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刘邦是怎样炼成的 > 第31章 楚汉相争 (4)

第31章 楚汉相争 (4)

小说: 刘邦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乌角道人

丑丫头黄月英的老爹(也即诸葛亮的岳父)叫黄承彦,是当地旺族,黄承彦老妻姓蔡(即诸葛亮的岳母),也是一家旺族大户蔡氏的女儿,蔡氏的另一个女儿恰好嫁给了当地最高行政长官、汉帝国皇室成员、荆州牧——刘表。顺便说一下,在《三国演义》中,把刘备赶得要跳江,最后在赤壁大战中被周瑜用反间计阴死的那位蔡瑁,正是黄月英的亲舅舅。

现在清楚了吧,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和黄月英结婚后,诸葛亮实际上要称呼刘表为叔父,自此,农民诸葛亮顺利地打入了上层社会。

之后,极富心机的诸葛亮同学不断造势,拜访名师,结交名士,在上层社会的沙龙论坛上高谈阔论,雄辩滔滔,唱一种叫《梁父吟》的奇异古典歌曲,自我标榜,说自己的能力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战国时期军事家乐毅不相上下。

一时,诸葛亮是有志青年、有为青年的传闻不胫而走。上层社会甚至有诸葛亮是“卧龙”,得之可安天下的舆论。

后来的故事就不用多说了,他让比他年长二十岁已经四十七岁的刘备足足上门请了三次才光荣出山。自此出人头地,走上辉煌的人生之路。

好了,关于人才的话题暂时讨论到这里,希望能对诸位的成才之路有所裨益。不过需要再次提示强调的是,无论如何设计出位的手段和方式,唯有真才实学才是王道。

我以为,在历史上,战国时期的赵括、三国时期的马谡基本可称人才,他们和北宋的骗子郭京之流是有本质区别的。然而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判断和决策出现巨大失误,最终结局悲惨,令人唏嘘。

人才也是人,是人就难免迷失,会犯错误,即使在他专长的领域。然而,正因为人才们的位置重要,影响巨大,其所犯的错误可能会更难以挽回,不可原谅。此一节,在下面的故事中将会有所注解。

人才之路,不容易!

昏招

韩信没看走眼。李左车的确是人才,他向李左车请教下一步的方略。

李左车不仅是人才,而且很识时务。

看着韩信如此谦虚,李左车也颇客气。说我不过是您的战俘,哪有资格和您探讨大事。

韩信继续给对方戴高帽。说你之所以成为俘虏,那是因为你的领导不行,没有听你的计策,倘若采用了你的谋略,没准现在的战俘是我。

这话让很多后人发出感叹,韩信小子确实是运气太好:不是本身强大,而是对手太愚蠢。

其实不然。宋代学者洪迈认为,这不过是韩信场面上的客气话,是为了寻求和李左车作进一步的沟通。(《容斋随笔?韩信周瑜》:[韩信]盖谦以求言之词也。)

洪迈继续判断,以韩信的段位,即使陈余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韩信也一定会有其它对应奇策破赵(必有他奇策矣)。

毕竟,成功不能寄望于运气;毕竟,历史不能假设。

既然双方都摆低自己的位置,呈现高姿态,会谈的气氛更加融洽。

李左车向韩信贡献了他对战局的分析和建议。

李左车指出,韩信的大军看上去固然很强大,实际已是疲惫之师,如果继续向北攻击燕国,向东攻击齐国,必将陷入僵持,前景堪忧。

他的建议是,韩信暂时按兵不动,安抚百姓,然后派出使节威吓、说降燕国。有之前灭魏、灭代、灭赵的辉煌战绩,燕国必然会不战而降,于是,齐国孤掌难鸣,天下将在指掌之间(则天下事皆可图也)。

李左车的名言是,实力做后盾的威吓,是最管用的(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

大棒是军事,胡萝卜是外交,两相交替使用,是高水平的政治。

现在,是抛出胡萝卜的时候了。

韩信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

一切如同李左车的分析,燕国望风而降。

现在,项羽终于感受到北部韩信军团的巨大压力了,他陷入两线作战的痛苦境地。

一方面,他分出部队,北渡黄河攻击赵国的韩信、张耳兵团。

一方面,他继续亲率主力,向西攻击刘季构建的荥(荥阳)成(成皋)防线。

在赵国,韩信对项羽的进攻应付自如,不光能应付,还能从赵国战场征集、锻炼部队,送往荥阳。

在荥阳,刘季对项羽的进攻深感吃力,他感到压力巨大。

急则思变,刘季召开智囊团会议,寻求应对方案。

会上发言最踊跃的是郦食其。这酒鬼老汉建议,将刘季的国土大肆分封给原来被秦帝国灭掉的六国的后人,这样,他们就会对刘季感恩戴德,全天下人也必将敬佩汉王的道义。如此,刘季就是真正的霸主,项羽一定屈服。

