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你可以做得更好 > 第3章 为什么还可以更好(2)

第3章 为什么还可以更好(2)

小说: 你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李克石

我们常常提到的,是指企业的产品要出精品,其实任何产品,还不是我们的员工生产出来的?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只有精品员工,才能制造出精品级的产品,所以说,企业要出精品,首先需要更多的精品员工。

那么什么是精品员工?

精品员工就要素质全面业务精专

请看案例——

北京女孩黄昀于七年前来到新加坡,去年受邀加入香格里拉集团,现已成为香格里拉酒店香宫的中餐运营经理。

黄昀小时候在工程师父亲的严格教导下曾学习过书法。她觉得练书法居然可以让一个人的心能够安静。所以练着练着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的作品已再不是原先的学生练字,而是具有了书法的气韵神采。

大学毕业以后,她因为一手好书法,应聘为当时北京的一家涉外酒店。酒店隶属于瑞士酒店的港澳中心。就像喜欢书法一样,黄昀很快就打心里往外喜欢上了酒店服务业,加上勤奋好学,不久就得到了晋升。诸如现场布置、舞台设计、运作流程、专业配菜、菜单设计、个性化服务等工作,她做的都非常出色,这让黄昀感觉到了工作带来的成就和满足。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应邀加入新加坡知名中餐馆珠江楼,担任餐饮部经理。仅仅三个月以后,长袖善舞的她就进入角色,她开始发挥在中国积累的市场经验,专攻酒店的婚宴服务。她的最好业绩居然达到一年接100多单婚宴。她说世上无难事,只要用心做,没有做不好的。她每天常常忙碌到晚上十一点,几年下来她都忘记了自己的生日。

2007年,黄昀受邀加入知名的香格里拉集团,她的工作是全权打理酒店的中餐馆香宫,她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做到这样的职位,是值得骄傲的,所以没有别的选择,她只能尽心尽力。

全球的香格里拉酒店的中餐馆,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香宫。可是每一家的当地“香宫”都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够真正“香名”远扬。

黄昀又开始了新的设计,她别具一格地将每个包厢命名为普洱、寿眉、龙井、雨花等,这些都是中国名茶的名字,让客人在愉快的用餐氛围中,感受到淡淡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芳香”。

她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她必须重新适应,在学习中进步。为此,她时常在休息时去国家图书馆,并向她的员工推荐图书,不断提升自己,也同时影响她的团队。

北京女孩黄昀,通过短短七年的打拼,在诸如香格里拉这样的跨国集团公司,成了炽手可热的中坚人才。我们有理由说:像黄昀这样的员工,就可以称为素质全面、业务精专的精品员工。第一,黄昀是干什么精于什么,练书法就练出“真中的气韵神采”;加入酒店的宴会厅,就把宴会厅的业务流程研究得精益求精;做香格里拉的香宫,就把香宫做得有声有色,含义丰富。第二,黄昀是一个勤奋敬业的员工。为了精专于一项事业,她虽大学毕业,还依然经常去国家图书馆,每天晚上,都十一点了,她还在忙碌着自己的工作。第三,黄昀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的境界的人,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发现,她学无业境,永不满足,总是直面新的挑战。第四,她是一个总能创造最好业绩的员工,“她的最好业绩可以达到一年接100多桌婚宴”。第五,她是一个对工作、对事业充满信心的人,她的人生信条就是“只要用心做,没有做不好的”。

一个员工有如此之多的亮点,她何尝还不是一个精品员工?

精品员工就要爱岗敬业勤奋认真

一个优秀的员工,无论他做什么工作,只要是公司需要,就要主动承担下来;而且要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尽职尽责,认真奉职,成就精品。

我有一次去大连出差,从机场打车去旅顺口的小平岛。这一路那个出租车司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我有生以来关于出租车司机印象中最好的,甚至我认为以后我不会再能相遇这样优秀的司机。坐上这辆出租车,我发现它不仅是外观清洁亮丽,而且司机先生的服装也非常整齐。车内的布置十分典雅,并氤氲着一股淡淡的玫瑰一般的芳香。车子一发动,司机便很热心地问我,车内的温度是否合适,又问我是不是喜欢听音乐或收音机(我在东北另一个城市长春打车,遇到的情况正好相反,那里的出租车司机大都有一个对讲机,不管你客人烦不烦,一路走来,他们之间没完没了地对讲谈唠;而且多是与行车不相关的话题,甚至还不时地伴有脏话);车上还有当天的《半岛晨报》和近期的《读者》杂志;而且更让我惊奇的是他还特意备了矿泉水,他说有的客人下飞机后可能很干渴,到别处去买又不很方便,这样就只好忍到宾馆;他每天出车前都到超市买上三五瓶,以备客人所用。

