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上访人也是人
自从段晓妮当了办公室主任之后,段大军没再为难过蓝秋。很多方面的原因,蓝秋自己并不知道。
张涧秋和蓝紫铭都曾经给段大军打过电话,段大军碍于情面不想给自己惹麻烦。官场上的事谁也说不清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张涧秋虽然不一定再提拔,但是,在人大的常委里张涧秋是有一个席位的,换届的时候,政府职能部门的一把手是要人大常委投票的,如果自己真没过关,丢了颜面事小,耽误了前程,可就是大事了。段大军在官场待了这么多年,不会傻到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现在,堂妹段晓妮也当上了办公室主任,自己有什么事交代给堂妹办,是很放心的。虽然晓妮从小娇生惯养,毕竟,这么多年在社会上,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不至于把办公室管得一塌糊涂。最关键的是段晓妮的手下有蓝秋这样的得力干将,涉及对外宣传等文字材料,蓝秋的思路快、成稿也快,段大军是很佩服蓝秋的工作效率的。
张涧秋能给蓝秋说话,说明蓝秋在区里还是有人缘的。段大军很后悔将蓝秋的职务一撸到底,想恢复,又担心段晓妮会跟他闹,仔细一想,还是让晓妮抓全面比较好,蓝秋这个办公室副主任的职务对晓妮确实有威胁,还是这样往前走吧!虽然他心里清楚,通过蓝秋这件事,他已经把蓝紫铭给得罪到家了,可那又能怎么样?蓝紫铭走了,再回来的时候,连能不能回到本区都不好说,由他去吧!
蓝秋从段大军的办公室里出来,刚走到楼梯口,就听见了“咚咚”的声音,她立即朝着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原来,这声音是从段晓妮的办公室门前发出来的,一个满头白发、瘦高个子的老太太,正拿着手里的拐棍猛敲段晓妮办公室的门,一边敲,一边喊:“段晓妮,你给我滚出来!”
上访的?蓝秋脑子里立即反应出来这个信息。平时,每当来了上访人员,局里很多人都会躲出去,有时,段晓妮也会事先通知局长们先别进来,有上访的群众。蓝秋则不这么看,既然来了上访的群众,就要接待人家,有问题能解决的,立即给人家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也要想办法,或者责成相关部门去解决,一定给上访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在多长的期限内能给予解决。躲,根本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蓝秋迎上去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气头上。
“你是谁?”她气呼呼地问。
“我叫蓝秋,负责信访接待工作。”蓝秋心平气和地说。
“不是马丽丽负责吗?她干什么去了?”老人很不客气地问。
从老太太的语气里,蓝秋断定,这位老人至少半年没来过了,因为她不知道接访人已经换成了蓝秋。同时,蓝秋努力在记忆中搜索着关于这位老人的信息,她以前什么时候来过?什么原因来上访的?
“您叫张芬芳,对吗?”蓝秋问。她终于想起来有一次栾主任在办公室里大声骂过的一句话:“张芬芳那个老太太,怎么还不赶快死了呢?整天出去惹祸,就那点破事儿,还想去北京!”
蓝秋当时不知所以,事后,老穆对她说:“早就应该给人家解决的事儿,就在那里拖着,早晚拖出大事来。”
蓝秋问:“张芬芳很冤枉吗?”
“当然。张芬芳大高个,人长得也挺精神,可是被上访这事折磨得不成人样了,唉,人要是到了上访这一步,十有八九会疯掉了。”老穆怜惜地说。
看到眼前的老人,蓝秋猜出,这就是老穆说的“大高个”那位老人了。
张芬芳被蓝秋的问话弄愣了:“你个小丫头,怎么知道我名字的?”虽然没了往昔的风采,但是张芬芳仍然伶牙俐齿。
“我还知道您曾经当过老师,当年课讲得很好,受到很多学生的赞扬。”蓝秋的一番话,让张芬芳有了一丝好感,语气也逐渐地平和下来。
“那你说,我的问题怎么就不给我解决呢?”她反问。
“一定是您的问题上级了解得不清楚,或者,中间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您再给我仔细说说,看我能不能帮上什么忙?”蓝秋问。
“这么多年都没解决,你个小丫头就能解决?”张芬芳不信任地看着蓝秋。
“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我相信您的问题是有机会得到解决的。”蓝秋说着,递过来一杯水。
“你说,你是叫蓝秋吧?”张芬芳问。
蓝秋点点头。
“蓝秋,你说,我每次来,他们都不等我把话说完,就往外撵我,栾主任撵我也就算了,她岁数大些,我不跟她计较,可是段晓妮那个小丫头,她竟敢将我的行李卷给扔了出去。我回家后,病了好长时间,这次我来,就不想走了,谁撵我都不走。”张芬芳说着,因为激动,白头发一颤一颤的。
蓝秋劝道:“张老师,您喝点水,没人会撵您走的。毕竟,您以前也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您来找局里,是求得我们的帮助,要解决问题的,我们怎么会那样对待您呢!”
