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泽乡起义
刘邦遣送徭役、隐身山林这年正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而这一年中因遣送徭役之差备受困扰的绝非刘邦一人。这年七月,远在河南之地,陈胜吴广正带领着九百名贫苦壮丁赶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前去执行戍边之命。
一行人一路向东,来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刘村集),遇上狂风暴雨,将道路淹没,一连数日,无法行进。他们只得安营下寨,等待天空放晴。但当时秦王朝法令森严,若是他们在指定日期之前不能到达,便是杀头之罪。这帮人的境遇与刘邦队伍的尴尬之处一般无二,那就是到了指定地点后基本是死路一条。
大伙儿看着无休无止的大雨唉声叹气。陈胜向来有主意,他找到吴广商议:“从这里到渔阳还有几千里路途,大雨耽误了好几天,后面无论怎么赶路也是晚了,难道我们就这么前去送死吗?”吴广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来回踱步:“这可怎么办?既然死定了,还不如逃跑,或许能有一条活路。”吴广的想法与刘邦相同,陈胜的思想水平远远在他二人之上。
陈胜解释说去渔阳是死路一条,肯定不能去。但逃跑,若被抓回,亦是死路一条,即便是不被抓,这么多人逃往哪里?何以安身?吴广一听,又挠头了:“怎么都是死,老天要我们死,谁也没办法了。”吴广的心被揪紧了。
陈胜却眼睛放亮,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被杀死不如拼死,或许还有一条活路。吴广忙问其详。陈胜大声说出自己的豪言壮语,如果天要我们死,我们就该死得其所,为国家、为黎民而战死。吴广睁大眼睛,似懂而非懂。陈胜接着解释,说秦王朝的二世皇帝本不该继承皇位,由于太子扶苏被赵高等人陷害致死,胡亥才被保为二世。但世人对谦逊爱民的扶苏太子十分同情。此时他们若以太子扶苏和楚国功臣项燕之名号召天下,响应者必然众多。
吴广听完,心中好似打开一扇窗户,豁然开朗。他立刻表示赞同,但如何让九百之众同心协力,还需要从长计议。吴广用朱砂在一块白布上歪歪扭扭写上“陈胜王”(“王”这里读作去声,是称王的意思)三个大字,将其塞入渔民刚刚网起的鱼肚中。
士兵将鱼买回,发现里面的布条,都以为是天授神意,虽不敢张扬,却在暗中议论起来。为扩大声势,吴广又借助“狐狸叫声”“篝火”等手段让士兵(徭役们)不断听到“大楚兴,陈胜王”。大家听后疑是天外之音,又惊又怕。陈胜吴广所为与刘邦斩白蟒之说如出一辙,不过是利用时下人迷信鬼神,而为自己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以便号令天下而已。
这些举动果然奏效,兵营中的士兵本就对和气的陈胜十分亲近,加之最近种种迹象表明陈胜并非等闲之辈,对他更是恭敬有加。两名带队的营尉对此很是不满,吴广趁机斗气,激怒他们二人。二营尉杖责吴广,并拔剑威吓。吴广冲上去夺下宝剑,将一个营尉砍死。陈胜紧随,夺下另一营尉宝剑,刺向他的心脏。
陈胜立即聚众,告诉大家此去渔阳已然是死路一条,大丈夫当死得其所。陈胜喊出了传诵千年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演说家的力量是不能忽视的,陈胜这番慷慨陈词正说到了备受艰辛苦难、面临生死抉择的兵役们心上。他们异口同声,都要跟着陈胜吴广一起干。
说干就干,陈胜立即让难兄难弟们赶紧做一面大旗,旗上绣一个斗大的“楚”字。此时的楚国早已灭亡,此举不过是借尸还魂,看来陈胜颇通三十六计。陈胜命人割下两名营尉的人头来祭大旗,众人对天起誓,要同心协力,推翻秦王朝暴政。他们袒露右臂为记号,迅速形成一支起义队伍,九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大泽乡。
附近乡民听到消息,群情振奋,纷纷前来慰问感谢。一样的阶级出身使得大泽乡的年轻人踊跃报名,加入起义队伍,他们自备锄头耙犁,又自制木棒和旗杆,虽然简陋,却成就了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也带给我们一个新词,叫作“揭竿而起”,因为他们自制的旗杆是用竹竿削成。
起义军往西一掉头,攻下陈县(今河南淮阳)。陈县父老乡亲热烈拥护这支队伍,并提议陈胜就地称王,带领百姓报仇。陈胜顺应民心,称王定国号为“张楚”。这里的“张”字,并非姓氏,而是“张大”“扩张”之义,“张楚”就是要恢复楚国往日雄风。
本就山雨欲来的秦王朝在陈胜吴广起义队伍的号召下纷纷响应,百姓杀死当地官吏,自行组建起义队伍。各地诸侯遗老遗少也都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起义风暴迅速席卷秦王朝的疆土。各地豪杰更是纷纷响应,其中有两支人马最为引人注目,一支是项梁、项羽在会稽的起义兵,另一支便是刘邦被拥为沛公后率领的沛县子弟兵。
喜欢《刘邦创业记》吗?喜欢柳三眠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