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 第6章 怒放与凋零(5)

第6章 怒放与凋零(5)

小说: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作者:(美)杰弗里·扬 威廉·西蒙

他们带着失落感又飞往了费城。在飞机上,除了史蒂夫和沃兹以外,还有一些来自于美国西海岸公司的计算机研发人员。这些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伯克利处理器技术中心的人员,他们都携带着“所罗门”电脑,这种电脑外面是光滑的金属机箱,键盘是内嵌式的。“所罗门”电脑是第一代个人新式电脑,它的各个部件完整齐全,装配完美,接通电源和显示器的操作也相当简单,并且由于它使用的是阿尔泰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因此它基本上与以前型号的计算机程序兼容。相比较而言,史蒂夫和沃兹从库比提诺带来的苹果Ⅱ模型造型粗陋,有点像“烟盒”形状,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计算机展销会在费城这个大西洋沿岸城市召开了,那时大西洋沿岸还没有星罗棋布的别墅区。在展销会大厅里人们谈论的都是爱德华·罗伯茨[4]和他的公司MITS。这位阿尔泰计算机的创始人当时正在到处寻找购买他企业的大公司,一时间关于这方面的传闻不断。罗伯茨由于担心计算机产业会出现激烈的竞争局面,所以想着退出这个行业,但他相当精明,他知道他打造的计算机产业可以卖很大一笔钱。当时几家比较出名的计算机零售业主都瞄准了个人计算机市场,比如像Tandy公司和它的连锁店无线电音响城(Radio Shack),还有Commodore公司,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以利用价格低廉的德州仪器公司的芯片积极开拓计算器市场而出名。罗伯茨就想寻找这样的大买主。

罗伯茨想通过出售自己的计算机产业赚取一笔大钱,有不少计算机爱好者和工程师也想接收这份产业。当时阿尔泰个人电脑仍然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但在1976年秋,计算机销售业的崛起预示着计算机市场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那次展销会展示了不少新型的计算机,所以也不知道到底谁会赢得“头彩”。但对于史蒂夫来说,当他身处展销会大厅里时,他也明白了一些东西。首先,新型的苹果电脑必须有齐备的、完美的部件,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用户的需求。这是彼特商店的老板特雷尔给史蒂夫的忠告,但只有他亲自看到第二代计算机时,他才明白这些忠告的真正含义,他也不得不相信这些话。比方说,键盘对于计算机信息的输入和程序的设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几种新型计算机都有键盘,因此,史蒂夫意识到,要想使新型苹果机更富有竞争力,也得配备键盘。

在展销会上,对于史蒂夫他们来说,还有一个提升苹果电脑形象的问题。苹果电脑在展销会上只是设了一个简单的展示台,展示台最前面放着一张轻便的小桌子,上面铺着黄色的窗帘布,侧边还设了一张更小的桌子。在桌子上放着薄薄的宣传单,上面载有《电脑爱好者》杂志关于苹果电脑的介绍文章,另外还有简单印制的名片。这样的布局根本引不起参观者的兴趣。还有穿着敞领衬衫、头发蓬乱、满脸胡须、引人注目的史蒂夫,沃兹和科特克(他是专门过来帮忙的)。所有这些使得他们的展示台没有多少吸引力。再看一下其他公司,MITS和刚刚成立的IMSAI公司(20世纪70年代与阿泰尔公司齐名的计算机公司)以及处理器技术中心都设了规模很大的展示台。他们的这些展示台熠熠闪光,让人眼花缭乱,还有他们大张旗鼓的宣传--他们有穿着“迷你”超短裙不时登台展示的妙龄女郎,有3个专业的市场宣传员,还有衣着考究、温文尔雅的电子工程师。苹果电脑就这样被晾在了一边,仅有的几个对苹果电脑感兴趣的人也想离开,因为在另一边,这次展销会的大型电脑公司已成为展示大厅里的亮点。没有一个有经济实力的中间商光顾苹果电脑。这个最不同寻常的计算机公司,这个在硅谷“心脏”成长起来的公司,却在这次电子产品展销会上默默无闻,人们对它视而不见。

史蒂夫和沃兹最初设计的电路板(他们称为“苹果Ⅰ电脑”)甚至没有机箱、电源、显示器和键盘,装配好后每台价格是250美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史蒂夫和沃兹这两个初出茅庐的新手要想有所成就,可谓是困难重重。不过,史蒂夫一直怀着雄心壮志在创造着利于他发展的各种条件,他知道还必须开拓另一条资金来源。他清楚地知道,要想为苹果Ⅱ开拓广阔的市场,就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而且,还需要有维护客户关系和进行广告宣传方面的专业人士,史蒂夫和沃兹在以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的专业人士的帮助。

