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邻家老二名孔丘 > 第25章 对酒当歌,弟子几何(3)

第25章 对酒当歌,弟子几何(3)

小说: 邻家老二名孔丘      作者:无语

他想着子路与他的亲——不是亲密,密,还有空间;不是亲近,近,还有距离,只是亲;想着子路与他亲无罅隙,与他并肩作战,内心向无藏纳,有如山风一般坦荡。

想着子路这个雄赳赳的粗莽大汉,竟然在十四年的漂泊中,细腻地照料着他的饮食。

他又想着子路护卫他,不容人对他恶言相向。

想着子路因为能够只身陪伴他浪迹沧海而喜形于色的神情。

他还想着子路“无宿诺”,今天答应做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

想着子路种种鲁莽的可爱和可亲。

想着自己周游列国期间有一次病势沉疴,子路为他熬药,为他占卜,为他担心得坐卧不宁,明知他不喜欢谈论鬼神,还是偷偷地去向鬼神祈祷了。

子路对鬼神和死亡,好像一直抱有神秘的探知欲。子路曾问他,如何侍奉鬼神?他回答,不能侍奉人,又怎么能侍奉鬼?子路又问他,死是怎么一回事?他回答,未知生,焉知死。

如今,子路算是懂得生,又懂得死了。

孔子心痛不已。

此时此刻,或许,他又想起了自己从前对子路的告诫。

有几次,孔子听到子路在抚琴,琴音奔放咆哮,狂暴汹涌,便对身旁的冉有重重叹道,子路太差了!太不成才了!古代贤君制乐,为了节制,特别加以中和之音,而且,只在南方流传,不在北方流传。原因是,南方是万物生的地方,北方是打杀抢的地方。所以,君子的音乐,温柔适中,涵养万物之气,赶走忧愁的心,赶走暴戾的情,是盛世之风;小人的音乐,则激烈冲撞,是乱世之风。所以,仁德之君舜,喜欢温和南风,他的兴起,很快;暴虐之君纣,喜欢杀伐之音,他的灭亡,很快。现在,子路沉湎亡国之音,好冲突,好碰撞,日后,他怎么能保全他的七尺之躯呢?冉有听了孔子的话,告知了子路。子路悔恨惧怕,吃不下,喝不下,只是静坐思考,瘦得形销骨立,麻秆似的。孔子看到子路知错能改,赞叹子路又进步了。可是,子路后来的琴风,仍是呼啸轰鸣,孔子又狠狠地责骂了他,深忧他不能寿终正寝,一心想把他软化,柔化,安宁化,但就好像宿命中有冥冥的安排一样,子路最终还是未能保全他的性命……

孔子想一遭,落泪一遭,想一遭,伤心一遭。

痛苦中,又问报信者,子路是如何死的,死时是何种状况。

当他听到子路被剁成肉酱时,险些站立不稳,心头一阵酸痛,看见家里的一碗肉糜,让家人赶紧倒掉。

他是多么爱吃肉的人呢(牙齿落光了,吃不得肉块,便把肉切碎了吃),可是现在,他却连看都无法再看一眼了。

“我怎么忍心吃这种东西呢。”孔子的泪水,再一次决堤了。

4.“桃李满天下”第一人

孔子一生,寻明君不得,一腔大愿未得施行,实乃大憾。

然而,孔子的思想却历经一个个朝代,传承了下来,实乃大幸。

孔子自三十岁左右收徒施教,创办私学,学生有大有小。长者,与自己年龄差不多,幼者,为区区几岁的孩童。

受到孔子教诲,却没有正式入学的弟子,也有很多,比如颜回的父亲颜路。

到孔子七十多岁时,弟子如云,数逾三千,从中推举出来的七十二贤人,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这是一个人的教学,这是1:3000的比例。按照春秋后期鲁国有1000万人口计算,那么,每3333人中,就有1个人,是孔子的学生。

按照每一个学生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10个人计算,那么,每300人中,就有1个人,受到孔子的影响。

那么,也可以说,整个鲁国,都覆盖了孔子的文化网络。

随着政治、战争、贸易的活跃,各国人民的迁移、往来,也格外混乱、热闹,文化交流也格外迅速、广泛,因此,其他诸侯国,也或多或少,或早或迟,默默地被孔子所影响。

整个民族,也在默默中,被刷新了文化水准,升级了文明程度。并且,绵延至今——现代人在不知不觉中,也沐浴着孔子的思想。在这一重意义上,孔子的学生,何止三千,何止数万!

