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交际口才:方圆有度,开拓人脉(11)
清末官员陈树屏以机智和快才出名,他善于用几句话化解纠纷。他在江夏任知县的时候,大臣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太好。
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二人。宾客里有人谈到江面宽窄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丢自己的面子。
陈树屏知道,他们这是借题发挥。他对两人很不满,但是又怕扫了众人的兴,于是灵机一动,拱拱手,言辞谦逊地说:“江面上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什么可争论的呢?”
张、谭二人本来是信口胡说,由于争辩又下不来台,听了陈树屏的圆场,自然无话可说。
众人一齐拍掌大笑,争论也就不了了之。
口才要点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候会被推到一个中立者的立场上,去调和别人的矛盾。这时候,要做到不偏不倚,同时照顾好双方的情绪,方能息事宁人。
175.劝架要一碗水端平
劝架要分清是非,客观公正,做到分析中肯、劝说适当。
在一般情况下,争吵中的双方由于情绪激动、怒气正盛,调解之人一不小心很容易引火上身。那么,该如何进行调解呢?
(1)弄清情况再开口。盲目劝架,很有可能会招惹到一方,引起当事人的反感,而迁怒于你:“你怎么回事,不了解情况,瞎说什么?”而弄清情况再讲话,效果就较好。要尽可能详尽地从正面、侧面摸清情况,力求把话讲到当事人的心坎上。
(2)言辞要真诚。在发生冲突的当事人面前,要尽量用温和的语言表示出自己欲帮助双方化解纠纷的诚意,表明自己是真心地不希望看到他们这样。语气要尽量柔和,不能指责任何一方,让双方冲突更厉害,或者将自己也变成冲突的一方。
(3)多用肯定的语气。在当面调解纠纷时,为了让双方能接受自己这个调解人的介入,就要让他们觉得你不是来帮助哪一方的,而是公正不阿的。这就需要在开始调解之前对双方的立场观点先加以附和与赞同,避免让其中的一方把自己放在对立面上,从而让他们消除戒心,把你当做自己人来看。如果双方都把调解人看做自己人,是值得信赖的公平、正义的代言人,那么双方就会愿意接受调解人的介入,听调解人的话。
(4)要分清主次。矛盾有主次方面,吵架的双方有主次之分,找出措辞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重点做工作,就比较容易平息纠纷。如果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效果肯定不佳。
口才要点
劝架要想成功,自始至终都要坚持一条原则,即一碗水端平,稍有偏颇便有可能引火上身。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就要客观公正,分清是非,批评合理,劝说适当,但绝不是无原则地“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
176.反击恶语要讲究策略
反击恶语不能意气用事,而要讲究策略,注意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得体、有力地反击恶语的方法。
(1)故作镇定,不要失态
遇到别人“揭短”,如果羞怯万分、自乱阵脚,以致失态,则不能机智地改变处境,反而显得有些“小气”。而保持泰然自若的风度,暂时把“揭短”抛置一边,寻找别的话题,或点起一支烟、端起一杯茶,转移别人的视线等,才是上策。
(2)言此意彼,借题发挥
当对方有意刁难你时,若你不愿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也不愿退让,不妨就借题发挥,用委婉含蓄之词让对方知道你并不是好惹的。这样做,既幽默风趣,又有很强的反击力。
一个乡下老汉骑驴进城,有一个调皮鬼冲着他喊道:“喂,要不要来块面包?”老汉很有礼貌地回答:“我已经吃过了,谢谢。”不料调皮鬼却说:“我没问你,我问的是驴啊。”老汉一听,朝驴的脸上打了两巴掌,骂道:“我问过你城里有没有朋友,你明明说没有,这会儿怎么来了个朋友叫你吃面包呢?”说完便扬长而去。
相信大家都能看得出,老汉表面上是在训斥毛驴,实际上是在嘲讽对方。
(3)大智若愚,故意曲解
当别人的话语让你陷入尴尬时,可以故意曲解,将对方的话理解为另一种意思。
一位政治家在演讲时,突然被一个闹事的人高声打断:“狗屎,垃圾!”很明显,这个人是故意在找茬。可政治家却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先生,请不要着急,你关心的问题我待会儿再做解释。”这个人听后,一下子就愣住了,不再说一句话。
在受到言语侮辱的情况下,政治家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通过故意曲解对方的意思,保持了自己的儒雅风度,不得不让人佩服。
口才要点
反击恶语不能意气用事,而要讲究策略。首先,我们必须强作镇定,失态只能让对方得逞。然后根据情境灵活地借题发挥,或者故意曲解,使对方搬起石头反而砸了自己的脚。
177.揣着明白装糊涂,让刁难者有劲使不上
凡事不一定都要说个明白,面对对方抛过来的问题,如果不想正面回应,就可以“装傻”,让刁难者的进攻仿佛打到了棉花上,有劲使不上。
文字狱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了极点,让世人感到极为恐怖。
有个叫诋慧的和尚,经常议论国家大事,且嬉笑怒骂,讽刺朝政。乾隆皇帝也早有耳闻,并一直想找个理由惩治他一下。有一次,乾隆微服私访来到了净慈寺。当他见到满院的青竹,就拾起一块毛竹片,指着篾青问诋慧:“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呀?”如果诋慧和尚回答成“篾青”,谐音“灭清”,则足以定他的罪。谁知诋慧灵机一动,回答:“这是竹皮。”乾隆一听,很不甘心,又把竹片翻过来,指着篾黄问:“老师父,这又是什么呢?”“篾黄”谐音“灭皇”,如果诋慧回答成“篾黄”,同样可以惩治他。但是,聪明的诋慧和尚仍没有中计,而巧妙地回答:“这个叫竹肉。”就这样,诋慧和尚逃过了一劫。
