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走向“更好”的潜能挖掘(1)
人的潜力有多大?有时人们自己都不知道。如果用冰山来比喻人的潜能,展出现来的各种能力仅是漂浮在冰面上的10%,90%的潜能还沉在冰面下未被开发。
我们的理念是相信自己具有无限的潜能。
一、谁都可以“更好”
你听过没有双手的人,可以驾驶战机飞上蓝天的故事吗?
我在香港《文汇报》上看到一则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女子考克斯,因基因缺陷而天生没有双臂,但她克服重重困难和心理障碍,成为首位利用双脚驾驶飞机的机师。
25岁的考克斯以顽强的毅力读完大学心理学课程,她人残志不残,“我从来不会说做不到,只会说现在仍未做到,努力吧。”她学会了用双脚写字、打字、驾车、梳头和打电话。3年前,她遇到一名战机机师,对方鼓励她学飞行,结果她接受挑战,比常人多花5倍时间,考获了轻型飞机驾驶牌照,终于在这年年底,她成功地驾机冲上云霄。
对于翱翔天际的滋味,考克斯坦言:“我感到操控自如,精力充沛,生命尽在手里,或者应该说尽在脚下。”驾机飞上蓝天后,再一次增加了她挑战生命强度的信心,现在,她正计划训练其他残障人驾驶飞机。
一个失去了双臂的姑娘,可以驾驶战机,翱翔云霄,当然前提是“她花费了比常人多五倍的时间”;但这从另一个视角也论证了我们的结论:谁都可以“更好”。
除非你压根儿就不想奋斗和成功。
那么我们都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更好”?
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我们所持的态度对执行的质量、效果、水准、程度影响肯定直接相关。没有积极的态度就没有主动的行动。显然,执行者的态度直接关系着执行者的意愿,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所奉职的企业执行力的强弱。一般说来,执行的态度,来自执行者对目标、现状、环境的认知,对企业集体、事业的情感,对目标、理想、使命的信念以及对执行的意志与能力等心理要素的综合作用。这其中对事业认知的态度尤为关键,假如我们怕承担责任,最后的结果肯定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多了,敢于承担责任的时候少了;假如执行者总是马马虎虎,这样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在你心中就会是一纸空文。
也许,你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工作态度,比方说你已经做到了认真负责,做到了微笑服务,做到了善始善终,做到了勤奋敬业,但你是否从骨子里将这些行为取向,做为一种事业的自觉!也就是说,这种非常令人满意的工作态度,已经成为你性格、习惯乃至人格力量中的天然成份!
就在我准备这部书稿的时候,2009年3月的一天,中国空军航空兵某团副团长、特级飞行员李峰在驾驶歼10战机飞行训练时,突遇飞机传动系统故障造成发动机空中停车,最终凭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飞行技术成功迫降。
李峰驾驶歼10战机在4500高空实施高难课目动作时,屏幕突然出现告警,他意识到飞机随时会出现发动机空中停车,失去动力。“我这时候立即改变坡度,上升高度,这时候距机场大概是54公里。”李峰说。
指挥部按照战机当时的故障程度,已经指令李峰摔机跳伞,也就是说,跳伞保全生命,对于李峰来讲,是正常的完成任务的行为。但他没有这样做,他以更负责的态度,决心要与战机一同回到大地的怀抱。在危机时刻,他快速检查飞机发动机工作状况,控制速度,请求返场。在距离机场7公里的时候,飞机发动机停车,并以每秒25米的速度下坠,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但当他发现航迹底下有一个学校,还有一个部队营区的时候,他想,如果选择跳伞,飞机接地后爆炸,后果会不堪设想。
他坚定了信念,沉稳地调整好飞机姿态,借助惯性,空滑转弯对准机场跑道,落地的飞机液压系统动力急剧下降,减速伞无法放出,李峰凭借娴熟的技术全力稳住飞机,飞机在跑道上滑行1400米后,终于停了下来。
这是一种什么态度,这就是在“好”的基础上,力求“更好”的追求,我看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小萌在采访李峰的时候,眼眶里时时闪动着感动的泪光。是的,面对这样一种把生命置之度外而勇于对事业、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勇于负责任的事业态度,如果你置身其间,不也同样会感动吗?