张芬芳跟蓝秋聊着的时候,午饭时间到了,蓝秋说:“您先等一下,我去买点饭。”
听蓝秋这么一说,张芬芳确实觉得肚子饿了,早晨出来太早了,一直没吃早饭。
蓝秋去附近饭店给张芬芳买了盒饭,自己又到食堂打了一份饭,才回到办公室。
老穆去了食堂,办公室里只剩下蓝秋和张芬芳两个人,张芬芳看到蓝秋给她买的饭,眼泪顿时掉了下来。
“蓝秋,谢谢你!这些年我来上访,从来就没人给过我好脸色,你不仅热情地接待我,还给我买饭,就是我的事最后没解决,我也感谢你!”张芬芳感动地说。
“张老师,上访人也是人,大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因为你上访,我就排斥你、低看你。上访也是为了解决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所以,您尽管放心,先把饭吃了,然后我们再聊。”蓝秋说着,将筷子放到了张芬芳的手里。
也许是蓝秋的举动彻底感动了张芬芳,她一边吃饭一边哭,蓝秋不时地劝慰她几句。
其实,张芬芳的问题很简单,“文革”期间,她给学生上课时,因为脑子里总想着锁在家里的孩子,无意间在黑板上抄写毛主席语录的时候,写错了一个字,班里一个她经常批评的学生,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学校工宣队,工宣队的队长因为一直想跟张芬芳套近乎,张芬芳从来没给过他好脸色,这一次,终于找到了报仇的机会,将张芬芳这件事按照写反动标语处理。当时,写反动标语的人是要抓起来判刑的,张芬芳也没能逃脱这种厄运。张芬芳被判刑后,丈夫跟她划清界限离了婚,再娶的妻子对孩子不好,后来前夫将孩子送到了农村老家,谁知,孩子在村里水塘附近玩耍的时候,一不留神掉进水塘里淹死了。
张芬芳得知这个消息后,得了精神分裂症,司法机关考虑到她的情况,给她办了保外就医,张芬芳回到了父母家。这么多年,她父母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给她治病,病刚好,他们就先后离世了,张芬芳一次次地遭受心灵的打击,一次次犯病,每当她病情一有好转,就想起自己这些年的遭遇,越想越觉得自己应该找到有关部门给自己平反。
可是,平反的机会已经错过去了这么久,谁还会为她平反呢?
就这样,张芬芳的事一直拖着。
蓝秋很同情张芬芳,她能想像出年轻时的张芬芳是多么的美丽!经过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被摧残得没有了人形,如果自己不想办法帮她,她将来会怎样呢?蓝秋不敢想象。
吃过饭,蓝秋很实在地问:“张老师,您跟我说实话,您上访的最终目的是想得到什么呢?”
“不瞒你说,我也没想回到学校,我觉得这么些年我已经错过了很多,再说,我这个年龄早就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让你帮我解决这些问题,我就是为难你了。如果能给我恢复名誉,给我一点生活费就知足了。”张芬芳拢了拢纷乱的头发说。
“张老师,您看这样行吗?回头我跟局长汇报一下您的情况,如果需要走信访局的程序,我再跟他们联系一下,争取给您一个圆满的答复。”蓝秋诚恳地说。
“蓝秋,谢谢你,有你这个态度我就很感动了。我先回去,有消息,你就告诉我。”张芬芳说着,拖着自己的行李卷就往外走。
蓝秋跟了出去,在外面叫了一辆出租车,对司机说:“师傅,给这位老师送到车站吧!”说着,把十元钱放到了司机旁的副驾驶位置上。
她帮着张芬芳把姓李放进了车里,又扶着张芬芳上了车。
车子启动的时候,张芬芳流着泪,跟蓝秋告别。
蓝秋回到办公室的时候,老穆问:“你今天花了不少钱吧?”
“没花多少。”蓝秋轻描淡写地说。
“你肯定给张芬芳买车票了。”老穆说。
“打个出租车。她拿着行李挤公交车很麻烦,也容易引起乘客的不满,那东西也占地方。”
“蓝秋,你要总是这么做,你的工资就都给了上访人员了,我看你以后花啥?”老穆好心地说。
“我没钱再跟我爸妈要。”蓝秋笑。
老穆很不理解:“你爸妈能管你一辈子啊!”蓝秋听着老穆的话,不但不生气,反而觉得老穆这个长辈对自己是很关心的,她的心里感到温暖。
段晓妮知道张芬芳被蓝秋送走了,才从外面回来,她是故意躲出去的。
“张芬芳走了?”她明知故问。
“走了。”蓝秋答,接着又说:“她提出的条件我们能解决。”
“她提什么条件?”段晓妮问。
“一是给她恢复名誉,二是给她一些生活补助。”蓝秋实事求是。
“想得美?给她补助?那别人呢?都来要补助费,我咋办?”