当史蒂夫离开个人电脑展销会时,他明白了要想使沃兹设计的电脑获得成功,他必须开拓一条计算机商业经营的新通道。

史蒂夫·乔布斯后来在谈到他从展销会上回来并让沃兹设计苹果Ⅱ电脑时说:“苹果Ⅱ真正飞跃性的发展就是它变成了一台成品计算机,而不再是简单部件的组合了。苹果Ⅱ是完整装配的,有自己的机箱、键盘,买回来后,你坐下来就能使用。这真是苹果Ⅱ的一大突破,因为它看上去像一件产品了。你也没有必要收集苹果Ⅱ的硬件,因为它已经是一件完美的产品了。”

1976年年末,史蒂夫·乔布斯既要把苹果Ⅱ推向市场,又得继续扩建自己的公司,压力明显增大。他知道自己在一些方面的能力有限,所以必须到各地网罗精英人士加盟他的公司。史蒂夫有着商人对待自己商品那样的热情,有着福音传道者宣讲福音那样的激情,有着狂热分子为实现目标而一往无前的毅力,还有着一个穷困的孩子想要获得成功的决心与意志。正是由于史蒂夫这种混杂的个性特征,才一方面使苹果电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让他树立了很多对手和敌人。

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是,人们的购买欲望来自哪里呢?这也是史蒂夫急切想寻找到的答案。1976年秋,英特尔半导体公司采纳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广告策略:在广告宣传上,英特尔放弃了以前对产品直接宣传的方式,而是依靠电脑的替代形象--比如用扑克牌、汉堡包、赛车来达到宣传效果。史蒂夫·乔布斯立即就被这种形象而简单的宣传方式吸引住了。这种广告宣传方式对以后史蒂夫的电脑广告宣传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史蒂夫打电话给英特尔公司的市场部,想要和创造这一广告理念的里吉斯·麦金纳公司取得联系。

史蒂夫打电话给麦金纳公司,要求和麦金纳通电话,但麦金纳没有接他的电话,而是让负责新客户业务的弗兰克·伯奇接了史蒂夫的电话。弗兰克很有礼貌地听了史蒂夫对他公司的描述,然后他就竭力解释为什么麦金纳公司不愿意为史蒂夫的公司代理广告业务。

虽然没有说服伯奇,但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史蒂夫每天都要给他打电话,并要求伯奇到他们的公司亲眼看看苹果产品。最后,史蒂夫采取了软磨硬泡的策略。伯奇当时是这样描述史蒂夫的:

“我开车去车库的路上一直在想:‘我的上帝啊,这个疯狂的家伙到底想怎么样啊?难道真像他说的,我与这个讨厌的家伙简单地见上一面,回来后我们的公司就会和他做生意并因此获得很大的利润吗?’

“在和他谈了两分钟的时候我想起身走人。大约在谈到第三分钟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家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年轻人,他说话头头是道,说的大部分我都能理解。”

然而,麦金纳公司还是拒绝和史蒂夫合作,但他的决心却很大,他一天三四次地打电话给麦金纳的办公室。麦金纳的秘书可能是因为接史蒂夫的电话接得厌烦了,她实在不愿意再让这个“讨厌”的年轻人打扰自己,于是就迫使她的老板接了电话。而麦金纳接了史蒂夫的电话后,竟然被史蒂夫说服了,答应让史蒂夫来见他。

???蒂夫和沃兹两个人都来了。在谈话中,史蒂夫提到了沃兹在《电脑爱好者》杂志上撰写的一篇文章,于是,麦金纳提出要看一下这篇文章的草稿,而不看有关技术方面的材料。然而,沃兹却非常生气地脱口而出:“我不能让任何搞客户关系的人碰我的东西!”这让麦金纳大为不悦,他要把史蒂夫和沃兹赶出去。史蒂夫缓和了当时紧张的局面,他要麦金纳相信,他们的公司确实是一家很有发展前途的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也是一流的,希望麦金纳公司能跟他们合作。麦金纳还是不大同意,史蒂夫就使出他惯常使用的“死缠”战术,赖在麦金纳的办公室里不走,直到最后麦金纳答应和他们的公司合作。

史蒂夫竭力地说服里吉斯·麦金纳与他合作,实际上,麦金纳公司与史蒂夫的这项合作让双方都获益很多。

里吉斯·麦金纳从一开始就很明白,苹果公司要把它的产品全面推广出去,而不仅仅局限在电脑爱好者的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相当宽广的领域里作广告。麦金纳公司想要让全美国都注意这个设在车库里的计算机公司,就得在媒体上大作广告。那么在哪里作广告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里吉斯心中自有妙计。他发现购买电脑的顾客一般都是男性,所以登载广告应该选择以男性为读者对象的杂志,于是,他选中了《花花公子》杂志。

苹果电脑有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广告代理公司,还选择了一份相当恰当的杂志登载广告,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了:公司并没有足够的钱在《花花公子》上登载广告。

钱对于要在硅谷发展的公司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可能在硅谷发展的“成功簿”上也有不少例子是因为选择的机遇合适、地点恰当而成功了,但运营资本却是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在硅谷你可能会接触到一些白手起家的人,不过他们毕竟是与众不同的少数,他们所使用的是风险资金,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麦金纳建议史蒂夫同他们公司董事会的董事唐·瓦伦丁先生谈一谈,这个人也是阿塔里公司的董事。

