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健康最关键(1)
万病由心生。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实验表明,那些性格开朗、积极生活的人总是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也不过是一些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相反,那些悲观厌世、有心理障碍的人总是疾病不断,而且往往一生病就是大病。
1.万病由心生
据科学证实,脑部分泌的某种激素具有保持年轻、预防疾病的作用。此种激素在积极生活的人体内较容易产生,身体健康者也较体质差者易于产生。
分泌自脑部的激素有很多种。紧张、发怒、感受到强大压力时所分泌出的是名为“去甲肾上腺素”的激素,它会引发疾病,促使人体提早老化。相反地,心情放松、愉悦地享受可口食物时,脑部会分泌出可活化脑细胞,同时提高免疫力的激素。
一般来说,人们对细菌与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果保持乐观的态度——“没关系,很快就会痊愈,能够恢复健康的”,就可以增强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因为大脑有分泌活化免疫细胞的功效。
最有名的实例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在大学中针对艾滋病患者所进行的“性格与免疫”的相关实验。发现封闭自我和乐观积极的两类患者,在白细胞的数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消极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减少,而积极者白细胞的数量则增加。
另外再举一个较切身的例子。无论在职场或学校中都可发现,对工作、课业较不起劲者通常比较容易感冒,而已婚且生活美满的女性,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则会相对较强,这都和心理及脑部作用有关。
当我们积极努力工作或念书时,脑内就会产生称之为“多巴胺”的激素。此种激素虽具有提振工作士气的作用,然而若分泌过多反而会消耗太多能量,对健康起到相反效果。
例如,有名的艺术家、成功的企业家即被认定为“多巴胺”分泌过剩。而上述的激素能够约束“多巴胺”的分泌量,并且使“多巴胺”的效用提高数十倍。
因此,只要懂得以开朗的心情积极生活,不仅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还能够创造光明的未来。相反地,若是每日心情低落,则会促使健康情况变差。孤独老人的死亡率较高,与心理问题有极大的关系。
2.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1)狭隘心理
狭隘心理是指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即便是一点小事情也会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的一种心理活动。
一般来说,自私心理的产生是由人的私欲造成的,而狭隘心理也是来自于个人的私心。当个人的私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出现斤斤计较、怀恨的心理,任何小事情也不放过。比如爱生闷气、爱发脾气、经常失眠、饮食不规律等都是狭隘心理的表现。当狭隘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当事人可能会采取一些危害他人利益的行动。
要想削弱自己的狭隘心理,就应当尽可能待人宽容,要理解他人、接受他人,不去斤斤计较,不记各种私怨,并且经常进行心理的自我调适。另外,还要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者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就可以在活动中学到很多东西,化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2)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指对他人的才能、名誉、地位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存有怨恨的心理。
当自己遇到失败时,不从自身来找原因,而是将其归结到别人身上,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心理平衡,或者认为他人的成功和成绩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的,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这些都可以造成嫉妒心理的产生。
嫉妒心理总会排斥他人,不希望别人成功,或者对他人采取诋毁、中伤的行为;或者不信任别人,喜欢推脱责任,经常认为有人对自己存心不良。
要想摆脱嫉妒心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要把嫉妒心理当做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来看待,才是明智的做法。
(3)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是指无中生有,主观臆断,进而对人和事都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是比较片面的,那么就会使其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些次要部分,从而减少信息的获取量,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另外,具有自卑心理的人通常也很容易多疑。
具有猜疑心理的人经常会对别人的言行举止比较敏感,总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或者在说自己的坏话。而当别人表现出很热情的时候,又会猜测对方是否有所企图。同时,当自己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感觉自己的能力低,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
要想克服猜疑的心理,首先必须建立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一切事情。另外,当对别人有所猜疑时,就要仔细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充分全面地考虑对方的过去以及现在的表现,从而减少自己对他人的怀疑。同时,还要通过沟通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图,进而消除误解,避免猜疑的进一步升级。
