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毛泽东读书治国 > 第9章 “我们的目的(8)

第9章 “我们的目的(8)

小说: 毛泽东读书治国      作者:徐文钦

在湖南一师期间,受杨昌济的影响,毛泽东还细读了《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讲堂录》里抄写了好多曾国藩的话,如:“涤生(“涤生”是曾国藩的号——引注)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看来,他很赞成扎实、厚重的人生风格。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曾国藩还是个既“传教”又很能“办事”的人物。稍后,他在一封信中同时提到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几个近代风云人物,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由于杨昌济毕业于岳麓书院,加之岳麓书院人才倍出,毛泽东利用假期两次入岳麓书院寄读。1916年,在岳麓书院办学的一位校长,把“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写成硕大的横匾挂在讲堂正门,这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十多年后,毛泽东大提“实事求是”作风,并把这四个字写下来挂在了延安中央党校的大门口。

湖南一师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有一条规定:“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受这一思想影响,毛泽东本着寻找救国救民、解决实际问题的出发点研究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清代唯物主义思想家顾炎武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王夫之“行先知后”的学说,颜元的“心中思想,口中讨论,尽有千万义,不如身行一理之事”的观点,都影响着毛泽东。他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还特别说到顾炎武,推崇他“经世要务……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

通过研究学习,毛泽东进一步强化了对解决社会实际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关注时事

毛泽东关注时事,阅读时事报刊,评点时政。在湖南一师期间,他总共花了一百六十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和买书上面。他每天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毛泽东在中南海的笔、砚和台历。

1915年1月,袁世凯政府向日本表示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消息传出,举国愤慨。一师学生将几篇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编印成册,题名《明耻篇》。毛泽东读罢,在封面上写下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1916年,国内报刊传出日本大隈重信(大隈重信是制造《二十一条》的罪魁,许多人希望他下台后日本的对华政策会有所改善。)内阁将要改组的消息。毛泽东却在7月25日给萧子升的信中说:“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而且断言: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砺以待日本”。后来,时局的发展不幸被这位24岁的青年学生言中。

毛泽东在一师的学习生活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16年正好是一个转折。这之前,他更多地关注传统典籍。这之后,他把重点放在哲学、伦理学上,社会实践也更加广阔和丰富了。

毛泽东从来把读“无字之书”看得比读“有字之书”更重要。1917年暑假,他和萧子升在湖南游学,后在湖南第一师范创办工人夜校,1918年创办新民学会,1919年尝试半工半读的“新村”实验。

1917年暑期,毛泽东邀请当时已从湖南一师毕业、在长沙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湖南俗话称为“打秋风”,指穷知识分子靠作点诗,写几个字,送给乡里的土财东,换几个钱糊口,如同乞丐。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1918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关于青年毛泽东的游学经历,我们后文将有详细交待。

毛泽东十分重视课外生活,社会活动日益扩大。1917年10月学友会改选时,他担任总务,还兼教育研究部部长,从前这两个职务都是由教员担任的。学友会会长由学监方维夏代理,毛泽东实际上主持工作。学友会开展了许多课余活动,如成绩展览会、讲演会、辩论会、运动会等。

智退北洋军

在湖南一师,毛泽东有个外号叫“毛奇”。毛奇(molkt)是普鲁士一个很有学问的将领。这个外号缘于毛泽东常对同学们讲,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1917年6月,湖南一师就德、智、体三个方面近二十个项目开展了一次人物评选活动。全校有四百多名学生参评,当选者三十四人,毛泽东得票最高。在德、智、体三个方面都有项目得票者,只有他一人。而“胆识”一项,则为他所独有,评语是“冒险进取,警备非常”。毛泽东的胆识,在几个月后,就显露出来,他使长沙和湖南一师避免一场兵灾,受到当时人们的众口称赞。

那是1917年11月,当时正处于护法战争期间,北洋军队从湖南衡宝一线沿铁路线向北一路溃退。长沙将面临一场洗劫。湖南一师位于长沙南郊,靠近粤汉铁路,是溃军必经之地,随时可能遭受劫掠。学校当局准备将师生疏散到城东暂避。担任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提出,可以让正在受军事训练的学生自愿军负责守卫。校方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一些零散溃兵途经校门口,都不敢轻易闯入。18日,有一支三千多人的溃军因为不知长沙的虚实,在一师以南的猴子石一带徘徊。毛泽东把几百个学生自愿军分成三队,拿着木枪,分布到猴子石附近几个山头上。同时,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联络,由他们鸣枪呐喊,学生自愿军大放鞭炮。在这种突然袭击下,本来就张皇失措的溃兵不敢抵抗。毛泽东亲自出面交涉,三千多人的部队被几百人的学生给缴了械。使长沙和湖南一师免去了一场兵灾。这是毛泽东经世致用思想的又一次成功的实践。

胡适和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

青年毛泽东曾深受胡适的影响,而影响胡适的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和胡适、搞乡村教育的梁漱溟、陶行知一样,毛泽东也深受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思想的影响。

关于胡适和杜威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我们后文有专题探讨,这里不再赘言。

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以后,毛泽东等人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同时着手组建湖南地方党组织,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泽东率军开进井冈山,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他和王明的斗争,都不是关于主义,而是关于问题的斗争。他领导秋收起义,实践枪杆子里出政权。

后来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践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经过30年代的失败,共产党到延安后,毛泽东提倡改进学风,要杜绝学术空论,要讲实事求是。延安整风后,共产党的学风转向调查研究和讲究实事求是,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从30年代的失败渐入胜利佳境。

可以说,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每当革命遇到挫折,每当国家建设走了弯路,我们都是犯了未能实事求是的错误。正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并使中国日益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

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靠故弄玄虚,不能靠应试教育,不能靠出国镀金、不加鉴别消化地大量引进西方文化,更不能靠耸肩、说洋话唬人;中国的问题需要中国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我们不能老是寄希望于别人。立足实际问题,立足自身,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研究、学习,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谈到的关于湖湘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影响、胡适杜威对毛泽东的影响、毛泽东早年的游学经历、他创办新民学会等话题,我们另文详细探讨。

喜欢《毛泽东读书治国》吗?喜欢徐文钦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