速度
速度作为我们提升工作境界的构成要求,它反映的是执行者贯彻落实组织战略部署、工作决策及组织制度规范的响应程度与效率。将速度作为工作境界考量的重要维度,是企业中人适应风云变幻的现代企业环境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培养自己一开始就冲剌的速度意识。
要把最早、第一、先行一步,做为我们的行为标准。抓住了“最早”,也就是抢占了商机,速度就是机遇。大哲学家培根就曾经说过:“我们应该追求真正的迅速。因为时间与事业的关系,有点像金钱与商品的关系,做事费时太多,就意味着买东西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这位大哲学家看来,速度(迅速)不仅意味着机遇,而且还意味着效率和金钱,难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刚刚步入“特区”快车道的时候,人们坚信的第一理念:时间就是金钱!
强度
提升工作境界的强度,考察的是我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其行为的跨度、深度与频度,即组织中人执行活动的涉及范围,工作的深入程度以及动作的周期程度。显然,没有执行的强度,就没有落实的力度,就没有任务完成的效果。执行力的强度,其实质考察的是执行者的资源整合与工作推动的能力。它要求执行者把共同目标和实际执行有效地衔接起来,特别是要善于在复杂的业务网络中,找出关键性的“执行链”,并明确执行的每一个流程和节点,由此实行执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每个细节执行到位,使各个动作有机协同,从而更好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提起沃尔玛,中国的老百姓都不会感到陌生,但对于它的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斯科特,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现年55岁的斯科特已经在沃尔玛打拼了25年,他是一步步地攀上公司权力最高峰的。斯科特在匹兹堡州立大学就读期间,认识了他的妻子琳达,两人很快结婚并有了个儿子。随后,这对小夫妇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在匹兹堡一个家庭拖车停车场,斯科特夫妇租了一辆拖车屋。斯科特在当地一家轮胎厂上班,每小时只挣2美元。午夜时分,斯科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但他还要忙着学习,以自我“充电”。
斯科特回忆说:“那段时间我每天下午3时30分到晚上12时在轮胎厂工作,午夜回家后还要学习到凌晨2时,当时我并不觉得有多么艰苦,只是到了冬天的时候,拖车屋的暖气关了,我们冷得瑟瑟发抖。”
虽说时势造英雄,但你看斯科特靠什么取得了成功?强化自己的工作拼劲,“晚上12点下班,回家后还要学习到凌晨2时,”真是一分汗水一分成就。任何人的成功都没有捷径。
谐度
我们所说的谐度是一个人主观因素中各要素的和谐、协调程度。现代社会是一个追求协作的时代。管理学上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其最短的那一块;同时,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还取决于其木板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如果木板之间有缝隙,水桶中装的水再多也会漏掉。同样,一个人性格上的“短板”,对个人的成才成长,也一定会起到制约作用,组织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配合的密切与否,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谐作、协调的深度。所说的“上下同欲者胜”,就是成员之间要合心、合力、合拍,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与此同时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才更能得到晋升与发展的机会。
举个例子。
2008年年底,中国乒协对外宣布了新一届中国国家男女乒乓球教练人选,刘国梁和施之皓毫无争议地连任男女一队主教练。孔令辉因为票数与施之皓相差悬殊,最终败下阵来。当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乒坛名宿向记者道出了孔令辉此番竞聘失利的内幕。
在中国乒协刚刚公布男女一线队主帅的竞聘办法时,孔令辉当选呼声极高。因为在公布的竞聘办法的硬性规定中明确写道:“凡参加竞聘的教练必须在国家一队任教练员或国家二队任主教练2年以上,在国家队任职期间培养出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怀或奥运会完军3人次。”而这两条重要指标似乎就是专门为孔令辉量身制定的。孔令辉是在2006年10月退役而转行当教练的,到现在恰好有两年时间。而作为孔令辉最得意的弟子,郭跃恰好在师从孔令辉的这两年里先后拿到了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冠军、广州世兵赛女团冠军和北京奥运会女团冠军三个世界冠军头衔。再加上现任中国女乒主帅施之皓因为年龄超过了竞聘门槛,所以原则上已没有资格参加新一届国乒主帅的竞聘。这样一来,曾经被称作“乒坛双子星”的刘国梁和孔令辉,很可能成为教练队伍中的“双子星”。
然而竞选的结果,证明了孔令辉之于施之皓,还没有得到业界更多人的认可,尽管他无论作为乒乓国手,还是做为国家队教练,都非常优秀。
但孔令辉的性格给人的感觉有点冷,不容易让人接近,但实际上他这个人相处久了,其实也特别实在。所有采访过中国乒乓球队的记者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那就是采访刘国梁不打憷,但采访孔令辉则要做好随时被拒绝的可能。当然,当了教练的孔令辉在与外界和媒体打交道时,已经进步很大了,相信他再磨砺几年之后,一定还会创造新的人生境界。
这就再清楚不过了,孔令辉这次失利,“失”在了性格上的“冷”,而这“冷”是什么?就是我们所说的“谐度”不够劲,那就让他“再磨砺几年”吧!
