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修身养性”的思想(4)
年轻人疑惑不解地问:“既然没有用,为什么还要坐禅啊?”
“正因为没有用,所以才坐禅啊!”禅师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
悲观厌世的人总是乐死怕生,总想一死了之,这虽是解脱,却是一种逃避。和生存的艰难相比,死显得极其简单,死就死了,不必恐慌,不必担忧。故而,当死亡的意义大于生存时,就要义无反顾地牺牲;但是如果生存更具有价值的话,就要勇敢地继续生存下去。除了那些必须用生命来捍卫的东西,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的了,轻率地选择死亡,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
这种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意识古代的禅师早已经参透,并超脱生死,坦然以待。
北宋大将军曹翰的部队渡过长江,进入圆通寺,禅僧们惊恐地四散而逃,而缘德禅师像往常一样,平静地坐禅。
曹翰来到禅师坐禅的地方,缘德禅师不站立不拜揖。
曹翰大怒,呵斥道:“长老没听说过有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
缘德禅师漠然地、轻蔑地看了他一会儿,回答说:“你怎么会知道有不怕死的和尚呢!”
曹翰极为惊奇,对禅师油然而生敬意,用缓和的口气问:“禅僧为什么走散了?”
缘德禅师回答:“敲起鼓来大家就会集合。”
曹翰听后就让手下去敲鼓,但禅僧们并未来到。曹翰问:“和尚们为什么不来?”
禅师回答:“他们不来是因为您有杀人之心。”说着自己起身击鼓,禅僧们闻鼓声马上来集合了。
曹翰向缘德禅师礼拜,请教取胜的策略。
禅师回答:“这不是禅僧所了解的事。”
无独有偶,同样的故事在德山禅师门下发生过。
有一天,德山禅师对全豁说:“我这里有两个僧人,进山筑庵居住,已有多时。你去看看,他们怎样了?”
全豁就带了一把斧头进山去,看见两位僧人在庵内坐着。全豁提起斧头说:“说得出吃我一斧头,说不出也吃我一斧头。”
两位僧人看也不看他一眼。
全豁随丢下斧头说:“高手!高手!”
全豁回去告诉了德山。
德山问:“你说他们怎样?”
全豁回答:“洞山良价禅师门下不能说一个没有,至于德山门下,连梦里也没有看见过。”
佛家早已超脱生死,即使遇上以死相胁的将军,也不会恐慌。故而,缘德禅师不仅自己神态自若不惧死,而且击鼓聚众僧,大张正义,以正压邪。
莽撞的全豁遇到了佛门高手,斧子也不再是能够要人命的武器,而是秫秸秆。修行悟道弟子的全身心地投入,对他们而言,已经没有什么可怕、可怖、可丢舍不下的。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专注,自然使得全豁心服口服。
常人乐生惧死,佛家却能将生死置之度外,究其原因,在于佛家能够绝灭普通人的心,普通人的意念,普通人的常情,对一切事物以自然的态度接受,不贪生,不惧死,生,便开心地生活,死,便坦然地走,超越一切,自在、自由。
临济禅师门下有一个普化禅师,有一天,他在大街上请人施舍衣服,一个慷慨的佛教徒给他一件上好的袈裟,他却摇了摇头,拒绝接受。
这件事情传到临济禅师那里,临济就买了一口棺材,教人送过去,送的人提心吊胆,生怕挨打。但是普化看到棺材,兴高采烈地说道:“我的衣服买回来了。”
普化扛起棺材就往大街上跑,在最热闹的地方大声宣布:“大家快来看啊,临济为我做的法衣我很满意,明天上午我要穿着它死在东门。”
第二天上午,普化扛着棺材到了东门,一看.不得了!看热闹的人里里外外,把东门围了个水泄不通。普化对大家说:“今天人太多,不好死,明天我去南门死。”
第二天南门围了一大堆人,普化说在西门死。
第三天西门围了一大堆人,普化说在北门死。
这次大家再也不相信普化的话,纷纷发牢骚说:“我们都被这和尚骗了!瞧他精神好着呢,哪里会说死就死?明天再去,又要上他的当。”
第四天,普化照旧扛着棺材来到北门,一看,居然还有几个看热闹的人!
