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离和谐共处有多远(5)
长时间地身处同一屋檐下,即便是亲如母女也难免产生种种口舌之争,何况在中国传统中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还有大度的婆婆,懂事的儿媳,即使产生矛盾也不至于有种种嫌隙。但是,绝大多数的时候,不是有大度和懂事就可以消解所有的矛盾。吵一回架,离一回心,这在婆媳之间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婆婆好心,难免因对儿子疼惜得太甚而让儿媳觉得自己置身事外,明明是自己最亲近的丈夫而自己却好像是外人;婆婆年迈,不免唠叨,有时候根本不值一提的一件小事却会重复几遍而让儿媳觉得厌烦,而当这种厌烦表现出来,婆婆又会因自己的好心落得如此下场而倍觉委屈。
儿媳好强,对自己家中的事情时而以主妇的身份做些决定,婆婆便不免认为自己的地位与权威受到威胁,从而本来应该很好的事情却产生种种波折;儿媳事忙,对家中的事稍有懈怠,如不能时时做饭整理屋子,婆婆嘴里不说什么,心里却难免有些不舒服,长久下去,矛盾便必然出现。
分开住,我们一则尽量避免了同一屋檐下产生长远矛盾的高危性,很大程度地减少相互摩擦的机会;二则,定时地回家去探看父母公婆,可借彼此想念之情,大大增进彼此的亲密。
相见时,念的只是彼此的好,又有谁会想起去制造矛盾产生积怨?
就像那句话说的,80%的时间不在一起,就避免了80%的矛盾。
人生其实有很多技巧,而有的时候,只在距离。
打造亲和力
亲和力是一个人无形的魅力。亲和力在一个人的性格具体表现为谦和,幽默,智慧,爽快,诚信等等;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与人相处时的一种和谐,一种自在,一种淡漠,一种超脱。
谦和表现为一种平易近人,一种低调。试想一个咄咄逼人,沾沾自喜,盛气凌人,洋洋得意者怎能和谐的融于集体中,怎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一个幽默的人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单调的生活不再枯燥,交谈的双方不再拘束,紧张的气氛变得平和。
谦和,幽默,智慧,爽快,诚信因不同的人不同的工作岗位而不同。一般同事同学交往谦和幽默诚信重要一些:上下级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智慧谦和诚信重要一些。
在这个注重团队的年代,亲和力的培养是必须的。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更加频繁密切。家庭中也是如此,尤其对于都市家庭来说,丈夫、妻子各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很多时候早出晚归,老人在家里包揽家务照看小孩也是琐碎得不能再琐碎。这样家庭中的分工协作就显得相当重要。媳妇不要因为婆婆没给小孩及时换上干净衣服而板着脸孔,婆婆也不要因为媳妇回来吃完现成的饭,碗筷一扔往沙发里一坐就再也不想起来,而心生闷气。丈夫回来别老是拿着份报纸沉默无语。大家都有意识亲和一些,在一起说说话,各忙各的事也不要太沉默,将今天遇到的新鲜事拿到家里说一说。
个体之间因个性兴趣不同出现的摩擦频度也在增加,而具备亲和力的人则小的多,即使有了小摩擦也容易化解。
如果缺乏亲和力。做事生活就会遇到很大阻力,这种次要矛盾积少成多,有时甚至转化为主要矛盾,就像拦河大坝上的蚁穴会变成决口一样,千里大堤,终将毁于一旦。
亲和力的培养应该着力于培养自己的谦和、幽默感,但这往往涉及个人的性格的改变,难度很大,有时甚至很痛苦。但只要能持之以恒,时刻自省,不断改进,在自我批判中成长,一定会由量变引起质变,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它是否精彩,是否充实。人自呱呱落地,就必须受到“生的喜,老的悲,病的痛,死的哀”,所以我们必须参透人生的无常,好好把握生命的原始亲和力——化腐朽为神奇的亲和力!
