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精彩吴仁宝 > 第17章 “吴氏经济学”(3)

第17章 “吴氏经济学”(3)

小说: 精彩吴仁宝      作者:彭征,冯至

在华西,少了大城市里的烦嚣,这里更多的是一种田园似的安静。山地郁郁葱葱,湖面碧波荡漾,路边的树木生机勃勃,各小区处处是鸟语花香、和谐宜人的景象。吴仁宝用环境优美的华西村向世人证明,发展经济与生态协调不是一对矛盾。华西村虽然很早就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但走是却是一条“健康”的工业化。

吴仁宝是既着眼“身边”经济发展利益,又不忘“天边”生态环境效益。为了华西的长远发展,他从兴办第一家工业企业起,吴仁宝就坚持均衡考虑、统筹发展,吴仁宝常说:“发展要和青山绿水联系起来,只有保护好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才叫科学发展。”他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计划,加快绿色发展,倡导绿色文明,使得华西村成为“中国环保第一村”。

1.环境至上:我们要绿水青山

说起华西村的环保意识,就不能不提一件事:

1991年8月,香港永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纪宽慕名来到华西材,他准备和台湾大永真空科技服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贻谋联合投资800余万元,华西投资2528万元,双方合资创办江阴华新真空镀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真空镀铝包装材料。华西衬党委和农工商实业公司的很重视这个项目,八方考证,决定在1992午2月前编制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个项目可把吴协东给忙坏了。时间紧迫,吴协东到处搜集信息,研究国内外市场动态,在考察中他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西欧共同体已禁用真空镀铝包装材料,正改用高级纸袋代替,原因是废弃物一万平方米才能回收一公斤铝,几乎算是没有什么回收价值,而废弃物又几十年腐烂不掉,造成了“银色污染”。

在一次党委会上,吴协东对此合资项目提出疑议,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项目牵涉到环保问题,我们不能太短视,应该先搁一搁,慎重地考虑一下。”于是,党委会讨论后决定由吴协东继续调查,拿出更详细的证据再来考虑下一步具体怎么办。

吴协东和程光敏北上北京、青岛、青州,南下广东,考察了十几天发现全国不少地方纷纷一哄而上地在投资此类项目,特别是南方某些地区,投资规模比华西大几倍。

吴协东把调查情况立刻在党委会上作了汇报。

国际市场前景黯谈、国内市场容量有限、竞争过热、投资过大、时间长、收益短……这些情况太不容乐观了,而让华西村干部意见最大的是:它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实在不容忽视。

坐在会场上吴仁宝,思索良久,发了言:

“我们华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我们不能吃子孙的饭,如果环境污染了,留下金山银山有什么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为保护它尽一份力,不能给它增加污染。我们还要继续强化在前些年就提出的绿化、美化、净化意识,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是一种资源,外商来华西投资,和华西环境好也有很大关系,我们把环境弄坏了,人家也不愿来了。当然,发展经济上项目必然会带来污染,今后,我们要把环境保护与上项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考虑,能搞好污染处理的项目就上,没能力处理的就不上。牢固树立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都重要,谋求三者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这番话算是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最后党委会形成决议,停上真空镀铝膜项目。吴协东与台商交涉,两人也很快达成了谅解协议。通过这件事,王纪宽十分敬佩华西人对环境负责的精神,对吴仁宝的信赖又增添了几分,心里已暗暗决定下次有合适的项目一定要优先考虑和华西村合作。

果不其然,几个月后,王纪宽又找到华西村党委和总公司合作新的项目。经双方讨论,由华西村拿出钢材厂、铝型材厂、精毛纺厂3家骨干企业,进行嫁接台资“提纯复壮”。这次华西村与香港永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投资2550万元,于1992年10月8号建成了新华钢材有限公司、新华铝型材有限公司、新华精毛纺有限公司3家合资企业。这三家合资企业同时开业,加快了华西村向外型转轨的步伐。

2.节能减排:大兴环保行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环保产业,虽说短暂的时期内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长此以往,就能集腋成裘,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拿华西村的钢铁行业来说,华西钢铁有限公司是村里的环保“标兵”,也是华西村重视环保的一个缩影。一个公司是否可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除了取决于它能否在竞争大潮中领先之外,还在于它是不是在坚持可持续型的发展。

华西钢铁有限公司环保投资达1亿多元,所有烟气的扬尘点均有除尘设备,生产废水都经斜板沉淀池、化学除油器等处理后循环使用,率先实现污水“零污染排放”,整个生产系统全部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指标,并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估。为从源头上减轻环境负荷,钢铁公司还对末端产生的各种排放物加强综合利用,使其再资源化、能源化。现今,炼钢厂的高炉煤气用于发电,高炉渣用于生产水泥,烟气回收作为煤气使用,瓦斯灰回收作配料……全公司回收循环利用的排放物多达10余项,既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对环保不达标企业,人们自然想到这样的问题:这些身价不菲的环境杀手到底该何去何从?对此,吴仁宝的立场是:砍掉!决不“手软”。