其实,诋慧和尚心中完全知晓对方是有意设下陷阱,等着他往里跳。但是,他偏偏不中计,假装不懂,让乾隆抓不住把柄。
生活中,当有人来者不善,而我们又不便挑明的时候,也可以像诋慧和尚一样,大智若愚。
口才要点
有句话叫难得糊涂,说的是做人没有必要太较真。其实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可以将其融会贯通,以对付他人的刁难。刁难者的心理是看到你越纠结,他就越开心,而如果你能“装傻”,他有劲使不上,估计只感觉百爪挠心,自个难受。
178.顾全当事人的面子,不要引起新的争端
在人际交往中,“面子”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即使你有理,如果不给别人面子,也会变成没理;而如果能充分照顾到别人的面子,就一定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新战士佟心在一次班务会发言时,无意中涉及了老兵小李的某些问题。小李误认为佟心是有意在班长面前让他出丑,便不留情面地数落了佟心一番,这让其他的战士都看不过去。事后有人对佟心说:“你怎么不顶他?”佟心笑了,说:“你们干吗为我抱不平,还不是觉得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不好看。那既然如此,我何必还要再反回去伤他的面子呢?”
但是,小李依然不依不饶,逢人便说佟心这人专巴结班长,爱表现自己。
对此,佟心也一笑了之,她说:“我帮班长干活是应该的,别人不帮大概是有原因的。再说,如果别人有事,我也不会光站着看热闹,时间长了他会了解我的。”
果然,小李对佟心的所言所行看在眼里,了解了她的人品,知道是自己不应该,主动向佟心赔了不是,而全班同志也都乐意和佟心共事,认为她是一个心胸开阔、识大体的人。
正所谓“有理不一定强争,有话不一定直说”,宽容大度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备的一种心态。有人听不得半句“重话”,动辄连珠炮似的反击,常因此挑起唇枪舌剑,使良好的关系破裂。一般来说,开玩笑的人若是得到严肃的回击,脸上常挂不住。所以,不能因为笑话失去一个朋友,甚至给人留下心胸狭窄的印象。
口才要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够顾全当事人的面子,有理不强争、有话不直说,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和素质。我们只有具备宽厚容忍的精神,“宰相肚里能撑船”,才能不但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也能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179.智言妙语,趣味盎然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让人尴尬的事,但是只要能巧说妙解,不但能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甚至能给生活增添某种乐趣。
一位绅士正在餐馆里进餐,忽然发现菜汤里有一只苍蝇。他扬手招来侍者,冷冷地讽刺道:“请问,这东西在我的汤里干吗?”
侍者弯下腰,仔细看了半天,回答道:“先生,它在仰泳!”
餐馆里的顾客被逗得捧腹大笑。
这位绅士的话本意是要责备侍者,怎么能让苍蝇出现在汤里。这本是一种令人难堪、紧张的气氛,但是聪明的侍者竟然真的弯下腰,仔细看了半天,然后郑重其事地回答了客人的提问,并幽默地表示苍蝇在游泳,不禁令人捧腹大笑。不仅摆脱了不愉快的气氛,而且还使人觉得趣味盎然。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在紧张的气氛中来点智言妙语,让生活更有趣。
有一对夫妻因小事争执不下,在家吵闹不休。正当妻子向丈夫河东狮吼时,有一位朋友来访,夫妻两人显得非常尴尬,马上停了口。但是,终究一时无法从窘境中摆脱。朋友见状,笑着说:“听你俩交流还挺热烈,我来得可真不是时候啊!”此话一出,妻子先红了脸,丈夫马上调侃道:“俗话说得好啊,打是亲,骂是爱,别看她刚才那么凶,其实正是表示对我的关心。”妻子马上红了脸,笑着给客人倒茶去了。
一句“打是亲,骂是爱”,让人觉得两人虽在争吵,却透露着甜蜜,不禁感觉到生活的乐趣其实就这么简单。
口才要点
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即使是尴尬的局面,只要我们心态平和、懂得享受快乐,一句机智的话,也有可能化尴尬于无形之中,同时增添无穷乐趣。
180.出现失误要及时补救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失误是自己造成的,为了减少对其他人造成困扰,应当及时补救。
失足了可以再站起来,失误了也要及时弥补。而会不会弥补,效果则大不一样。在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
(1)顺势退出法
1992年,某节目主持人在广州主持演出。在她走下舞台时,不慎摔倒在地。这时,观众都呆了,场面迅速冷下来,所有的人都等着看这位主持人如何收场。只见她镇定地爬起来,然后面向观众,说:“真是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啊。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是那么好下的。不过台上的节目非常精彩,不信,你们瞧……”
(2)先行铺垫法
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理发师被宰相请去修面。由于紧张,他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他惊恐万分,倘若宰相怪罪下来,可如何是好啊!
