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减负创收(1)
用实际行动勤俭办院
沅陵县人民医院最初是由两所教会医院和一所军队医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天主教和基督教两个教会,实际上已经没有向他们开办在沅陵的医院提供多余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特别是解放后,沅陵天主教和基督教,要求独立自主办教会,拒绝外国教会组织提供的资金和物质,医院在经济上出现困难,人员工资都难以为继。尤其是为了支持吉首创办兄弟民族医院,上级决定把基督教宏恩医院的大部分器械药品以及医务人员派往吉首,沅陵医疗卫生机构受到了削弱,医院发展开始呈现艰难。另一所军队医院,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特别是移交地方后,资金物质都出现严重困难。而在这种情况下,刚刚解放了的穷苦百姓,成为当家作主的主人,主人在人民的医院看病,没有钱缴,欠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有这些加起来,年长月久,就逐渐成为阻碍医院发展的沉重负担。特别是拖欠医院医疗费和药品费的事,成为医院几十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无论是私人还是公费,医疗费拖欠现象都非常严重,县政府也无力协调解决。据医院财务档案,1958年到1959年,县公费医疗欠医院药费2073.92元,无法偿还。到1986年,仅农村病人所造成的历年欠费就已经累计达到26万多元。1995年以后,欠费现象越来越突出,县里公费医疗每年拖欠医院的费用不低于20万元。历年来,医院想出种种办法,使出各种招数,努力克服困难,勤俭办院,图谋生存,在医院发展历史上,留下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复活废品,加以利用 解放初期,整合沅陵医疗资源,组建湖南省立沅陵人民医院。名头虽然很大,但是设备没有更新。所有医疗器械,大部分是沅陵天主教医院和基督教宏恩医院遗留下来的,甚至有的医疗器械和设备还是教会医院在清朝末年或是民国初年添置的。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医院也留下有部分医疗器械和少量药品。这些医疗器械,大多年久失修,用于诊治,往往确诊率不高。但是一时没有条件更换,医院只能因陋就简,尽量修复使用,使废品复活。
医院下放给黔阳专区后,遵循节俭办院的原则,一切从节约出发,在医院多次开展节约生产活动,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人和事进行表彰奖励,得到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加。1956年,医院以“提高技术,争当先进”为主题开展增产节约活动,不但各临床科室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就连洗衣房的洗涤员也不甘落后,在生产中积极寻找节约窍门,在如何节约洗衣肥皂上动脑筋想办法,经过多次试验,他们改变原来洗衣全用肥皂的办法,按照衣物多少和用水量,以一定的比例加入漂白粉,不但将衣物洗的更白更干净了,而且每月的肥皂开支也从原来的36元下降到18元。
但是由于医院底子薄,尽管开展各种节约活动,仅靠自身,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院缺乏器械药品等问题。从维护百姓群众身体健康和医院未来发展需要出发,医院多次向黔阳专员公署递交报告,要求更新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申请购置诸如麻醉机、X光机、抽风机、万能产床以及眼科器械等,但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别说这些大宗器械购置要求难以满足,就是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服更新都成问题。1957年2月26日,沅陵人民医院为更换医务人员工作服,向黔阳专员公署送呈了一份请示批购布料制作工作服的报告,全文如下:
关于“请示批购做白上班衣布”的报告
(57)沅总字第002号
黔阳专署:
我院医务人员之白上班衣已破烂不堪,须宜从新添置,计柒拾玖人,每人贰件,每件需布壹丈贰尺,需购买白竹布壹拾叁疋。前已函请沅陵纺织公司给予供应,但沅陵纺织公司不予供销,要我院设法缝补。已经破烂不堪,实无法缝补。同时医务人员穿着破烂衣服上班,实使病人难看。我院工休人员为着上班衣之破烂,给院领导提过很多意见。故特报请你署给予批购白竹布壹拾叁疋,以资购制上班衣为荷。
沅陵人民医院(章)
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黔阳专员公署对这份报告,不似对要求购买大宗医疗器械那样难以作答,而是在3月9日就及时复函沅陵人民医院,要求医院克服困难,继续穿着“破烂不堪”的工作服上班。全文如下:
关于批复购布制做工作服的函
(57)署卫财字第33号
沅陵人民医院:
你院(57)沅总字第二号报告收悉。关于请批白布添置工作服的问题,鉴于当前棉布供应比较紧张,上级一再号召厉行节约,故一时尚须继续使用旧有的工作服,对于破烂衣物,可设法尽量缝补。至于工作人员所提意见,希根据增产节约的精神,向全体干部进行说服和教育,发扬简朴的革命优良传统,以减轻国家负担,积累建设资金。
湖南省黔阳专员公署(章)
1957年3月9日
