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新楼落成
老太太依然常常来工地上吵闹一番,以至于一些匠人看到这个厉害的老太太就害怕。
一个年轻的瓦匠叫三宝儿,每次看到老太太慢慢地走过来,都会紧张兮兮地躲到一边,嘴里不停地说着:“那个老奶奶又来了,又来骂人了……”大多数的匠人们对老太太的行为已经见怪不怪,若无其事地做着手里的活儿,丝毫不受影响。
兰馨也习惯了老太太的吵闹,每次都是连哄带骗,尽量满足她的要求,从来不会和她发生任何争执。兰馨认为,对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根本无从计较,而且也没有计较的必要。
现在她最伤脑筋的是楼板的问题,在预制场定制的加长楼板迟迟没有到位,尽管另外三间的楼板已经运到,但后面的工程还是无法进行,只能等待。
压墙箍浇筑好之后,工地上不得不暂时停工。
在农村,只要闲来无事,妇女们往往喜欢坐到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聊上一些本地的热点话题。而此时,李家楼房的停工便成了人们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说的就是这个社会上人们固有的心理问题,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总会不由自主地有一种妒忌感。最初李思文家计划建楼房的消息传出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羡慕的,有赞扬的,有不相信的,也有不服气的。当时就有人说:“他家凭什么能盖楼房?不可能的事情。就算他想盖,也盖不起来。”此时工程一停,似乎是被这些人说中了。人们又开始猜测工程停工的原因,有的说主家没有钱了,工程无法继续;有的说施工队伍技术不行,他们从来没有建过楼房;也有的说是因为材料没有到位,买不到楼板。一时间,各种猜测都有。而此时的李思文夫妇根本无暇去理会这些闲话,他们抓紧时间催促预制场加快进度,赶制楼板,同时积极准备后期工程中需要的各种材料。
等待整整持续了三个月。当天气转凉,秋意渐浓时,十二块加长楼板终于运到了工地。建房工程继续进行,工地上再次热闹起来。
瓦匠首先用钢管搭起了一个高高的铁架子,再在架子上安上了绞车,这是当时最先进的工具,利用滑轮组的原理,通过绞车,把楼板升到二楼,再由工人们抬放到需要的位置。
那些空心楼板宽约一米,长四米多,一块足足有五六百斤,全靠人力一块一块抬到绞车下。抬楼板是最为艰苦的工作,耗费体力,需要经验,同时充满危险。趁着周末时间,李思文也加入了抬楼板的队伍。在地面上,他和几个小工一起负责把楼板抬到绞车下。墙头上,瓦工头儿球佬儿带着几个最有经验的师傅负责把楼板抬放到需要的位置。
抬楼板特别讲究配合的技术。两根绳子绑在楼板两端,四个人用粗竹杠分别在两边抬起楼板,缓缓向前,四个人必须动作一致,力量均衡。一个最有经验的人领头喊着号子,其他三个人应和:“嘿、嘿、嘿……”这号子没有旋律,只有高低强弱,每一声随着力量的迸发从喉咙弹出。
在这平地上,能够抬起楼板稳稳向前走的必定是身体最为强壮,做事最为细心的人,足够让人佩服,而在墙头上抬着楼板的瓦工们更是令人敬仰。他们光着膀子,喊着号子,举重若轻,缓缓向前,走在窄窄的墙头上,每一步是那么危险,每一步又是那么沉稳。下面看的人很是担心,担心他们会落脚不稳,一脚踩空,掉落下来。但是他们毫不在意,小心地看着墙头,大胆地迈步向前。每走一步,腰间的肌肉便有规律地收缩一次。应和着号子的节奏强弱,他们的步子显得更有力量。一块块楼板好像躺着的懒汉,听着舒服的号子声,很自如地被抬放到了指定的位置。
上楼板的情形看得人胆战心惊,手里捏着一把汗,直到最后一块楼板摆放到位,兰馨一直悬着的心才肯放下。还好,整个过程一切顺利。