这主意听起来似乎不错,刘季决定采纳,他雷厉风行,马上刻制印章,并有劳郦食其先生带着印章去分封六国后裔。

好在张良出差回来了。

张良到底有何公务出差,不详。知道的是,他回来得恰到好处。

刚制订了打击楚国的方案,刘季显然很得意、很开心,看见张良回来了,刘季决定显摆一下,并把这开心和张良分享。

当时刘季正在吃饭,大家边吃边聊。

听完刘季的显摆,张良很吃惊,心想:这么馊的点子是谁出的?照这么搞法,你就完蛋了。(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

看着刘季还有心情吃饭,张良把刘季的筷子夺了下来:别吃了,借用你的筷子,我给你分析一下形势。(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根据史书的叙述,张良长篇大论、唧唧歪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不可为的道理共计八条。

其实没必要搞这么复杂,我总结归纳后以为,只有一点就够了:

试问,大家玩命跟着你刘季干为啥?现在你把自己一刀一枪,兄弟们流血流汗抢到手的地盘领土都分给不相干的六国后裔,以后谁还为你卖命?

另外,你刘季又怎么能保证土地分封后还能控制住六国后裔?怎么能保证人家和你联合起来打项羽而不是和项羽联合起来对付你?

刘季听傻了,连吃到嘴里的肉都忘记嚼了。

片刻,刘季醒悟,他一口吐掉吃到嘴里的菜(吐哺),跳着脚骂:这个酸货差点害死老子了(竖儒几败而公事)!

马上下令,把刻制的印章销毁。

可见,人才也有犯迷糊的时候。好在,还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另一个人才。

反间计

张良老师已经切中要害地指出了郦食其的点子很馊,十足昏招。

刘季果断否决。然而问题依旧摆在那里,如何打击项羽?

张良好像也提不出什么高见。

那么继续开会讨论。

这次会上,郦食其不发言了。

有两句顺口溜: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郦老汉现在很受打击。

综合来看,郦食其能力是有的,苦劳是有的,功劳也是有的,然而在考虑问题上总有些不够周全,他容易头脑发热。

头脑发热是感冒的症状,倘若不幸染上H1N1型感冒,也是会搞出人命的。

后来,郦食其在关键的时刻头脑再次发热,最终搞丢了老命。这是后话,将来细表。

使这次会议不致冷场的,是刘季的另一位智囊——帅哥陈平。

陈平的思路源于对郦食其思路的逆向思维:既然暂时没法从外部打击敌人,那么就从内部分而化之。

陈平到底是在项羽手下混过的,对项羽的性格和其骨干班底非常熟悉。

他认为,项羽生性多疑好杀,而麾下真正打得赢、不变色的铁杆部属,不过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寥寥数人。陈平拍胸脯表态,有办法让项羽对他们产生怀疑并行诛杀。

陈平预言,只要他们内部乱起来,我们再从外部发动攻击,楚国就一定完蛋(破楚必矣)。

当然,这项工作也是要成本的。陈平狮子大开口,向刘季申请活动经费黄金四万斤,这是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巨大数字。

刘季一点都没含糊,他当即同意,并响亮拍板,陈平全权掌握经费的使用,不用报账,绝不审计。(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刘季绝对信任陈平,他知道陈平会把每一厘钱用在该花的地方。

刘季同样信任萧何,他知道萧何总有办法提供他需要的一切后勤物资。

陈平的办法说穿了其实简单,他花重金在西楚阵营收买间谍。

按陈平安排,拿到高薪出场费的间谍们粉墨登场,他们大造舆论、散布谣言。内容无非钟离昧之流认为功劳和奖励不能对等,于是决定和刘季合作,共同干掉项羽,瓜分楚国云云。

据司马光说,陈平此帖烂药,药效明显,自此,项羽不再信任钟离昧、龙且等等。

我以为,司马光太给陈平面子了。从后来钟离昧及龙且等人事业发展和实际表现来看,他们不仅没被项羽诛杀,反而过得很滋润,依然手握重兵,依然独当一面,依然不屈不挠地给刘季集团制造困扰和麻烦。

在我看来,刘季的钱,基本上是被陈平打了水漂。

好在陈平非常执著,他围绕分化项羽阵营这一中心工作继续花样翻新,不放过任何机会。

机会突然降临。

随着项羽对荥阳形成合围,刘季感到坚持不住了,于是在城头上打出白旗,表示认输,发出和谈邀请。刘季开出的条件是带队撤离荥阳。自此,以荥阳为界,荥阳以东是你的,荥阳以西是我的。

