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孤独不仅缔造了成功,更造就了人性的光辉。正是在守望孤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暂时地从喧嚣和躁动中抽身,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来重新审视社会以及我们自身。没有了寂寞和孤独,人也就不可能潜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叩问自己,也就不可能进行内省和反思。
学会享受孤独吧,把它视为发现自己的大好机会,也有助于你“向内”看自己。当你向“内”看时,不仅有机会了解自己,也能了解身边的人。
精练独处之道,是孤独,而不是孤僻。真正在逆境中能享受孤独的人,是一个高逆商的人,他能够接受自己所处的孤境,能够接受自己。正是由于这种逆境中的孤独,他才能潜下心来寂寞求胜,也只有这样的高逆商者,总有一天能独享“高处不胜寒”的壮阔美景!
在压力下造就非凡
从某种意义上讲,逆商也是测试抗压能力的一种标准。高逆商者抗压能力强,低逆商者则往往不堪重负,一上阵就输了下来。
压力造就非凡
一块砖,把它平放在地上,没有任何砖去挤压它。如果它要是被派上用场,参与一面墙体的构建,就要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挤力、压力和支撑力——受到来自左右砖块的挤力,上面砖块的压力,下面砖块的支撑力。
如果这块砖参与的是小平房的建设,受到的挤压力相对会小些,如果它参与的是高楼大厦的建造,它受到的挤压力就会很大。如果它不想受到挤压,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升到最高层,二是回到平地上。
在这三个力量当中,对砖块本身有利的力量只有一个支撑力,另外两个力量对它们来说则不利。但如果想参与墙体的构造,必须要受到挤压,而且正是由于有了相互挤压才构造了墙体。即使是放在最上面的一块砖,也免不了要受到房顶的挤压。
一个人就如同一块砖,加入一个组织就如同参与一面墙体的构造,也要受到挤压。受到挤压是痛苦和烦恼的,如果不想受到挤压,不想承受来自其他砖块的压力,就只有独立。如果不想离开这个组织,又不想受到挤压,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到了组织的最高层,仍然有来自于组织之外因素的挤压。
其实,受到挤压是正常的。正是有了相互挤压,才构造了团队。你也在挤压别人,被挤压的人就是你的支撑力。把别人对你的挤压看做你对别人的支撑,没有这种挤压和支撑,组织就无法存在,团队就得不到发展。
人就是这样啊!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刻压在心底,砥砺着人生坚定的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走了出来。而那些得过且过的空耗时光的人,像一个没有盛水的空水桶,往往一场人生的风雨便把他们彻底地打翻了。要想不被打翻,就要给自己加满“水”,使我们肩上扛上适当的压力。
压力和重负,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即使在原始社会时期,面临着食物匮乏和生存环境的恶劣,人们才被迫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将自己从其他动物中进化和区分开来,从而使人类社会得到进步和发展。总之,虽然压力有副作用的一面,但对于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压力无疑能使他的人生得到成长。
10多年前,动物学家在非洲沿海的密林中,发现体重不到1公斤的长尾猴,身材娇小的猴子有个特殊习性,他们的尾巴上都要卷着一根与自己体重相仿的木棍,虽然给行动带来极大不便,但不论去哪里,还总是卷在身边。
专家对此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木棍是防身武器,有的说是储备的食物……但谁也没见过猴子持棍大打出手或吃掉木棍。
经过半年多的跟踪观察,终于弄清了原委。原来,在距海岸5公里的地方有一小岛,岛上盛产一种叫“姆娜莎”的野果,是长尾猴最喜欢吃的食物。而“姆娜莎”成熟的时候,又恰是密林中长尾猴食物枯竭的季节。于是,不会游泳的长尾猴就抱着木棍漂洋过海,去岛上享受美食。
长尾猴在树枝上攀爬窜跃,卷着根木棍无疑增加了负担,但恰恰是这种负担,才让它们不受饥饿的侵害,才让它们在行途中不至于命沉海底,因而也延续了种族的繁衍。这不仅是经验之举,更是一种睿智的选择。
生活的经验和智慧一再表明,只有去承受相应的压力,生存的基础才会越发坚实。而相反,缺少压力的环境,将使人沉迷其中,不思进取,内在的潜能终将被所谓的“舒适”所吞噬。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
研究人员做了精心的策划和安排。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丢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开水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慢慢地用炭火加热。青蛙不知底细,悠然自得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舒适的“温暖”。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得不妙了,等到它意识到水温已经经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过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地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被煮死在锅里。
这个实验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残酷无情的事实,当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挫折、困难堵住了四面八方的通道时,我们往往能发挥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杀出重围,开辟出一条活路来。可是在耽于安逸,贪图享乐或是志得意满,维持功名的时候,反倒阴沟里翻船,弄得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从心理学上讲,挫折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面对逆境的人内心产生某种压力时,挫折才会变成一种事实。逆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测试抗压能力的一种标准,高逆商者抗压能力强,低逆商者则往往不堪重负,一上阵就输了下来。
