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同理想”的践行者(1)
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礼记》中的《礼运》篇曾这样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大同,是传统中国人的愿望,并且在今天还不断地憧憬着,那种似乎是遥不可及的生活状态,而吴仁宝却在某种程度上,把这种遥不可及的“桃源地”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场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吴仁宝把全华西百姓带上富裕之路后,并没有忘记他的富裕观:“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当他面对着华西周围的村落还依旧是那样的贫穷时,吴仁宝苦苦思索,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帮带他们?而且,吴仁宝在80年代末帮助过前进村等村庄之后,他意识到像前进村这样需要帮助的村庄很多,那么如何能更好地把华西经验扩展到那里,并且使那里脱贫致富?类似这样的问题一直在吴仁宝的脑子里萦绕着,这也是吴仁宝“大同”的情结使然。
但与那些空想家们做白日梦相比,吴仁宝却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逐步实现这个问题。
一、富了不忘左邻右舍
华西村之初只有0.96平方公里,富裕起来的华西人没有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上沾沾自喜,而是愿意将自己的成果与人分享,他们将自己的财富经辐射出去,吸引周边的村加入到他们共同致富的行列里来,收获的是整个周边村庄更广阔的天空。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吴仁宝帮带左邻右舍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的机制不仅切实可行,且成效显著。华西为帮带好这5村,还投入了巨额资金,使这些后进村其超越了艰难的原始积累阶段,加快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经济与社会获得了超常规发展。
1.前进村阔步前进
1988年,前进村干部的工资已两年未发,还倒欠村民6万元。为先把人心稳下来,华西拿出10万元给前进村干部发了工资、清还了债务。可集体仍两手空空,怎么前进?
吴仁宝经过市场调查,决定由华西投资300万元,帮前进村建一座上规模、上档次的染料化工厂,生产热销的染料中间体。前进人打怵,万一亏了怎么办?吴仁宝对他们说:“亏了是华西的,赚了钱是你们的,华西投的300万元,不要分文利息,收回投资后,工厂是你们的。”
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吴仁宝则派华西村副村长赵法元和年轻厂长瞿建明、技术员朱金南等十几人常驻前进村,帮助筹建。1988年9月动工,翌年1月8日正式投产。华西又扶上马送一程,不顾自己人才紧张,任命瞿建明为厂长、朱金南为技术负责人,华西村副村长孙耀兴任主管会计,全面负责工厂的经营管理。非常熟悉前进村情、民情的吴仁宝授予瞿建明3条锦囊妙计:一是把华西人的精神与作风带过去;二是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入手,严加管理,实行三包一奖——包产品、包质量、包效益,完成指标者奖;三是产品向两头延伸,成龙配套,形成系列化生产,不配套,效益上不去。瞿建明一一落实实施。1989年净赚50多万元;1990年净赚150万元,扩建了二分厂;1991年净赚230万元,扩建了三、四分厂;1992年利税400多万元;扩建了五分厂、六分厂……
物质文明促进了精神文明,原来村民赌博多,迷信活动多,无事生非吵架多,现基本无迷信、无赌博,外流人员被吸引回村,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党风、村风、民风一派新风。前进村名副其实,阔步前进!
2.华明村奔向光明
1988年9月,吴仁宝几次来到华明村,找干部,访群众,又多次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针对华明村无目标、无信心的状况,帮助华明村制定了一个因时因地制宜的十年发展规划。为使华明人一记就牢,吴仁宝把它概括为:“发展农工商,多业一齐上,开挖华明浜,砂山须扶养,有福民共享,十年建成华西现有样,关键是班长。”
有了符合村情的目标,干部群众就有了方向、干劲,瞄准目标,踏踏实实创大业,干实事。开挖华明浜,修好了灌溉渠,保证了农业高产稳产,改变了水上运输条件。吴仁宝仍采取“投资华西出,亏损华西担,利益华明享,收回投资归华明”的办厂原则,至1990年,华西就已投资300万元,帮助华明村兴办了窑厂、化工厂、铝合金门窗厂、人造革厂等6家企业,华西又投资40万元,新增20台织机,使华明织布厂焕发了生机。
1991年,华西又投资50万元(含流动资金),帮华明建了五金厂,共有木螺丝机和圆钉机16台套。1992年,吴仁宝看到五金厂规模小,又把华西的6台圆钉机、56台木螺丝机支援给了华明五金厂,并派华西板网厂厂长吴春兴负责该厂的原料供应,给予业务技术指导。1992年,该厂产值500万元,利税50万元。
1994年,华明村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瑞士全自动挤出造粒设备,兴建电缆材料厂。凭借华西集团公司的知名度,引来了外资,可本村资金缺口大,难融通,面临与外商毁约赔偿的境地。吴仁宝一边给华明人壮胆鼓劲,一边给华明村担保了120万美元(约合1千万人民币)的贷款,使华明柳暗花明,建成该厂,成立了“中外合资华益电缆材料有限公司”。产品为更新换代的电缆护套料,被列入江苏省星火计划。当缺流动资金,华西又借给300万元,使该厂正常运转,年产值达6000万元,成为华明村的“巡洋舰”。华明村1995年经济总量超亿元,利税1500万元。
为养育好砂山,吴仁宝建议华明村成立了一支森林养护、防护专业队,常年吃住在山上,队员工资、福利待遇均由华西村提供,并投巨资开发砂山,兴建了华西公园。
华明村正华灯齐放,展现一派光明!
