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山一程,水一程(2)
现在驱逐机已非当日你最理想
驾驶的“老鹰式七五”那样——
那样笨,那样慢,啊,弟弟不要伤心,
你已做到你们所能做的,
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
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弟弟,我已用这许多不美丽言语
算是诗来追悼你,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
你永不会回来了,我知道,
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
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
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
已有的年轻一切;将来还有的机会,
可能的壮年工作,老年的智慧;
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
生的权利,喜悦;及生的纠纷!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
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
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
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在病痛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林徽因吃得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差。战争导致的通货膨胀使得一家人的生活都成了问题,因为缺钱,梁思成甚至连一支温度计都无法给林徽因买到。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梁思成只能拿出家里的东西一件件去典当。
梁思成明白,在最困难的时候,自己必须要坚强和乐观。因此,纵然生活再困难,他也从来不在林徽因面前表现出对生活的抱怨。他总是和林徽因开玩笑:“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而实际上,他拿自己珍藏的“宝贝”当回来的,往往只是两条草鱼而已。
每一天躺在病床上,林徽因感觉时间像静止一样,少了朋友们的欢笑,她枯坐在床上,静静聆听着时间每一分每一秒在耳边流淌。等身体稍微好转一些,她就要靠在床头,为思成和孩子们缝补衣物。好在梁思成非常细心,他从中研院的图书馆里带回书给林徽因看,这帮助她充实了大部分的时间。
今天十二个钟头
是我十二个客人,
每一个来了,又走了
最后夕阳拖着影子也走了
我没有时间盘问我自己胸怀
黄昏却蹑着脚,
好奇地偷着进来
我说:朋友,
这次我可不对你诉说啊,
每次说了,伤我一点骄傲。
黄昏黯然,无言地走开
孤单的,沉默的
我投入夜的怀抱。
这首《一天》作于1942年,当时38岁的林徽因抱病在床,却并未抛弃她热爱的文学。梁思成也从未忘记他们的理想,在关于建筑的事业上,不管条件如何艰苦,他都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受“国立编译馆”委托,梁思成着手撰写《中国建筑史》,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林徽因虽在病中,但是为了支持梁思成的事业,她坚持翻阅二十四史,为撰写内容做资料准备。
那些他们用生命保护下来的资料,在每一次的颠沛流离中都没有失去,现在,它们成了梁思成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林徽因很开心能帮助到梁思成,在写给费正清夫妇的信中,梁思成这样描绘他们在李庄的情形:
“在菜油灯下,做着孩子的布鞋,购买和烹调便宜的粗粮,我们过着我们父辈在他们十几岁时过的生活但又做着现代的工作。有时候对着外国杂志和看着现代化设施的彩色缤纷广告真像面对奇迹一样。我的薪水只够我家吃的,但我们为能过这样的好日子而很满意。我的迷人的病妻因为我们仍能不动摇地干我们的工作而感到高兴。”
即便是在病中,梁思成眼中的林徽因也依然是“迷人的病妻”。而对于能一起所做的工作,梁思成更是自豪地称之为“我们的工作”。尽管拮据的生活使得这些描述只能写在破碎的纸片、包猪肉的油纸上,他们却仍乐于向朋友们分享生活的点滴。
纵然困窘,纵然艰难,却仍要笑看风起云涌,让时光静静流转。只因相信彼岸花开,明天又是新的开始,所以从不畏惧前途艰险。曾经欢乐的时光印在心间,林徽因静静等待,等待朋友的到来,再让自己恢复成最美的姿态。