维度
要想做得“更好”,无论在岗位技能上的钻研,还是在熟悉业务的深刻程度上;也无论是在执行的力度上,还是在勇于创新的精神上;更无论在做人处世的正确的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还是自身综合素质、品格境界的提升上,都有一个维度拓展的问题。
这里要多说几句,和维度对应的还有一个向度问题。向度相对于维度,它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深度延伸,而维度是空间上的立体拓展。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好,必须自觉地掌握好维度问题,研究与解决问题,思路要拓展,工作境界要拓展,工作方法同样也需要拓展。一种工作,一个执行过程,前面这样做了,后面就要考虑,如何比前面做得更好?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一个有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
有一次爱因斯坦交给秘书一份研究生考题。秘书看过之后,发现这份考题与去年的一模一样。因此秘书问道:“教授,考题跟去年的一样,考生早就知道答案了,还怎么考他们啊?”爱因斯坦说:“你说得非常对。但是,问题一样并不意味着答案只有一个,如果还重复去年的答案,那还有必要吗?”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回答正好道破了事业发展的正确规律:必须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有所突破,有所拓展,我们才会不断走向新的境界。
这就是维度问题。
二、从“第五层次开发”说心态管理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第五层次开发”?
“第五层次开发”是著名人才潜能开发研究专家黄亨煜教授提出来的。主要是指心态的调整和潜能的开发,是相对于知识更新、技能训练、思维技巧开发、观念转变这样四个层面之后的又一个层次的心智调整。它的特点在于心理深层次的培训,它能帮助你找到阻碍发展的心理盲区,学会心态的自我调整,激发创造性的潜能。
从全球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重视物质资本的投入,包括土地、厂房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流水线,对员工主要实行技能培训;第二阶段主要是抓管理,如质量方面实行ISO9002质量认证,流程方面有规范的流程管理等等,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从不规范管理到规范化管理的转变过程中;第三阶段,当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搞好以后,就开始抓人的潜能开发,研究怎样把人的超常能力开发出来,激发其创造力的发挥。国外大公司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培训,与第五层次开发相类似的有《成功人士的七大习惯》、《我不再抱怨》等,都是属于这一范畴里的课程。
我们在这里借用黄亨煜教授的界定,在研究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问题上,不妨也进入“第五层次开发”的境地。
就穿了,就是一种良性心态的调整与开发,即心态的自我管理,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投入于自己的工作?
我们提出的参考“答案”,有以下五个方面。
工作就是快乐
古人说得好:心乐者,则是境皆乐。只要心态是快乐的,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情况身处什么境地都会是快乐,所以时下有人调侃说“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既然生命的终极目的在于高兴,那么,就要有一颗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心,才能使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更加精彩,甚至是因为快乐,让自己远离精神压力,心灵和身体都能得到健康。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的家门口快快乐乐地玩闹,大呼小叫得让老人无法安静。老人在多次制止无效的情况下,从另一个角度想出一个好办法:老人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并对他们说:“你们让我的家门口很热闹,我都因此年轻了许多,这点钱是我表示的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照样嬉闹如故。老人却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说:“今天就只能少给一些了”。第三天,孩子们又来了,但老人却只给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很生气:“一天才五美分,不玩了”。于是孩子们再不来玩。
这个故事里在老人“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孩子们本来内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这样快乐就大打折扣,直至不再快乐。这就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企业中人,我们应该为什么而快乐?答案是快乐的工作着。那么诚如这个故事所揭示的,倘若你工作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挣得“美分”,那么快乐就会变成非常脆弱的期盼,因此我们在谈“第五层次开发”时,应首先强调要对工作的目的进行“开发”,超越狭隘的工作目的的局限性,从人生的终极意义上,思考工作的目的及其价值,进而使快乐不只是金钱的影子,更是完成工作的一种手段,因为只有快乐地工作着,才能真正激发起内在的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激情。
树立工作就是快乐的心态,需要培养主动积极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根植于内心,是一种简化了的假设,它影响人们如何了解世界、如何从事职业生涯、如何决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一个怀有积极主动心态的员工,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或他人,他会根据自身的原则或价值观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不依赖于对外界环境的感觉。积极主动的人更勇于承担责任,对能够掌握的事全力以赴,对力不能及的事处之泰然。
喜欢《你可以做得更好》吗?喜欢李克石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