车上了高速公路,他又显得很体贴地告诉我:“如果你想聊天,除了政治和宗教,我什么都可以陪你聊;如果你想休息,或看外面的风景,那我就会静静地开车不打扰您”。从上车到此时,他这种周到的服务,实在让我感到受宠若惊。实话说这么多年打车,留下的印象有生气有后悔,还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感受出租车的温馨。后来我才知道人家这位是大连市出租车行业学雷锋标兵。

我这里把他拿出来作为一个案例,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再一次感谢他;另外我觉得,所谓精品员工,他这样敬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样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客人,这样标准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至少为我们提供了某一方面的精品标杆。

精品员工更要忠于职守业绩突出

有一次,我随我的一个亲属参加一个保险培训班,听一个老师讲了一个这样故事:日本保险推销之神原一平先生白天的业绩不好,心里很闷吃过晚饭就出去随便走一走。走着走着他路过一个墓场。他就走了进去。只见一群人刚从一座墓碑前还燃着香火的地方走开。他连忙过去看了一下那死者的名字。于是,他就走进看墓人的寺庙去打听。“老人家,刚才那些人是这位先生的家人吗?” “是的。这位刚刚死去的先生生前可是个能人啊。”“是啊。真可惜了。我以前去过他家,只是忘记他家住哪里了。”“没事,我帮你找找,这有登记册。”

就这样,他又掌握了一个准客户的地址。有了这个地址,原一平就可以设法和他的人家取得联系,推销保险了。原一平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保险推销之神,这绝不是偶然的。他对自已的工作的这种执着,真的已到了相当深入的功夫。走路吃饭睡觉甚至连坐车遇到红灯停住那一点时间,他也会马上把前面那辆豪华车的牌号记下来,以便寻找准客户。他对于每次造访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在他的办公室里,备有各种各样的地图、名人录、公司名录、电话号码录。在见客户之前,他要把客户的学历、爱好、出生地以及目前的环境状况都一一摸清。这其中甚至包括客户住宅附近的地图。正是因为有这样深入的调查和准备。他竟然能够凭借一个在马路上记下的车牌号,就越过几十道复杂的关口,找到一位重要人物经常光顾的同乡会,然后接近他,并完成一笔保险业务。

这样做工作,何愁业绩不突出,何愁事业不成功?所以说,我们做工作,做,就要做得扎扎实实,对事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做精品员工就要不断追求事业的新境界

先看一个案例: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城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时,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困难了”之类的话。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在以后的无论是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永远追求事业的新境界

玛格丽特在上大学时,入学考试科目中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学完了,并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正因为如此,许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届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人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无论做任何事情,不断追求事业的新境界,你才能有机会抵达人生最理想的高度。

学无业境,永不满足,才能直面事业与人生的新挑战。

员工从专业化到职业化,就需要职业素质的提升。我们说,“还可以更好”,意味着从专业化走向职业化,再实现对职业化的超越。职业化没有尽头,职业化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职业化需要更精专,更自觉,更具有使命感的精品员工。

三、就怕还差一点

本来“家”字,是“宝字盖”底下加一“豕”字,而有人一不小心却把“宝字盖”写成“秃宝字盖”,结果“家”成了“冢”。想想,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自由自在、放纵休整的最“家”场所;而“冢”是什么?是坟墓,是死后“居住”的地方。只差一“点”,却阴阳径庭,生死相异。

这部分我们重点要强调三个问题

差一点就会差很多

在实际的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常常以为已做得很好,或者说,既使不是最好,也属于八九不离十。熟不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点之差区别就大了。