上完楼板,第二层的主体工程快速地向前推进,一天一个样子。看着那如同春天里的竹笋一样不断长高的房子,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这楼房真的建起来了。
越到工程后期,建房资金越紧张。为了尽量缩减开支,兰馨也想出了不少主意。粉刷墙壁时,用的是从土窑上运回的煤渣代替黄沙。球佬儿说,煤渣筛过之后凑合着也能用。做门窗时,用的是买来的废旧门窗材料出新后窗格和门板。这些材料并不值钱,但出新制作之后与新木材并无二样。而二楼所有的门窗干脆全部空着,用芦苇加稻草编成的草帐暂时代替,留待将来有钱之后,再作处理。
两个月后,一栋端庄大气二层小楼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和四周的平房相比,自然显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说,这楼房的工程远远没有完成,水泥地平还没有做,二楼门窗也没有装,内部的装饰基本没有,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这房子的欣赏与关注。一色青幽幽的“层层扁”大青砖外墙,现浇的水泥花格栏杆,碎玻璃和白石子粉饰的二层檐沟边缘,独立的外置楼梯间……这栋小楼上的每个细节,都吸引着人们惊讶的目光。
新楼落成后不久,李思文请风水先生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举行隆重的上梁仪式。
所谓上梁原指建房时上第一根大梁,也许是出于简化程序节省开支的考虑,久而久之,上大梁和屋面盖好后的仪式便合而为一了,统称上梁。
上梁的日子定在十一月二十二,那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俗话说“风吹轿子,雨打梁。”上梁时候下雨是吉利的事情,因此一家人也格外开心。
造屋上梁是农村人家较大的喜事,所有的亲戚好友携带蹄子、蒸糕等纷纷前来,兰馨的娘家也按照习俗,一大早便挑来米糕、粽子、米粉团子、汤圆(取高中团圆之意)。
李思文亲自用大红纸写好了对联和福字,正屋梁上贴着“福禄寿喜财”五个大字,左右两侧的正柱上贴上对联,一边是“立柱欣逢黄道日”,一边是“上梁巧遇紫微星”,门楣上写横批“福星高照”。亲友匠人以及为造屋帮过工出过力的村邻都被邀来参加上梁结束后的宴席。
上梁时辰一到,两位老师傅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开始了传统的仪式。上梁师傅共有两个人,木匠师傅章光明站上手方,泥瓦匠师傅球佬儿站下手方,两位都是说“鸽子”的高手。他们顺着两侧的梯子往上爬,章光明边爬边朗声念道:
脚踏楼梯步步高,王母娘娘采仙桃,
手拿斧头喜洋洋,主家请我来上梁,
两头上的橙香木,中间上根紫金梁,
紫金梁上贴福字,子子孙孙状元郎。
爬到房顶,来到正梁下方,两位师傅开始用斧头把正梁敲进榫内,球佬儿边敲边说道:
脚踏楼梯步步高,王母娘娘亲身到,
跨下青去下九宵,和合二仙哈哈笑,
勾户搭背一道跑,刘海先把金钱洒,
洒下金钱满地抛,财神菩萨也来到,
扛进十只大元宝,招财就问那家好,
利事来言这家好,举起招财旗一扇,
财源滚滚如海潮。
说到此处,屋外的鞭炮“霹雳啪啪”地响起来了,房梁下围观的人群中也不由得爆发出一阵叫好声来。接下来是最激动人心的“抛梁”环节,孩子们一个个聚集在梁下,等着开抢。李思文用筛子装了糖果和馒头递到两位师傅手上,两位师傅随手朝着下面的人群抛去,边抛边说:“抛梁抛到东,子孙个个不输松。抛梁抛到西,家宅平安吉祥如意”。孩子们欢呼一声,早就在地上抢作一团。
所有仪式结束后,泥瓦匠给屋顶东西两头装上屋脊,这栋小楼就算正式落成。
喜欢《兰馨:最美丽的中国式母亲》吗?喜欢朱洪海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