振作·苦中寻乐
太多的过往不能驻足,匆匆别离。有时候我们都很贪心,不论是健康、爱情、友情、成功,我们一样都不愿舍去。往往是被幸福提高了生活的预期,所以每一次伤痛的到来都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然而,今日的失去又何尝不会化成新的所得?总在雨过之后期盼天晴,总在残酷面前祈求光明,也便得了一份闲庭信步的悠然,一份看破红尘的豁达。
如果我们将人生比作一场旅行,每个人都要背着沉重的包袱上路,里面装着健康、装着希望、装着朋友、装着欢笑。但是,当沉重的负担压得人们无法喘息,残酷的环境要求人们必须舍弃时,这一路上,有的人就丢掉了欢笑,有的人丢掉了朋友,也有人丢掉了希望。然而,在林徽因一生的旅途中,她丢掉过健康,告别过朋友,充满过忧伤,却从未舍弃过希望。
总会有一丝曙光照进无边的黑暗,总会有清风吹过死水、荡起涟漪,总会有欢笑绽放唇边,总会有朋友重聚的那一天。林徽因躺在病床上,沉浸在一本本书籍中,建筑的、文学的、中文的、英文的,她在一天天的时光里静静沉寂,静静守望。
终于,老金的到来给他们苦涩的生活添进了第一勺糖。金岳霖借休假的时间长途跋涉,从昆明赶到了李庄。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些都成不了金岳霖赶来看望林徽因的困难,反而,不能和梁思成、林徽因在一起的日子煎熬着他,每一天都显得分外漫长。或许,就像他说的那样,“离开了梁家,我就像没了魂一样”。
但是越过千山万水,好不容易见到的人儿却已消瘦得认不出来。金岳霖震惊于林徽因的变化,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枯瘦如柴,只有从她依旧明亮的眼中依稀能透出点往日的风采。金岳霖强打起精神,他给林徽因讲述外面的状况,讲述着这个闭塞的小村庄里所不知道的消息,每一件都能引起林徽因莫大的兴趣。
追随着林徽因的脚步,不论是轻盈的,还是沉重的,金岳霖都不愿离开。那些能够舍弃的情感,或许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爱,至少在金岳霖,真正做到了一生相随,一生守望。只有一直陪在身边,才会获得心安,尽管只能做一世旧邻,金岳霖亦无所抱怨。
为了给林徽因滋补身体,金岳霖跑去市场买了十几只刚刚孵化的小鸡,并在空地上饲养起来,慢慢看着它们长大。说起来,身为单身汉的金岳霖也算是个养鸡行家,由于一直单身,他便在家养过一只斗鸡。斗鸡的脖子可以伸很长,每次金岳霖吃饭时,斗鸡就立在一旁,瞄准时机啄食桌上的饭菜。不久,金岳霖也就养成了与斗鸡同桌共食的习惯。
除去对林徽因的照顾,其余的时间他便撰写他的哲学论著《知识论》。恰如梁思成和林徽因没有丢弃他们的建筑之梦一样,金岳霖也没有停止过对于哲学的求索。在敌人的流弹四处坠落的昆明,金岳霖完成了他的哲学著作《论道》。据说,在昆明敌机轰炸的当口,普通人家拖着一家老小四处逃难,金岳霖的怀里却始终是抱着一摞资料。
林徽因虽然有病在身,她却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于是,在她身体稍好一些的时候,便坐在床上,替梁思成翻阅“二十四史”和各种典籍,替金岳霖翻阅哲学方面的资料。《中国建筑史》的第七章,第六章的部分,以及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都是由林徽因负责完成的,因此梁思成曾说,林徽因实则是这本书一半的著者。
一个女人究竟有多么强大的力量,能让她在病床上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从林徽因身上,总是能感受到坚强勇敢,感受到正面的影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的理想穿越千年,扎根在一个柔弱女子的心里,同她对建筑、民居的设想不谋而合。
本着更加实用、更加有意义的目的,林徽因开始大量收集有关住宅方面的实验设计,她梦想着能让广大老百姓拥有适合自己生活的居住空间。于是,在参考大量资料后,她整合编撰了一篇四万多字的论文——《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并发表在李庄印制发行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
连年的战火驱散了所有的闲淡,从前的岁月静好一去不返。偶尔有明月倾泻窗前,伴着夏虫低鸣、清风拂面,却再也激不起心中那一抹诗情。或许已经足够幸福,毕竟有过那么多年的美好青春,再提笔,流泻笔端的也不会再是诗情画意。国恨家仇,这本应离林徽因如此遥远的词汇,却真切地烙印在她的脑海,挥之不散。
喜欢《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吗?喜欢夕颜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