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 第23章 “念佛,坚持不懈”的思想(3)

第23章 “念佛,坚持不懈”的思想(3)

小说: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作者:华业

有一个年轻人,自以为是全才,但毕业以后却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感到是因为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

痛苦绝望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老僧从这里走过,救了他。老僧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僧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撒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撒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僧没有说话,接着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了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撒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个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还不能苛求他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年轻人幡然醒悟。

如果你是社会中大多数普通劳动者中的一个,那么就不要抱怨,因为让自己甘于平凡的,不是别人,只有自己。南怀瑾先生慈悲的教导学生们,如果你想学佛有德,做事成功,那么就从此刻开始行动,契而不舍的努力,便能达到看功即是德的境界。

7.破戒:罪加一等

破戒比犯戒严重,犯戒是自己行为错误,违反了戒。破戒则是身口意所行为,在有意无意间破坏了戒律,乃至毁谤戒律。以世间法来譬喻,好比百姓犯了法,可判刑三年、十年,严重的判无期徒刑。如果是法官犯法,那就严重了,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佛家云:“一寸道九寸魔”,“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学会忍耐,以律己之心克制自己,以佛法戒律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一棵虔诚的佛心。如此这般,才能抵制欲望的侵扰,心胸坦荡地走好人生之路。

从前,波罗脂国有两个比丘。

一天,它们听说佛陀在舍卫国大开法筵,演说妙法,二人便相约一同前去听佛陀开示法要。

收拾了简单的行囊,二人便向舍卫国出发了。

烈日下,二人挥汗如雨地低头疾行,走着走着,觉得口干舌燥,但一路上却没有半点水源,二人只得耐着口渴,继续往前走……

正当俩人走得精疲力竭时,突然,眼前一亮,一口井就在前面不远处!

二人宛如沙漠逢甘霖般,欣喜地前去汲水。

当他们把水汲出井后,却发现水中有虫。这时其中一位比丘,顾不得水中有虫,就迫不及待地一饮而下。

另一位比丘,只是默然地站立于井边,喝了水的比丘见状就问:“你不是也很渴吗?为什么现在却不喝了呢?”

这位比丘答道:

“佛陀有戒,水中有虫不得饮用,饮了即犯杀生戒。”

喝了水的比丘就相劝说:“您还是喝了吧,不然渴死了,连佛都见不到,更别说听经闻法了!”

比丘听完,不为所动地说:“我宁可渴死,也不愿意破戒而苟活!”

这位坚持不喝水的比丘就因此而丧命了。

但由于持戒的功德力,比丘往生后立即生到天道,当天晚上就以神通力抵达佛所,顶礼佛陀,佛为他说法,使得到了法眼净。

喝了水的比丘独自一人继续赶路,直到隔日才来到佛所,一见佛陀,立刻五体投地的至诚礼拜。

佛陀以神通智能力得知先前发生的事,他询问道:“比丘,你从何处来?有没有同伴随行?”

比丘即一五一十地把路上发生的事禀告佛陀,佛即呵斥说;“你这个愚痴的人!你虽然现在眼睛见到了佛,但是却没有真正地见到佛,那位持戒而死的比丘已先你一步来见我了。”

佛陀更进一步说:“若有比丘放逸懈怠,虽与我同住在一边,也能常常见到我,但我却不曾见这样的比丘;若有比丘离我数千里,能精进用功、不放逸,虽然彼此相隔千里之遥,而这样的比丘却能常常见到佛,而佛也常常得见比丘。”

比丘听完佛的教导,若有所悟,羞愧地顶礼而退。

佛家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极力要求摆脱世俗的捆绑。但自由是相对的,因为你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由而侵犯了他人。所以佛家才制定了僧人应该遵循的清规戒律。

佛光禅师和学僧说法、开示、接心,都坐在法堂里的宝座行,所以这个宝座在全寺僧人的心目中是“法”的象征,“悟”的标志,因此又称此宝座为“法座”。

有一次,佛光禅师应邀到南方弘法,一连数日不在,侍者每天仍如往昔地在法堂里洒扫,尤其是佛光禅师的宝座,更是擦拭得一尘不染。一日,中午跑香后,侍者非常惊讶地发现知客师竟然端坐在佛光禅师的宝座上和信徒讲话。因对方是知客师,侍者不敢表示什么,但一颗心却老挂碍着。到晚餐时,那知客师自然地往宝座上一坐,闭目参禅起来。侍者看了,更是不解,心想:那是禅师的宝座啊!怎可如此不尊重呢?

