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刘邦是怎样炼成的 > 第10章 乱局 (3)

第10章 乱局 (3)

小说: 刘邦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乌角道人

如果沿着以上的疑问深入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判断:攻击章邯只是项梁打出的一个幌子,如同西方魔术师的礼帽、手帕,中国古彩戏法里的长袍、彩单。

项梁的真实目的是,要合理合法地除去朱鸡石和樊君。

这不是一起军事事件,而是一次政治谋杀。

原因是,樊君和朱鸡石都来自景驹和秦嘉的张楚国班底。虽然战败投降,项梁对他们的忠诚度很不放心。

项梁现在是在洗牌。他需要的牌形是“清一色”。

项梁是个很不含糊的人。对待影响自己行使权利、非嫡系、不放心的“同志战友”,无论是殷通、樊君和朱鸡石,项梁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毫不含糊!

就在军团驻扎薛县(山东省滕州市南)期间,项梁接待了同样面临“洗牌”烦恼的刘季。

刘季手上的牌局现在一塌糊涂,他遭遇了战友的背叛。

背叛刘季的人叫雍齿,他是刘季的老乡,曾经是刘季的下属,他受刘季委派守卫家乡丰县(江苏省丰县,刘邦出生地)。

按说,刘季对雍齿很重视,然而,雍齿对刘季很蔑视。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

作为同乡,雍齿一直没有和刘季拉开距离的机会,雍齿见证了刘季少年时种种无赖行径!

在雍齿的眼中,那个大家交口称誉的、义释囚犯、斩白蛇、头上经常有五色云气的沛公和他认识的喝酒赖账、好色、好骂人、好吹牛的刘季的形象实在无法重合。

因此,雍齿无法接受刘季居然能成为自己领导的客观现实。

于是,在魏国宰相周福的调唆下,雍齿毅然宣布,他和他守卫的丰县脱离刘季辖制投降魏国。

鲁迅笔下的阿Q先生在调戏小尼姑时曾理直气壮地质问:“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雍齿现在想的是,刘季反得,我为何反不得?

雍齿,不要折腾了,你终归将无法脱离刘季的辖制,这是你的宿命!

对于雍齿的背叛,刘季非常恼火。清理门户,以儆效尤是必须的。这一次,刘季亲自出马。

俗话说,在单位不要和领导斗。

这话很有道理,因为领导掌握了比你更多的资源,这是一场毫不对等,没有公平的对抗。

可雍齿好像不懂这道理,或者他认为他有这资格和实力,他旗帜鲜明地和自己的老乡、领导刘季决裂,改弦易帜。

刘季的反应很快,立即亲率大军攻打丰县。

在刘季的计划里,他要集中优势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荡平丰县,擒拿叛徒雍齿。之后,他甚至可以亲自组织召开个公审大会,让大家见识一下叛徒的丑恶嘴脸和可悲下场。

这是个很如意的算盘,可事实证明,这叛徒很不简单。

雍齿有一个特长:守城。

第一次进攻,刘季久攻丰县不下;

刘季不是一个死心眼的人。既然攻不下,那么就让雍齿苟延残喘吧。

他转身进攻秦帝国控制的砀县,仅用了三天即行攻下,随即攻击下邑(安徽省砀山县),也是轻松攻克。

连续的胜利使刘季的信心恢复,而且他接收整编了砀县、下邑的武装部队后,实力大增,已有超过万人的劲旅。

好了,叛徒雍齿,我刘季又回来了。

第二次进攻,还是攻打不下。

史书上对雍齿的介绍和描述几近空白,不过从这事件来推理,我个人认为雍齿是一个性格内向,欲望强烈的闷骚型男人。

他喜怒不形于色、心思缜密,不然他所厌恶的刘季不会被他瞒过,信任地让他守卫故乡丰县;

他做事不急不躁、有条不紊而且意志坚定,这是一个擅长防守的将领应具备的素质。

久攻丰城不下,让刘季备感挫折。

总收拾不了一个叛徒,此恨难消;正不胜邪,影响恶劣;而且,丰县像一枚钉子插在自己的后方根据地,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看来,要想收拾雍齿,只有请外援了!

刘季在造反之际也号称归附张楚国。本着“有困难找组织”的思路,刘季找到张楚国现在的领军人物项梁,请求支援。

项梁非常爽快,当即拨给刘季士卒五千人,并派出十名基层军事干部支援刘季平叛。(《史记·高祖本记》: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

对项梁来说,支援刘季是他培植势力、扩大影响的很好机会,并且,项梁还特别向刘季提供了为数不少的军事干部(五大夫将),我以为,此举别有深义。

毛主席曾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到资产阶级成堆的地方掺砂子,让无产阶级掌握那里的政权。

借用伟大领袖语录的启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项梁此举旨在向刘季的组织里“掺砂子”,由此逐步实现对刘季集团的完全掌控!

