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论语禅 > 第41章 子罕 (4)

第41章 子罕 (4)

小说: 论语禅      作者:曾琦云,倪新兵

古棣《论语译说》说要卖个好价钱,也未尝不可,但这个好价钱就是充分发挥这块宝的作用,以宝来换取天下的大治,并非以此宝去换取荣华富贵。孔子连说两个“卖”,说明他救世心情的迫切,并非是他做官思想的迫切。可是在那动乱的年代又哪里有识货的人呢?又到哪里去找知音呢?所有子贡与孔子的对话也只能是一时的一种心情的放松,幽默仍旧是幽默,而不是现实,在现实中是没有人能够识宝的。

禅宗的明心见性,其根本目的是要识得自家宝藏。与其说孔子要卖自己宝贝,从参禅来说不如说孔子是要有悟性的人看到自家宝藏,我孔子有,你也有,当你看到了自家宝藏时,你还会来买我的宝贝吗?

唐代高僧大珠慧海禅师,外出云游参禅,初次参马祖道一。

马祖问他:“从什么地方来?”

他回答说:“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又问:“来这里想做什么呢?”

他回答说:“来求佛法。”

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没有,求什么佛法?你不顾自家的宝藏,抛家散走有何意义?!”

他问:“什么是慧海的宝藏呢?”

马祖回答他说:“现在问我者,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缺,使用自在,何需外求?”

慧海听后便开悟,遂拜马祖为师,并侍奉师傅六年,撰写了《顿悟入道要门论》一书。

论语禅:

人人心中皆有明珠一颗。

平凡中见不平凡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丧事不敢不尽力,不被酒所困,此外我还有什么本事呢?”

“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办理丧事尽力而为,是为不违礼;喝酒不喝醉,是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这都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是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所以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孔子说我就是这样,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就是能够做到这一些而已,此外我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了。这是我们对这一段话的分析和理解。所以“何有于我哉”,我们就翻译为“此外我还有什么本事呢”。

“何有于我哉”是什么意思?过去对“何有于我哉”有不同的理解,刘宝楠说:“何有,皆为不难之事。”前边“何有”很多地方都译为“还有什么困难呢”,但一般都是单独出现的,《述而》出现“何有于我哉”与此章相同。若把此句译为“还有什么困难呢”,就不符合孔子说话的语气,孔子一贯是谦虚的,如果说成没有什么困难,哪还有一点谦虚的语气?所以这样去理解和翻译显然是错误的。

这些道德规范,虽然很普遍,大家都知道,可大家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呢?所以孔子说自己努力去做这些,正显现他的平凡中的不平凡。

“不为酒困”就是不喝醉酒的意思,因为喝醉了酒就会使人陷于困境之中,做出很多危险的事情。酒的本身没有罪,但是喝醉了酒就会犯罪。喝酒是当时应酬的一种礼节,所以孔子待人接物时,也不可能不喝酒。儒家是入世的思想,孔子不能不喝酒,孔子喝酒从来没有醉过,一方面说明他酒量大,一方面说明他有自己的节制。

佛教五戒里面有不饮酒戒,其戒说:“酒能致醉,令人神志昏迷,故一切酒不得故饮。若有重病非酒莫疗者,白众或白师后方许饮服。自既不饮,亦不得教人饮。制酒、酤酒,尤非所应。此近事五戒,前四是性罪,不饮酒属遮罪。”这是说酒虽然没有罪,但饮酒会犯罪,只有在以酒治病的时候,才可以饮酒。

论语禅:

在平凡的生活中干不平凡的事业。

水的哲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站在河边,说:“同学们看啊,这消逝的时间就象这昼夜不停的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土地,虽然还刚刚倒下一筐土,但仍旧继续不停地进行下去,那也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逝者如斯夫”还可以做多种哲学上的思考。我现在把这句话译为:“同学们看啊,这消逝的时间就像这昼夜不停的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告诫大家要珍惜时间,人生短暂,不要虚度。正像禅语所说把握当下。

从宏观上来说,人生只有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的已经过去,不管是成功和失败也都成为历史,沉迷于成功之中,为一时成功所陶醉,那他永远就不能取得新的成功。另一方面,总是为失败而懊恼,那么他就永远没有前进的信心。同时,未来还没有到,若是整天憧憬未来,不去努力实干,那也是等于画饼充饥,前途都是一场空。所以人不要总是想着过去,也不要总是想着未来,只有牢牢抓住现在的一分一秒,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也才能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就禅宗所说“把握当下”,也就是佛祖经常劝进弟子要精进的意义。当下一念最重要,把握了当下就是慎独。

佛说人身难得,因为只有人能修道,天人生活太舒服不想修道,地狱众生太痛苦无法修道,人道不苦也不乐才正好修道。所以佛门有句话:“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这也告诫人们珍惜时光,佛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抓住这个人身修道,今后想要得到也不可能了。所以,大乘佛教六度里面有“精进”,精进就是勤奋努力的意思。佛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鱼少水,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第二,“逝者如斯夫”还可以做一种哲学思考,这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但水的本性是不变的。虽然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今天的水不是昨天的水,但是构成“我”和“水”的元素没有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就是说以前的河与今天的河不是同一条河流了,因为表面没有变,实际上变了,水变了,水里的一切也变了,水的自身也在变。正好像人坐在车上,看不见火车在动,却看见外面的一切景物都在动,实际上景物没有动,而是火车在动。