3.三余巷年年有余
华西是如何帮带三余巷村的呢?
三余巷原是陆桥镇的一个穷村。1984年前没一家企业,其后建了个帆布厂,固定资产不足30万元,年产值一直在200万元上下徘徊,谈不上利润,1989年稍好一点,利税11万元。因底子薄,镇里分派包村干部,没人愿到三余巷去。
1989年7月,孙大龙任村支部书记不到1个月,吴仁宝主动找孙大龙谈心,他叫孙大龙先把人心凝聚起来,一心抓经济,缺资金,华西作后盾扶持,尽快让群众富起来。孙大龙听了很激动,决心学华西精神、学华西经验,让三余巷真正的年年有余。
在华西村帮助下,三余巷村新办了法兰厂、化工厂等企业。1993年3月,三余巷投资100万元,扩建1500平方米的帆布车间,吴仁宝闻讯后,急得睡不着。一大早就来找孙大龙:“大龙,我了解了市场,算了一下账,你搞帆布不来事,没效益。”的确,帆布车间还没建好,市场已经不行。孙大龙正在发愁,华西人立即支持三余巷,投资530万元,建厂房,买设备,安装了4条毛条生产流水线,给了三余巷一个漂亮的新厂。原料由华西精毛纺有限公司提供,产品交给华西公司,华西不要仓库,不要供销员。1993年10月8日毛条厂投产,当年仅3个月时间,利税42万元,1994年利税225万元。
1994年5月9日,是孙大龙最难过的1天。凌晨,一场无情的熊熊大火,把华西帮三余巷建设的化工厂化为灰烬,无论怎样救都救不下。孙大龙觉得对不起三余巷的父老乡亲,对不起华西人,对不起老书记,华西的投资还没完全收回,却一把火把工厂烧没了,想跳进火里,与工厂同归于尽。吴仁宝知道后,派人保护现场,明确责任。孙大龙向老书记负荆请罪,表示承担责任,向镇党委引咎辞职。吴仁宝说:“已经查明,是嵌在墙壁里电线短路引起火灾,你负领导责任,属于间接性质。你要引以为戒,接受教训,采取周密细致措施,防患于未然,保证安全生产”。后来,华西在三余巷村又投资285万元,把原来不合理的车间重新翻建,生产能力从年产1000吨扩大到3000吨,生产的合成蒽醌全部出口。
从1989年以来,华西在三余巷村投资1500万元(含流动资金400万元),促使三余巷村经济由停滞进入起飞阶段。1994年,实现产值1.2亿元,销售8080万元,出口创汇3000万元,利税675万元.职工人均收入4800元,被评为“江阴市明星企业”。从1990年起.三余巷和前进、华明等村一样,按照老书记的统一要求,对60岁的老人实行退休制,每月发50元以上的退休金。三余巷已名副其实,真正过上了年年有余的富裕文明生活。
4.“一分五统”大华西
如今,在以华西村为中心的华西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的土地上,一幢幢别墅拔地而起,一排排公寓楼正在打桩,一条条大道伸向远方,一座座人工湖开挖成功,一爿爿新厂崭新明亮……这些令数以百万计的海内外人士,在新的大华西村参观、考察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连声的赞叹:“大华西真是大气魄,一个村‘克隆’5个村?”
原来吴仁宝在80年代末帮助过前进村等村庄之后,他意识到像前进村这样需要帮助的村庄太多了,吴仁宝渐渐地不再满足于这样单纯地帮助邻居村投资建厂了。他想,华西村这样的扶助办法并不是长久之计,常言“船小好调头”,但在全球经济大市场的条件下,已是“大船才能抗风浪”,自己为什么不和周边村子来个彻底的联合呢?
于是,一个吸纳周边村子建立“一分五统”大华西的设想在他的脑海里逐步形成。所谓“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把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老华西村称中心村,新并村称为华西一村到华西十二村。并入华西的村子仍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村委会;由华西集团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
这个想法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赞赏和支持,更得到周边村干部群众的双手拥护。
提起并村这件事,一位村民说:“我们并村都要签字的,当时我们是百分之百的签字率!”就这样,从2001年开始,一批又一批村子以百分之百的签字同意率先后并入华西,到2006年“大华西”的设想已初具规模。
喜欢《精彩吴仁宝》吗?喜欢彭征,冯至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