成功者不一定具有超常的智能,也大都没有特殊的际遇。成功者大都经历坎坷、命运多难,他们是从不幸的境遇中奋起前行的。但对于新事物没有经验,缺少把握,也会相应地给他们带来困扰、忧虑、苦恼和烦躁不安的情绪。但成功者不怕这些艰难造就的压力,不会被困难的处境压垮。成功者最可贵的信念和本事是变压力为动力,从荆棘中开辟新路。
著名心理学家贝弗奇说得好:“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很多杰出的伟人都曾遭受心理上的压力及形形色色的困难。若非如此,他们也许不会付出超越常人所需的那种劳动。”他还指出:“忍受压力而不气馁,是最终成功的要素。”
从历史经验看,越是在压力的情况下,越能造就成功的人士。
为什么处在顺境和优越条件下的人们往往要为此付出代价?他们缺少的是什么?客观看,他们缺少的就是适当的压力。
压力太小,导致刺激太弱,因而也便削弱了当事者适应和进取的动力。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压力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是专门研究压力的危害作用的心理学家汉斯·塞利也承认:“压力是生活的刺激。压力使我们振作,使我们生存。”
伯利内的实验也显示,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对复杂、新奇和出乎意料的刺激性压力做出的反应更多。有实验显示:那些经常受电击和夹趾威胁试验的幼兽,长大以后似乎比早年处于优越条件的动物更能适应生存的环境。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优越的获得者有可能削弱动力,同时,优越的条件较少产生压力以及为克服压力进行的过度补偿,因此难于造就非凡的人。而正是因为苦难、逆境,甚至生理缺陷造成的压力,才产生和造就了非凡的人。
在挫折发生时,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往往有舆论的压力、精神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及抗环境的压力等。抗压精神发挥得越充分,人们就越能战胜挫折。
雄伟的布鲁克林大桥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河之间,在当时,它的设计和建造是个地地道道的工程奇迹。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这座雄伟大桥的设计,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趁早放弃这个天方夜谭般的计划。
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确信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构思着建桥的方案,琢磨着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他们设法说服银行家投资该项目,之后他们怀着不可遏止的激情和无比旺盛的精力,组织工程队,开始建造他们梦想的大桥。
然而大桥开工仅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罗布林的大脑严重受伤,无法讲话也不能走路了。
谁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华盛顿·罗布林尽管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但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
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忽然一闪念想出一种能和别人进行交流的密码。他唯一能动的就是一根手指,于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和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
整整13年,华盛顿·罗布林就这样用一根手指发号施令,直到雄伟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面对困难的抗压性,有很多时候源于对生活的向往、对成功的渴求。但是也只有高逆商者才能把这种向往和渴求转化为动力,而低逆商者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表现出沉沦、忧伤甚至绝望。在不可避免的压力中逃避是不行的,你必须正视它,才能战胜它,也才能成就你自己。
有很好的抵抗压力的能力,不怕挫折,这是高逆商者的表现,也是摘取成功之花的必由之路。
学会控制你的压力
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走向幸福》一书中,为我们描述了在生存压力下的现代人是怎样生活的。
清早,在妻子和孩子们还在酣睡时,他已早早起身赶到办公室去了。在那里,他的职责是显示一个大经理的风度才干。
他下颚紧绷,说话干脆果断,旨在给每个人留下一副精明强干、谨慎持重的印象。他口授信函,和各色要人通话联系,研究市场行情,然后和那一位正在或打算与他交易的人共进午餐。
同样的事情整个下午又继续进行。然后,他筋疲力尽回到家里,正赶上换好衣服去赴晚宴。
餐桌上,他和另一些疲惫不堪的男子还得装出快活的样子。难以预计,要过几个小时,这个可怜的人才能逃脱这种场面……
也许,我们都替书中描述的人物觉得累。然而,不幸的是,这样的人和事已来到了我们的生活。许多人都觉得现代生活令人疲惫不堪,压力倍增。
伴随着全球工业化而产生的现代社会,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的丰裕和生活的多样化,这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比过去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却感到平和、安宁和快乐正越来越稀缺,而疯狂的生活节奏、超长的工作时间以及各种各样的逆境,已经弥漫和冲击着我们的生存环境,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均承受了过大的压力。逆境一点点转化为持续的压力,成为鼓舞整个世界每天需求增长的因素。
据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说,当今时代,人们承受的压力比35年前高出45%。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人们的许多疾病原因似乎都与他们承受的压力有关。可以说,在21世纪,人们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仍然是压力。那些在逆境中的人们,更是会因压力的剧增而透不过气来。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压力?是什么样的压力影响到你?它们又是怎样影响你的呢?
