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西结合(2)
中西结合治疗烧伤,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沅陵人民医院就开始了,不过那时还是以西医为主,中西结合也没有在所有临床铺开,所以对烧伤的治疗,是用中草药还是用抗生素,都取决于主治医生的决定。对西医看得重的主治医生,临床采用的主要是抗生素类的西药。而对祖国传统中医文化兴趣浓厚些的医生,则往往偏重于用中草药治疗烧伤病人,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主张随便使用抗生素药物。根据那个时期的沅陵人民医院档案卷宗材料不难看出,当时医院在治疗烧伤方面所使用的中草药主要是三黄散、蚯蚓白糖液、金银花、虎杖、地榆等,基本上是来自民间的验方或单方。虽有效果,但不显着,和县级人民医院的疗效还不相配。
直接推动县人民医院开展利用中医技术烧伤治疗,并拉开医院研究中医治疗烧伤研究序幕的,是对沅陵车站烧伤病人杨某的成功抢救。
1971年元月,沅陵车站家属区发生一起重大火灾,车站职工家属杨某在火灾中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90%以上,其中头部100%烧伤。杨某被人从烈火中抢救出来时,全身已经烧得焦黑,手指骨头外露,处于严重休克状态。现场没有人认为她还有生还的希望。
县人民医院的医生赶到后,当即对杨某进行了紧急处理,然后将她送到医院救治。单纯的西医救治疗效不彰,传统的中药三黄散等,效果也不明显。最后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凡是对治疗烧伤有作用的药物,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往杨某身上使用,成本虽然过大,疗程虽然偏长,但是总算把她的生命从死亡线上给拽了回来。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治疗,杨某终于康复出院。
沅陵县人民医院通过对杨某成功抢救,得出在烧伤治疗方面,单靠西医抗生素显然不行的结论。当时社会上就有老百姓批评医院在治疗创伤方面是“一管当先,两素保驾。”一管就是指输液管,两素就是抗生素和激素。虽然这种说法有失公允,但也提醒了医院管理者在治疗创伤(红伤)之类病症时,应该多多吸取祖国传统医学经验。因为在红伤治疗方面,中医学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极为丰富有效。
于是,中医科在继开展蛇伤治疗课题研究之后,又开展了烧伤的治疗研究。他们通过大量的走访,向民间学习,掌握了近千个治疗水火烫伤的单方和验方,其中不少可称之为祖传秘方。在对这些单方、验方以及所谓的祖传秘方的分析、研究和试用后,从中发现七甲溪有一种蜘蛛叶的疗效十分显着,因此开始对它进行加工提炼,研制出专门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蜘蛛液。
复方蜘蛛液的具体使用方法,是用蜘蛛液浸泡小纱布块,然后将纱布块敷贴到创口上,医院称之为小纱布块敷贴法。这种敷贴法疗效非常好,自推广临床使用后,治疗烧伤病人148例,治愈率达到79%。
1972年8月,沅陵煤矿发生重大火灾,有14人被严重烧伤,送到县人民医院抢救。医院一开始遵循抢救杨某时的经验,采用中西结合,先用三黄散治疗,效果不明显。于是改用蜘蛛叶煎水,用煎成的蜘蛛液浸泡纱布块敷贴,最终将14名严重烧伤的矿工全部治愈出院,没有留下一例功能性障碍。
沅陵县人民医院用蜘蛛液浸泡小纱布块贴敷治疗烧伤的研究成果,很快得到总结推广。1975年,沅陵县人民医院在全国治疗烧伤经验交流会上对成果的科研过程和临床效果进行了介绍,成果论文被收进《全国治疗烧伤经验交流会资料汇编》、《中华医学》、《湖南医药》等刊物。1976年元月,湖南省卫生局把全省医学科研现场会放在沅陵召开,来自省直各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地市卫生局及所属院校的领导和医药科技人员12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对沅陵县人民医院的烧伤治疗经验给予充分肯定,进行了现场交流和现场参观。同年10月,黔阳地区卫生局又在沅陵召开全区医药科研现场会,有100多名来自各县市医院、地直医疗单位负责人和医药科研人员参加。会后,通过了对沅陵县人民医院的烧伤技术鉴定,并将成果上报。经过湖南省科技成果评定,在1978年湖南省科学大会上被授予重点科研成果奖。
