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离和谐共处有多远(4)
原来,老人的制胜法宝就是:凡事不计较,事情过去了,媳妇会主动和自己聊得,误会就不会随时产生了。
对于儿孙都在自家吃,经济账怎么算?何如珍老人则笑道:“老人嘛,要钱有什么用,不就图个儿孙满堂和和美美吗!”现在儿子媳妇又都下岗了,按说没以前忙了,可以另立炉灶了,可老人说,现在自己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有1700多元,没病没灾的就花不完,能帮儿孙们一点就帮一点,有老妈吃的就有儿孙吃的。
何如珍的大媳妇面对记者幸福地说:“老人心大,有啥事都不往心里去,能摊上这个婆婆,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一到华灯初上,晚餐开始,何如珍老人的家里就热闹起来,不仅大儿媳妇和大孙子回来吃,连小儿子和媳妇和孙女们也来。老人说她就喜欢这个热闹劲,只要一家和和气气的,吃糠咽菜心里也舒坦。
在不影响自己心情的前提下,对家人尽量容忍。没有过不去的坎,都是一家人,凡事不能太计较。你要是伤害了别人,同时你自己也是受伤者。
婆媳关系自古难处,人常言,十对婆媳九对处不好关系,可是这对婆媳二十多年来却能和睦相处互相敬爱,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老人那句“凡事不计较”是处理好婆媳之间关系的法宝!谁不希望全家能相敬如宾,生活和和美美,希望这句话能给所有的婆媳以启迪。
为了孩子相互体谅
当婆媳在一起,关系不好时,除了我们烦心,最可怜的还是孩子们,因此为了孩子们我们的老妈和老婆们也应该互相体谅才对。
做儿媳的年纪尚轻,对于人生这个重大的课题都还是处在摸索、学习的成长阶段,很多东西都没定型,另外生活工作压力也是相当大,想做好工作又想照顾家照顾好孩子很难兼顾,做老妈的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默默地支持她、鼓励她,儿媳妇定会感激不尽的。小孩儿的感情普遍会比较脆弱和敏感,如果大人们老是吵来吵去,就让他们小小的心灵里耳濡目染了身边的许多动荡不安的缺乏安全感的因素。吵闹不安的家庭更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很难想象在战火纷飞的家庭中,一个孩子能具有完全健康的心理素质。
和睦温馨的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生活在和睦家庭中的孩子,更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温暖和睦的家庭,提供给孩子的是一个无忧无虑,敞开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比较宽容,易于与人沟通,不太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要教育好孩子,我们每一个做大人的在家里的一言一行都是需要慎重的,教育好孩子的前提,首先是自己有较好的教养。
“家和万事兴”,婆媳不和,家庭怎么能和睦?要搞好婆媳关系,借用交通规则的礼让三先,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一、先让。婆媳产生矛盾和分歧时,主动退居一边,尊重对方的选择。谦让是一剂良药,一种风格。识大体,顾大局,宽容大度,多包容和理解,少猜忌和埋怨。有道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人先让了步,即便有矛盾,也不至于激化、冲突起来。
二、先慢。婆媳产生矛盾和分歧时,不与对方争高低。学学郑板桥“难得糊涂”。对对方不挑剔苛求,小肚鸡肠,睚眦必报,锱铢必较。因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事总是纠缠不清的,“清官难断家务事”。争一争,狭路相逢,让一让,海阔天空。
三、先停。严于律己,才能谦于让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鲁迅先生说过:“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灭,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律已是一种品质。凡事多看对方的优点,少看对方的缺点。互相尊重,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多赋予爱心,少索取奢望,常与媳妇沟通交流,促膝谈心,培养感情,定能亲密无间。
“礼让三先”能让行车安全,避免两车相撞,婆媳关系也需要“礼让三先”,才能和睦相处,水乳交融。为了我们给家人和孩子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请各位婆婆媳妇们做到“礼让三先”吧!
豁达一生
尚福尔说过这一句话:使自己快乐也使他人快乐,别伤害自己也别伤害他人,我以为这就是伦理学的全部意义。
不管是老妈、老婆还是我们夹心,都应使自己眼界宽广些,胸襟豁达些,一切苦恼自然就可以减少。只有学会豁达,那么,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伤害到自己了。
人生路漫漫,总有磕磕碰碰,颓废终究是不可取的。打开心灵的枷锁让别人去除压力不也是一种令谁都愉快的事吗?把一切的烦恼和不快锁进一个小盒里,把它埋在沃土中慢慢分解……用自己的豁达去面对一切的一切!
