壮士都来投奔自己,很是高兴,立刻将其奉为座上宾。由于司马楚之待人诚挚,来投靠他的人络绎不绝,时刻都有许多人簇拥在他的身边,沐谦始终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一筹莫展的沐谦终于想出了个办法,躺在床上装病,想在司马楚之看望他的时候动手。果不出所料,司马楚之得知消息后,立刻带药前来探望。一番嘘寒问暖之后,司马楚之又亲自起身熬药。把药煎好之后,他又亲自送到沐谦的嘴边。这是个绝佳的刺杀机会,而当沐谦准备从枕头下面抽出匕首之际,稍稍分了一下心,无意间瞥见了司马楚之手背上有几个触目惊心的大血泡,好奇地问:“主公手上的伤从何而来?”司马楚之笑道:“刚才给壮士倒药的时候,不小心被溅出来的热汤烫了一下。”沐谦一惊,紧握匕首的手不由自主地松开了。如此有情有义之人,如果还要去刺杀,我沐谦还是人吗?想到这里,沐谦赶紧翻身下床,高举匕首跪在司马楚之的面前,将自己的刺杀计划和盘托出,以求原谅。

司马楚之扶起沐谦,笑着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你是来刺杀我的,所以就早有防备。”说罢,解开上衣,露出了一身防身软甲。沐谦惊诧不已:“既然如此,您为何不叫人来杀了我?”

司马楚之摇了摇头说:“你是忠义之人,不过是一时受了奸臣的蛊惑……”

沐谦一听,再次跪拜:“小人该死!从此愿意做您的保镖,用我的生命来保卫您的安全!”

没把自己当坏人,才能绽放出自己好的那一面;承认别人是好人,才能有机会得到别人好的那一面。

“成功的人”与人为善,无形中激发了别人“士为知己者死”的原始冲动,弄得坏人都不好意思在他们的面前表现出坏的习气。

“成功的人”善结良缘,汇聚共同的意志、锻造共同的目标、挥舞共同的旗帜,相互扶持着往前走……

与人为敌

“失败的人”不知道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

“失败的人”随时准备着迎接挑战,因为他们觉得四周都是敌人,有那么多的人素质不高,跟他们过不去。

觉得别人不好的习惯,本是为了彰显自己有多好,但这让别人感觉非常不好,这份不好的感觉让别人也开始了证明自己有多好的努力,这样的努力让彼此都感受到了压力。

实际上,从他们觉得别人向他们发起攻击的那个时刻开始,即使别人没有动手,他们也已经在享受着被人攻击的感觉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动手的那个人本来就没有那个意思,无端的指责让人深感冤枉,“解释”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被认为是“心虚”,“申诉”的声音稍高一些都会被认为是“挑衅”,这样的努力通常把亲人也逼成了敌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动手的那个人放弃了沟通,他们又找到了理由:“我说的没错吧?他们都默认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动手的那个人实在忍无可忍了,他们通常更加理直气壮:“看看,我说的没错吧?他终于现出原形了!”他们所做的努力正在一步一步地逼着别人向自己发起进攻。

“失败的人”热衷于这样的战争。纠缠于“谁是好人”的辩论让好人没有心思做事,却让他们觉得自己更像个好人。他们所要的胜利,是缴获自己高人一等的感觉,而不是多做了几件跟目标相关的事情。

他们有时候也会碰到比他们更有这方面战斗经验的人,败下阵来的颜面扫地更激发了他们要报仇雪耻的所谓努力——将来要把“这个人”灭掉而不是要把“某件事”做好。

觉得别人认为自己不好的时候,感受到将要被拒绝的感觉,他们随时准备着拔腿就跑,而在撤退的时候还要在精神上自我胜利一把:在别人说出拒绝之前先拒绝别人,这样就不会感受到被人拒绝的感觉了。这也会让他们暂时地感觉良好。

遗憾的是,“觉得别人会拒绝自己”跟“别人真的拒绝了自己”是两个概念。先拒绝别人的动作确实可以让他们抢占先机,但也可能封杀了互通有无的机会。

一起上路的人本该共赴前程,怎么就在半路上分道扬镳了呢?前面横亘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身边的人怎么就一个接一个的变成了敌人?当前面被墙堵住,而周围也竖起了墙的时候,我们也就自己把自己给埋葬了。这个时候,打败了我们的不是外在的挑战,也不是所谓的别人(敌人),而是我们自己思想上生产“失败”的思维程序。

