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逆商:如何在逆境中打造成功人生 > 第9章

第9章

小说: 逆商:如何在逆境中打造成功人生      作者:谭春虹

这是因为,我们大脑有惊人的能力去重复一种行为或思想,并将其固化成潜意识、无意识的形式,形成习惯。这个过程开始于人们首次的有意识选择,随着重复,习惯开始移到潜意识区。

就如同高速公路上的专门车道,大脑神经有习惯专门通路。这个通路使得习惯比其他想法或神经冲动传输得更直接,更准确,更高效。

对比一下刚出生的小孩和成年人就可以知道,刚出生的小孩是最缺乏习惯的人,因为每一个行为,每一种事物,每个想法,对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所以婴儿的学习能力大大超过成年人。

一项科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越来越缺乏活力,这并不完全是生理上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习惯使人逐渐破坏了自己察觉变化的能力。一个小孩子会对一只飞翔的小鸟瞪大眼睛,而大多数成年人只会对此匆匆一瞥,然后走开。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习惯于超速行驶,你会不由自主地这样做。你有时会开得较慢,但你的思想意识稍不集中,你就会发现车子呼啸着冲过一个速度牌,上面写着“限速80公里/小时”。就像汽车中的巡行速度控制器,你的大脑会有效地遵循加速行为模式。

你也许直到在反光镜中发现一辆警车跟着你时,直到孩子问你:“为什么你超速行驶没事儿,而我一超速你就冲我吼呢?”这时,你才会意识到这种行为方式不好。

通过逆境,这些“警告”提醒你,及时促使你改变到一种更积极的习惯(靠近速限行驶)。不断重复一种积极的思想或行为,它也会变得更快、更无意识,就像你可以熟练地梳头、扣纽扣和系鞋带,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从来不需要思考。

一些专家告诫人们说,形成一个习惯要花21天,21天之后,你已经完全确定了这个习惯。但这一说法并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我们的习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形成一个新的积极的习惯要多长时间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的神经生理学主任马克·纽沃揭开了这个谜底。

当有病患者咨询他:“形成一个习惯要多长时间?”

“你学会不去触摸火炉花了多长时间呢?”纽沃反问道。

“大约一秒钟。”

“实际上,只要万分之一秒。”

咨询者顿了顿,惊呆了,“纽沃博士,您说什么?”

“当你触摸火炉时,大脑发出大声警告,立即使你意识到你的手在哪儿,”纽沃解释道,“那个大声警告帮你打断大脑基底神经节(大脑司控潜意识、无意识行动的区域)的潜意识思想,并将其送入大脑有意识区域(大脑皮层)。”

纽沃博士解释,在一个人培养习惯的过程中,逆境和逆商将起决定性的作用。火炉因为滚烫,将迫使你不会养成用手触摸火炉的习惯;但如果触摸火炉是必须的,你可能尝试使用铁钳等工具。之后,一旦要触摸火炉时,你就会下意识地运用火钳,而不是用手,习惯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同样的道理,贫穷的环境能促成高逆商者艰苦朴素、敢于挑战、不畏艰难、勤奋进取等好的品质和习惯,当然,对于低逆商者来说,他们由于难以承受贫困的逆境,养成了退缩、犹豫、自卑和消极的习惯,不可避免地被逆境击垮,甚至一蹶不振。

一个人逆商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他习惯的形成。提高自身的逆商,就可以培养好的精神习惯和行为习惯。逆境商的改变可以瞬间完成,而习惯的形成将改变人的一生。

逆商在改掉已形成的习惯方面,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欧文·亨利曾经是个嗜烟如命的瘾君子。一次,他度假开车经过英国,在开了几个小时的车后,觉得有些累了,天又下着雨,他就在一个小镇的旅馆停下来过夜。

吃过晚饭,旅途的劳累使他很快进入梦乡。

凌晨三点钟,欧文·亨利突然醒来,很想抽烟。于是开灯找烟,不料烟盒空了。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搜遍了,也没发现一支烟,而他确实感到非常难受。这时候,旅馆的服务厅已经关门,大街上的商店肯定也早打烊了,估计只能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了。

烟瘾使他很难忍耐,他感觉这时自己非吸上一支不可,哪怕就一支。当穿好衣服拿起雨衣准备出门的时候,他停住了。

他想,我这是在做什么啊?一个这么成功的男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达命令的人,却要在半夜三更冒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吸一支烟!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习惯!

自己一定要抵制住这个强大的习惯势力!他想。过了一会儿,亨利终于下定决心,回到床上睡觉了。当时他就有一种战胜逆境的感觉。就这次以后,欧文·亨利竟然慢慢戒掉了吸烟的习惯。

在逆境下控制力强的人,无疑是一位高逆商者。关键时刻,欧文·亨利的高逆境商发生了作用,他利用自己的控制力,成功地抵制住了坏习惯的诱惑。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的缔造者、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之所以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敬仰,是与他的高逆商分不开的。他的高逆商让他改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品质和习惯。

富兰克林回顾自己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时,他认为这些成就都要归功于年轻时的一种“特殊习惯训练”。

年轻时的富兰克林曾经缺乏自我约束,很长时间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但他渴望成功,他渐渐认识到成功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完善自己的人格。于是,他总结了成功所需要的几种好习惯,然后把它们作为目标,找出自己身上的种种坏习惯,逐一加以修正。

在富兰克林看来,专门用一段时间来改变一种坏习惯是有效的,于是他决定用7天改变一种坏习惯。这样,他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把好习惯训练一遍。他还专门为自己准备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册子,每天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并做好笔记,严格执行。经过这样的训练,富兰克林逐步树立起新的行为模式,成就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在逆境中,高逆商者善于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而这种改变也是一种挑战,他必须放弃习惯了的一些东西,而去经受一些对他而言是陌生的东西。