在范增看来,刘季小子异想天开,他根本不具备谈判的资格。

荥阳以东是我的,荥阳以西也是我的,你的人头还是我的。

他建议项羽,不用在刘季身上浪费时间和口舌,一个冲锋,彻底解决问题。

范增已经够老了,他像所有的老人一样,理智而现实。

他显然不能理解项羽的快乐和激情。项羽现在成功在握,他是猫,刘季是掌中之鼠,项羽要一点一点地品味成功。

项羽派出使者,谈谈吧!谅刘季玩不出花样。

项羽错了,刘季和陈平真的在这事上玩出了新花样。

谈自然是谈不拢的,按照国际惯例,饭还是要吃。

这饭局,陈平做过精心安排。

菜肴中竟然上了全牛(太牢),这是最高规格的接待。

项羽使者非常高兴,刘季打仗固然不行,礼貌倒是很懂。

安排接待的礼宾人员还陪着使者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亚父(范增)身体还好吧?他老人家来前还有其他的交待吗?他对我们还有啥要求?

谈着谈着,项羽使者觉得很不对劲。

您搞错了吧,我是代表项王出使的(为项王使)。

什么?接待人员听到这话表现出极其错愕。

对不起,真是搞错了。

人家又开始忙乎,高档菜肴全部撤下,上工作餐。(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太牢没享用上,闹了一肚子气。

使者回去后向项羽大发牢骚,大倒苦水:显然跟着您混不如跟着亚父混来得风光体面。

项羽也是直肠子,本来他就对这天天指手划脚的老汉不满。怎么?范增居然还和刘季有勾结?

说项羽十分相信范增生有二心,是不正确的,但这事情大大降低了范增在项羽心中的伟岸形象是一定的。

具体外在表现是:对范增态度不客气了,意见不采纳了,表情不耐烦了。

范增眼睛不揉砂子,很快发现项羽对他态度有异。

陈平的反间其实并不十分高明,这事其实很好解决。

化解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沟通。

大家开诚布公,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加强团结,增强友谊。

偏偏范增是姜桂之性,越老越辣。他拒绝解释,反而冲项羽发火:现在您已经成就大事了,天下已经在握,不需要我老家伙了,您从今往后自个儿玩吧,成全我这把老骨头,放我回老家吧。(范增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

在项羽看来,这老家伙是发牢骚、摆资格而且撂挑子!

事情就此无法转圜!

项羽当即批准范增回家。

范增,一腔抱负、半世心机就此烟消云散。

老汉在回老家彭城的路上越想越气,越气越想,终于,这一切都停止了。

范增因怒气淤结导致背后疮发,死在了回老家的路上。

斯时,公元前204年4月。

牺牲

关于对范增的评价,后世颇有争议。

有人说范增是忠诚的,他对领导忠心可鉴。

其实不然!

范增最早的领导应该是楚怀王芈心,在项羽排挤并最终无谓地谋杀芈心时,范增冷静地站在旁边,没有表示异议;

范增还曾经给卿子冠军宋义当过末将,结果项羽在虎帐中一刀切下宋义的脑袋时,范增抄着手在旁边看热闹。

有人说范增的能力是很强的,项羽如果不是被陈平离间,继续倚重范增,楚汉之争的成败尚在未知之间。

其实也不然!

在项羽活埋二十万秦军将士时;在项羽杀死秦王子婴,屠咸阳城,火烧阿房宫,大泄私愤时;在项羽全凭个人好恶,任意分封天下时;在项羽拒绝定都关中,坚持要回彭城老家显摆时,在项羽每一次胡乱出牌的时候,范增都在现场,从没有阻止劝谏的记录。

南宋学者洪迈曾经对范增做过评价:范增是战国大混乱时代纵横家的残余,他只看重个人利益得失从不知道天下大义,水平有限,疏失很多!

我认为:范增没有推翻暴政,拯救万民于水火的情操;没有扭转乾坤,运筹天下于指掌的能力。

他不过是一个不甘心碌碌一生,妄图有所作为,证实自己的读书人。

活过做过已经足够,是非成败由人评说。

如此而已。

陈平的反间计终于成功,项羽损失了首席智囊。按说,刘季和陈平应当弹冠相庆。

但现在的刘季和陈平完全没有庆祝的心情。荥阳已经被项羽大军围成了铁桶,滴水不漏。最要命的是,萧何从关中运送物资兵源到咸阳的后勤补给线(甬道)已被项羽完全掐断。

守是等死,突围是找死!

总归是死路一条,时间待定。

喜欢《刘邦是怎样炼成的》吗?喜欢乌角道人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