从1979年开始,沅陵县人民医院不断扩大中西医结合,从蛇伤、烧伤、出血热、异型脑炎等十几个病种扩大到胆肾结石、粘连肠梗阻、破伤风、白喉等50多个病种,都收到了预期效果。其中烧伤治愈率为97%,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蛇伤25例,无一死亡,为全省之最。传染科的乙脑炎杜绝了后遗症。
白喉病在沅陵,一直是死亡率较高的一个病种。自从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历年治愈率都超过98%以上。破伤风在过去也是死亡率极高的一个病种,自从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后,死亡率大幅下降,在1979年收治的4例破伤风患者,经过中西结合抢救,没有一起死亡发生,全部治愈康复出院。有一个来自岩屋潭电站工地的民工患上破伤风,伴生严重的肺部感染,送院时高烧达到40.5℃,人事不省,病情十分危急。外科医生汪志成对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经过20多天精心治疗,就使其转危为安,痊愈出院。还有一位28岁女患者刘某,因患急性胆囊炎结石症入院,检查发现胆囊肿大平脐,腹痛剧烈。按照以往办法,应先考虑手术治疗。外科医生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家庭经济情况,决定采用中西结合的“胆囊总攻疗法”对她进行治疗。经过采用服药、调理和其他一些治疗,在不开刀手术的前提下,为患者排除一颗4×3.5×1.5厘米的巨型结石,是沅陵县人民医院有史以来不动手术取出的最大一颗结石。
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沅陵县人民医院除了在烧伤、蛇伤两项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其他一些疾病治疗的研究中,也取得很多进展和成绩。诸如在中西结合治疗胆囊炎、结石、破伤风、白喉等方面,都有不俗的变现。据不完全资料统计,中医科成立以后,沅陵县人民医院先后开展了20多个科研项目,绝大多数都取得满意效果。
创办便民惠民家庭病床
解放前,沅陵的三家医院,天主堂医院和基督教的宏恩医院,自不必说是没有中医席位的,医院里不但没有配备中医师,甚至药房里也找不出一爿儿的中草药材。湖南省第九医院,虽然从医生到护士都是中国人,但是他们也不看好中医,特别是医院的一些名医师,都是西医专业大学毕业出来的高才生,他们对病人的诊治,都不屑于象中医那样望闻问切,只相信对病人的各种生理指标的数据分析。加之这所医院收治的对象主要是军队的伤病人员,这些丘八们进了医院,无异于关紧闭,没有几个能安安静静坐下来去听中医那套治未病、重调理的理论,他们情愿让西医为自己动刀动锯,该割的割,该锯的锯,图个痛快省事。因此种种,所以在解放前,沅陵其实没有一家和中医沾得上边的医院。
解放初期,虽然医院经过整合接收,成为了沅陵人民的医院,但是在医学问题上,还是重西贬中。直到1950年中央提出“团结中医,发展中医,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遗产”的政策后,这种状况才逐渐有所转变。1954年,中央再次发出“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得到沅陵人民医院的一些年轻医生的积极响应,他们开始自学中医知识,并将学到的中医知识及时的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得到院方支持,患者在医院临床科室开始可以对中西医进行选侧性治疗。1956年12月13日,沅陵人民医院通过沅陵县卫生科,从社会上聘请了皮西川、邬贤铮两位中医师来院工作,医院从此拥有了自己的中医师。1957年1月4日,皮西川、邬贤铮开始门诊诊断业务,标志着中医正式进入沅陵人民医院。