2005年,华西村果断关掉了年产值1.5亿、利润千万元的3个化工厂。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增加了土地,这对华西村来说是“一举两得”。

只有保护环境,才叫科学发展,如果牺牲环境,把资源弄成“荒山污水”,甚至“没山没水”,那发展也是不会长久的。随着这个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在华西村投资的企业老板也开始加入了环保的行列。2006年2月,大华西范围内的260家个体、私营企业共同发出注重环保的倡议,签名宣誓要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

正是有了这样的魄力大兴环保,2001年,华西村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村庄。2003年,被誉为“中华环保第一村”的华西村一年就投入环保资金上亿元。2005年,华西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上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使华西村所有工厂污水处理都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在工业上的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吴仁宝还在另一个方面着手,那就是居民日常生活,为了居民的健康生活,开启了生态工程。生态工程不仅仅是用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吴仁宝发现,其实所有生态工程也都具有“一箭双雕”的功能。

比如说花3年时间、5.2亿元建设的万亩生态园、由高产农田、苗圃基地、粮油基地、休闲廊架、百花牡丹园、百果生态园、百树生态园、智能化展示大棚等组成的“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既是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现代高科农业区,又是一个四季飘香的生态旅游观光园。建设万亩生态园,华西将搬迁2700户村民,使其集中居住,这样可节约土地2500亩。看到了这个“双重优点”,吴仁宝建生态工程的步子越发有劲了。

3.和谐生态:循环经济在继续

砂山脚下原本只有一条小河,澄扬路绕山而过,从山脚到马路,一年四季尘土飞扬。吴仁宝和大家开会讨论,决定了要在砂山脚下开挖占地500亩的龙西湖。简单的挖湖工程,却有着双重的意义:把挖出来的泥土烧砖,不好做砖的泥土用以筑路。这样一来,湖一方面发挥了蓄水功能,成为工业用水的来源;另一方面,山水相间,美化了环境,增添了旅游景观。

华西村这几年不惜投入巨资,建设了植物园、生态园等一个又一个生态环境工程,每个工程在建设中都运用了“循环概念”,在华西人看来,挖出来的废物也是宝贝,可以回收利用,比如建隧道开挖出来的石料就可以用作混凝土,既是投资又是创收,还保护了环境。

下一步的华西村,还有怎样的计划?在今后发展当中,吴仁宝将继续坚持“多借天,少占地”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三集中,做到“拆老厂房建新厂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空地建生态园,以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

环境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经济发展了的华西村想到了把钱用在农民身上,吴仁宝要让每个到华西村来参观的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花园洋房中的华西村民的幸福是具体的、触摸得到的。

目前,全村的绿化覆盖率超过40%,村民住宅就掩映在绿荫之间。有位诗人看了华西后,挥毫写下:人说天堂美,何美比华西?

“华西今后将进一步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达到节约能源,循环发展,把华西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华西接班人吴协恩如是说。

五、不能让第三产业“跛脚”

第三产业又可称为服务产业,既有为生产服务的,也有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只有在人员聚集且密度大的社区才易发展。人口分散,服务对象少,服务成本高,如十几、几十户人家的村,就谈不上建银行,办邮电所,建电影院、汽车站等。

如果把城镇比作人体,第三产业就是人体的肌肉和筋腱,它能把骨架和器官有机地联结起来,使城镇成为统一的整体。吴仁宝在带领华西人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历程中,已充分认识到,华西如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会制约经济发展,而且将严重影响华西人的生活质量。

从70年代起,吴仁宝就创办了华西招待所、百货商场、影剧院、书场、南院宾馆,设立了华西驻上海办事处、华西驻南京办事处等服务设施,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

吴仁宝看到第三产业是无烟工厂,投入小,效益高.本村也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条件,遂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增加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与北京丰台区南苑村及5家旅游单位联营,筹资1500万元,在北京兴建了一座西班牙风格的华苑饭店。1987年国庆节开业。可由于7家股东联合,经营不善,至1989年5月,已亏损80多万元,被迫停业整顿。

在董事会上,人们消极失望,苦无良策,想拍卖了之,一位著名的私营企业家也跃跃欲试。可参加董事会负责筹建华苑饭店的华西村村长吴协东却雄心未减。回华西后,他立即向华西村党委作了详细汇报。

是让华苑饭店的灯光就此熄灭,还是让它重放光彩?在吴仁宝的主持下,华西党总支进行了反复讨论,会议室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

在会上,吴仁宝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卖了,卖掉的不是饭店而是信誉,是中国农民的志气,我们华西人能把一个穷村变成亿元村,难道就管理不好一个饭店,我们不能把人丢在北京”!

最后,会议决定:华西村独自接管饭店,自己管理,自负盈亏。选派村党总支副书记赵毛妹和华西农工商实业公司副经理吴协德和朱元兴等十几人赶赴北京,着手整顿,1989年7月8日即正式恢复营业。

喜欢《精彩吴仁宝》吗?喜欢彭征,冯至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