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融入生活
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是往往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和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不都是快乐。
辍学后的兰馨便正式投入到生产队那热火朝天的劳动里去,同龄的孩子几乎还都在上学,兰馨每天只好跟着李三姐下地。
李三姐是李思文的三姐,是兰馨和李思文娃娃亲的证婚人。弹被匠李从厚家孩子多,共有六个女儿,两个儿子。三姐很小的时候,便被晏家岱的鲍家领回来当童养媳。在旧社会,众多的民众因家境贫寒而娶不起儿媳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跑到外地抱养一个女孩来做童养媳,待长到十四、五岁时,就让她同儿子“圆房”。这一天,童养媳和新郎只须换上一套干净的衣服,办几桌简单的酒菜应酬亲朋好友就行了。这样操办婚事,既省事又省钱。
李三姐和她的父亲李从厚一样,为人厚道,心地善良,自从兰馨与弟弟李思文订下婚约后,三姐一直把兰馨看作自家人。如今兰馨辍学了,三姐便成了兰馨劳动中最好的老师。
挑粪,挖土之类的体力活兰馨是做不了的,三姐带着她做些轻便的活儿。地里的麦子收过以后,该种花生了。晏家岱属于典型的高沙土地区,最适宜种植花生芋头这一类的农作物,因此村子里花生的种植面积比较大。
参加种花生的大多是一些妇女,那个因为吃了几粒花生种,被生产队长凉狗把嘴里打出血的麻子奶奶也在其中。她们腰间系着一条小小的围裙,把围裙的两个角朝上兜起来,花生种放在围裙里。兰馨围着母亲的那条旧围裙悄悄地跟着三姐下了地。种花生的人每人一行,从地的这头往另一头依次种过去。兰馨学着三姐的样子,左手从围裙里抓出一把花生种握在手心,右手的小锹往松软的地里一插,再朝侧面一扳,地上立刻现出一个小小的口子来。在这口子里放上两三粒花生种,然后拔出小锹,轻轻地把土拍平,一株花生就算种好了。
三姐见兰馨差不多学会了,便埋下头来,专注地做起自己的活儿来。
一会儿工夫,兰馨觉得腿蹲得有些发麻,就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手脚。猛地从地上站起来,她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差点摔倒在地,吓得连忙闭上了眼睛。片刻过后,再睁开了眼,她这才稍稍站定。可是,这一睁眼,她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在了队伍的最后,所有的人种花生的速度都要比她快。兰馨急忙蹲下身来,拿起了小锹。
这块地是标准的花生地,从南到北大概有一百米。无论兰馨如何努力,她还是远远地被大家甩在了身后,她毕竟只是个孩子,毕竟只是个初学者。看到有的人已经到了头,并且已经开始了下一行的时候,兰馨已经要哭了。她就像在运动场上的长跑运动员,被对手甩在了身后一圈,马上又要被第一名追上一样感到又尴尬,又委屈。
她焦虑地抬起头朝对面看了看,她要估计一下,自己还有多久才能到达终点。突然她看到对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面朝自己的方向,手里的小锹飞快地挥动着。是三姐,三姐来接她了。她的眼泪忍不住涌出了眼眶。她快速地用袖子抹了一下眼睛,低下头来,加快了手里的速度。在三姐的帮助下,第一天正式单独下地劳动,兰馨完成了和别的成年人一样多的任务。
辍学后的日子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劳动中慢慢向前。
到了第三个年头的时候,十四岁的兰馨个子长高了不少。由于劳动的缘故,她的身体也比原来结实了一些。她依然每天和三姐一起下地劳动,只是她已不再会因为跟不上别人的劳动进度而哭鼻子了。几年的锻炼,她已经完全适应了简单的农村劳动,种花生,种芋头,挑草。有时候,她的一行干完了,她还会像当初三姐帮她的时候那样去帮三姐。三姐逢人便夸兰馨是个能干的孩子。兰馨父亲这样的青壮劳力,一个工日可以挣到十分工。而兰馨也俨然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她每天也像别的普通妇女一样,为家中挣到八分工。
“据四川日报消息:四川省简阳县三星公社采取多种措施,力争在管好粮食作物的同时,管好经济作物。这个公社今年种植了粮食作物一万多亩和棉花、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六千一百多亩。由于今年经济作物比重较大,田间管理需要较多的人工,并且需要的肥料也多。各生产队采取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劳力分工、专肥专用等措施,保证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时管好。在劳力方面,组织了固定的粮食作物管理专业组和经济作物专业组,具体落实管理任务。”这是一九六四年八月《人民日报》刊登的《三星公社组织经济作物专业组管好棉花甘蔗花生》片段。
就在同一时期,兰馨的家乡也纷纷成立了经济作物专业组,让兰馨很有成就感的是,因为在劳动中的出色表现,生产队让她担任了棉花专业组的组长。这个组共有十个妇女,每人专门负责一块棉花地,从育苗、间株、壅根、打顶心、追肥直至最后的摘棉,全部由这个人完成。
晏家岱共有四个这样的棉花专业组,每当一个种植环节完了以后,作为组长,兰馨便会被生产队召集过去参加会议,学习下一步培植棉花的方法。在掌握了技术要求后,回到专业组中,兰馨再一个一个地去指导帮助其他组员。
担任棉花专业组组长的这段经历让兰馨逐渐找到了生活的自信。也让她懂得了劳动可以创造出价值,劳动可以改变一切。
秋天,当兰馨培植的棉花开出洁白的花朵的时候,上面派来的“四清”运动工作组来到了晏家岱。关于“四清”,有必要认真解释一下,以免年轻一点的读者不知所指。
一九六四年底至一九六五年初,中央在北京召开全会,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文件规定,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律称为“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以上文字,录自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应该准确无误。这场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四清”运动,使当时的很多大学生打起铺盖,到了乡下成了一名四清工作队员。
来到晏家岱工作组中有两个年轻的女大学生,是南京大学大三的学生,就住在兰馨的家里。她们组织生产队的队委和一些年轻人参加毛主席语录专题学习班,兰馨自然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兰馨年纪轻,脑子好,虽然没有上几年学,背起语录来却是轻轻松松,在一群地地道道的农民中,自然显得出类拔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这些经典的话语兰馨背得滚瓜烂熟,随时随地总能轻轻松松,脱口而出。
工作组还组织生产队的年轻人编排文艺节目参加大队的汇演,兰馨便跟在后面学唱歌,学演小节目。工作组的到来让兰馨有了不少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的机会,一时间,她竟成了晏家岱人们茶余饭后经常谈论的大红人。
喜欢《兰馨:最美丽的中国式母亲》吗?喜欢朱洪海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