当你胸中有广大的世界,对眼前狭小生活圈子中的恩怨,自然就不想去计较了。为了使自己不至掉入人间苦乐的幻景中而不能自拔,我们更一定要有随时退出局外,做一个旁观者,这就是豁达。
豁达是一种自我精神的解放。倘若每天为了生活的得与失,忧与愁煞费苦心,心灵的窗户被蒙上灰暗的色彩,怎能去理解生活丰富的涵义?倘若被名利交织的网禁锢思想,生活中缺少快乐相伴,怎样去体味幸福的甘甜?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方式,用诚挚和热情去感受生活,没有了琐事的羁绊和缠绕,也就使身心获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驰骋。
豁达即承认事实。发生的不可再改变,不如做些其他有益的事情。
豁达即趋利避害。记着生活中那些满足的事情。
豁达即自嘲自解。用幽默的方式解脱困境。
豁达即游戏精神。充分感受过程中的乐趣。
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一生淡泊处世,荣辱自安。曾有人问他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副写意的莲花图,旁边还有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这是古人的老话: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那些消极悲观的人,常常被这不如意的“八九”击倒;积极达观的人,却能以一当十,抓住如意的“一二”却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就算是遇到了挫折,也无怨无悔。于右任无疑是后一种人。如果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那么,人生的路途注定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从王维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以看到一份超然的豁达;从另一位名人所说的“只要活着,就是美好的”,可以看到一份自足的豁达。从“升沉不过一秋风”、“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可以看到古人的一种心胸坦荡的豁达。
不牢骚,不消沉,这就是豁达的境界。豁达能成就光辉灿烂的事业与快乐的人生。我们用豁达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生活就能更加幸福。
互相欣赏
你用什么方式对世界,世界常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别人欣赏的心理需求。得到别人的欣赏,是一种精神上的抚慰,它会让人产生美妙的感觉。婆媳之间感情需要培养,互相欣赏则是关键。因此,处理婆媳关系最忌讳忽视对方的存在。如果喜欢对方的某些行为,那么一定要抓住机会,加以欣赏。欣赏的前提是发现。
善于发现和欣赏对方的长处,要善于肯定对方的成绩。任何人都不会排斥真诚欣赏自己的人,你以惊喜的目光欣赏对方,对方也一定会以诚挚的表达给以回报。悉心经营,多换位思考,互相欣赏,没有约束,没有负担,没有心机,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不要以为婆媳之间互相欣赏的话语是“闲话”,是“废话”,是虚伪的。要知道,从心理交流来说,实际上“闲话”不是“闲”,“废话”不“废”。看上去是闲话和废话的交流语言,正是婆媳之间心理状态、心理倾向的最无功利、最纯粹的自然流露。
人与人之间也一样,如果你先摆出一张臭脸,对方若非慈悲为怀,对你也高兴不起来。和摆着臭脸的人之间是怎么也难进行“情感对流”的,长此下去,容易变成恶性循环。你先恨了她,她哪能再对你好?
就像是你送一个朋友礼物,若他总是欢天喜地地接受,你会很希望再送他一样东西,想再看到他一次感激的表情:拿你东西还嫌东嫌西的人,很可能会使你发誓: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许多女性认为她们多年来最不能适应的就是婆媳问题。有一个职业女性,并未和婆婆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只要有机会和婆婆一起出门,她就成了受气包。婆婆似乎完全不懂得欣赏她,比如说,上菜市场挑水果吧,她若挑得好,婆婆就会说:你可学到我们家阿狗的真传哦!好像她本应是个白痴,什么都是她先生阿狗启蒙的。这个婆婆就是只懂得欣赏自己的儿子,不懂得欣赏儿媳的典型,其实,婆媳之间应该要互相欣赏!
关系都是互动的。儿媳若不欣赏婆婆,婆婆则会在无意间贬抑儿媳,这势必变成一个长期陷入恶性循环的亲属关系。如果自己不肯以身作则先发出欣赏的眼光,又谈何“互相欣赏”呢?
婆媳之间最忌讳的是忽视对方的存在,用一种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对方。有了发现对方值得欣赏之处的心,你有一天会突然感觉:要是是我自己站在她的位置上,我也做不了这么好!
