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乡土文学 > 健康生活一本通:让疾病远离你 > 第17章 运动,给你的身体加道锁(3)

第17章 运动,给你的身体加道锁(3)

小说: 健康生活一本通:让疾病远离你      作者:罗涵生

其实,春季养肝是多方面的:一是在情绪上要保持乐观。像万物萌发一样地舒展、畅达,不宜抑郁或暴怒,抑郁和暴怒都会伤害肝脏;二是在生活起居上要有规律。适当早起、早睡,以适应春季的勃勃生机,使人体保持旺盛的精力;三是穿衣要讲究科学。春季穿衣,要注意温暖、宽松、舒适,以使气血流畅;四是饮食要讲究季节性。可适当吃一些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橘、花生、葱、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而发散,与春季气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而生冷黏杂之物,则应当少食,以免伤害脾胃;五是适当进行锻炼。应尽量多到室外活动,以汲取大自然的生机活力。春和景明,暖风拂煦,最有利于人体生精血,化精气。春季的活动,动作宜舒展、畅达、缓慢,诸如传统的健身运动太极拳、八段锦、气功导引法等。还可以进行郊游、踏青,听鸟鸣于茂林,观春色于秀水,既可畅达胸怀、陶冶性情、活动筋骨,亦能尽情地呼吸清新空气,对身心都有好处,可谓一举两得。

在春季日常生活中也有简易的养肝功法。例如:

(1)伸懒腰

春季清晨,刚刚睡醒之时,伸一伸懒腰,有说不出的惬意,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说它对人体有益,恐怕知者不多。经过一夜睡眠,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在睡醒之时,总觉懒散无力,此时,如果四肢舒展,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动肢节。中医早有“人卧血归肝,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之说。春季,一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骨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这样就激发了肝脏机能。在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周身肌肉都要用力。在伸展时,尽量吸气;放松时,周身肌肉要松弛下来,同时尽量呼气。这样锻炼的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讲,经常做这一动作,可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弹性,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2)按掌转腰

端坐,两腿分开,两手掌重叠向两腿间下按,两臂伸直,略用力,身体缓缓向左右转动3~5次。这种转动,要注意幅度不宜过大,只是略转,身体转动与手掌下按有一种颉颃的力量,在转动时,以感觉到这种颉颃力为度。这种动作,作用与伸懒腰相同:均是肢体,腰背用力,可行气血,动关节,通经络,且肝经循环于两侧胁部,有助于肝经气血畅通。

(3)伸臂翻掌

端坐,两手相握,屈肘置于胸前,用力向左右方向拉,做3~5次。然后,两手在胸前前后翻掌5~6次。用力拉时,宜吸气;放松时要呼气。在翻掌时,两手掌也要左右用力。其作用同样是行气血,益肝脏。

在春季到来之时,如果我们能够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注意情志保养及饮食起居的调整,同时练一练养肝功法,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

12.夏季宜练养心功

夏季是人体的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室外活动多,活动量也相对增大。加之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所以,睡眠时间也较其他季节少一些。因而,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出汗亦多。显而易见,在这个季节心脏的负担是很重的,倘若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很容易使心脏受到伤害。因此,在中医的养生理论中,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

《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指出:夏季的3个月,是万物繁茂秀美的时刻,地气上升而形成云,天气下降而为雨,天地之气相交,万物方可生长旺盛,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该适当地晚睡,但要早起,不要厌恶长日,要保持情绪乐观,切不可恼怒;要使自己的身心适应夏天的气候,心情畅达,气血宣畅,通泄自如,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精神总是紧张、抑郁,起居亦违背昼长夜短的规律,就容易损伤心脏。

夏季养心的方法很多。一是在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晚睡以适应夏热的气候,早起以顺应昼长的规律;二是在衣着方面,夏天出汗多,衣服要轻薄,勤洗勤换;三是在饮食方面,要少吃热性的食物,多吃酸味、甜味的食物,这类食物可以清热消暑,增加体内水分,以补充出汗的消耗。如酸梅汤、凉粉、拌黄瓜、糖拌西红柿、绿豆粥等均属此类。它们既有营养价值,又有养生作用;四是在情志方面,要愉快、乐观,不宜紧张恼怒。过分紧张、恼怒,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发生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畅达、轻松的情绪,则是缓和心脏负担的一种好方法。

