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命运的转机(2)
蓝秋找段晓妮报到的时候,段晓妮对蓝秋说:“找你回来有重要任务,你看看这篇文章。”
蓝秋接过段晓妮递过来的报纸,是一张《中国教育报》,上面的文章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蓝秋扫了一眼题目后,说:“这是去年发表的文章。”
“说的就是去年的文章,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申报素质教育实验区,我们也不能落后,局里班子研究过,要准备一些材料,争取申报成功。你准备下。”段晓妮说。
“我先写个方案吧,然后,领导再研究下。”蓝秋说。
“行,你看着准备吧!”段晓妮不知道具体怎么做,只能等蓝秋写出来再交给班子讨论。
“那我先回去了。”蓝秋说着,就要回自己的办公室。
段晓妮叫住了她,“我还没说完呢!”
“还有什么事儿?”蓝秋问。
“还有一件事,现在是‘三讲’教育‘回头看’阶段,前一阶段的材料你不是都写过吗?这次,你还要接着写。”段晓妮布置着。
“从‘三讲’教育开始,我一直写稿子,当时说党办人少,忙不过来,可我们行政办人也不多,‘三讲’教育开展了三年,应该转变下了,回头看部分的资料应该让他们准备。”蓝秋说。
“你是想推诿工作吗?”段晓妮问。
“我不是推诿,各办有各办的工作职责,我是希望局里能够执行制度,各司其责。”蓝秋说。
“这个工作是我主动争取来的,党办那帮人能干好么?你就好好写吧,写好了对你有好处。”
“我没想过这些,如果没人写,我就写,而且还要写好。如果有人做,而且比我做得更好,我还是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你有什么本职工作,借来的,就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这一点你都不懂,还在机关混什么呢?写吧,说不定写好了,书记会提拔你呢!”段晓妮说。
“段主任,你知道,我可不是混的,我也没想那么多,虽然工作任务重,但我会尽力。”蓝秋心里明白,有些工作并不是她的工作范围,但是,在局里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借调来的人员,即使也有岗位职责,但往往不会按照那个职责去做,随时要做好准备,哪里需要去哪里,哪里有工作,就到哪里去。
她还想跟段晓妮理论几句,但是今非昔比,段晓妮是她的领导。小时候,段晓妮就一直想超过蓝秋,但是事与愿违。而现在,段晓妮终于超过了蓝秋,她在心理上就有一种优势,更因为蓝秋至今还单身,而段晓妮已经有了儿子,段晓妮在蓝秋面前,更有一种优越感。
蓝秋太熟悉段晓妮了,她不会因为蓝秋与她是从小的同学而关照蓝秋,甚至,每当在关键时刻都会给蓝秋伤害。这样的伤害多了,蓝秋已经习以为常。她把蓝紫铭推荐给她的那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从中找到了一些与自己所处环境的共同点,关于遇到阻碍时的应变技巧,蓝秋现在已经运用自如。每当受打击时,她都会尽量放松心态,不让坏情绪影响自己的心情。
蓝秋认真查找了以前《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认真“回头看”——五论把“三讲”教育继续引向深入》,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文章中指出:“集中教育是整个篇章的上篇,集中教育结束后的深入整改是下篇。衡量‘三讲’育是否真正取得实效、不走过场,包括广大干部群众对‘三讲’教育的评价,主要看下篇。如果集中教育搞得不错,而深入整改工作没有跟上,整个‘三讲’教育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根据这些内容和要求,蓝秋联想起教育局的“三讲”工作,应该说,还不算过关。走形式、走过场的时候多,如何剖析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让教育局领导班子在“三讲”督导组面前顺利过关,蓝秋绞尽了脑汁。
蓝秋读着评论员文章,结合自己单位的情况,确实如评论员文章谈到的那样:“少数单位存在松劲儿情绪,觉得‘三讲’大功告成,深入整改只是收尾工作,可以慢慢来;有的潦草应付,或只是做表面文章,将整改方案束之高阁,使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有的有厌倦情绪,对整改工作抓得不紧,收效不明显。”这篇评论员文章就像了解这里的情况一样,整改方案蓝秋写完,就发给了各位局长,需要记笔记的都互相借来抄,应付检查,开会一言不发,烟雾缭绕;下班打麻将,段大军带头,这些跟“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原则相差太远,现在写材料,让蓝秋确实无从下手。