任何改变都是艰难的。当你被要求除去那些熟悉的精神习惯和行为习惯时,你心中就会本能地加以抵抗,尽管你也承认自己身上那些习惯是有害而无益的。能不能最终改变,你的逆境商将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影响心理情绪

精神性神经病学近年来有许多新的发现,其中表明:人的情绪和人在许多情境下的荷尔蒙分泌有很大的联系,这些情绪包括压力感、惊慌、悲伤、无望等等。那些使逆境扩展的人,承受了更多心理上的痛苦。

逆境商和情绪心理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有关习得无助的最大的一项研究证明,沮丧和精神综合征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戈拉尔德·克勒尔曼博士,美国前政府酗酒、吸毒和精神健康处处长,他称当今的时代为忧郁时代。克勒尔曼进行了两项重要研究,表明沮丧在人生的早期就对人进行打击,并且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处于这种情况中。

西里格曼和其他学者发现,这种流行的沮丧感与流行的习得无助感和逆境时代相吻合。由逆境而遭受痛苦的人倾向于感到无助,进而感到沮丧。

不论你是否曾在巨大的逆境中痛不欲生,你可能都有因十分痛苦而什么也不想做的时候。你当然不必非去经历破产、车祸、重病来感觉什么叫失去或被击垮。每个人都有很倒霉的时候,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它可能持续几天或几周,也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有些逆商十分低下的人可能自此一蹶不振,放弃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目标,跌入人生的最低谷。

即使是最乐观的人,也不免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因此,在心情灰暗的时候,在失败的情绪笼罩的时候,要善于运用一些必要的技巧,提升自己的逆商,调适自己的心理,排遣自己被压抑的消极情绪,增强自己对逆境的控制力。

掌握必要的技巧能防止逆境的扩展和情绪的恶化,能让你在面对日常生活的压力时,表现出较大的身体和情绪上的灵活性。当你承受精神压力时,你会分泌许多种神经介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降低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限制。

这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感觉失望甚至是悲伤。需要说明的是,悲伤并不总是代表低逆商。

回想一下肯戴丝·莱特娜,MADD的发起人。当她身陷绝境的时候,她整个人几乎滑入了地狱。悲伤是她恢复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只有在经历了悲伤之后,她才能朝着新的人生目标继续前进。

那么,好吧!当哭则哭,该痛苦就痛苦,悲伤对于治愈我们心灵上的痛苦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不要回避悲伤,但不要把悲伤和低逆商混为一谈。

有时候,人们面对逆境的反应是违背直觉的,甚至有点荒谬。为什么我们要对逆境中坏的反应提出质疑呢?为什么推迟甚至压抑我们悲伤的感觉呢?

悲伤有破坏性的和建设性的两种。当人们痛苦时,许多人退缩到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个角落里,不到一定时候不肯出来。而另一些人可能因绝望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了恢复的能力。你可以用提高技巧避免让这些感觉无情地控制你,让自己悲伤,甚至大哭一场,可以在绝望的无底深井上盖上一个盖,使自己不至陷入其中。

马汀·西里格曼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习得无助是感到压抑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对逆境失去控制,自然就会感到压抑,悲伤可以有效地帮助你恢复控制感,进而防止自己的心灵受到压抑。

莉莎·杰克科和琼·吉尔海姆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他们曾在十几岁的少年身上使用类似的技巧来防止他们受到压抑,结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提高技巧不是一种对压抑的治疗,而是一种预防,它使你面对逆境时不至于感到无助和绝望。

另一种绝望来源于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失败常常是一个诱人的陷阱,它一般来源于那些你觉察为低控制和低拥有的逆境。一个过分肥胖的人,可能严格要求自己去运动和节食。而另一个人可能只认为自己是遗传的牺牲品。他可能会说:“哦,我妈妈也很胖,即使减肥也没有用!”

杰弗身高6英尺2英寸,体重却达到457磅,有人认为他是遗传导致的肥胖,因为他父母的体重加起来超过了700磅。

但杰弗却不这样认为,他不愿作命运的牺牲品。他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一项运动——走路。

他走啊,走啊!他几乎整天都在走路。他走路上下班,走路去商店,走路去会朋友……不论风吹雨打,他总在坚持。到最后一次称体重,他已成功地减了54磅。

你的亲人得了绝症,你还可以来安慰他,照顾他,让他在临死前得到足够的爱。而另一些人却放弃了,任由病人死去,他们认为,反正人就要死去,做得再多也不能挽回他的生命。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前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使自己获得了永久的心灵的宁静,也让亲人在弥留之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而后者只会使自己感到压抑和绝望,让即将逝去的亲人感到冷酷和遗憾。

无助的假设造成了无望的现实,提高逆商的技巧促使你采取行动。不论你多么不幸和痛苦,总能做一些事情来获得控制力,使情况好转。

影响个人健康

对于健康来说,低逆商也是生活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在25岁时还健康但消极对待逆境的人,在45岁到60岁时比积极对待逆境的人的健康状况要差得多。

弹性研究进一步表明,从失败、挫折中恢复的人,身体更加健康。最新的研究也暗示人们,有习得无助感(一种对逆境的消极反应)的人比别人死得更快。

以前,人们将躯体看做是将脑袋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运载工具。这种双分法思想招来了人们对西方医学的一个主要批评——即治疗人的疾病症状,而不是人、疾病或起因。另一个批评是,西方医学传统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而不是健康上。

随着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健康和努力寻求各种医学现象的可能原因,许多人开始对旧的思想方式提出质疑。

喜欢《逆商:如何在逆境中打造成功人生》吗?喜欢谭春虹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