此外,多练习养心功法,这对于身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在练习时宜选择安静、凉爽、空气流通的地方。清晨或夜晚都是锻炼的好时间。年老体弱及心脏功能较弱的人,在夏季尤应多练养心功法。方法如下:

(1)双手握拳

端坐,两臂自然放于两股之间,调匀呼吸,然后两手用力握拳。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紧握,连续做6次。这种功法具有调节气血的作用,随呼吸而用力,对于调气息及血液循环均有好处。而且当用力握拳时,可以起到按摩掌心劳宫穴的作用,具有养心的功效。如在练习时手握住健身环,则效果更佳。

(2)双手上举

端坐,以左手按于右腕上,两手同时举过头顶,调匀呼吸。呼气时双手用力上举,如托重物,吸气时放松。如此做10~15次后,左右手交换,以右手按于左腕,再做1遍,动作如前。这种动作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活动上肢肌肉关节。

(3)手足争力

端坐,双手十指交叉相握,右腿屈膝,踏于两手掌中,手、脚稍稍用力相争。然后放松,换左腿,动作如前,可交替做6次。这种动作可以祛心胸间风邪诸疾,宽胸理气,亦有活动四肢筋骨的作用。

(4)闭目吞津

端坐,两臂自然下垂,置于股上,双目微闭,调匀呼吸,口微闭,如此静坐片刻,待口中津液较多时,便将其吞咽,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叩齿10~15次。这种功法,即养生功中的吞津叩齿及静坐方法,可以养心安神、固齿、健脾。

13.秋季宜练养肺功

中医根据季节的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总结出了秋季易损肺气的理论,提示人们,在秋季应注意适应天气的变化,好好保护肺气,避免发生感冒、咳嗽等疾病。为此,宜练养肺功。具体方法如下:

(1)摩鼻、浴鼻

不少人鼻腔黏膜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除必要的治疗外,在夏秋交季之时,经常按摩鼻部很有好处。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双手拇指外侧对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每天摩鼻1~2遍,可增强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伤风、鼻塞不通。如果每日清晨或傍晚,用冷水浴鼻则效果更好。方法是将鼻浸在冷水中,闭气不息,少顷,抬头换气后,再浸入水中,如此反复3~5遍。亦可用毛巾浸冷水后敷于鼻上。

(2)冷水浴

冷水浴对提高身体耐寒能力、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是十分有益的,它可以预防感冒、支气管炎,也可以改善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这种锻炼可在夏末开始,先用温水,逐渐改用冷水,同时用毛巾擦身。长期进行这种锻炼,精神清爽,皮肤润泽,不易感冒。

(3)躬身撑体

端坐,全身放松,调匀呼吸,然后,两腿自然交叉,躬身弯腰,两手用力支撑,使身体上抬,3~5次为1组。可根据个人体力,反复做3~5组。注意:两臂支撑要用力,用力时,宜闭息、不呼吸。身体上抬时,要尽量躬身;双腿自然交叉,是为了避免借下肢的力量支撑身体。所以,要用臂力,腿不要用力。这种方法可以通达肺气,疏通肺的经络,具有调养肺气的作用,对风邪伤肺及肺气虚损均有调养的功效。

(4)捶背

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5遍。捶背时,要闭气不吸。同时,叩齿5~10次,并缓缓吞咽津液数次。注意: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沿背捶打,如此算1遍,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络,预防感冒着凉,同时具有健胃养肺的功效。

(5)摩喉

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搓,直至胸部。双手交替按搓,20次为1组,连续做2~3组。注意:按搓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准咽喉部,自颌下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这种方法可以利咽喉,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6)按天突

用拇指按压天突穴10~15次,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

14.冬季宜练养肾功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冰冻虫伏,动物进入了冬眠期,人们的室外活动量也大大减少。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阳气发源于肾。因为,肾是主管生殖机能的,新一代生命的产生是肾的生理机能活动的结果,肾是生命活力的原动力。同时,肾又是储藏营养精华的脏器,所谓“肾藏精”,就是说肾是肌体营养的供给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肾是生命的根本。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壮,与肾的生理机能强弱有很大关系。所以,在身体锻炼方面,宜多做一些有助于养肾的功法。

(1)屈肘上举

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这一动作连续做3~5次为1遍,每日可酌情做3~5遍。

注意:在做动作之前,全身要放松,调匀呼吸。双手上举时吸气,复原时呼气。上举时用力不宜过大、过猛。这种动作可以活动筋骨,畅达经络。同时,由于双手上举与吸气同时进行会增大吸气的力量,有助于进行腹式呼吸,使气归于丹田。这对老年气短、呼吸困难者有缓解的作用,于增强肾气十分有益。