填平代沟
俗话说:“百人百性百脾气”、“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所谓代沟,就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生活习惯、爱好和追求,这是不同的成长环境、文化修养和社会经历造成的。它很稳固,难于在短时期内或平静的环境中发生变化。“代沟”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现象。比如看电视:老年人喜欢古代戏曲,青年人爱好反映现代风貌的新片,孩子则迷恋儿童片、动画片。于是,遥控器的调频率就像按琴键,换来换去谁也看不上自己喜欢的节目,就为这点事弄不好就会闹矛盾,这就是“代沟”的一种表现。
因此,生活在同一家庭里的父母与子女儿媳女婿,祖父母与孙辈之间,虽然同一口锅里摸勺子,但由于年龄、性格方面的差异,言行也会同中有异。
英国有一位女大学生在毕业时要写一篇关于青年人与老年人心理状态方面的论文,于是她做了一次特别的社会调查。第一天,她请了一位著名的化妆师教自己打扮成一个满脸皱纹、头发苍白的老妪,她步履蹒跚地走进公园。见一位男青年独自坐在一条长椅上,她就慢慢凑过去用试探性的语言与他攀谈起来,她想尽量找到一个能与他思维同步的话题,诸如事业、发展、职场、处世等等,但男青年却支支吾吾,后来竞不耐烦地问:“你究竟想干什么?”她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他们间的谈话还是根本进行不下去。第二天,她卸掉化妆,显露出美少女青春靓丽的本来面目。她又来到公园,坐到了一位老年男子的身旁,老人对突然到来的姑娘显得神情非常不安,对她问的什么健康、兴趣、生活等适合老年人的话题也是支支吾吾,眼神里充满警觉。最后老人甚至站起身,连招呼都没跟她打就起身向远处走去了。第三天,她恢复了老妪的模样,独自一人坐在长椅上,又是昨日位老人慢慢向她走来,并主动向她打招呼,于是她们开始攀谈起来,当得知双方都是独自一人生活时,老人的言语还充满暗示:有没有可能今后在一起生活?这时,公园里跑来一群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围在两位“老人”身旁,叽叽喳喳地说这说那……
女大学生后来在她的论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精彩的话:“青年人对世界的冷漠,老年人用经验积淀出的警惕与防范。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被年龄掘出了一条代沟。填平代沟的却不是年龄,而是孩子的纯真。”不同年龄人之间的这种“代沟”就是人与人间的“裂缝”,如果我们能明察这个“裂缝”并及时修补它,“代沟”是完全可以填平的。
填“代沟”是两代人间的事,需要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况且一家人之间,还有什么不好商量的呢!每个人都谦让一点,大度一点,家庭自然会和和睦睦,幸福美满。但要做到这些,确实不易。
首先,老人要善于学习,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因为不学习就赶不上时代步伐,思想就跟子女们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就会降低,就自然导致与子女间的裂缝越来越深。有时间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服装流行色,看看都市新潮流,眼界开阔了,就不会在子女的穿戴衣着上有看法。年轻人也要自觉尊敬老人,体谅老人,做事主动与长辈商量,认真听取老人的意见。裂缝自然就会缩小。
平时,老人不要什么事都操心,什么事都想管,要适当退让。当长辈与晚辈发生矛盾冲突时,当长辈的要大度忍让,不要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意见永远是真理,年轻人自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由他们去,该放手的放手,凡事想开点。年轻人要想到老人历尽风雨沧桑一生不容易,应该有个安逸的晚年,再说,老人毕竟阅历深,经验多,虽不能说他们的话句句是真理,但肯定有参考的价值,不防静下心来听一听,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给年轻人以自由,年轻人尊敬老人。长此以往“代沟”自然就填平了。
当然,老人作为一家之长,维护全家的团结与和睦是应尽的责任。当“代沟”出现并扩大,家庭矛盾日益严重,威胁到家庭的团结和睦时,老辈人要挺身而出,做好晚辈的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虽然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只要有个好的方式方法,既要讲清道理,论明是非,又需难得糊涂,睁只眼闭只眼,既要拿出长辈的威严,又要有豁达、超脱的心态。
年轻人则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理解老人,尊敬老人。多与老年人交流,坐下来听听她们的唠叨,疏通了思想,所谓的“代沟”也就不复存在了。
不为小事生气
就像眼睛一样,情绪也是我们的心灵之窗。圣经上说:“好好看管你的心,里面蕴藏生命的泉源。”它是诚实可靠的。除非我们内心里的信念、价值观有所改变,否则,每次对同样的事我们都会自然地有同样的情绪反应。
美国总统布什说过:“你能调动情绪,就能调动一切,情绪最能左右人。”说得真是恰当。情绪是心灵外在的表现,每个人都是可以因为想掌控自己的命运,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明媚,而让自己不时督促自己控制负面情绪,而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的。
为了幸福美满的家,让我们都学习成为有智慧的婆婆、太太和老公吧,不要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闷气。
如果一直想着生气的事情,就会越想越气,越气心里越难过,这个时候应该尽量转移自己的思想,或先闭上嘴巴,因为盛怒时所说的话,很容易刺伤人,接着做个深呼吸,或者离开现场,重新整理思绪。到室外散步,到附近的公园遛遛,或打开录音机,听几首自己喜爱的歌曲或音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心里的气自然会渐渐的消除。