(4)抑郁心理
抑郁是指当人在受到外部压力过大时产生的一种无力感,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通常伴着自卑、压抑、羞愧等消极情绪。
一般情况下,有抑郁心理的人通常都以自我为中心,当自己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而又没有人来安慰时,就会有种被世人抛弃的想法,就很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另外,具有自卑感的人,习惯于羡慕别人的成绩,而发现不了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自己的弱势,没有勇气挑战困难,也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的表现主要是情绪低落,整个人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憔悴不堪。在行动上表现为动作缓慢,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好奇心和新鲜感,不知道要干什么,感觉生活非常无聊。
若要摆脱抑郁心理,就要学会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要懂得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养成在困难面前冷静分析思考的好习惯,正确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个清醒的、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缺点更要看到优点,尽力做到扬长避短。
3.精神上的流行性感冒——抑郁症
抑郁是人们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它不分性别年龄,是大部分人都有的经历。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历时很短,很快就会消失,但对某些人来说,则会经常地、迅速地陷入抑郁的状态而不能自拔。当忧郁一直持续下去,愈来愈严重,以至于无法过正常的日子时,即称为“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它有别于正常的情绪低落,基本表现是:心境显著而持久地低落,同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患者自卑忧郁,悲观厌世,甚至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抑郁症在西方社会被称为“精神上的流行性感冒”,其传播范围之广,受其影响之容易,可以用“流感”二字来形容。在东方,抑郁症也不少见,尤其是日本人,性格内向,往往不愿透露真实思想,宁愿被抑郁情绪折磨,也不愿向精神病专家进行心理咨询。
导致抑郁症发生的病因,一般以明显的精神创伤为诱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事业上的挫折、人际关系的不和等。抑郁症也与人的性格有密切联系,这类人的性格特征一般为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赖性强等。
抑郁症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彻底改变人对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甚至会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学者研究认为,自杀身亡的前苏联著名小说家法捷耶夫、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和台湾女作家三毛等人,生前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抑郁症被称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心理疾病。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在人的一生中,有三个时期较易得抑郁症,即青春期的后段、中年及退休后,老年人也常常出现抑郁症。
一般而言,抑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性格原因,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
造成这种情绪上的不良状态,主要与八种心态有关:
(1)自卑心理。有些人总习惯用悲观、消极、绝望的态度看问题,不自觉地具有自卑心理,在自卑的指引下,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例如当看见别人取得某种成功时,就会想“人家有本事,我不能跟人家比”。
(2)自我评价过低。有的人把一般性过失、欠缺、挫折和困难看得过于严重,似乎自己做了不可挽回的错事。生活中总是过分夸大自己的不足和过低估计自身的长处,做事时常常灰心大于信心。
(3)扩大推理。有的人把自己的不良感觉当成事实证据。
(4)走极端。这种现象表现为运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思考问题,不是白就是黑。这种人一遇挫折便有彻底失败的感觉,进而觉得自身已不具有任何价值。
(5)以偏赅全。认为事情只要发生一次,就会不断重现。生活中遇到困难与不幸,即认为困难、不幸会重复出现。一次恋爱失败,就认为以后也不会找到真心的爱人。
(6)消极思维。有的人遇事总想消极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变色镜看问题,滤掉了所有的光明,整个世界看起来暗淡无光,都是灰色的。他们常常用一个忧郁的假设支配着自己的思想,对事物只抓住它的消极部分,并牢牢记住。
(7)敏感多疑。有些人无事生非,终日担心自己将大祸临头,遇事往往自我推断,主观猜疑,杞人忧天。
(8)自责自罪。有的人总是主动承担别人的责任,并且妄下结论,认为一切坏的结果都是自己的过失和无能所致。这些人过分注意别人脸色,以致遇事束手无策,不敢行事,或者自暴自弃,不能有所进取。此种变形的自卑、内疚心理来源于人格的变形和过分的责任感及义务感。以上的错误认知,导致了许多人陷入抑郁困境而不能自拔。
再有就是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挫折也会导致抑郁,比如患了重病、顽疾,家庭出现了大的纠纷,工作、事业遭到了重大失败等。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消除抑郁呢?