权谋之深,用心之险,当世无出项梁之右!

历史的舞台上,主角永远只有一个。好在命运导演交给项梁的戏分已经不多了,他将给刘季腾出尽情展现的空间。

刘季第三次攻打丰县。

雍齿这次终于顶不住了,弃城而逃。

我们不用为雍齿的命运担心。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天下大牌局的重新组合,这闷骚的人还将回到刘季的麾下并幸运地被刘季封侯,得以善终!

终于收复了丰县,刘季对此次借兵的成果十分满意。

他还没有意识到,此次借兵之行最大的收获是他在途中结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将彻底地改变刘季的命运。

这人名叫张良。

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刘备、关羽和水镜先生司马徽(这老爷子还有个外号叫“好好先生”!)在背后议论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这小子是不是太狂了。司马徽说诸葛亮这比的不对,他应当自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这评价把刘、关哥俩听傻了,书上说“众皆愕然”!

张子房是张良的字。大家共认,西汉王朝建立,张良张子房先生居功至伟。

据史书记载,无赖刘季变成皇帝刘邦后,一时闲来无聊,搞了个功臣排行榜,张良位列第一。大家对榜上其余人等皆有非议,独对张良先生无话可说。

得到领导认可,难;得到群众认可,难;得到领导和群众共同认可。难上加难!

张良实在是当世绝顶的人才。

按照“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成才规律,张良的成长道路同样崎岖曲折,甚至还有些神秘。

张良,出身贵族,其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前赴后继地先后伺候了韩国五代国君,职务是丞相。

高干子弟张良长得一表人才。太史公司马迁自称曾经看过张良的写真集,评价张良长得像漂亮女人(状貌如妇人好女),我理解是眉清目秀且有脂粉气。这外表可以联想到曹雪芹老师笔下的“宝二爷”:“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出身高贵、英俊潇洒、智商极高,张良无疑是上天的宠儿,年幼的张良一定这么憧憬过他的未来:接受良好的教育,娶一个美丽的贵族妻子,子承父业,做一名韩国的高级公务员!

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啊!

然而,秦帝国的铁骑无情地踏碎了张良小朋友的一帘幽梦!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为秦所灭,张良国破家亡,从此沦落江湖。

经此大变,张良展示出性格中坚毅的一面,他和项梁一样,发誓要向秦帝国讨还血债!

为了筹备反秦基金,张良变卖家产,甚至压缩对死去弟弟的丧葬费用(弟死不葬)。

和项梁的隐忍不发、等待机会不同,张良创造机会,主动出击,他策划并实施了一次针对秦始皇赢政的恐怖式暗杀行动。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张良了解到秦始皇即将东行,便从黑道人物“仓海君”处高薪聘请了杀手。

张良的计划是,埋伏杀手在秦始皇巡视的必经之路上,远距离投掷铁椎,对秦始皇赢政实施“斩首行动”,将其定点清除。

计划无懈可击,行动却一败涂地。

据说,朝鲜只要向公共海域试射自主研发的“大浦洞”型导弹,日本就举国震惊,全民惶惶不可终日。

因为日本人明白,朝鲜同志捣腾出来的玩艺实在是太没准头,基本上是打哪儿指哪儿,防不胜防啊!

杀手投掷的铁椎好像朝鲜发射的导弹,有误差,没准头。秦始皇被吓了一大跳,仅此而已!

活动失败后,张良开始流亡,秦始皇加强了安全保卫。

暗杀看来是行不通的。

话说张良小子刺秦失败,从此隐姓埋名,浪迹江湖,主要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北)一带流窜。

逃亡的生活低调而乏味。某日,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对流水沉思。他可能正在思考如何向强秦讨还血债的技术性课题,或者思考人生如流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哲学课题,甚至也有可能考虑下一顿饭吃点什么这种现实问题。

总之,这是他逃亡生涯中极普通的一天!

张良不会想到,他的人生将在这一天,在这里发生重大改变!

大约四分之三炷香的时间后,当他顺利地通过一个人对他的考察测试,张良将在这人的帮助下成功地脱胎换骨,最终由破落的贵族、流亡的逃犯变成帮助刘季开辟基业的兴汉第一功臣。

考察他的是一个着褐色衣服的老头。

老汉从沂水圯桥上蹒跚走过,走到张良身边时,突然起脚,完成了一个标准的足球捅射动作。老汉脚上的鞋轻盈地飞了出去,准确地落到了桥下。

这实在是莫名其妙。张良正在想这老头是不是老年痴呆,老头已目视张良,并对他做出了指示:小子,去,把鞋给我捡上来。

老家伙涮我玩!