这种一个人的教育,也若史诗,也若长歌。

其模式,犹似传说;其成功,犹似奇迹。

今天,普通的一所大学校园,若有三千名学生,至少要配备几十名或几百名老师,老师的教育成果,能够作为主流文化,传承两千多年的,鲜矣。

教育之王——除了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在世界历史上,怕是再也找不到第二人。

从地域上看,孔子也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创造了桃李满天下局面的人。

他的弟子国籍不一,有鲁国人,有宋国人,有蔡国人,有卫国人,有郑国人,有陈国人,有楚国人,几乎来自他所游历的各个国家。

这些弟子们,大都学有所成,甚至在某一方面超过了孔子。

他们也都扬枝散叶,在各个诸侯国设帐授徒,可谓,夫子门下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可是,便是如此,他们仍继续向孔子学习。

对此,孔子的解释是:颜回比我仁德,但不灵活;子路比我勇敢,但缺乏弹性;子贡比我聪明,但不藏拙;子张比我庄重,却不随和。所以,只能继续学习。

圣者之自信,竟是如此剔透。

在孔子的理论中,人生乐事,有三桩。

除了“父母俱在、兄弟无故”外,除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外,这第三桩,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夫子与英才,相交、相得,令古今痴人,动容、动心,羡煞、醉煞,以酒释之,则是:

夫子与冉有,饮的是一壶辛辣的烈酒;

夫子与颜回,饮的是一壶醇香的温酒;

夫子与子路,饮的是一壶甘冽的浊酒;

夫子与子贡,饮的是一壶浑厚的陈酒;

夫子与曾参,饮的是一壶绵远的老酒;

夫子与闵子骞,饮的是一壶家常的烧酒;

夫子与宰我,饮的是一壶滚烫的沸酒;

夫子与子张,饮的是一壶优雅的洋酒;

夫子与子夏,饮的是一壶爽逸的清酒;

夫子与子游,饮的是一壶适中的水酒;

夫子与原宪,饮的是一壶素淡的土酒……

在这一重意义上,夫子一路行来,不寂寞。

5.子贡,最活跃的人,最沉默的守望

孔门的师生情义,色彩纷纭,层次纷纭。对于颜回,孔子最近;对于子路,孔子最亲;对于子贡,孔子最爱。

子贡,姓端木,名赐,卫国人,他外表张扬,内里深邃。

首先,子贡能说会道,口舌如簧,嘴巴一张,天花乱坠,这使他成为了一个精细的生意人,一个阔佬,一个古代华尔街的操盘高手,一个金融神话,对市场行情、资本运营了如指掌,扒拉起算盘来,噼啪直响。孔子比较颜回和子贡,说颜回穷得没法子,子贡富得有车有房。

其次,子贡头脑机敏,擅长辩论,说服力强,可游刃有余地进行外交斡旋,在圆桌会议上,尽逞风流,是个热情洋溢的社会活动家,不折不扣的外交家。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吴国提议鲁国、卫国、宋国谈判结盟,但三国另怀心思,私下结了盟,吴太宰于是以卫国国君开会迟到为由,扣留了他。子贡提着礼物前去拜访吴太宰,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到了卫君的状况,然后“掏心窝”地说,卫君之所以迟到,是因为一部分人同意他来开会,一部分人不同意。同意的人,是吴太宰的朋友,不同意的人,是吴太宰的敌人。如果吴太宰扣下了卫君,那不就是打击了朋友,抬高了敌人吗?以后,哪个诸侯国能信任吴国呢?吴国怎么能称霸呢?一番“肺腑之言”说得吴太宰又惊、又惧、又喜,赶忙把卫君释放了。

另外,子贡的内心世界广阔,感情层次细腻。孔子去世后,他默默守坟长达六年时间。在这六年中,他每日洒扫坟茔,祭拜先师,无声地与先师对坐、对视、对语。花开花落,流水淙淙,他对孔子的怀恋与思念,深入了骨髓,渗入了血液。

子贡依靠自己,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子贡依靠孔子,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外交家。