据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先生讲,曾经发生在他家里的一件小事,曾让他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答案。有一次,他家里的炊事员很郑重地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钱永刚当时就说“这还用你说,我当然知道!”但事后他就想,抛开父亲是“新中国导弹之父”等头衔,单就“有学问、有文化”,自己也底气十足啊?那么炊事员为什么没提他钱永刚也是“有学问、有文化”的人呢?想必这里必有缘故。有一天,他实在憋不住了,就问炊事员,后来钱永刚说,那炊事员解释的话则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忘却:“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钱永刚恍然大悟,从此便下决心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仍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齐”的习惯。

你看,仅仅是每次下来吃饭“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一小小的细节,就让炊事员从”有学问有文化”这一视角,来评价一个人的精神层次。要知道,做为钱学森先生的儿子,钱永刚也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要说有学问、有文化,钱永刚先生也是当仁不让。而曾经的“就差这么一点”,就让这位炊事员令眼相看了。

想来岂不冤屈?

细心一点境界迥异

各位知道,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经是奥巴马在民主党内最后一个竞争对手,而刚开始的时候,美国人民谁不晓得这个曾经的“第一夫人”?尤其是当年克林顿的桃色新闻让“地球人都知道”的时候,作为第一夫人的希拉里,是那样的克制,那样的冷静,那样的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她以顽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智大勇的智慧头脑,以及高雅不俗的形象气质,深受众多美利坚合众国人民的喜爱和拥护,之所以一女流之辈敢于在人才济济、个性飞扬的美国,勇敢而自信地站出来,代表已几度失利的民主党,竞选合众国的第四十五任总统,就是因为她深知自己的人脉、人气之基础;甚至包括国际社会也对希拉里的竞选一度看好,认为希拉里很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

而奥巴马呢,一个肯尼亚牧羊人的后代,四十六岁的年龄,满打满算从政时间才仅仅十一年。也许当时除了周围的人,很少有美国的民众熟悉这位黑小子的情况。所以竞选之初,面对绌绌逼人的希拉里,奥巴马显然处于劣势地位。

那么发展到后来,为什么奥巴马以绝对优势胜出了呢?我看过很多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有强调是奥巴马的竞选口号符合当前极大多数人关于变革的愿望;有强调奥巴马竞选组织工作做的周到认真;有强调是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战争不得人心,从反势方向帮了奥巴马的忙;也有强调少数族裔和年轻选民,是奥巴马获胜的绝对支持者;等等,不一而足。

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奥巴马得以胜出的重要原因,但我总觉得这些又都是客观原因。一场追求的成功,客观原因固然不可忽视,但主观上的“精心谋划”则更为重要。

一位亲身参与了奥巴马竞选过程的“高级选民”,在一篇文字里曾这样描述道:今天终于在科罗拉多州亲眼看到了奥巴马本人,与从电视上看相比,奥巴马比我原先想象的要稍显老态一些,可能是舟车劳顿所致。不过这是很其次的东西了。通过现场看奥巴马的演讲,我觉得自己看到了他能笼络到如此多选民的原因。我必须说,奥巴马是一个很聪明的家伙,从他的肢体语言就能看出来,从入场开始,奥巴马就一直保持着小跳步的姿态,这让他显得充满了活力。他与选民的握手也并不是毫无停留,而是有足够时间让人真切感觉到他的存在。等到了演讲台上,天啊!请让我们注意他的手指,每当他说到“改变”这个词,他总是伸出食指,卷曲着指向人群,同时向内的手指也意味着指向的还包括自己。此外,他在挥舞手臂的时候,总是摊开手掌,或者是手指微拢,而不是像麦凯恩一样,动不动就挥舞拳头,充满了侵略性……再说说他选择的上场时间,初冬的下午4点,太阳正在西斜,阳光正好能照在他的脸上,不留任何阴影。根据一些演讲名家所说,下午4点到6点这段时间,正是人的心理防线是最为脆弱的时间。此外,如果各位留意的话,每次奥巴马和麦凯恩相遇握手时,奥巴马总是刻意保持眼睛朝下看的神态,这也给人一种占优势的感觉,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小小的细节上的优势,奥巴马最终赢得了大选。

如果说就差一点,也许奥巴马在这“一点”上的努力,就决定了他务求必胜的努力成为可能。

当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作演讲时,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也同样是这样,一点之差,成败昭然。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非常形象地说:“如果你能真正制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糙的电视机赚到更多的钱。”

这道理着实让我们深思。

一点不差胜券在握

我知道一个非常生动的实例。

喜欢《你可以做得更好》吗?喜欢李克石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