沅陵人民医院在接到专员公署的这件复函后,及时“根据增产节约的精神,向全体干部进行说服和教育”,并在全院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增产节约活动。活动中,医院将脏棉签、棉球、纱布等敷料洗净后消毒复用,减少添购,实行节约。对全院所有的医药、器材、被服、家具等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大清查,彻底挖掘物质潜力,对破烂器材、被服、家具等进行修理、缝补,使一大批原本报废的物品得到复活。医院还将手术橡皮手套由原来的高压消毒改为冷消毒,不但保证无菌,也使每双的手套寿命延长了几十倍。
此后,厉行节约成为沅陵县人民医院一贯坚持的做法。为节约维修支出,医院成立了维修组,不但维修医院的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也维修医院的水管锅炉等生活设施,就连垃圾清理这类工作,医院也安排院内工作人员承担。总之,非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医院一般都不向外请人,最大限度的节约了经费支出。1973年,医院在节约方面,回收纸张、碎玻璃等废弃办公用品,卖给废旧物品回收公司后,实现收入461元。这年,通过加强对水电费和办公用品的规范管理,医院一年的水电费支出下降11.9%,办公费支出下降13.1%。另据沅陵县人民医院的档案卷宗资料记载,医院勤俭节约,自己动手,1998年,维修器械374台(件),创造劳动价值23万多元,节约水电4.4万元;1999年,节约器械维修、水电安装、垃圾清理开支近40万元;2000年,修整钢丝床50架,自制治疗车、护理车14台,为职工宿舍安装水管800米,节约了一笔为数客观的工费、材料成本费支出。2006年医院领导班子换届后,对科室实行成本核算,各临床科室加大成本管理,厉行节约,勤俭之风盛行于医院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医院上下每个人员的自觉行为。
种菜养猪,共度时艰 从1959年到1961年,沅陵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遭受破坏,人民生活出现困难。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也和全县广大群众一样,开始了过“苦日子”的生活。
在过“苦日子”的那段时间,医院的医务人员虽然忍饥挨饿,但是工作一点也不敢松懈,经常出现医生饿着肚子上手术台,一站几个小时为病人手术,晕倒在手术台上,醒来后接着坚持工作的感人事情。
这段时间,也有个别医务人员因为忍受不了那种难言的饥饿,含泪辞职离开医院,回到农村老家去另谋生活出路。
但是大多数人坚持了下来,他们团结携手,共度时艰,虽处困难时期,却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为克服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1960年,医院在县城后山开垦出一块荒地,用来栽种瓜果蔬菜,用瓜菜代替粮食,同时还自己动手养猪,在困难中艰难度日。
医院所有医务人员,都积极主动参加劳动,他们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一有休息时间,就主动集结,到后山去挖地种菜,或是满山去打猪草。朱文锦等几个有名的医生,白天坐诊走不开,到了晚上,他们就打着手电,挑着一担担的肥料送往医院的菜地。在医院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下,第一季度,医院就收获各种蔬菜二万多斤。
捧着这些用开处方和拿外科手术刀的手栽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很多人都感慨万千,留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此后几年,医院一直坚持工作生产两不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结束了“瓜菜代”的日子,医院仍然坚持养猪种菜,积极改善医务人员和住院病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受到医院职工家属子弟以及患者亲属的好评。
据医院的档案资料记载,1973年,沅陵县人民医院勤俭办院,利用业余时间养猪种地,收获各种瓜菜15942斤、蚕豆等粮油作物4712斤、猪肉900多斤,在改善医院职工以及住院病人生活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自采自制,减负创收 医院每年消耗和开销最大的是药品。药品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经济负担。沅陵是山区县,当地经济落后,地瘠民贫,药价如果偏高,一是老百姓会被高昂的药价所吓倒,有病也不敢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结果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不治之症。另一种情况则是病人在接受治疗后,没有钱缴,医院不但要付出治疗的贡献,还要为病人所用药品买单,给医院的生存发展造成困难。
沅陵人民医院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本着勤俭办院的工作理念,对一些用量较大的药品比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之内的药品进行自主研制。
