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逆境中的坚守
只有在逆境中我们才变得坚强。面对逆境,高逆商的人易表现出他的乐观、弹性、忍耐、创造力、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高动机、高生产力等,敢于接受挑战,采取必要的冒险来提高自己的控制感。高责任感和高控制感的结合,导致了内在力量的生长。
出类拔萃者对未来都有明确的设想,并有实现这种设想的计划和不可动摇的信心。身处逆境时,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目标,释放自己的热情和进取心,使自己的品质得到升华,能力得以提升,从而尽快走出困境。
逆境中,信念不移
面对人生的逆境或困境时,坚持信念比任何事情都来得重要。当贫穷、疾病、屈辱、来自肉体与精神的折磨吞噬着你,当你的事业陷入低潮,感到孤独无助,随时可能被绝望淹没时,只要你坚守信念,就会熬过这漫长难捱的逆境,迎接曙光的到来。
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像信念这样对我们影响如此巨大。人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念,因为信念像指南针和地图,鼓舞和指引着我们到达目标。信念是我们内心坚强的力量,是我们在逆境中随时可以得到的帮助。
面对人生的逆境时,坚持信念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当贫穷、疾病、屈辱、来自肉体与精神的折磨吞噬着你,当你的事业陷入低潮,感到孤独无助,随时可能被绝望淹没时,只要你坚守信念,就会熬过这漫长难捱的逆境,迎接曙光的到来。
金纳,英国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医生,以种痘来预防天花是他医学生涯中最著名的发现。
当时,天花是令人谈虎色变的不治之症。金纳在斯德贝热的一家诊所中实习时,一位乡下姑娘来求治,谈到天花时,那位姑娘说:“我不会再得天花了,因为我以前犯过。”
这句话引起了金纳的注意。经过缜密的调查与研究后,他把有关预防天花的措施讲给同行听,同行都纷纷嘲笑他,警告他如果仍固执地从事这项研究,就把他从协会中驱逐出去。但是坚强的信念告诉金纳不要放弃。他只身回到了乡下,一边行医一边研究。
一晃20年过去了,一切进展甚微,但金纳的信念未有丝毫动摇。他潜心研究,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一次次将研究推向极致。他曾经冒着极大的危险,先后3次给自己的儿子种牛痘。功夫不负有心人,凡被他接种过牛痘的人,都没有再染上天花。
1798年,金纳的论著终于问世了。但迎接这项发明的是什么呢?首先是漠然,然后是愚蠢恶毒的攻击。人们纷纷指责他把奶牛乳头上弄来的毒物注入人体,使病人变为禽兽。教士们把接种视为“魔鬼行为”,更有人夸张地说,种了疫苗的小孩变成了“牛头马面”,头上长出了牛角,声音变成了公牛的吼叫声。
面对前所未有的讥讽和攻击,金纳感到十分屈辱,但他还是用信念支撑到成功的来临。最终,那个时代因牛痘疫苗的发明而辉煌。金纳成功了,那些讥讽、嘲笑、辱骂变成了赞颂、荣誉和吹捧。20年忠诚信念的追求,世人的冷嘲热讽,都像一本打开了关于人性本质的书,字字带血,清晰地展现在金纳面前。
经历了大起大落人生的金纳早已心若止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抛弃了一切功名利禄,沉静地归隐于山林之间。正如他所说的:“我喜欢生活在山谷中,因为那里的环境朴实无华,看着峭壁上的苍松,我会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信念是孕育潜能、坚毅、顽强等因素的母腹,它促使你拿出行动,扫除一切横在前面的障碍。金纳走了,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但后人将永远怀念他,是他把拯救肉体的发明带给了人类,是他把拯救灵魂的信念带给了人类。
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因为缺乏坚定的信念,在遭受一点挫折时,就把怀疑的目光投向自己,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逆境和磨难。这遏止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本来可以发挥得更理想的才能被轻易否定和抹杀了,断送了他们本来可以创造出来的光明前途。
因此,若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坚定的信念是无法想象的。成功不会亲近一个毫无坚强意志的人。一个缺乏信念的人,永远都只能望成功而兴叹。坚定的信念是逆境商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坚持下去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生中的一切成败,都始于信念的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玛莎的犹太族小女孩儿写过一首诗:
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虽然我没有钱可节省,
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以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我的思想、我的心灵和我精神的火,
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
我需要它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
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
我将多么悲伤,
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
在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逆境下,玛莎仍然热爱着生命。她不怨天尤人,她只是在一点点地聚拢心里的光。生命中有限的时间少了,但她心中的信念之光却多了。
她不畏惧厄运,用自己稚嫩的文字给自己弱小的灵魂取暖;她不悲观失望,而是节省着自己的泪水和精神的力量,用这些微弱的火光烘烤自己所处的阴暗的角落;她没有屈服于逆境,而是用虚弱的身体支撑着一个强大的信念,以使自己能够看到远处飘忽着的希望之光。
这不只是一首诗,这是天使的语言——乐观、豁达、坚强,字里行间充满希望,每一个音符都富含金子的硬度,一笔一画都贯穿信念的力量。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有这样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即使你处在寒冷的冬天,只要你心中有信念之光,你就能闻到春天的气息;即使你被逆境所难,只要你心中有信念之光,头顶的乌云总会被它所穿透;即使你被挫折和失败一次次打翻,只要你心中有信念之光,你同样可以一百零一次站起来,把苦涩的微笑留给昨日,用不屈的毅力和信念赢得属于自己的未来!