可写材料是自己的工作,还是找问题吧!也许,问题找得越多,剖析得越深刻,才越好过关。
市里“三讲”督导组终于来了,局长兼局党委书记段大军按照蓝秋写的材料,深刻地进行了党性党风方面的剖析,他说:“开展‘三讲’教育以来,教育局领导班子广泛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对照中央17号文件精神,认真剖析,深刻认识到我们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不够;二是把握大局、科学决策、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度不够;三是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着差距;四是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上仍然存在着薄弱环节;五是思想作风不过硬,廉洁奉公方面有差距。”在逐层进行具体讲解之后,段大军特别指出了存在问题的危害和原因,指出了今后的整改方向和措施。
还是在这次会议上,段大军就班子成员听取群众意见进行了动员,要求班子成员要在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理想信念和政治坚定性、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作风建设等方面查找自己的差距,尤其要查找是否自觉地坚持群众路线,正确行使权力,保证清正廉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官僚主义、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等问题。
蓝秋和局机关全体干部坐在台下听着段大军的讲话,督导组的成员们也在听着段大军的讲话,段大军稍有些肥胖的身躯稳稳地坐在台上,讲得情绪激昂,听众们在台下屏住呼吸,听得群情激奋。督导组对教育局的这次活动及形式非常满意,讲话中不乏赞扬,教育局的“三讲”活动历经三年之后,在“回头看”阶段,继续赢得了广泛赞誉。
从台上下来的段大军,少有这样地高兴,主动跟蓝秋打招呼:“蓝秋,你好好干。”
蓝秋笑笑,什么也没说。到教育局来了几年,蓝秋对转公务员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面孔。局机关人员的流动性很大,每当学期末调整干部的时候,就会有一批熟悉的人从机关回到学校,同时,还会有一批陌生的面孔来到局机关。蓝秋还记得栾主任退休回家前曾经对她说:“蓝秋,你别跟人家去学校的那些人比,他们来局里是来锻炼的,回去就提拔,你来局里跟人家不一样,你是干活的。”
虽然蓝秋从骨子里就想留在机关,当个名正言顺的公务员,可是,命运让自己成为借调人员,她并不怨任何人,只是有时候,看到那些来“锻炼”的人走马灯似的来来走走,让她产生了两种思想意识:一种是疑问,另一种是担忧。蓝秋的疑问就是来的这些人,到了局里真能得到锻炼吗?有些人原本在学校就是中层干部,做些实际工作。到了教育局以后,随着手中权力范围的扩大,学会了打官腔,学会了替人办事吃、拿、卡、要,当然,眼界开阔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把这种作风带回到学校去,对教学会有帮助吗?对学校的发展会有帮助吗?蓝秋的担忧是来“锻炼”的人,一批一批地来,又一批一批地走,时间长的,五六年,时间短的,三两个月,这对教育行政机关来说,是有利还有弊?教育行政机关也是有业务要求的,如果借调人员刚刚熟悉业务就离开了这里,对后续的工作势必会造成影响。
蓝秋每当这样想着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忧国忧民,自己被借调到人大、借调到610的时候,虽然在局里和借调单位之间来回跑,不是也都挺过来了吗?由此看出,这个世界少了谁太阳都能照常升起和落下。
但是,蓝秋还是感谢“三讲”,如果不是“三讲”,蓝秋怕是一辈子都没机会听到段大军鼓励她的那句话。
喜欢《女公务员的职场奋斗史:婆娑》吗?喜欢刘柏镶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