在正规的西医院里可以看中医,受到患者的热烈欢迎,但是由于病床分配有限,一些需要长期治疗和调理的病人进不了医院。为让这些人得到治疗和康复,医院门诊部特事特办,将他们作为中医家庭门诊,实施上门服务。1973年的医院档案卷宗记载,沅陵缝纫社孤老杨秀山,患有奇胎瘤,因手术伤口长期不能愈合,多年来一直卧病在床,每天都有恶臭浓液从伤口流出,痛苦不堪。医院门诊部实施家庭门诊后,派出专人上门为他上药、翻身、洗澡、剪发、按摩等,一年多时间里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家庭门诊不但服务好,而且价格低廉实惠,大受群众欢迎,很多家庭,特别是一些家里有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的家庭,纷纷报名要求县人民医院将他们列为家庭门诊对象。应群众要求,医院各科室都先后建立起了家庭病床。通过一段时间摸索,医院为加强对家庭病床管理,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家庭门诊服务,在1983年元月,将家庭病床统一收归医院院部管理,由院部对各科室统一分派家庭病床的指标任务,其中传染科15张,外科10张,中医科15张,五官科6张,门诊6张,共计62张。并指定由各科室共青团员利用业余时间对家庭病床进行巡诊,制定印发《家庭病人巡视卡》,要求每巡视一次,都要按规定填写病人一般情况,介绍病情,记录病人及家属要求,然后交由科主任或主管医师处理。1984年9月,正式成立家庭病床科。不完全统计,从1983年元月规范家庭病床管理起,到1984年9月设立家庭病床科止,沅陵县人民医院利用家庭病床共收治病人509人次,为3019人次做过各种治疗,较好解决了病人住院困难。
家庭病床科刚成立时,由1名中医师,2名西医师,2名护士师,1名中药士,2名经过专门针灸、按摩训练的护士组成,是一支中西结合的队伍。除担负家床巡诊外,另设有门诊。在治疗中除运用中西药物外,广泛开展了针灸、推拿、按摩、火罐、梅花针等多种形式治疗方法,并自制了抗痨丸、复方蜘蛛液、风湿骨酊、桑杏止咳糖浆等数十种具有一定疗效的中草药制剂。由于家庭病床科的设立,方便了群众就医,解决了病人住院难问题,加上广泛开展了适合老年及慢性病的各种治疗方法,所以深受广大病人欢迎,要求家庭病床很多,据成立初期两个月的数据显示,就收治家床病人172人,门诊800人次,为病人送药上门治疗1022人次,常住家床病人90多人。到1986年以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病床的社会需求量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平均每月要增加23张以上,每月家庭病床的增长数量是以往年份的4倍。
家庭病床科的医护人员外出巡诊家床病人,全靠两条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又无额外报酬,但是却从来没有人抱怨。为使病人夜间也有保证治疗,住在院内的医生还主动承担了夜间值班任务,保证随喊随到。在整个家床服务中,护理工作人员难度最大,一个护士要管理十多张病床,每天走东街,窜西巷,平均每天要走30多里的路程。遇到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白天又无人照料的病人,还要替他们端茶倒水煎药。有的孤老长期患病卧床,为预防褥疮发生,家床科的医生就用活血祛瘀的中草药专门为这些病人配制了外擦的红花酊,让护理人员每天为他们进行局部揉擦。由于护理周到,在1984年的13例偏瘫、晚期癌症、卧床三个月以上的家庭病床患者中,没有一例褥疮发生。
家庭病床科成立后,制定了十项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对规范家庭病床科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些行之有效的规定,医院的家床服务就难以那么深入人心,叫人怀念难忘。这些规定是——
1.家庭病床科直接由院领导抓;
2.原定各科室家床任务不变,由家床科统一领导;
3.所有家床病人必须按照住院病人要求书写简历;
4.对家床病人的巡诊必须做到一般病人每周一次,重度病人每周两到三次;危重病人随时观察;
5.外出巡诊不准做私事,不准有损害医德的行为;
6.护理人员必须按医嘱及时处理好病人;
7.对需要转入院的病人,各科室要优先安排,急诊室要优先接待,医技科要优先检查;
8.病人转入院必须由家床科的医护人员护送到病房并进行交接班;
9.科主任及护士长每周要查房2次,负责处理疑难问题;
10.院领导每月要查房1次,检查工作,听取病人呼声。
喜欢《跨越百年的医院》吗?喜欢张大强,陈文华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