“跟她类似的我们区里我敢说没有第二个,当年那种形势下,也不排除有人整她,检讨错误,或者给个处分就行了,不至于进监狱吧?”
“谁能给她界定明白呢?我看你立场有问题!”段晓妮说。
“我可是根正苗红的,我有什么立场问题?我不过是帮着上访人员说句话罢了,你不用给我上纲上线。”蓝秋一脸严肃。
“你怎么能跟上访人一个立场呢?”段晓妮反问。
“这个跟立场没关系,我们是要帮着她解决问题的,作为教育行政机关,我们有责任帮助曾经是我们下属单位的老师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蓝秋当仁不让。
“这个我比你清楚,不用给我上政治课!”段晓妮没好气地说。
老穆听到了蓝秋和段晓妮的对话,接话说:“段主任,蓝秋不是为了自己,她是为了局里,你是希望张芬芳天天来找你,你每天都躲出去吗?蓝秋中午自己掏钱给张芬芳买了饭,又自己掏钱给张芬芳打了车,你不给她报销,还责问她,她是给教育局做信访工作的,不是给她自己家做的,你最好弄清楚这一点。”
“老穆,有你什么事啊?用你多嘴!”段晓妮生气地说。
“没我什么事儿,我看着不顺眼的,就是我的事儿。怎么了?”老穆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段局长从外面回来,听见了办公室里三个人的对话,走了进来,问:“还是那个叫张芬芳的上访吗?”
蓝秋答:“是的。”
“晓妮,给她点生活补助,省得她总来找。”段大军说完,转身走了出去。
蓝秋想说“谢谢局长”,没等话出口,段大军就走了。
虽然张芬芳提出的问题没能完全解决,但是,只要能给她一些补助,解决她的实际困难,在蓝秋看来,也是值得欣慰的。
去张芬芳家送补助的时候,是小郁陪着蓝秋去的。
她们不知道换了多少趟车,才在一群低矮的小房中找到了张芬芳的家。
房子只有一扇小窗,屋子里很黑。蓝秋和小郁深一脚浅一脚地进来的时候,张芬芳正躺在小炕上。她虚弱地问蓝秋:“你怎么来了?是我的事有消息了吗?”
“是啊,局领导给您申请了补助,让我们给您送来。”蓝秋说。
“快坐,屋子没收拾,有些脏。”张芬芳听到她的事有了眉目,强打着精神坐了起来。
“您收好,这是给您的补助五千元钱。”蓝秋说着,递过去一个信封。
“还给我恢复名誉吗?”张芬芳问。
“张老师,这个需要我们跟司法机关协商。还要再等一等。”蓝秋不想让张芬芳失望,她嘴上这样说,心里还在想着,等回去就找有关部门去协调,看看张芬芳的案子能否翻案。
张芬芳竟然从炕上爬了起来,硬要留蓝秋和小郁吃饭。两个人说回单位还有事,婉言谢绝了张芬芳。告别张芬芳的小屋,走了出来。
在回去的路上,小郁跟蓝秋聊着心里话:“蓝姐,你说,张芬芳那样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她对你怎么就那么温和呢?”
“小郁,其实人与人之间,就像生活一样,有句话说,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待我们,就是说,我们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们。我们从内心里厌恶一个人,肯定不会跟他亲近,人也是这样,比如说小孩子,你不给他好脸色,他不会跟你亲近。比如你去某个人家里串门,人家不爱搭理你,下次你就不想去了,而人家对你很热情,你这次去了之后下次还想去。做人就是这样的道理,通过交往,就成为了朋友。”
“挺有道理的。其实,我觉得蓝姐你真不容易,好不容易当上了副主任,又被撤职了,你气馁过吗?”小郁问。
“岂止气馁?也伤心难过,可是一想到自己的未来,我就告诉我自己,面对困难,要寻找克服困难的处世之道,要懂得在逆境中适时变通,更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遇事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然后等待机会,努力争取。俗话说,机会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机会来了也会溜走。虽然现在没有机会,但是,只要脚踏实地,总有实现愿望的那一天。”蓝秋说。
“蓝姐,你这样一说,我好像也看到了希望。”小郁高兴起来。
“你也要努力,我们共同争取考进教育局,当上公务员,让梦想变成现实。”蓝秋说着,拽着小郁的胳膊走进了车站。
喜欢《女公务员的职场奋斗史:婆娑》吗?喜欢刘柏镶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