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闻其声,辨其人(2)
有时,甚至会在三更半夜打电话来。有一些人说:“不确定一下,我根本就睡不着……”因为拘泥于细微的事情,以致整个头脑塞得满满的,结果呢?从不考虑时间以及对方是否方便,乱打电话。
不过,在电话中,内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问话更为细心。
常说错话的人
某位奥地利的下议院院长,有一次在宣告议会即将开始时,却不小心说成了“议会结束”,因为要让这个议会顺利进展的困难度颇高,所以议长在心中便有“希望议会尽早结束吧”的愿望存在。这个愿望表现在其不经意的话语中,本人在意识中清楚地知道议会一定要进行,但在潜意识里又有恐惧、不想面对的心理,两者互相矛盾、冲突,因而引发了这种错误的行为。
相信在生活中,你也有过相同的经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说错、听错,或者是写错等等“错误行为”,都是将内心真正的愿望表现出来的行为。
通常,说错话的一方都会找出自己是“不小心”、“不是真心的”等等借口,但事实上,那不小心说错的话,其实才是他真正想说的。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由此可知,那些常常会说错话的人,可以推断为大部分是习惯性地隐藏真正的自己,是个表里不一的人。而且,心中很强烈地禁止自己把这些真心话表露出来。
“这件事绝不能讲出来”、“这事绝不能弄错,非小心不可”,当你越这么想的时候,便越容易将它说出来。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吧!越是被禁止的东西,越去压抑它,就越容易表露出来。
总而言之,暗藏在我们心中的许多事情,当你越想要去隐瞒它、掩盖它的时候,就越容易说错话或做错事,无意之间让心虚表露无遗。
言辞过恭者的心态
任何人际交往都是在交际双方所结成的心理距离中进行,适当的心理距离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一个必要条件。语言可以拉近或推远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要想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有分寸地使用恭敬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这类语言要依时间、场合、目的微妙地表达,均衡地加以运用。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言辞过恭反而显得肤浅。
在英语中,you是第二人称,但在德语中却有两种用法:对比较亲近的人用du,对关系较远的人用sie。所以通过对话,就能察觉到谈话双方之关系已到了何种程度。有一部法国电影,其中有段这样的情节:一个女人在酒吧间认识了一个男人,寒暄几句,就如同老友重逢,于是一起坐下喝酒。后来,那个女人喝得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到第二天早晨,当她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那个男人的公寓里。由于前一天晚上醉得太厉害的关系,无论怎么想,也想不起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后来,她听到男人在对她说话时,第二人称所用的词是du,于是恍然大悟,懊丧不已。并不仅仅限于德语,我们在日常交谈中,也常能通过对敬语的使用推断出彼此之间的关系。
适度的礼貌,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之一。人与人之间的礼貌,有一定的形式、程式和措辞等等,人人都必须遵循。“殷勤过度,反而无礼。”法国作家拉伯雷说:“外表态度上的礼节,只要稍具有知识即能充分做到;而若是想表现出内在的道德品行,则必须具备更多的气质。”那么从言辞到行动总是毕恭毕敬的人,也许可以说是气质上的欠缺。
这些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总是低声下气,始终用恭敬的语言、赞美的口气说话。初交时,对方也许会有不好意思之感,但绝不会对这些人产生厌恶。然而,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他人便会逐渐察觉这种人的态度,而且会气恼不已。这时对他的评价,大多变为:“那家伙原来是个口是心非、表面恭敬的人!”
这种人幼儿期一定受到过双亲严厉而又错误的教育,尤其是有关礼节方面的。因此,那些在一般人看来是可容许的欲望,却不为他们的良心所许可,导致他们产生了罪恶、不安和恐惧等等感觉。于是,他们便将种种欲望、冲动和情绪全压抑在内心深处,死死禁锢着。但是,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情绪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形成强大的攻击冲动而发泄出来。他们直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为掩饰起见,便启动反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对人更加谦恭。这等于说,这类以令人难以忍受的过分谦恭的态度对待他人的人,内心里往往郁积着对他人的强烈攻击欲。
日本语言学家桦岛总夫说:“敬语显示出人际关系的密疏、身份、势力,一旦使用不当或错误,便扰乱了应有的彼此关系。”在某种无关紧要或很熟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恭敬语。不过,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碰见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对你说话,那就得小心了。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如果在交谈中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与对方心理距离很大。过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戒心。所以,当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话时,若使用过多的敬语,绝对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反而是表示:“我对他一点意思也没有!”或是“我根本就不想和这类男人接近”等等强烈的排斥反应。
有些人虽然彼此交往很久,双方的了解也很深刻,但是,对方依然在运用客气与亲切的措辞,说话的语气也十分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如果不是在心理上怀有冲突与苦闷,就是在心中怀有敌意。反之,有人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因为他们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对方心里,突破对方心中的警戒线,实际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企图控制对方,实现居高临下的愿望。
爱发牢骚者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的人在私下里埋怨这,埋怨那。比如,上班族喜欢在喝酒时对别人说:“我们老板真是抠门啊,整天加班加点,连加班费都没有一分”、“那家伙真是令人讨厌,事情做不好就早一点说嘛!也应该稍微站在我们的立场,替我们想想啊”,有时候甚至到了没完没了的地步。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发牢骚呢?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遇上不如意的事,自然也就满腹牢骚了。
而在这群人之中,又可以分成抱怨连连以及较少抱怨的类型。像这类抱怨多的人,多属于追求完美的人,凡事要求高水平、高理想,并时时在脑海中描绘完美的蓝图,由于达不到理想,自然也就开始牢骚不断了。
喜欢抱怨的人,通常是满怀理想,甚至于成天沉迷于幻想的世界中,对于现实的问题则采取漠视的态度。
这些满腹牢骚的人当中,其实有许多人并非缺乏自信。如果他能够认清事实,了解自己本身也并非十全十美的话,就可以少一点抱怨了。但是他们却总是充满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表现完美无缺,因此常会愤世嫉俗地认为:“我这么努力在做,可惜周围都是一些笨蛋,一点忙都帮不上。”在他们的心目中,总认为自己是最完美、不会出错的人,因此这种类型的人可以说是非常难与相处。
在这些人之中,也有许多有才能,却因为人际关系不好,而被别人所孤立,以致无法受到提携,怀才不遇的人。就因为身边有人在,才有可以抱怨、吐苦水的对象,但谁都不喜欢当别人的垃圾桶。因此当身边那些受不了你抱怨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只剩下自己孤单一人时,就应该警觉到其实自己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人。
但话说回来,若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存在,那就所有人都将安于现状,不求进步了。正因为有这些会抱怨、敢批评的人存在,才能让人们更加努力追求完美。这些老是抱怨的人虽然罗嗦,但在挑他人的毛病、找他人的缺点方面,却拥有傲人的才能,所以有时候不妨侧耳倾听,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吁声与口哨声
吁声,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吐气音——“吁,真高兴已做完了。”小孩子就常模仿大人的这种声音来传达同样的感觉。人们想要传达已做完某件工作或克服某种困难时,常用这种有表情的声音。总之,人们常在不自觉中发现这种声音。他们多半以此来表示某种悬而未决的情况解决了或是已稳定下来。人在紧张时是不可能控制呼吸的,吁声实在是一种松口气的声音。
有研究指出,吹口哨显示出一个人心情的多变。最有趣的哨声是人在害怕或不安时所发出的,借以建立起自己的勇气或信心。我们称这种人为“多疑的白头翁”。每当他置身于紧张的场合中,就以吹口哨来安慰自己。
喜欢《你的身体会说话》吗?喜欢王静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