1958年9月13日,经沅陵人民医院申请,黔阳专员公署同意医院花费850多元购置了一台蒸馏器和一台万能抽气机,用于自制安瓿。1959年,医院用自制的黄连素治疗痢疾,取得很好效果。到1960年前后,医院西药房先后自制成功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剂、吗啡、阿托品等100多种药品,从而使药品成本大为减低,满足了很多患者的需求。不但从根本上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也基本克服了医院资金短缺,备药不足的困难。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粮食不足,沅陵患水肿病的人非常多,甚至出现水肿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而死亡的现象。1961年,医院中药房的人员在对中药的研究自制中发现小球藻对治疗水肿病有较好的疗效,于是开始对小球藻进行培养种植。设置了110个培养小球藻的脸盘以及2个培养小球藻的水池,每个水池面积38平方米,深1米,每个水池每月可以产小球藻100公斤,能提炼出球藻浆液25公斤。把这25公斤的球藻浆液用于临床治疗,每天可供100人的使用。医院的自制药品,在水肿病治疗中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
1971年,医院开展学大寨活动,发扬大寨人的艰苦奋斗精神,成立草药房,派出医务人员下到借母溪、深溪口、齐眉界、杜家坪等偏远山乡采摘药材。他们在老虎出没的山谷里穿梭,在毒蛇盘桓的树林中跋涉,爬高山,穿深谷,不怕辛苦,不怕危险,寻找和采挖中草药,加工生产,以供临床使用。
这一年,医院组织的挖药队伍,一共采挖中草药一万多斤。草药房用这些药材研制出膏、丹、丸、散、片、针剂等各种中成药160多种,制作草药标本800多种。充分满足了临床科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方面的需要,为国家节约资金2.4万多元,为群众看病节约资金2.5万多元。
沅陵县人民医院以人为本,处处为病人着想,在对患者的治疗中,能用价格低廉,疗效又好的中草药,就不用花费过高的西药,很受上级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直接导致中草药需求量的直线攀升。1973年,医院加大技术力量,对民间的土方、土法、土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开发,对日益增长的中草药数量进行自种、自采、自制。这一年,医院组织自己员工,到深山老林中采回中药6538斤,自制草药400多种,自制各种草药、膏、片、丹、散等1277斤,草药注射剂13852支,大输液7440瓶,以及点鼻点眼外用内服药43种制剂4324斤,满足了临床和各科室用药。统计数据显示,1973年,沅陵县人民医院自制中药片剂43种,中草药用量占全院用药总量的30%以上。降低医药成本10.71%,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看病的经济负担。
以后各个年度,每到中草药采挖时节,沅陵县人民医院都要组织队伍,深入到偏远的山乡去,一面巡回医疗,一面完成采集中草药材的任务。1978年,全院共采集生药材3690斤,自制药品50种,折合人民币12838.27元,为病人煎送医院自采自制中药8343副。1979年,医院组织专业队到齐眉界、深溪口、借母溪等深山老林里采集积累生药材,采回生药18000多斤,因陋就简,加工制药,共制成安瓿10万多支,丸片86万多片,粉剂542斤,大输液2万多瓶,共计60多个品种,产值36000多元,做到药品基本或大部分自给。
靠优质服务实现增收
沅陵解放初期,地瘠民贫,经济落后,群众有病无钱,一般很少进医院医治。加之解放初期,医院刚合并不久,管理欠缺,设备简陋,药物不足,医技人员缺乏。这些都导致医院在一段时间里亏损发生。以后又因为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致使医院一些技术精湛,德高望重的医技人员受到冲击迫害,影响了医院业务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沅陵县人民医院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上来,徘徊不前的经济收入局面,开始逐渐出现好转,推动了医院业务的新发展。
1980年,医院狠抓业务学习和经济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全院79人出满勤,出勤率97.14%,比上一年度提高6.19%,实现业务收入528114.45元,比1979年增加72052元。从1982年开始,医院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为目标,大抓整顿提高工作。4月份,在人民政府文教办、县卫生局联合工作组的指导下,医院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整顿,使医院形势有了新的起色,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0.4%。同时加强门诊一线建设,完善急诊观察的设施,设急诊观察病床16张,安排门诊医生13人,门诊医师每人每小时的工作量由1981年的9到12人次下降到5到8人次,保证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全年各项医疗技术指标均实现历史上最好水平。
喜欢《跨越百年的医院》吗?喜欢张大强,陈文华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