接连几天,衣钵师、殿主师、香灯师……经常借故在法堂会客,并且很“自然”地都会在佛光禅师的宝座上安坐。

一天,下殿后,侍者正要到法堂打扫时,看到知客师、殿主师、香灯师等大执事都在堂内话家常,尤其是知客师还端坐在佛光禅师的宝座上,侍者多日来的不平,实在忍不住了,问道:“各位执事法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客师答道:“法堂呀!”

侍者再问道:“法堂做什么用呢?”

殿土师回答道;“是佛光禅师开示、说法、与学僧接心的地方,谁不知道呢?”

侍者不悦地又问:“既是如此,你们怎可毫不恭敬地在此散心闲话,还坐在禅师的宝座上呢?”

执事法师不约而同地答道:“可是禅师不在家呀!”

侍者脱口而出道:“禅师既然不在,那你们就代理禅师,你们都做住持,请先为我开示接心吧!”

执事法师无言以对。

如若你身负重任,没人命令你做什么事,而你自己知道怎么做。假使每件事都知道怎么处理,又能照顾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那么你就解脱,在这之前,都还不是解脱。如果无自知之明那么就还不是解脱,不管自我认为何等解脱都只不过是无明罢了。

有一个和尚找了个寺院,欺世盗名,居然收了几个门徒。每天就是让弟子们读书扫地,管理菜园子.他自己每天则像个禅师一样打坐,然后把从书上看来的偈语讲给弟子听。

每天中午,和尚都要到禅房中小睡片刻。弟子们问道:“老师为什么每天中午都要午睡?”和尚回答道:“孔子每天都要小睡片刻,他在梦中和周公讨教,醒来后就将先贤所说的话告诉弟子们。我也是这样的,在梦里我也能见到先贤。”

弟子们一听是这样,然后就起身告辞,去做自己的事了。

一日,天气非常炎热,盛夏的蝉呜声声入耳,仿佛催眠曲般催人入睡.弟子们正在禅房打坐.有几个弟子抵不住困倦,坐在那里睡着了.和尚发现弟子打坐的时候居然睡着了,便把他们叫醒,训斥道“打坐的时候应该心如止水,你们怎么能够睡着呢?”

弟子们醒来,揉着蒙咙的眼睛说道:“我们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了,就像孔子梦见周公一样。”

和尚愣了一下,这正是自己说的话呀。怎么办呢?如果不能有一个好的解释,那不是否定自己说的话吗!突然他灵机一动,便问道:“古圣先贤给了你们一些什么训示?说来听听!”他暗暗为自己的聪明而高兴。

弟子们答道:“在梦里我们遇到了古圣先贤,便问道:‘我们的老师不是每天中午都来和你们讨教吗?你们能不能也教我们一些?’但是他们答道:‘我们从来就没有见到过你们的老师呀!’”

律人先律己,要求学生、孩子做的,老师、家长自己先做到,不要自己一边嚼着大鱼大肉,却要求别人吃素,还口口生生说是为了别人好,这岂不是很讽刺、可笑?