海明威说过:“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因为只要你心中有信念之光,任何外来的不利因素都扑不灭你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很多时候,击败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人生失去了信念,熄灭了心中那片有如火山般沉寂的信念之光。
心中有了信念,就有了力量的源泉。信念就是你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明确自己的目标
人生的海洋中,大部分的船是无舵船。他们漫无目的地漂泊,任风浪摆布,随海潮漂流,最终只能搁浅。只有小部分的人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和最佳航线,才最终到达梦想的彼岸。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
贞观3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回到磨坊见到了老朋友驴子。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
驴子惊叹道:“伙计,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其实,”老马说,“我们走过的距离大体是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在磨盘前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从这个简单的寓言故事里,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研究表明,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人功盖天下,有的人却碌碌无为,为何他们就有天壤之别呢?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目的是测定目标对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怀着自己的梦想,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之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
那些占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
而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甚至失业,靠社会的救济。并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的不公平。
这个结论不能不令人们震惊。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始终如一地坚定目标向取经的途上迈进时,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机械地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小的天地。
生活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人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
爱迪生曾说过:“要成功,首先必须设定目标,然后集中精神向目标迈进。”只有设定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摸索。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在本宁顿学院念书的时候,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补贴生活。她的父亲为她引见了他的一位老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萨尔洛夫热情地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她:“你想做哪一份工作?”
她回答说:“随便吧。”
将军的神情立即变得严肃起来,目光逼人,他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孩子,请记住,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任何成功的道路,都是由目标铺出来的。”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迈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进步得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有了高远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努力,就能取得人生的辉煌。
也许,我们曾不满于自己的平庸;也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沉闷和无聊;也许,我们在充满磨难的人生中怎么也走不出逆境,然而,当我们在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维克多·弗兰克尔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证明了“人不能没有目标地活着”的道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越南行医的精神医科专家弗兰克尔不幸被俘,后来被投进集中营。三年中,他所经历的极其可怕的集中营生活,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是为寻求目标而活着。
在集中营,他被剥夺了一切——家庭、职业、财产、衣服、健康甚至人格。他不断地观察着丧失了一切的人们,同时思索着“人活着的目的”这个“老生常谈”的最透彻的意义。
他曾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惨杀,然而他仍然不懈地客观地观察着、研究着集中营的看守与囚徒双方的行为,据此,他写出了著名的《夜与雾》一书。
可以说,弗兰克尔极其真实、有力、生动的论据和论点,对于世界上一切研究人的行为的权威学者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他的理论是在长期的客观观察中产生的,他观察的对象是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即所谓失去生命的人们。在亲身体验的囚徒生活中,他还发觉了弗洛伊德的错误,并且反驳了他。
弗洛伊德说:“人只有在健康的时候,态度和行为才千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夺食物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动物的本能,所以行为变得几乎无以区别。”而弗兰克尔却说:“在集中营中我所见到的人,却完全与之相反。虽然所有的囚徒被抛入完全相同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消沉颓废下去,有的人如同圣人一般越站越高。”
他还从实际中悟到,“当一个人确定自己生存的目标时,什么样的饥饿和拷打都能忍受。”而那些没有任何目标活着的人,都早早地毫无抵抗地死掉了。
最后,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不到1/20,他们差不多毫无例外都是有着生存目标和生命积极意义的人。他们顽强地活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心里埋着明确的目的——“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期待着和“活着与爱着的人重逢”。
在那充满死亡意味的集中营里,弗兰克尔的一位好友曾对他说:“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期待了。”弗兰克尔否定了这位朋友的悲观人生态度,他鼓励说:“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是生命期待着你!什么是生命?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生命的贡献。当然,怎样做才能有贡献?自己的追求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而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人生的目标是能让你摆脱逆境和斗争力量的特效药。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梦想,有了清楚的梦想,加上反复地充实与描画,梦想就能变成目标。目标经过细致认真的研究,对高逆商者来说,就可看成行动的计划。高逆商者认为,当目标完全融入自己的人生时,目标的达成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两个以上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
美国著名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的口号是:“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公司经营,对人生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年轻人事业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精力太分散。”这是戴尔·卡耐基在分析了众多个人事业失败的案例后得出的结论。
事实的确如此,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然而,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就足以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
“瞧这儿,”一个农场主对他新来的帮手杰罗克说,“你这种犁法是不行的,你都犁歪了,在这样弯曲的犁沟中,玉米会长得很混乱。你应该让你的眼睛盯住田地那边的某样东西,然后以它为目标,朝它前进。大门旁边的那头奶牛正好对着我们,现在把你的犁插入土壤中,然后对准它,你就能犁出一条笔直的犁沟了。”
“好的,先生。”
10分钟以后,当农场主回来时,他看见犁痕弯弯曲曲地遍布整个田野。
“停住!停在那儿!”
“先生,”杰罗克说,“我绝对是按照你告诉我的在做,我笔直地朝那头奶牛走去,可是它却老是在动。”
因为目标总是在变动,你就不得不在这个目标和那个目标之间疲于奔命,这是一种没有目的、缺少头脑,而且非常笨拙的工作方法。这种行事方法除了招致失败以外,还能带来什么呢?
喜欢《逆商:如何在逆境中打造成功人生》吗?喜欢谭春虹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