于是,史蒂夫打电话给瓦伦丁,请他到苹果电脑公司实地考察一下。瓦伦丁是一位卡车司机的儿子,以前当过海军,是一位靠自我奋斗起家的人,他成功地领导了两家公司的市场部,一开始是美国快捷公司(Fairchild),后来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在20世纪70年代初,他辞掉了工作,不再为别人打工,而是自己创办了一家投资公司。瓦伦丁在硅谷圈里名声显赫,他是一个做事非常实际的人,对电子业界的运营也非常了解,任何欺骗行为都瞒不了他。他也清楚地认识到了一些刚刚起步的电子公司正在改写电子世界的历史。

瓦伦丁开着一辆奔驰车来到了苹果公司。他显得相当气派,穿着相当讲究。瓦伦丁来到史蒂夫家,看到史蒂夫和沃兹这两个“电脑专家”衣冠不整的样子,就觉得他们并不像商业精英。史蒂夫请他参观了他们设计的最新电脑产品,并与他谈了他们公司一年销售几千台计算机的计划,在这之后,瓦伦丁告诉他们:“你们两个人谁都不懂得市场营销,对未来的市场规模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样就无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瓦伦丁答应和史蒂夫协商投资事宜,不过苹果公司必须得雇用一个开发市场方面的专家。由于史蒂夫性格直率,当时就让瓦伦丁推荐这方面的人才,然而,瓦伦丁没有说。在这之后,史蒂夫就坚持不懈地每天给瓦伦丁打三四遍电话,后来这个投资专家“啪”的一声打开了他的旋转式名片架。瓦伦丁给史蒂夫推荐了3个人:其中一个是迈克·马库拉。(从史蒂夫那里,瓦伦丁吸取了不要轻易答应某个公司要求的教训,但后来他遇到同样奇怪的两个人时,也就是思科系统公司的创始人,他也答应了为他们筹集资金创办公司。)

史蒂夫马上打电话给马库拉,当时他正过着悠闲的生活。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英特尔还是家小公司的时候,马库拉就从英特尔其他雇员那里获取了优先购股权,另外还有不少他自己赚得的股权。后来英特尔上市后,那些股票使马库拉“一夜暴富”。他现在正在寻找着这样的投机机会,但由于他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家也安在了库比提诺和塔霍湖附近,他的钱也够用了,所以生活过得优哉游哉。尽管如此,他还是答应了去史蒂夫位于库比提诺的车库。

当马库拉到来时,史蒂夫和沃兹发现他是一个身材矮小、非常瘦弱的人--他在中学时代是体操运动员。他性格静默,做事谨慎,喜欢弹吉他。他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手上戴着一块价格昂贵的金表,从外表看,他很像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像史蒂夫和沃兹一样,他也是个孤寂的人。

但马库拉和史蒂夫、沃兹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马库拉知道微型处理器可能会给全世界的计算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马库拉知道,新一代的计算机使用的是微型处理器,它和那些只能够显示时间或者存储少量信息的老一代计算机相比更让人“激动不已”,他预计人们研发出这种新型计算机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另外,马库拉曾经在一家电子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的公司工作过,因此,他知道一种新产品的出现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轰动效应。当史蒂夫和沃兹向他展示他们新设计的电脑产品,并向他作演示时,马库拉忘记了史蒂夫是多么的不起眼,忘记了苹果公司的“总部”是多么的寒酸,也忘记了不想与他们合作的种种理由。马库拉决定留下来帮助他们,给他们起草商业发展规划,指导他们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创业。沃兹对雇用这么一个人来苹果公司颇为警惕,但史蒂夫则认为他需要这个人的帮助,马库拉能实现自己在个人电脑展销会上想要达成的目标。而马库拉认为,他能够和这个静默、从容、不装腔作势的伙伴合作。

史蒂夫·乔布斯向马库拉描绘了他们公司的发展前景,使他相信他们公司通过出售计算机就能改变全世界的家庭和办公室。马库拉认为,他们的目标能够实现。在那以后,他经常到车库这边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马库拉开始对开发软件感兴趣了,很快他就成了一个高水平的业余电脑程序迷。对于苹果公司的很多事情,马库拉都与史蒂夫、沃兹详尽地商议,另外还有罗德·霍尔特,他是电力工程师,他觉得苹果公司是个值得留下来发展的公司。(罗恩·韦恩是史蒂夫以前的合作伙伴,他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史蒂夫·乔布斯绝对是一个工作狂人,”他说,“我和他合作感觉筋疲力尽。”他从来没有后悔离开苹果公司。“我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出了最恰当的选择。”到1999年的时候,罗恩·韦恩还住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很快,马库拉就请他们相信,苹果公司会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跻身《财富》500强,并说,时间将会证明他是正确的。

喜欢《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吗?喜欢(美)杰弗里·扬 威廉·西蒙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