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刘邦创业记 > 第1章 我的青春我做主

第1章 我的青春我做主

小说: 刘邦创业记      作者:柳三眠

众所周知,刘邦是从小小亭长到开国皇帝的布衣天子、草根英雄。但布衣要成为天子,草根要成为英雄岂是一段“赤帝子”或“斩白蟒”的神话故事能够解释得了的!在刘邦神话身世的背后是无数个你我他一样的吃喝拉撒睡,一样的柴米油盐茶。

刘邦的公务员生涯来得太晚。三十四岁才被举荐为小小亭长,实在不算是有政治前途的青年人。一向被人们解读成“游手好闲、好酒及色”的青少年刘邦把自己最美丽的青春献给了谁?仔细想来,“游手好闲、好酒及色”还算差得远,但不是“游手”,是“游侠”;不是“好闲”,是“好交”;不是“好酒”,是“善酒”;不是“及色”,是“远色”。

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这一年正是秦昭王灭周立秦之年,意味着早已名存实亡的大周朝连名分也被剥夺,被秦国一笔勾销了。此时降生的刘邦正可谓生逢乱世。他的家在沛县丰邑中阳里,今天的江苏省丰县。他的家庭成分流传最广的是农民,也有市井一说。无论何者,可以确定的是少年时期的刘邦确实接受过正统教育。他的成绩不算优秀,但不足以说明他不学无术。他有一个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朋友卢绾。两家是父一辈开始的交情。

刘邦,这时的刘邦还没有取名刘邦,而叫刘季,取伯仲叔季之意。他虽是家中第三子,但前面有哥哥早亡,故而叫刘季。刘季与卢绾同拜马维先生为师,在其门下读书。幼时刘邦应该算是问题少年。他经常不按套路出牌。最典型的就是喜欢逃课,被老师斥责是家常便饭。刘邦总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他的心中怀有比读好万卷书更远大的梦想。

两千多年前普通人家的孩子读书稍差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现在也一样。若能务农或经营买卖也是好的,行行都能出状元。但刘邦逃课之外,对家里的营生也是甩手不管。这一点他和两个性情敦厚的哥哥形成极大反差。父亲刘太公深感失望。不过失望当中又看到希望。因为自己的小儿子纵然有一百个不是,有一点却是别人比不了的。刘邦为人豪爽,待人宽容,从小就是孩子头儿,而且生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称之为帅哥也不为过。此人不失为做公务员的好苗子。

但在刘邦十七岁成年之后,不知是考试没过,还是无人举荐之故,他没有顺利进入体制内。这个时候父亲刘太公真犯愁了。

可刘邦不急,正所谓“皇上不急太上皇急”。十七岁这年的雨季,青春叛逆和豪情满怀的刘邦开始了寻梦之旅——走上任侠之途。

任侠说到底是一种精神和风气,集中表现在一个人重承诺、讲义气、轻生死。战国时期任侠之风极盛。任侠群体庞大。这群人个性自由放任,不接受社会群体约束,与当时的法治吏治格格不入,被统治者边缘化,却为时人敬仰。任侠风气从上层社会一直渗透到民间乡里,既有王公贵族,也有亡命之徒。游侠们纷纷投靠贵族门下,形成当时蔚为壮观的养士之风。最著名者为战国四君子: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和魏国信陵君。

刘邦的天性与任侠精神暗合。他和当时或时下众多青少年一样,对心中偶像狂热崇拜。刘邦顶礼膜拜之人正是魏国信陵君。但二人身份有天壤之别,以刘邦一个懵懂少年之辈,根本不可能投靠其门下,况且在刘邦十七岁那年,信陵君已经辞世三年。

心中偶像的离世并不会打击粉丝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还能更加激发出斗志。刘邦找到一个从前为信陵君门客,如今为养士门主的人张耳。刘邦数次从江苏沛县徒步走到遥远的外黄县(今天的河南民权县)拜见张耳。二人相处融洽,后来,当然是很久以后的后来,还成为儿女亲家。

公元前225年,张耳所在的魏国被秦国所灭。秦国严加打击民间黑恶势力。身为县令兼名士的张耳被政府通缉,遂逃亡。刘邦追随张耳的游侠生涯也告一段落。

已过而立之年的刘邦又一次进入职业生涯的低谷。游侠之梦随着秦帝国的强大而破灭,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喜欢《刘邦创业记》吗?喜欢柳三眠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