(1)目标合理
学会自我称赞,自我欣赏,培养自信,坦然对待不良刺激,以保持情绪稳定,心境良好。如果你充满信心,“结果”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有位成功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去,世界会为你让出一条路来!”
(2)扩大人际交往
悲观的人周遭大部分都是悲观者,而乐观的人身边亦多为乐观者,因此要想改变命运,你就必须要向乐观者学习。不要拘泥于自我这个小天地,应该多与人沟通,多交朋友,尤其多和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人相处。这些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人会使你更多地感受到事物的光明和美好。
(3)自己调节情绪,逐步改善心境
要想消除抑郁情绪,首先应该停止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埋怨,明确自己的认知错误来源于以感觉作依据来思考问题。因为感觉不等于事实。每当你焦虑抑郁时,切记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①记录。瞄准那些自然消极的想法,并把它们记下来,别让它们占据你的大脑。
②反思。以客观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认知,彻底驳斥那些让你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寻烦恼的谬论。
③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心态。
一旦开始这些步骤,你就会感到精神振奋,自尊心增强,无价值感就会烟消云散。
要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不妄自尊大,更不妄自菲薄,看清自己的长处,建立自尊,增强自信。不盲目地把自己同别人做比较,不管别人是否比你得到更多的好处,你都不要在意,重要的是自己的感觉。常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鼓励自己,从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4)学会宣泄
要善于向知心朋友、家人诉说自己不愉快的事。当处于极其悲哀的痛苦中时,要学会哭泣。另外,多参加文体活动、写日记、写不寄出的信等,都可以帮助消除心理紧张,避免过度抑郁。
(5)饮食疗法
吃糖类食品对脑部似乎有安定的作用,蛋白质则可提高警觉性。要多吃含有必需脂肪酸和(或)糖类及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进食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猪肉或油炸食物。脂肪会抑制脑部合成神经冲动传导物质,并造成血球凝集,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尤其是脑部。所以,尽量让自己的饮食可以综合糖类和蛋白质这两种营养素,让脑部活动达到平衡。
(6)多接受阳光、多运动
多接受阳光与运动对于抑郁症病人有有利的作用。多活动活动身体,可使心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放松,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或多或少改善一个人的心情。
(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与安定的生活是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按时起床、按时就寝、按时学习、按时锻炼等有规律的活动会简化你的生活,使你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别的事情,保持身心愉快。而多完成一件事,就会使你多一份成就感和价值感。
4.扫除分裂型人格障碍
所谓分裂型人格(有人将其称为怯懦与自卑人格),一般具有这样一些表现:内向、孤僻、胆小、懦弱、自卑、害羞、沉默寡言、不爱交往、不关心别人对他的评价、缺乏知己、行为怪僻(但尚能使人理解)。他们尽管没有丧失对现实的认知能力,但社会活动能力差,又缺乏进取心,常静坐沉思,沉溺于幻想之中;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对人态度冷淡,怕见生人,不主动与人打招呼,也不愿意介入别人的事,尤其回避那些竞争性情境;几乎没有自信心,害怕在别人面前讲话做事,往往话到嘴边就犹豫起来,吞吞吐吐,浑身紧张,手足无措;做作业、写文章或干别的事都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害怕被人耻笑。由于疏远别人,也使自己在群体中感到日益孤立,越来越难堪。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数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是独身,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
一般说来,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别人的意见也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也许会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的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呆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堪称“不近女色”的模范;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他们总是以冷漠无情来应付环境,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不能压抑其内心的焦虑和敌意的痛苦。
分裂型人格常见于那些学习落后、工作成绩差、在群体中地位低下的人身上,女性多于男性。有些人可能终生保持,其中部分人的分裂型人格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的病态人格基础,以致发展成为神经分裂症,但分裂型人格还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它不伴随出现病理性幻觉、妄想、情感淡漠、思维与行为紊乱等精神分裂症的特殊症状。
喜欢《健康生活一本通:让疾病远离你》吗?喜欢罗涵生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