(2)抛空

端坐,左臂自然屈肘,放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1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如此为1遍,每日做3~5遍。

注意:在做抛空动作时,手向上空抛,动作可略快,但要与呼吸配合,手向上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这种动作的作用与第一种动作相同,都有助于增强肾气。

(3)荡腿

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先缓缓左右转动身体3~5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10多次,可根据个人体力情况,酌情增减次数。

注意:在做这一动作时,全身要放松,动作要自然、和缓。特别是摆动两腿时,不可僵硬,要自由摆动。转动身体时,躯干要保持正直,不宜前后俯仰。这种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膝”,经常练这一动作,不仅膝、腰部得到锻炼,于肾也十分有益。

(4)摩腰

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然后,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感觉发热为止。

从经络走行来看,腰部有督脉的命门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腧、气海腧、大肠腧等穴位。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上述经穴的一种自我按摩。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待搓至发热时,则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具有温肾壮腰、调理气血的作用。

上述四种功法都是围绕着益气、固肾、强腰等内容而进行的身体锻炼,经常练习,特别是在冬季练习,会有补肾、固精、益气、壮腰膝、通经络的作用。对肾及膀胱的疾患,如腰酸、膝部酸软无力、阳痿、遗精、带下、气虚、头晕等病症,都有治疗、调养及康复的作用。

15.多进行调动全身的整体运动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性的自然体,只有整体疗法、整体改善,帮助人体增强自然治愈本能后,由人体去自我医治,改善人体,才是最自然、最有效、最安全的疗法。

《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其中强调的就是预防为主,若已得病则应尽早治疗,阻断疾病的发展。善于养生的人,常常是防患于未然,平时注意饮食,生活规律,运动适量,心平气和。

人体是大自然的产物。顺应自然法则、顺应四时规律才能获得健康无病的快乐人生。在这里,向大家简单介绍几种顺应自然法则的整体运动。

(1)传统全身运动五禽戏

古人很早就知道如何将整体运动用于养生,华佗堪称鼻祖,他创造的五禽戏就是这方面的创举。

五禽戏,是模仿熊、虎、猿、鹿、鸟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运动。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运动法。

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

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2)神奇的整体运动瑜伽

与五禽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瑜伽,这项运动历经数千年的积淀,终于成就了能够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全新养生技巧。

瑜伽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是百代印度哲学六大派别中的一派,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瑜伽”一词是梵文,最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从遥远的古代起,它也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者修炼。

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将瑜伽准确地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据《瑜伽焰口施要集》记载:“……手结密印,口诵真言,意专观想,房与口协,日与意符,意与身会,三业相应,故曰瑜伽。”可见练瑜伽的目的是要达到身、心、灵三者的完美结合。

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产生于公元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瑜伽也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瑜伽修持秘要是理论和实践互相参证的法典。

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结合。我们现在一般所讲的瑜伽,主要是指用来增进身体和心智健康的练功方法。当然,作为修行和练功方法的瑜伽也有七大体系,如今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哈他瑜伽,是属于身体洁净、呼吸和各种体格锻炼的体系。

(3)调和身心的中华瑜伽

瑜伽传入中国后,很快便被我们的祖先用于实践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瑜伽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调和阴阳、促进身心平衡从而唤醒并重建人体自然自愈力的瑜伽功之系列套路,崇尚素食的饮食理念,以及治愈生命和解放心灵的经典智慧,意在从建设身体的强健而充满活力迈向情志的平衡,最终从慈悲智慧、安详平静、欢喜自在的心灵中解放出来。再推己及人,及其他一切众生,共同建设一个真正健康,实行以智能和爱心为目标的生态系统的社会。

瑜伽扎根于儒释道三家学说,信奉“施比受更有福”,崇尚“乐施”精神,注重人格完善,倡导“信仰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的生活优先次序,让每一个练瑜伽的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具体说来,瑜伽有以下四种功用:

①用爱心创造奇迹

爱是力量的源泉,是生命的原动力。先学会爱自己,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才能更深切地明白如何爱人。进而把爱融于生活中,关爱他人、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引导他人。

②用智慧引导行动

喜欢《健康生活一本通:让疾病远离你》吗?喜欢罗涵生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