8.勤劳精进,谦虚向学

佛在然灯佛的时候,发心学佛,可是他中间经过的善知识、名师,共有八百四千亿那么多的佛,每一个佛前面他都去学,而且供养过。……他讲的这几句话,就是说自己的求学精神,勤劳而精进,谦虚而向学。

“小心驶得万年船。”南怀瑾先生这样解释解释这句话:在佛法中即意为谦虚、谨慎。谨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佛在得道之后,尚且还要不断自勉修行求功德,何况是我们凡夫俗子。

隐峰禅师在马祖禅师门下求学三年,自以为道行高深,不免洋洋得意起来。这天,他准备好行装,辞别马祖禅师,准备到石头希迁禅师处一试禅道。

马祖禅师知道隐峰禅师有些心高气傲,决定让他碰一些钉子,也好从失败中吸取一些教训。临行前,马祖禅师提醒道:“小心啊,石头路滑。”马祖禅师说这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山高路滑,小心绊了石头栽跟头,另一层意思是说,石头禅师机锋了得,弄不好就会碰一脸灰。

而隐峰禅师当时正在兴头上,根本不把师傅的话放在心上。并且,他一路行来,并未栽跟头,不禁更加得意了。

一到石头禅师处,隐峰就绕着法座走了一圈,得意地问道:“你的宗旨是什么?”

石头禅师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只是抬起头,两眼朝上,答道:“苍天!苍天!”(在佛教中,禅师们经常用苍天来表示自性的虚空。)

隐峰禅师无话可对,他终于知道了石头的厉害了。这时,他才明白了临行时马祖禅师的话,于是,重新回到了马祖处。

马祖禅师听了事情的始末,对他说:“你再去问,等他再说苍天时,你就嘘嘘两声。”隐峰一听,不禁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石头禅师用“苍天”来代表虚空,到底还有文字,可这“嘘嘘”两声,不沾文字,真是妙哉!于是,隐峰又欣然上路。

这次,他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可以把石头禅师比下去了。到了之后,他又绕着法座走了一圈,问了同样的问题。谁知,石头禅师不说话,竟向自己“嘘嘘”了两声,隐峰禅师一听,又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没嘘出声,就被噎了回来。

此时,他再也没有以前的傲气了,丧气而归。回到寺庙后,他毕恭毕敬地站在马祖禅师的面前,听从教诲。马祖禅师没有批评他,只是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是早对你说过了吗,石头路滑嘛。”

“满招损,谦受益。”凡骄傲自满的人,必然失败。满会导致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满会导致盲目自信,不思进取。因此,一个人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有一秀才,读了几本禅宗祖师的语录,便说自己已经大彻大悟。

秀才去参归宗禅师,得意地说自己已到无修、无得、无证了。归宗禅师只含笑唯唯,不动声色。

过了一会儿,秀才告辞,归宗禅师起身相送。送到大门口的时候,归宗禅师突然问秀才:“阁下锦袍后背何来一大洞?”秀才一听,慌忙问道:“在哪里?在哪里?”归宗禅师便不客气地呵责道:“好个无修。无得、无证!”秀才这才意识到禅师在考验自己,当下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有一天,佛印禅师登坛说法,苏东坡闻说赶来参加,座中已经坐满人众,没有空位了。禅师看到苏东坡时说:“人都坐满了,此间已无学士坐处。苏东坡一向好禅,马上机锋相对回答禅师说:“既然此间无坐处,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之身为座。”

禅师看到苏东坡与他论禅,于是说:“学士,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回答得出来,那么我老和尚的身体就当你的座位;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你身上的玉带就要留下本寺,作为纪念。”苏东坡一向自命不凡,以为准胜无疑,便答应了。佛印禅师就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学士要坐哪里呢?”

苏东坡为之语塞,玉带因此输给佛印禅师。

任何时候都不要有满了的思想,假使比尔·盖茨在他的财富位列金钱第一的那一天就放弃奋斗的话。如今,他即使不会穷困,但至少也会谈出人们的视线。所谓“后生可谓”,就是说,即使你是第一名,后面的人以你为榜样,便会不断进取,只要你有斗点自满、松懈的情绪,不久就会被人超越,为人取代。

喜欢《南怀瑾的济世佛道》吗?喜欢华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