对于世界是运动的这个看法,孔子告诉我们逝者如斯夫,除了启示我们要看到变化和发展外,还要看到不变的东西,那就是“道”的本源。要回到“道”的本源,就要制止向外攀缘的心。

禅宗有一个典故说,大家看到旗帜在被风吹动,旗帜在古时候叫做幡,于是有人说是“幡动”,即是说是旗帜自己在动;有人说“风动”,即是说风在吹着它动。六祖慧能说:“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仁者心动。”从这个禅宗公案来看“逝者如斯夫”,不是水动,也不是河动,而是看水的人心动;若心不动,则水亦不动。

第三个含义,孔子从来都是以积极入世的精神来对待现实生活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这句话还可以这样理解:孔子站在河边告诉学生们:“注意啊!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面去,向前面去!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面去。”人生也应该是这样,不断地向前推进。这句话的意义与《易经》干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有相同之处。《周易》就是文王的思想,是孔子所效法的。文王解释宇宙是处于不断运转之中,静止都是相对的。“天行健”就是宇宙永远强健地运行,“君子自强不息”是教我们效法宇宙的精神。即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要效法水的精神,不断前进。《大学》引用汤之盘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是这个道理。

如何自强呢?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土地,虽然还刚刚倒下一筐土,但仍旧继续不停地进行下去,那也是我自己要前进的。”这里他所强调的,是指一切的作为,其成功或失败,都在于一个人自己,不要推之于外来的因素。外来因素之所以形成,也是自己本身的关系。强调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论语禅:

心不动,水亦不动。

戒色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好德如好色那样的人。”

史记说:“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之。”孔子以此为耻辱,故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卫灵公被南子所迷惑,所以女人比圣人重要,一同出去,孔子就只能坐次乘了。

孔子曾经说:“如果卫国没有祝鮀这样的口才,只有宋朝这样的美色,它就难以避免今天的乱世了。”(《论语?雍也》)孔子认为美色比口才(谄媚)危害更大,假如卫国没有祝鮀的口才,仅仅有宋朝的美色,那么它就会很快亡国了。卫国能够幸存下来,在于卫灵公还没有把全部精力用在好色上,他还有祝鮀这样有口才的大臣,还有仲叔圉这样的外交官,还有王孙贾这样的统帅。如果他把全部精力沉迷于美色,那么他就会马上亡国灭种。可见,孔子把戒色放位首位,国君好色就会亡国,个人好色就会亡身。

自古以来,有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说法。到了国君这个地位的人,有很多“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褒姒是周幽王宠妃。性不喜笑,幽王为求得她一笑,在烽火台上举烽火以召诸侯,诸侯急至,并无敌情,褒姒见他们受骗而大笑。后来等到真的有敌情了,再举烽火,再也无人相信了。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最后因女人而被杀,真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再说唐玄宗得了杨贵妃后,从此君王不早朝,朝朝暮暮不相分离,竟有亡国的结果。

“色”若以佛家思想来说,是一个物质的哲学范畴,它不仅仅是指女色的意思。一切外在的物欲,按照佛家的色空思想都是应该克服的,这个要求也就太严格了,不适合解释孔子这里所说的“色”,孔子所说的“色”还是具体指女色,实际上在一切外在的物欲之中,也以女色为最利害。《朱熹集注》:“好好色,恶恶臭,诚也。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然民鲜能之。”所以孔子就提到人们难以克服女色的诱惑。在佛教那里,认为色淫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佛陀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做难陀,他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妻子叫做孙陀利,所以又叫做孙陀利难陀。难陀虽为佛之宠弟,但他未出家之前,迷于色爱,与娇妻相伴,终日不离。佛陀为度难陀,去其家乞食,饭钵交与难陀即跑向尼拘陀森林,难陀送出供养食物即追赶,至林中,佛即请舍利弗为难陀剃度出家,难陀大惊失色,但佛陀威严,不敢拒绝。难陀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出了家,心中却挂念爱妻。有一天散步,佛对难陀说∶“你说你的妻子美如天仙,我就让你看看天仙的样子吧!”随即以神力使难陀升上天宫,顿见仙女美丽非凡,非其妻可比。难陀问∶“你们这里的天子是谁?”仙女答∶“人间有位难陀,因随佛出家修道,以其功德死后将升于我们天宫,我们都是他的妃子。”难陀听后非常高兴,回人间后,立志修行,求生天上。佛知难陀仍为贪爱所迷,又以神力带他去地狱,场景恐怖,惨不忍睹,其中有一口油锅还空着,阿难问狱卒∶“谁来受刑?”答∶“人间有位难陀,随佛出家,修行生天,在天沉迷声色,天福享尽后,即入地狱,受此油锅煎熬。”难陀听后魂飞魄散,从此安心随佛修道,寻找解脱轮回之道。

论语禅:

色心不除,尘不可出。

颜回的精进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喜欢《论语禅》吗?喜欢曾琦云,倪新兵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