这个叱咤在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其成长,来自于孔子一点一滴的悉心点拨。

子贡追随孔子周游列国时,途中偶遇一个鲁国奴隶。鲁国政府规定,如果有鲁国人在外国不幸沦为奴隶,若有人将其赎回鲁国,就可持买人回来的“收据”,到鲁国政府找财务报销。子贡虽为商人,但重义轻财,自掏腰包赎人后,没有去报销,在众目睽睽之下,撕毁了“收据”。

子贡的目的,不外乎三点。

一是为鲁国减轻点财政赤字。他虽然是卫国人,但因为孔子是鲁国人,出于对孔子的敬重热爱,他把这种感情也嫁接给了鲁国。

二是为了彰显自己品行高尚,不仅有钱,更有觉悟,思想道德建设做得很好,是春秋时代的雷锋。

三是为了博得孔子的夸奖。孔子的赞誉对他很重要,他很在乎。

然而,孔子非但没有表扬他,反而告诉其他学生,如果子贡来见他,要把他拦住,因为自己不想见到这个人。

这让爽得不得了的子贡大吃一惊,委屈极了。

他左冲右突,终于“过五关斩六将”,冲到了孔子跟前,眼巴巴等着孔子的训示。

孔子叹道,你的行为,提高了自己的行为价值,但却损害了鲁国的法规。因为你,从此以后,鲁国的这项法规将失去作用了。

果然,子贡的行为在轰动了鲁国后,救赎行动不再像原来那样踊跃了。很多救赎者不好意思再去报销,但又不愿白白地损失家产,在两难之间,他们选择了漠然旁观。

所以,孔子评价子贡,做得好,但做得不对。

孔子以子路受牛为例,评价子路做得好,又做得对。

子路在河里救出一个落水者,后者感谢他,特以牛相赠。子路揖拜后,欣然收下。孔子以此启发子贡道,此后,鲁国人一定会勇于解救落水者了。

子贡明白了。

子贡耳中总是听到礼和仁两个字,他问孔子,礼,究竟为何物?

孔子告诉他,礼,是用来节制行为,使行为适中的。

孔子还嫌不够,又买一送一似的,给子路细细地解释道:虔敬而不合礼,是土气;谦恭而不合礼,是巴结;勇敢而不合礼,是乖逆。

子贡又问,仁,究竟为何物?

孔子又给予了耐心的解答。

子贡如果生活在电脑联网的时代,他的人生会有多种可能,在黑客界,他可以是一位帝王;在灌水界,他可以是一位超级水手;在娱乐界,他可以是一位狗仔队队长;在舆论界,他可以是一位无冕之王;在商界,他自然还可以是富一代的领头羊……因为他伶俐敏锐、头脑活跃。

所以,这个精明的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样问孔子,如果他想追求仁的话,那么,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无异于电脑时代的快捷方式,只要点击一下,就会倏地得到学习要领,一目了然,又不会偏离。

孔子很开心,说了这样一句话给他。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天,我们反复使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于过于专注这八个字,反倒把统领这八个字的“恕”道,给忘掉了,把“恕”是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忘掉了。

子贡没忘,他又问,假如有个人无偿资助百姓,使百姓富足,这算不算仁呢?

他的脸上,隐现着得意之色。他所说的“有个人”,隐喻的是他自己。他想表现谦虚,所以强忍着没说出自己的名字,但他又控制不住自己的热情,所以,面上又有所显露。

孔子知己知彼,明白子贡的心思,既没有打击他,也没有赞同他。而是感叹道,这样的人实在是太仁德了,一定是圣人了。但你和我都不一定能做到啊,甚至连古代圣君尧和舜,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啊。

子贡清醒了,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单纯了。

他是一个好学生,他又刨根问底地发出疑问,那么,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如果要推行仁德,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呢?

孔子欣喜地赞许子贡道,你这样问不就对了嘛。

孔子说,归根结底,这还是一个“恕”的问题。要有思想,有爱心,不要让别人因为自己而产生嫉妒之心,也不要让别人因为自己而丢掉他本来的工作,不妨害别人,不强加别人,让别人认同、理解、合作,这就是推行仁德了。

子贡头脑活络,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使得他的问题,总是别具一格,总是奇奇怪怪,总像是由一个顽皮的学生提出的,而不像是由一个三好学生提出的。

一日,他忽地冒出一句,君子看重玉而看轻珉(似玉的美石),是因为玉少而珉多吗?