行走江湖多年的他急中生智,连忙停下手中的剃刀,故弄玄虚地望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他的五脏六腑琢磨透彻似的。宰相看到他的这副模样,困惑不解地问道:“你为什么盯着我的肚皮不放呢?”理发师连忙解释道:“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而我觉得大人的肚皮并不大啊,如何撑船呢?”一句话将宰相逗笑了,他对旁人道:“他这是说我的气量较大,对一些小事情从不计较。”
话毕,理发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道:“小人该死,刚才在为大人修面时,不小心将您的眉毛刮掉了!大人有大量,还请大人恕罪!”
宰相稍事沉思:该死的理发师,把我的眉毛刮掉了,今后我该如何见人呢?然而,鉴于自己已经承认了自己是个气量大的人,宰相温和且豁达地说道:“不碍大事,将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就是了……”至此,理发师转危为安!
(3)就地取材法
在一次热闹隆重的婚礼上,正当新郎新娘高高兴兴地向各位来宾敬酒时,一只精致的茶杯不小心被一位客人碰落在地,摔得粉碎。此时,全场突然静了下来,喜庆的场面被这个小小的意外弄得极为紧张,碰掉杯子的人成为众目睽睽的对象。
这种困境如不及时解除,欢乐的婚礼必定会蒙上一层不快的阴影,也许还会在一对新人心中留下不祥的预兆。还好碰掉杯子的人思维敏捷,快言快语。只见他出人意料地又摔了一只茶杯,大家正惊奇之中,这人当众说道:“一‘碎’加一‘碎’,这叫岁岁平安!”引得众人哄堂大笑,都忙附和道:“是啊,好事,好事啊!”这大吉大利的语言,解除了困窘局面,婚礼的气氛重新又热烈起来了。
口才要点
只要能及时补救,失误并不可怕。补救时,既可以迅速转移话题,就势退出,又可以先行铺垫,待对方说出有利于自己的话后再将事情和盘托出,还可以就地取材,赋予事物新的含义。
181.巧比妙喻,形式新颖
在论辩中,要注意在观点与语言上都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同时在内容上也要新鲜有趣、生动活泼。一旦新奇的形式和论说的主旨相结合,自会妙言趣道、以喻明理,收到较好的效果。
比喻,就是根据两类对象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而推出它们可能有其他相同或相似属性的逻辑方法。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但它是根据事物的某种相同点,用已知的事物说明未知的事物,能起到启发联想和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种技巧,比喻在辩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齐朝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特别喜欢听和尚讲述佛经。一次,萧子良像往常一样举行宴会,在座的有达官显贵、名人学者和精通佛法的和尚。刚吃完饭,萧子良便请和尚讲述某些观点。和尚认为,人能思想、会说话,就是因为有灵魂附在身上,而人的灵魂永远不死,即使躯体消灭了,灵魂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附到别的东西上了。
萧子良一边听,一边左顾右盼。忽然,他的目光停在一个人身上,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因为此人一副嘲讽的神色。萧子良忍不住大声问道:“范缜,你觉得法师讲得不对吗?”
范缜微微一笑,说:“我不懂他们讲的,我只知道人的精神和形体分不开,有了形体才有精神。人死了,身子都烂了,精神也就没有了,哪还会有什么来生呢?”萧子良十分生气:“你不要信口胡说,如果没有因果报应,这世上为什么有人富贵,有人贫贱,有人享福,有人受苦呢?”
范缜听了,从容不迫地指着庭院内的花草树木,说:“人生就像树上的花,有的被风吹到屋里,有的落到漂亮的坐垫上,有的却飘过篱笆,落到粪堆里。难道说花也有行善作恶之分吗?其实这完全是自然的事。殿下您生在皇族,享尽富贵,就好比飞进了屋内的花。像我一生不幸,就如同落在粪坑中的花一样。您富贵,我贫贱,只不过是遭遇不同,怎么能说是因果报应呢?”
范缜的一番喻证批驳,把萧子良驳得哑口无言,别人更是不能作声。
用比喻的方式讽刺对方,可使讽刺更加有力,让问题更加尖锐,对手自然措手不及。此辩术妙在寓讽刺于比喻之中,珠联璧合,并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最重要的是讽刺对方时,借用一个比喻,不但能确证自己的命题,还能增加对方反驳的难度。因为对手除须反驳你的论题外,还得设法反驳你的比喻。
口才要点
喜欢《每天一堂口才课》吗?喜欢文嘉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