他喜笑颜开地说道:“辛苦大家喽!你们租有耐心,东南西北,陪我奔波了好几天。我现在可以死给你们看了。”
说罢,普化打开棺材盖子,敏捷地跳进去,自己再盖好。
人们发现,他真的无声无息地去世了。
真正做到“视死如归”之后,连死都不怕,世界上还有什么可以烦恼你的呢?!
10.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无菩萨众生”,到这个时候,就明白无佛道不成,亦无众生不度,每一个人都是佛。佛一生下来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我”不是佛的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我,我就是佛。
求人不如求己:只要自己努力,就不怕被埋没,付出了就会有回报。曾会学士与珊禅师是多年的好朋友.有一次学士外出.偶然遇到了雪窦禅师,于是他就写了封介绍信给雪窦,让他到灵隐寺去找珊禅师,珊禅师一定会照顾他的。雪窦禅师欣然接受,然后拜别,云游去了。
一别就是三年,曾会学士因为公事,来到了灵隐寺。他突然想起了三年前曾介绍过雪窦禅师来这里,于是便问珊禅师:“雪窦禅师现在怎么样了?”
珊禅师疑惑地说:“没有这个人呀!是不是搞错了?”
曾会学士说:“怎么会错呢,我亲自介绍他来的!”
珊禅师十分为难,派人在寺中的上千僧众中寻找了个遍,可是找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这个人。
曾会学士说:“你还记得拿我介绍信的那个人吗?”
珊禅师摇摇头说:“没有啊!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你写的介绍信呀!”
珊禅师看学士那么着急想找到这个人,于是便和学士一起去找,可是找遍了每一个地方,就是不见雪窦禅师的踪影。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在一个很破的屋子的角落里找到了正在打坐的雪窦禅师。
曾会学士大喜地喊道:“雪窦禅师!”
雪窦见是曾会学士,也感到十分惊喜,他与珊禅师各自作礼。珊禅师一见雪窦禅师就看出了这个和尚将来一定会有不一般的造化。
几人各自寒暄了一阵,曾会学士问道:“三年前我亲笔写的介绍信你给丢了吗?为什么不给珊禅师看呢?害得你住这样的房子!”
雪窦禅师从衣袖里取出原封未动的介绍信还给曾会,说道:“我只是一个云游的和尚.没有什么渴求,为什么要请人介绍呢?”
沩山灵佑禅师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禅师走了进来.沩山禅师觉得仰山修行得差不多了,就想考考他,便突然对仰山叫道:“喂!你快点说啊,不要等死了以后,想说也无法说了。”
仰山回答道:“我连信仰都不要,还有什么说不说?”
沩山禅师加重语气问道:“你是相信了之后不要呢?还是因为不相信才不要呢?”
仰山回答:“除了我自己以外,还能信个什么?”
沩山禅师不以为然地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只是一个讲究禅定的小乘人罢了。”
仰山反应平淡:“小乘就小乘,我连佛也不要见。”
沩山又问:“四十卷《涅槊经》中,有多少是佛说的?有多少是魔说的?现在你所说的,是像佛说,还是像魔说?”
仰山想也不想地回答:“都是魔说的!”
一个能把佛说成魔的人,他的悟境应该是一等一的,可以不被任何现象所迷惑,也不会走错路.
所以灵佑禅师赞许地说:“以后没有什么人能糊弄得了你了!”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失去一些东西,只有自性不合失去,而且也只有自性才会永远陪伴着我们。所以,我们不应该忘记自性的存在,更应该珍惜存在的自性。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富商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
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就是你们自己。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万事万物不改变不生灭的特性)。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你。”
求人不如求己,拜佛不如自己成佛。在你不断求爷爷告奶奶的时候,不知“自己”已经丢失了。南怀瑾先生提起佛祖说的话:每个人都能成佛。如果你信佛,就没有理由不相信佛祖的这句话。所以,请抬头挺胸,做回自己,因为只有你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
喜欢《南怀瑾的济世佛道》吗?喜欢华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