孔子看到子贡如此冒傻泡,责备道,赐啊,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呀?君子岂能因为数量多少而看不起什么或者看得起什么呢?君子重玉,是因为君子比德于玉。玉稳润有光,似仁;细有文理,似智;坚硬不屈,似义;有棱而润,似品行;易折不弯,似勇;有瑕有瑜,似情;敲之,声清悠远;停下,静无余音。所以,君子爱之。

转天,子贡忽地又冒出一句,人死去后,是有知觉呢,还是没有知觉呢?

孔子说,我如果说有知觉,恐怕那些孝顺的子孙给死者送葬时,就要多思而疲惫;我如果说没有知觉,恐怕那些不孝的子孙给死者送葬时,就要马虎潦草,一扔了之。所以,你不用了解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何况,你早晚都会知道的。

子贡讨教于孔子,往往问得很奇;孔子施教于子贡,往往答得很巧。

子贡问,现在有贤人吗?

孔子答,我不知道,我知道以前有。

子贡问,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不都是贤人吗?

孔子答,有两类人,一类,努力使自己成为贤人;一类,努力发现、举荐贤人。你觉得哪类人是贤人?

子贡有些明悟了,说,后者最贤。

孔子点头称是,说,从前齐国有鲍叔牙,他举荐了管仲,使管仲显达;郑国有子皮,他举荐了子产,使子产显达。而管仲和子产,并没有使任何人显达,所以,贤者,是鲍叔牙和子皮。

其实,关于子产,孔子一直是颇有好感的,他一度赞其仁,称其为“古之遗爱”;一度赞其环保,赞其不因祭祀而砍伐树木、而破坏生态;一度赞其智,称其施政得当,宽时,济猛,猛时,济宽。只是,他因为想要在子贡薄弱的方面加以训导,所以,才指出了子产的不足。

子贡的问题就像野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隔天,他又来了。

子贡问,如何治国?

孔子答,粮足,军事装备足,百姓的信任足。集粮食大国、军事大国、民主大国为一体。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三者去一,去哪个?

孔子答,军事。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二者去一,去哪个?

孔子答,粮食。

子贡自此便知道了,诚信最重要。无诚信,则国不立。

在孔子的循序渐进和了无痕迹的诱导中,子贡犹如一棵蒲草,结出了沉甸甸的果穗。果穗中,盛着满满的阳光。

子贡随孔子做客卫国时,与卫国大夫棘子成交谈。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品格质朴就行了,还学什么文呢?子贡听了,立刻以孔子的口气说:这样的话一出口,真是驷马难追啊。

接着,他又以孔子的说话模式,很哲理地陈述道:如果只要质,不要文,那不就是只要皮不要毛了吗?若如此,去了毛的虎豹皮,和去了毛的犬羊皮,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一刻,我们的子贡,是成熟的。

然而,他也有倦怠的时候,也有困惑的时候。他对孔子全身心的依赖,使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倦怠和困惑。

于是,子贡与孔子进行了一日谈。

子贡:我已经烦透了学习,又摸不透什么是道,我想去为君王服务,休息休息。

孔子:侍奉君王要小心翼翼、温文恭敬,你怎么能得到休息呢?

子贡:那我就去侍奉父母吧。

孔子:侍奉父母也无法休息呀,因为孝心要永不竭,孝的法则要永传递,哪有工夫休息呢?

子贡:那我就去陪伴妻子儿女。

孔子:那也很累呀,治理宗族,给家人做出典范也不是玩的。

子贡:既然如此,我去和朋友们一起度日,总行了吧?

孔子:那也不中,朋友之间往来帮助,也是需要精力的。

子贡:那我就干农活去!

孔子:干农活更难,白天种地,晚上搓绳,仅有一点空暇,还要割茅草。

子贡要崩溃了:那我就没地方歇一歇了吗?

孔子依然是不紧不慢的语调:有啊。你看那个高高的,填得实实的地方没有?那里就可以休息嘛。

子贡听了,立刻埋头学习去了。

喜欢《邻家老二名孔丘》吗?喜欢无语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