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乡土文学 > 美好的仗 > 第24章

第24章

小说: 美好的仗      作者:李红雨

赵闯深得其意,便灵机一动,决定联合哥们弟兄。县衙戒备森严,赵闯等人接近不得,又把主意打在赤手空拳的天主教身上。赵闯以为,既然官怕洋人,杀了讨厌的传教士,让县令难堪甚至被解职,就是最有力的报复,可谓一石数鸟。于是,一个月黑之夜,十几人摸进张家庄天主堂,将两名德国传教士杀死,洗劫财物后逃之夭夭。

消息传到德国,掀起轩然大波。德国媒体纷纷谴责清政府保护传教不力,未能履行协议。皇帝威廉二世怒发冲冠,决定实施武力报复,让清政府为失职付出代价。山东巡抚余顽见势不妙,急忙抓了赵闯等人,但德国人早已失去耐心。事发两周后,德国军舰兵不血刃,占领胶州湾,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条约规定,罢免山东巡抚余顽官职,永不续用;清政府赔偿教会银两,修建被摧毁的教堂;德国租借胶州湾99年为海军军港;德国拥有胶济铁路铺设权,和铁路沿线左右15公里范围内的矿山开发权云云。

德国强租胶州湾令朝野痛心疾首,一片哀鸣。光绪皇帝禁食一天,以铭耻辱。不久,康有为在上海发起保国会并上书光绪,再次呼吁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各地学子也纷纷上书,强烈呼吁变法自强。面对雪片般的奏折,慈禧太后对康有为、梁启超的弹压有所减轻,保国会的各种活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湖广总督张鸿坤奏请光绪,聘用外国友好人士作为顾问,制定强国之策。而理查德,便是被张鸿坤推荐的友好人士之一。

对理查德,光绪早有耳闻。几年前,理查德的妻子珍妮联合中国女基督教徒为慈禧祝贺六十岁大寿,送给慈禧一本包装精美的《新约圣经》作为礼物,光绪立即让太监出宫,在广学会的报刊销售点上买来整套《圣经》研究。读旧约,他觉得很多内容很荒谬,比如神造论,无论如何不能说服他;但读新约的感觉完全不同。虽然里面很多历史掌故,他看不太懂,可一些做人的道理却让他为之感动。他原以为圣经全是歪理邪说,读了才知并非如此。

他印象最深的是《彼得前书》中的一段话:“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总要做神的仆人。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如果照朝中大臣们说的,基督教大逆不道,教人谋反,怎么会有这番话呢?足见大臣们根本没细看过,不过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罢了。

虽然他深居大内,但对此起彼伏的教案早已习以为常,亲政以来,每年都有数十起教案发生,几乎每次都以赔钱道歉了结。换言之,中国人的过错居多。他理解中国人不接受基督教的原因,但却无法理解洋鬼子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他们图什么?若不是居心叵测,怀着不可告人的颠覆之心,他们怎么会乐此不疲?看来,他们的善行义举只是幌子,真实目的是亡人国灭人种。如此险恶,真该天诛地灭。但是,自从读了《圣经》,尤其是《新约》,他才了解一点洋鬼子的动机,不单是为利而来。很明显,如果说今天的传教士是打前站的,是为谋利而来;可过去时代的传教士们为了什么?传教的历史一千多年了,而洋人凭坚船利炮取利不过数十年光景,把历代传教士当作颠覆江山社稷和牟利的急先锋,未免牵强。

读完《圣经》,他接着读广学会的启蒙刊物,诸如《救世教益》、《中西四大政》、《列国变通兴盛记》、《泰西新史揽要》之类,顿觉眼界大开。这时,他才发现,金发碧眼的洋人的确跟黄皮肤的天朝人不同,他们的文化如同大洋的波涛,具有强烈的冲击性,要么被它冲得粉身碎骨,要么像他们一样,造一条坚固的大船,逆流而上,在狂涛骇浪中拼搏。康有为成立强学会后,他又通读了这位进士的《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彼得大帝变政记》,点燃了他内心深处强国富民的强烈冲动。他让张鸿坤暗中资助康有为,开设时政讲堂,为变法营造氛围,可惜被朝中守旧大臣打压。他曾想给予康有为临朝议事的权力,却被刚毅以品级不够而阻挠。

胶州湾事件的爆发,让他再次蒙受屈辱,一国之君,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变法图强,实在是窝囊之至。他再也无法忍受死气沉沉、一成不变的旧体制、旧生活。他要打碎积贫积弱、苟延残喘、屈辱求存的腐朽王朝,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奋发有为、富裕强盛的全新帝国!可是,面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阻挠,他感到软弱无力,唯有借助外人势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就这样,他催促张鸿坤尽快将理查德宣召进京,为他出谋划策,营造声势。

1898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理查德迈进宏伟的紫禁城,会见大清国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在太监的引领下,他走进养心殿东暖阁,光绪已经正襟危坐,用谨慎的目光打量着他。理查德向年轻的皇帝鞠了一躬,光绪点点头,抬手示意他坐到侧对面的太师椅上。待理查德落座,光绪轻声道,“请用茶,理先生。”

理查德微微一笑,“谢谢皇上。”“Yourewelcome”光绪笑道,“Bemyguest”理查德眼睛一亮,一脸惊讶道,“YouspeakEnglishverywell”光绪笑了,“哪里,只会一点点,刚开始学。倒是您的汉语讲得很好。”“谢谢您的夸奖,”理查德笑道,“我的母语差不多忘光了。”两人轻声笑了,原本略显紧张的气氛变得随和起来。光绪指了指身边的一个老人,道,“直隶总督翁同龢,我的老师。”理查德向翁同龢微施一躬,翁同龢拱手还礼。“理先生是哪年到的中国?”光绪问。理查德眨眨眼睛,“1870年,快三十年了。”“那时候我还没出生,”光绪笑道,“您可能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哪里,”理查德道,“您过奖了。”“您不想家吗?”光绪问。理查德想了想,耸耸肩道,“您是指我出生的那个家吗?我当然会想。不过,我倒是觉得,中国才是我的家。”光绪的手轻轻地抖了一下,微微颔首。“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光绪望着窗外,陷入回忆,“您曾经在山东赈灾,救活了不少中国百姓。”理查德笑笑,“这些都过去了,不值一提。”光绪神情突然严肃起来,一字一句道,“作为大清国的国君,我在此向您表示感谢。”理查德微微欠身,道,“谢谢皇上的鼓励,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光绪喝了口茶,做出请理查德用茶的手势,理查德也呷了一口。“我有一个问题,理先生,”光绪道,“希望您不要介意。”“皇上请讲,我会尽力回答。”光绪用毛巾擦了擦手,沉吟片刻,轻声道,“您为什么要来中国?为什么要为中国的老百姓免费看病?为什么帮助他们赈济灾荒?您有自己的祖国,那里同样需要您。”理查德笑了笑,“皇上,您真想知道答案吗?”“当然。”光绪道。“您一定读过圣经吧?”理查德问。光绪点点头。“理由都在福音书里。”理查德道。“一个不错的理由。”光绪道。

“也是最重要的理由。”理查德道。光绪微微一笑,“你们的确做了很多善事,可是,如果有人说你们来这是觊觎我们的江山社稷,您怎么说?”

“谢谢,这个问题非常好,”理查德擦了擦手,道,“英国人有自己的祖国,他们并不想统治任何其他民族的人民,他们想做的只是与独立自主的民族正常交往,共同创造人类文明,享受文明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喜欢《美好的仗》吗?喜欢李红雨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