一般来说,要想将一件事情做好,没有压力是不行的。适当的压力对成就事业有好处,因为压力有时会使人将能力发挥到极致,可以促使人找到更好更聪明的行为方式。
但是,今天的压力似乎太大了,以至于不少人都感到难以承受。精神医生发现,持续的压力会变成焦虑,并导致明显的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易发脾气,情绪低落、思维敏捷程度和清晰度下降、记忆力下降,有时还对工作产生了畏惧感,甚至还会产生躯体化反应即“压力病”,如疲乏无力、头痛、头晕、心律失常、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血压上升等。
因此,学会驾驭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使它成为你事业成功的动力,而不是发挥自身能力的障碍,这也是你提高逆商的一个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将压力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呢?
首先,要善于控制精神压力,主要方法是提高“抗压”能力。
任何人所感受到的精神压力的大小,实际上是同自身抗压能力成反比的。面对同样的外界压力,自身抗压能力越强,感受到的精神压力就越小。反过来,自身抗压能力越弱,感受到的精神压力就越大。这也是提高逆商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抗压能力,就有助于将逆境中的不顺转变为动力,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
其次,把压力看做是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人生的哲理就在于,当你把压力看作是生活的不幸羁绊时,区区小事都可能会使你哀叹人生际遇的坎坷。但是,一旦你的人生乐章中注入了不畏艰难的抗压旋律,纵使层峦叠嶂,也难以使你在攀登的道路上止步。
另外,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志向水平。
所谓志向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假如一个人志向水平定得过高,脱离实际,势必难以达到。几次下来,就会形成精神上的压力。若不及时消除,则可能走向反面,降低自己的自信力。
这样讲,并不是说志向水平定得越低越好。志向水平低,目的自然容易达到,不易感受精神压力。但是,这样下去,人生的进取乐趣也会随之消失了。而且,一个在生活中甘居下游而又固步自封的人,他就很可能会被别人所轻视。这样一来,或许他又会被感觉到有新的精神压力向自己袭来。所以说,积极的办法还是从实际出发来确定自己的志向水平,并且随着自己的努力使志向水平有计划地逐步提高。
最后,强化自己的意志。
贝多芬曾经说过:“卓越者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的艰难的遭遇里能够百折不挠。”意志力是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动中全部精神力量的总和,因而也是抗衡压力的劲敌。意志,无疑是会战胜自己和战胜外界压力的过程中闪光的。
但是,战胜自己同宽容自己并不矛盾。所谓战胜自己,就是要战胜自己身上的缺点和弱点。但是我们也还要善于宽容自己,不要给自己制造过大的精神压力。一个意志强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善于宽容自己的智者。对自己该苛责时就要苛责,该宽容时就要宽容,这不仅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技巧,而且也是一种心理调适的艺术。
从这一层面上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值得称道的抗压典范。在战时最紧张的时候,他还去游泳;在选举白热化的时候,他还与人一起去垂钓;他刚一卸任,就十分闲适地去乡村画画。他微微翘起的嘴角边,总是悠闲地叼着一支雪茄,显得轻松自如。在当时,这几乎成为那个时代美国青年群相效仿的经典形象。
喜欢《逆商:如何在逆境中打造成功人生》吗?喜欢谭春虹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