干脆立即从事自己心爱的技艺,唱一阵卡拉OK,挥洒一幅书画,拉一曲琴……
首先应该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才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使自己成为少生气和快消气的乐天派,乐观是人生不能不有的一种境界。
学会消气,不相互揭短,不结隔夜仇。一旦有了“婆媳”的摩擦,立即处理,直接沟通,以真实的感受为出发点,建立有效的冲突处理的机制是关键。有些“婆媳关系”开始尚好,后来产生摩擦隐藏于心,形成婆媳之间的“冷战”,对家庭关系的伤害是巨大的。
概括之,“婆媳关系”并非洪水猛兽,只是一种两代人的亲情关系,完全可以凭借人为的努力改善之。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没有对错,也无须追究对与错,一切不和谐的因素都是人的心理起的作用,也都可以靠智慧来化解。
抛却无谓的争吵
争吵过后,依然没有什么改变,生活还是要继续,饭照做,衣照洗,只是板着脸不说话,心里明明早已原谅对方。自己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一下,便会发现所为之事只是些鸡毛蒜皮芝麻绿豆,伤了感情真是不值。
人际关系环环相扣,而其中最微妙的莫过于“婆媳”关系。有人形容婆媳是两个想不开的女人,老是刻意制造纷争。
其实,婆媳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爱屋及乌的心态。因为爱着同一个男人;一边是母亲含辛茹苦孕育成人的寄望——儿子,另一边又是妻子托付终身至死不渝的生命伙伴——丈夫。
人际关系本来就要和睦而非树敌,尤其是关系越亲密越要小心地珍惜与维护。反省一下本身的个性,突破传统落伍的思想观念,客观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定位对于防止争吵是很有帮助的。
既然有幸成为婆媳,也都愿意为了同一个心爱的男人付出一切,为什么就不能让他心安一些呢?所以所有老妈老婆们彼此都要负起一定的责任来,运用一些技巧抛却无谓的纷争。
黄越绥在《婆媳牵万情》一书中写了一个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真的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C君与C小姐原本青梅竹马。后来,C君考上医学院,C小姐也考上了大学。然天有不测风云,C小姐大三那年,家中工厂遭灾,经济陷入空前危机。
C君保证爱情天荒地老,但C小姐却觉悟这段感情将是无缘的结局。渐渐疏远,并举家迁徙。屋漏偏逢连夜雨,C小姐父亲遭此骤变中风卧病不起,母亲以泪洗面,弟妹惶恐茫然。C小姐一筹莫展之余,干起酒廊的公关小姐,挣回现实生活的补偿。
或许老天怜悯他俩一片痴情,居然碰头了C君无论如何再也不放C小姐离开。就这样,医生和风尘女郎同居,怀孕了。风声传到C君父母耳中,引起一场家庭大风暴。
C君以死要胁父母,并坦言C小姐已怀身孕,若有差池他将永远不会原谅自己。C婆婆千万个不甘心,就像怀中的宝贝突然被土匪(媳妇)抢走,虽然宝贝夺回来,但附带条件是得养此土匪。简直岂有此理,但生米煮成熟饭……从此是非不断。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C媳成了C婆婆的眼中钉,处处百般刁难,并指桑骂槐地给予难堪。C媳从风尘中的历练看透世态炎凉,加上又是长辈,总是委曲求全,希望终得婆婆欢心。
C婆婆得寸进尺,造谣C媳红杏出墙。C君禁不起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绘声绘影,于是对C媳的忠贞产生怀疑。
C君变成暴躁易怒且多疑的丈夫,常以下三赖来形容她过去的风尘经历。总之C媳过着委曲求不了全的婚姻生活,在精神多重迫害中,失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终于在一次一次地争执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留给婆婆的遗书: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妈,您我同是女人,女人应该更能体会当女人的辛苦,我不明白为什么您非置我于死地不可?
我走了,不再污辱您家的门风,但愿C君将来再娶的对象,不管她的出身如何,都可以因我的牺牲获得公平的待遇……
给丈夫的则是:
……为什么女人在历经风霜之后,选择洗尽铅华,卯仍然无法摆腕前尘阴影的污蔑呢?你既然给了我名分,为什么却不给信任?你既然与我拥有现在,为什么还要计较过去?你既然已为人父,为什么还无法从人子的角色中独立出来?
这一连串的问题我带不走,留给你自己去思索。未来的岁月里,只要你再面对另一桩婚姻的考验,你就会需要它的答案。
请善待我们的子女,他们多无辜,……原谅我不死别,也唯有生离一条路可走,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不自觉”是多数女性心理上障碍的因素,但缺少智慧的启迪才是真正无法突破的瓶颈。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换位思考:如果为老婆者,能存着感恩的心思想:“假使没有婆婆含辛茹苦的培植,我怎么能够拥有这么好的丈夫呢?”而当老妈者,能以更包容的心情想:“假如没有媳妇的替代,我怎能卸下这份重担?”那么婆媳关系岂有不如母女般亲密。
静夜长思,我们会发现这些争吵是非常可笑的:在无谓的吵闹中,我们会失去很多:当生活失去精彩时,当爱变得平淡时。我们的心变得浮躁,没有了足够的耐心去填充每一个平淡的日子。
做金牌婆婆,做金牌媳妇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中的纠纷连包青天都难以判出个谁是谁非,而婆婆与媳妇之间的矛盾,外人就更难调和了。怎样才能做个好婆婆,又怎样才能做个孝顺的儿媳妇,这是许多做婆婆与媳妇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生活中的案例
在此部分开篇就给大家讲下面这些真实故事,是想启发大家都朝这方面努力!要想做金牌婆婆、金牌媳妇,怎么做,后面的婆婆篇和媳妇篇将给以答案。
喜欢《老妈向左老婆向右》吗?喜欢蒋焱兰,王婷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