先做人后做事

“成功的人”先保持关系再谋求利益

刘邦,秦末反秦义军的首领,后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在做人方面,刘邦可算是将心比心尽得人心。他知人善任,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断后,安排得有条不紊;他不拘一格,容得下张良这个贵族、陈平这个游士、萧何这个县吏、樊哙这个屠夫、灌婴这个商贩、娄敬这个车夫、彭越这个强盗、周勃这个鼓手、韩信这个待业青年,最大限度地给这些人搭建一个能最大发挥的舞台,毫不在乎别人说自己是杂牌军;他不计前嫌,接纳敌对阵营里投奔而来的各路人才;他待人坦承,也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实话实说;他论功行赏,肯定别人的价值,甚至还包括了自己不喜欢的人。

在做事方面,刘邦可谓是几经周折屡败屡战。抗击秦政的时候还略显身手,但与项羽对峙的时候却处处被动。他不行,但他的手下行。当西楚霸王这个孤家寡人面对着以刘邦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时候,也只能是螳臂当车,不得不自刎乌江了。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先做人的过程中,收获了人心所向;后做事的过程中,千帆进发而势如破竹。

一个人的成功,80%靠人际关系,20%靠专业知识。而“成功的人”即使没有学历,也有能力调动有学历的人去和他们一起成功。

做人成功,自然出现“众人拾柴”的场景;“火焰高”之后,自然就做事成功。

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是靠人来承载的,正所谓人脉就是钱脉、更是命脉。当人气十足的时候,资源也将在这里频繁交换,进而增加了组装出“成功”的概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先满足别人需求的习惯让“成功的人”占据了人来人往的要道,送人玫瑰尚手留余香,被满足了的人都不好意思不意思意思,也就自然成就了他们自身需求的满足。

做人的成功营造了一个安全的氛围,在这里彼此信任、相互支持,不断提升的温度最终到达燃点,点燃了内在的激情、外在的行动,推动着一股建设力量的势如破竹。

先做事后做人

“失败的人”先攫取利益再拉拢关系

项羽是秦末反秦义军的重要领袖、名将和楚军统帅。

在做事方面,项羽可谓是气壮山河无往不利。他24岁起兵反秦,勇猛无敌,连破秦军,27岁便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

在做人方面,项羽可算是极端幼稚甚至愚蠢。他嫉贤妒能,无法与有功之臣心心相印;他刚愎自用,战功不与人分享;他残忍好杀,不但坑杀战俘还敢放逐义帝。积累的民怨严重削弱了项羽的力量,连最为他着想的一个范增都用不出价值,身边没人的一代豪杰也只能在他30岁的时候自刎于乌江。

不断做事的过程中,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成功了呢?是越来越让自己没有了做事的机会?还是越来越让别人没有了成功的感觉?

做人也是一个目标,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怎样成为那样的一个人的过程。如果在做事的努力中没有了心归何处的方向感,很可能就会勇往直前地奔向深渊。

西楚霸王想要成为取代秦王的一代英豪,这是他想成为的人,但成为了这样的人之后能给别人带来哪些好处呢?项羽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也没有意识到跟着他出生入死的战友内心中也有一个想要成为的人。当项羽暂时成为了他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之后,别人也就没有机会心想事成了。当别人在刘邦那里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之后,项羽也就没有机会再心想事成了。

“失败的人”走到哪里,乌云就跟到哪里。他们不能与“活的人脉”互动出感觉,就转向了“死的知识”以求专业突破,赢得些许的成功机会。他们不知道:即使在这个领域里得到满分,也还是个不及格的状态,还是要看到失败的画面。

“失败的人”想透过做事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而在他们做事的过程中,带给了别人那么多不舒服的感觉,进而少有人愿意和他们一起走,因为多数人并不相信他们能够走到终点、取得成功。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没人帮衬的情况下,好汉也很难诞生。

“失败的人”偶然的一点成功,也是在自己一个人的情况下实现的小成功。当他们意识到身边没人无法把事情做大的时候,就开始把自己打扮成虚怀若谷的样子以求海纳百川;当真有人来投奔他们的时候,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习惯又让他们多了一个又一个的阻力,阻碍着他们继续地往前走……

喜欢《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吗?喜欢李连滨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