让家的感觉变得更美好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句歌词曾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那么温馨,那么舒适,那么安全:家,让每个漂泊不定的人找到避风的港湾;家,让每个辛苦忙碌的人得到心灵的安慰:家,无论何时都是幸福的代名词。
家,一个充满了温馨、温情的地方,是个宁静的港湾,每个人都希望让家变得更舒适、更美好。家庭是幸福的支柱,是感情、亲情与爱的体现与标志。同时也是人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学校。所以说,人类文明也是在家庭这个启蒙学校里产生的。文化传统乃至文化遗产的发展,全都是靠家庭完成了。
家庭是人类文化的发扬者和传播者,家庭自古至今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核心,是人生幸福的港湾,是人生中一个最完美的驿站。
但是,当人们真正地结婚,有了一个自己的家庭后,却总是想不清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家庭中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时候处理不好就迷失了方向,不知到哪里去寻找爱的支点。
美好家庭的感觉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它很复杂,也很单纯,需要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自己来耕耘,需要自己去体会,去认真地琢磨。美好、幸福的家庭,需要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努力。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也都无法真心忍受别人的缺点,但幸福的家庭,双方会把对方的缺点避开不谈,这样矛盾自然就少了。多多关心一下家人,有时并不需要你去做什么,只要你说说心里话,聊聊天。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和家人拉近关系。看到一些小事不要唠唠叨叨,心平气和地把它说出来。对待孩子要宽容,不要过多的打骂与溺爱,要耐心教育:因为孩子是家庭的纽带,很多家庭的纠纷,不都是由孩子引起的吗?
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机械化,心理负担和压力、忧虑等问题也在不断地加大。社会动荡和不安的局面也日益明显。人类必须对家庭这个安乐的小巢和避风港更加重视。
一个美满的家庭应该是以和为贵的,和睦相处,琴瑟和鸣。然而,任何家庭的锅碗瓢盆协作曲、鸡毛蒜皮小插曲,都会发生一些小意外,总会有不和谐的音符。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化解矛盾,大吵不犯,小吵少犯,化“战争”为和平,化干戈为玉帛,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庭。
但是,应该如何“经营”幸福家庭呢?大家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夫妻恩爱是家庭和睦的先决条件。在家庭生活中,只有夫妻之间把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演好了,才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其次,婆媳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家庭和睦,正如俗话所说:“婆媳和,全家乐”。
婆婆、媳妇来自不同的家庭,不论在生活习惯或思想观念各方面都有千差万别,在一起生活,哪能永远像一幅完美的画那般美好,婆媳偶而发生一点不愉快的事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双方遇到问题时一定要互相沟通,晚辈要尊重老人,老人要体谅晚辈。大家互相关照,相亲相爱。还是我们那句话:家和才能万事兴!
谁都希望有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随着生活距离的缩小,婆媳之间的自由度越来越受对方的关注。为什么婆媳相处总是这么难?婆媳到底是难解的冤家,还是难分的亲人?
家庭和国家是一样的,既有内政也有外交,光和配偶关系密切是不够的,还要和公婆、妯娌融洽。父子、婆媳、家人和睦亲密相处,才能建造出和谐家庭。
人们总是抱怨说,爱是沉重的。其实爱从来就不沉重。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日光之下没有新鲜事,新鲜事亮在日光下也就不再新鲜,唯有“爱心”一颗真正了解爱的意义与真谛的心,才能改善婆媳关系。
西方先哲曾说过:“做妻子的要爱自己的丈夫……做丈夫的也要爱妻子……做儿女的要孝敬父母……做父母的要爱护儿女……”看上去这些话好像是老生常谈一样,却都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原则:当然,在这个原则之下,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大家应有“角色互补”的概念。比如丈夫应该体谅妻子,这里不存在什么面子的问题;而作为一个妻子,也应该学会体贴,尊重、信任自己的丈夫;儿媳孝顺老人,老人宽容儿媳。相互之间所给予积极的情感回应,让这些在平常的家庭琐事中表现出来,在细雨润无声的作用下,一点一滴地润育“家庭健康心理的生态环境”,通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构筑出一个更美好、更幸福的家庭。这样才能使“家”更像个家,才能让家的感觉变得更美好。
不同住也是妙招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两个男人可以化敌为友,男人与女人也可以,但两个女人之间的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尤其是婆媳关系。只要有了芥蒂,就很难互相谅解,即便表面上平静,其实也是各自较着一股劲儿。
其实,如果矛盾产生之后无法彻底消弭,那么我们何妨不试试去尽量避免这种矛盾的产生?
如果有条件的话,婆媳之间最好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并不是指心理上,而是指地理居住。如果公婆可以自理生活的话,那么分开住,有的时候可以避免很多矛盾与问题。
不要认为这纯粹是在回避。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碰撞才能解决的。有时候距离可以消除很多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于无形。
我们必须承认,婆媳不是母女,少了一份血脉相连,也便少了一份彼此容忍及矛盾发生后的互相体谅:多了一份天性中地位的对立,许多在常人看来并不算什么的小事与言语,也便往往会激化成不可挽回的矛盾。
喜欢《老妈向左老婆向右》吗?喜欢蒋焱兰,王婷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