万事不顺,正走背运的张良小子现在很生气。他甚至一度准备提拳修理这无聊的老家伙(欲殴之)。

还好他没有动手。

拳头和大脑都是人身体上的器官。有的人拳头快过大脑,因此他们更愿意用拳头而不是用大脑来解决问题!

对此类仁兄,我们通常亲切地称之为“粗货”!

好在张良不是,绝对不是!

张良动脑袋想了一下,他突然觉得这件事情很奇怪,奇怪到有趣。而且,他认为给这个年龄足够大的老汉捡一下鞋,服一下务并不出格。

张良一路小跑,很快把鞋捡上桥来。

老头把没鞋的一只脚跷了起来,用金鸡独立的姿势对张良说,给我穿上!

张良觉得这事情的有趣程度正在升级!既然鞋也捡了,索性把这事情做到淋漓尽致。

他长跪在地,用最隆重的方式给老汉把鞋穿好。

老头很高兴,不再提其他要求了(他如果要求张良给他做个足疗我也不觉得奇怪!),大笑着下桥而去。

张良目送老头的背影渐行渐远,他有预感,这事情没有结束!

果然,行不数里,老头又转身回来,对张良说,你小子是可教之材,这样吧,五天后的早上,你到这里等我!

张良再次跪下,答应,是!(良跪曰:诺!)

张良尽管不知道老汉瓶子里卖的什么药,但他知道,肯定不是“毒鼠强”。

五天后的清晨,张良按时来到了圯上时,老汉却已先期到达,老汉脾气很大,拂袖而去,走前训斥张良道,和老者约会,怎能迟到?今天就到这里,五天后,再来!

五天后,张良伴着鸡叫声来到圯上,又迟到了!又挨了一顿喝斥,五天后,再来!

五天后,张良发了一个狠,半夜就动身来到圯上。桥上无人。这次总算早过了那失眠的老汉。

张良同学起个大早终于赶上了早集。

稍后,老汉现身,看见张良后,老汉十分高兴,当即交给张良一本书,告诉张良:好好读这书,你将来是要辅佐帝王的。接着,老汉发布了预言:十年后,天下大乱,那是你大展作为的时候。

随后,老汉又云山雾罩地自报家门: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穀城山下见到一块黄石,那就是我!说完,老汉转身即走,从此再未出现。

张良看那书,是传说中姜子牙所著《太公兵法》。

史书上把这个向张良授书的老汉称为“黄石公”。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张良拾履”典故。

得到这不知是人是仙是怪的黄石公授书后,张良就此发愤,苦读兵书,眼界大开,为后期辅助刘季逐鹿天下做好了坚实的知识储备。

据苏轼分析,凡说黄石公是神仙的,都属扯淡,这人当是秦朝的一个隐士。他倨傲地让张良拾履穿履,旨在教育张良要“忍”,抗秦复仇,靠一己之勇,搞恐怖袭击是行不通的。做大事要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正如黄石公预言,十年后,天下大乱。乱世中,张良遇见了羽翼未丰,正向项梁求援的刘季,这是风云际会的一刻,两人惺惺相惜。

此后,这出朝代更迭、逐鹿天下的大戏也将越加精彩生动起来!

孤独的牧羊人

在刘季和张良一见如故,一拍即合的时候,项梁也得到了一个高级段位的参谋,这个人名叫范增。

范增是个高人,不光是指水平而且指年龄。

在《史记》中,范增老师出场时已经七十岁了。孔丘老师曾有名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于这话我的理解是:人只要过了七十,凭他可劲儿折腾,也不会对他人,对组织,对社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大的危害了。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人过七十,血气衰竭,即使贼心贼胆都有,贼也没了,想犯大错误的条件已不具备。(小时读《封神演义》,独对姜太公斩妲己那一段莫名奇怪,为何只有姜子牙能对千娇百媚的妲己女士毫不心动,一刀切下美人头?待得年长,方才明白,姜老汉已足够老了,老到能抵抗任何异性的诱惑!呜呼!哀哉!)

然而这位范增老师却是一个异数。从后来的表现看,范老师虽说岁数大点,但头脑清醒,感觉敏锐,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范先生参与造反的革命本钱很充足。

七十岁的老头,不在家里安享晚年,含饴弄孙,却要义无反顾地主动投身到危险、繁重而又前途未卜的造反工作中去,原因何在?

这要从范增之前的经历来寻找原因。

对于范增的前大半生,司马迁只用六个字草草交待:素居乡,好奇计!

喜欢《刘邦是怎样炼成的》吗?喜欢乌角道人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