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宽大温和的西征领袖
刘邦被楚国长老们一致推荐为西征军领袖,楚怀王和宋义自然同意这一人事安排。接下来的行动就是宋义和项羽范增带兵先北上解赵国君臣巨鹿之围,然后项羽带兵从函谷关攻打关中地区。刘邦则带兵西进,一路上顺带收编陈胜及项梁散落在各处的小股队伍,集结兵力后,从南面进攻关中地区。
若说刘邦被楚怀王封为武安侯后,名义上与项羽平起平坐,实际上政治和军事的分量还是大大逊于项羽的话,那么这次攻打关中战略的人事安排则从实际的角度将刘邦提到了与项羽平齐的位置。
这样的提升蕴含着什么道理呢?我们常常会觉得某人的运气实在好,总是有贵人相帮什么的,或者说我们由于酸葡萄心理会感觉某人业绩并不突出却能连升三级,因此就猜想甚至中伤此人肯定是用了什么不可告人的手段,要么玩儿阴的,要么是被潜规则了。
但实际的情形究竟怎样,拿刘邦来做例子仔细分析一下。在高人云集的集体内,出身平民又文韬武略都很平平的刘邦拿什么去玩儿阴的。这样做的风险极大,搞不好把自己的小命就能算计进去,而各种潜规则,抑或说各种贿赂上级对于刘邦来说也是要不得的。他的上级们根本不需要他的各种财色或是权钱的贿赂。如果说这其中还有规则可循,那么便是明规则,也就是刘邦所一直奉行的,承认自己不如人,并且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在集体生活和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配合别人,做好一个能够给集体利益加分,为集体工作加速的配角。
其实集体生活和工作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我们都很容易明白上述言辞的意思,但绝大多数的我们会认为自己如果那么做了便吃亏了。谁都害怕自己只付出而得不到回报,因此会在行动上和取舍上斤斤计较,自认为这样做很聪明,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特别沾沾自喜。而一旦自己对某事做出一丁点的贡献便要大书特书,生怕别人不知道,而这样张扬的结果是让别人因你的自我夸大而对你本来的功劳反而视而不见,甚至心生厌恶了。
这样的道理说出来人人明白,而且劝慰他人的时候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反观自身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多数情形下也在扮演那个被自己批判的角色。而刘邦,伟大的刘邦,就伟大在他把最简单的道理看透了,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到了。他将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分子,全心全意为集体服务,做到我为人人的时候,人人为我是自然的结果。
以上是对于刘邦在集体内部行为准则的探讨,那么这次西征是与敌人的正面接触,并不是仅仅做内部管理。刘邦被选中为西征军司令长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宽大长者”,这完全符合了对敌斗争的政治需要。不论古今中外,但凡攻城略地的战斗都会涉及对敌众如何处理的政治问题,明智的做法对于降兵和沦陷区百姓都是制人一服,不制人一死,从而可以树立起胜利者宽大容忍的形象,服务于其政治需要。
同理,即使不是政治军事利益集团,而是比如经济利益集团,或者利益共同体,抑或各种非利益组织,在与其他集团组织交往、竞争的过程中,无论是联盟型、冲突型,还是综合型,都会涉及谈判层面的问题。而这个谈判专家的信念,势必直接影响到谈判的结果和集体利益的走向。这样一想,就很容易想明白,哪个集体也不愿意派出像项羽这样一个宁折不弯、血气方刚的人作为代表本集团利益的谈判者,这样的人除了谈崩几乎没有第二种可能性。而像刘邦这种极富宽容心和无论何种状态下大家都可以谈谈看的姿态自然赢得了本集体内部和对方集团的青睐。这也正与刘邦一向给自己的定位相吻合:宁斗智而不斗力。
刘邦虽然看上去处处比项羽逊色,但他时时处处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做法使得他成为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而他勇于为集体利益冒险冲锋的做法又使得机遇总是不断垂青这个软脚蟹。
不过还得补充一句,软脚蟹的脚也不能太软。刘邦不断遇上好运道,不断被提升的最基本条件还有一个就是刘邦毕竟是一个称职的独立军团的领导。若没有这点本钱,其他的都是瞎掰了。
北征的宋义项羽和西进的刘邦各自带人马出发。
北征军团的结构实在有些危险,通过乘人之危强行打压而成为上将军的宋义与一心报仇而忍辱负重接受不平等安排的项羽,这样的角色安排即便没有外界干扰也足以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了。何况这危如累卵的架构即将被置于暴风雨之中。
宋义由于心理上的抵触和心虚的缘故,他故意将项羽和范增分开,项羽押前队,自己居中,让范增断后。看来宋义老头儿确实是心里不踏实呀。为上将军者都这样,其他人的心里能踏实吗?
北征军一路朝西北赵国巨鹿的方向进发。这一日宋义突然下令停军不前,项羽和范增都大惑不解。项羽本能地对这个老头儿没有好感,不知道宋义又在整什么幺蛾子,他马上派人去向宋义询问停军的理由。可是宋义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只是故作深沉地让信使回去转告项羽不要着急,先等等看。
那么宋义停军不前究竟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莫非他有什么天机不可泄露于众人之耳吗?非也。其实宋义就是怯阵了。别看他那么强烈地要将项羽打压下去,自己抢回军事主导权。但论行军打仗,宋义真是既无天才,又无经验,当然他的韬略还是不错的,但是也只是可以作为参谋而已,若做主帅,宋义根本不是那块料。宋义颇有自知之明,才会怯阵,若是他不知己,兴许倒还无知者无畏了。
随着离开彭城渐远,而离巨鹿战场渐近,宋义的心不再平静了。他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既要维护好自己主帅的威严,不能让别人察觉自己的胆怯心虚,同时也要切实有效地从战争中获利。可是这样的好事儿没有呀。宋义挠头想法子,这一想就想了四十多天,时间已进入冬季了。想来想去,宋义想到一个自欺欺人的办法。
喜欢《刘邦创业记》吗?喜欢柳三眠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